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2-06-29□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店铺跨境电商

□朱 峰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依附于互联网发展的国际贸易新形势和新手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自2015年3月7日,国务院同意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我国已先后分4批,设立了59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浙江是我国经济强省,外贸基础雄厚,商务环境优良,截至目前已在杭州、宁波、义乌、温州、绍兴先后设立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浙江正致力于外贸行业的转型升级,大力推进跨境电商领域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特色鲜明,颇具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外贸经济前进的方向。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近年来的电子商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跨境电商B2B交易额5.9万亿元,占比78.6%,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1.6万亿,占比21.4%,至2020年跨境电商零售交易额占比不断扩大,目前已超30%。但在跨境电商交易额不断增长的同时,跨境电商从业人才数量并没有同步增长,调查显示约八成的中国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人才供求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人才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迅速,亟需大量人才,但当前的人才存量及人才结构明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现阶段,高校每年电商专业毕业生有数十万,但不管是从知识结构、还是能力要求,都出现较大断层。

(二)电商企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与精益化运营之间的矛盾。跨境电商企业员工流失率高、招聘压力大等现象明显,导致企业人力成本不断增加。调查表明,企业在选择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机构时,倾向企业自主培养的占58%,跨境电商平台来培养的占39%,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占29%,高校来培养的占18%,政府组织培养的占4%,其它的占13%。企业自主培养、及跨境电商平台培养方式占据了前两位,一方面企业有自己独有的资源体系和规划,培养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不同的平台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则,企业必须深入了解。

(三)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与传统教育模式之间的矛盾。当前,高校电商专业理论更新速度慢,跟不上电商的快速发展。在高校电商人才培养需要改进方面,被调查企业认为,需要加强实操性教学的占83%,加强与企业对接需求的占58%,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占52%,更新专业理论教学的占31%,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占11%,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占7%,其它占5%。从数据看出,要求高校加强实操性教学占比很大,高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比较严重。另外,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占比达到52%,也反面说明高校对人才基本素质培养需要加强。

二、跨境电商人才核心技能特征分析

在深度调研多家跨境电商企业后发现:跨境电商平台规则熟悉度、信息数据处理能力和外语能力是现阶段跨境电商企业最为注重的核心技能。

(一)熟悉平台规则是基础。跨境电商平台众多且均有各自的运营规则,不符合平台运营规则的操作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对运营平台现有规则的深入解读。与此同时,平台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顺应时代发展和买卖双方的供需平衡,平台规则会保持动态调整、快速迭代,这就要求跨境电商人才的学习能力跟得上平台规则的迭代,且能迅速找到适应现下规则的最优运营方案。

(二)外语能力是强有力的支撑。从目标客户角度看,有效的沟通交流是促成交易的基础。运用跨境电商终端客户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易咨询能有效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满意度,进而提高销售产品的转化率。从跨境电商平台角度看,虽然为方便中国卖家,许多跨境电商平台已逐步开通中文版店铺后台,但在实际商品上货过程中,关键信息依然需要外语表述。标准的外语表述不仅能精准且有效传递产品信息,还能避免不少后续的纠纷。

(三)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是制胜的关键。在大数据时代,跨境电商企业的信息数据分析结果是主导其运营方向的灯塔。据了解,多数企业均直接采用现运营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结果来制定生产销售计划。从跨境电商店铺整体运营角度看,跨境电商人才对店铺运营数据分析的手段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直接应用平台数据基础上,可以尝试使用计算机技术(Python等数据分析工具)对现有软件得出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结合跨境电商企业自身供应链和销售情况设计相应“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帮助决策者快速作出有效决策。

三、“Young帆计划”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Young帆计划”项目(图1)是由Shopee官方与跨境电商较为活跃的高校联合开展的产教融合项目。合作要求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含自治区、直辖市等)主管的实行高等教育的高校。主要面向商科类各个专业,包括但不限于商务外语、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等专业;同时学校需配置好开设Shopee人才实训基地的软硬件等基础设施,且愿意协助Shopee平台完成跨境电商普及型课程的相关教学任务。自2019年9月“Young帆计划”展开以来,参与高校已覆盖浙江、江苏、广东、湖北等省市跨境电商最活跃的53所院校(其中22所开设专题课程),受益学生近2,000人。产教融合项目“Young帆计划”的实施,旨在改变传统跨境电商教学模式,通过搭建学生实战平台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快速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同时,降低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

图1 Young帆计划

所有参与“Young帆计划”项目的学生均由Shopee官方提供真实店铺一人一店(课程期间有效),无需提供公司营业执照等相关材料。学生完整参与课程且通过后,颁发学生技能认证书。授课过程中,涉及采购发货由学校统一解决,Shopee官方则提供选品等资源。授课教师由平台一线运营专家进行一对