APP下载

体验导向下红色讲解员的工作优化对策研究

2022-06-29谢芳芳宋振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讲解员导向红色

□谢芳芳 宋振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多次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做出重要指示,近几年,红色旅游的形势一片大好,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呈现大幅度的增长,红色讲解员作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以提升游客体验为导向,创新讲解形式,多维度深层次解构红色文化,引导游客从感官教育中收益,让游客身临其境,形成沉浸式体验,从而能进一步提升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感受,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体验导向红色讲解的重大意义

(一)传统红色讲解的挑战分析。传统的讲解形式就是以陈列为基础,讲解员通过单纯的语言交互,向游客传达信息,是一种单方面的行为。据现有对讲解效果提升的研究,在游客信息的接收方面也更多强调的是讲解员自身,主动方是讲解员,游客则是被动的角色,所以在谈论如何提高红色讲解的质量时,大部分研究工作都在如何提高讲解员自身的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知识储备、人格修养等方面上,作为讲解过程的另一方参与者——旅游者,则鲜有提及。对于讲解这种双方参与的活动,过于强调一方的作用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传统红色讲解往往过于强调讲解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语言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古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说出了语言在某些场合的局限性,构建一个生动的场景仅仅通过语言还远远不够,游客需要更多维度的感官刺激。尤其是在游客文化修养参差不齐的情况下,语言的魅力会大打折扣,不管你的语言多么优美,对于不能欣赏的人来说就是“对牛弹琴”。同时,语言单方面的输出也容易成为说教式讲解,而人类的沟通是平等相互的,说教式讲解会造成刻板的印象,这样传统灌输式的讲解,在旅游者逆反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适得其反。

(二)体验导向红色讲解的意义。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优秀文化融合形成的现代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格,是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说道:“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这也说明,党中央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十分重视。红色讲解员作为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线工作者,应该以体验为导向优化日常工作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认可度,从而深化游客对红色文化的记忆,达到发扬红色文化的目的。

体验在《辞海》里的解释为“由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和查核、考察、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由此不难看出,体验强调的是主体和在场性,是主体对客体对象的一种主观感知。体验得到的信息之所以能在人的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体验过程是真实的,是人们生命历程中的一部分。因此,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一是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能修正游客对传统红色文化刻板的固有印象误区,将枯燥的“说教”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创新思想理念的传授方式,让艰深的文化变得通俗易懂,易于接受,从而增加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二是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能让游客身临其境,让游客亲身感受文化的起源、缘由故事、内在机理等,同时还可将某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化奇妙之处表现出来,加深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看法,在加强游客记忆的同时加深游客对文化的理解,增加红色文化传播的深度。三是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不再像传统讲解那样对讲解员的表述如普通话、语音语调等做出单一的播音员要求,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方言甚至也可以成为一种讲解工具,这样既可以增加讲解员工作的趣味性,又可以创新讲解员业态,催生讲解行业全方位发展。

二、体验导向下红色讲解员与游客的互动

红色景区讲解的过程为:接团→讲解→送团。在红色讲解员的日常工作中,讲解员与游客的互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红色讲解员与游客的相互作用。在旅游活动中,讲解是游客认识景区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讲解,仅靠图片的展示或简略的文字介绍,游览过程很容易变得枯燥,而且很多深层次的文化难以通过普通的陈列展示出来,这样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如何让文物活起来,让游客实现与文物的交流对话,让景区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就需要红色讲解员全方位的诠释与说明。讲解员通过语言、肢体等手段把信息传递给游客,与游客形成一个信息交流过程以增加游客获得的讯息和体验。

图1 红色讲解员与游客的相互作用

物理学认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施加一个力。在红色讲解员对游客解说时,讲解员向游客施加了一个“力”,也就是讲解员的储备知识和思想,此时,游客一定会返还给讲解员一个“力”,也就是说此时的游客又成为了讲解员的“老师”,每一次的讲解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通过游客的实时反馈,讲解员能及时认知讲解的效果,辨别讲解内容是否存在偏差,避免出现“盲讲”的现象。这也有利于讲解员准确把握游客心理及理解程度,适当调整讲解形式和讲解内容,从而达到讲解的最佳效果,加深游客对红色景区文化和内涵的理解,最终实现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二)红色讲解中游客感知的影响因子。从游客进入景区接受讲解开始,就开始了对景区的感知,身体上的每一个器官都是外在世界信号的“接收器”,只要是它范围内的信号,经过某种的刺激,器官就能将其接收,并转换成为感觉信号。也就是说,感知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刺激,之后通过人们内在心念思维的转化分析形成最终的记忆。身体的感觉器官一般包括眼、鼻、耳朵、皮肤等。基于此,可以将红色讲解中游客感知的影响因子分为两部分:一是旅游者自身的预期、追求、社会等级、容忍区间、交际能力等内在因子;二是讲解员的声音、形象、肢体语言以及天气、场景等外在因子。

(三)体验导向下红色讲解的形成路径。讲解是一门语言学问,是组合艺术,应该说它糅合了教师、播音、演讲、表演等多门专业的技术手段,是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区别于传统讲解的最大特点就是更注重游客的参与,强调打造沉浸式的讲解体验。基于此,体验导向的红色讲解形成路径有以下几条:一是强化多维度感官刺激,升华游客的讲解印象。体验的形成离不开感官的刺激,通过编制游客参与的讲解过程,而让游客因为亲身经历在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同时讲解员也能增强主观能动性,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游客记忆、最大限度提升讲解成效;二是打造故事场景,让游客更快地融入角色场景。体验导向的讲解致力于改进影响游客感知的外部因素,运用各种手段构建生动场景让游客浸入其中,既完成了宣传教育的职能,同时还能有效引导游客参与游览;三是因人而异,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面对一个知识、年龄层次各异的游客团体,体验导向的讲解强调挖掘不同群体的旅游目的需求,制订不同的讲解方案,融入更多增强游客体验的元素,而这对讲解员的要求比传统讲解更全面,更宽泛,也有利于讲解员各尽其职,扬长避短,促进讲解员全面发展。

三、体验导向下红色讲解员的工作优化策略

(一)构建戏剧场景,让游客成为演员。如果把景区比喻成一个舞台,陈设就是布景,那么游客在此的游览过程就是一部精彩的戏剧。体验导向的讲解更注重游客的个人感受,把游客从传统讲解中的被动接受方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方,此时的红色讲解员更多的扮演的是一个助演的角色,是一位引导者,真正的主演是游客。具体到讲解员的日常工作中就是,可以在接团的那一刻,由讲解员设定好各自的戏剧身份。以抗战纪念馆为例,讲解员的着装配饰等方面配合故事背景,化身为警卫员,而游客则成为战斗的实际参与者,这样可以让游客很快进入角色,这样新奇的体验也一定会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二)融入智慧技术,制造全方位感官刺激。随着科技的日渐发达,在红色景区游览过程中加入高新科技元素以提升游客体验已成为常态,比如常见的5D电影,VR虚拟体验等。那么,在体验导向的讲解中,也可融入高新技术,丰富红色讲解员的工作层次。具体到讲解员的日常工作中就是,在单纯的语言讲解中添加音乐、影视、人造天气等元素。以抗战纪念馆为例,除开普通的陈列展示,还应建立高科技的视听系统,配合讲解员的讲解内容打造人工的狂风骤雨、电闪雷鸣等虚拟场景,同时在关键节点配上背景音乐,加上讲解员恰到好处,或慷慨激昂,或满怀热泪,或严肃紧张的语言表达,达到让游客浸入其中的效果。

(三)个性化服务,满足人群差异需求。游客群体具有差异性,不同于传统讲解的跟团游形式,体验导向的讲解应面向不同的人群,做到个性化定制的服务。具体到红色讲解员的日常工作中就是对游客进行分类,预设如学生、企业家、教师、普通市民、党员干部等不同身份游客的体验讲解过程,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实现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四、结语

近年来,得益于党中央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红色旅游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作为历史革命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播者,红色讲解员在红色旅游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创新红色讲解员的日常工作,将体验导向融入其中,运用演绎、智慧景区、个性化差异服务等手段,让游客的旅游记忆得到质的提升,不仅对承继红色文化,发扬革命传统,增强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广大游客的红色旅游体验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可推动我国红色旅游的更深层次全面发展以及红色讲解员行业的业态创新升级,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讲解员导向红色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博物馆当讲解员
怎样当好讲解员
红色是什么
“偏向”不是好导向
红色在哪里?
我当小小讲解员
博物馆讲解员讲解的技巧
追忆红色浪漫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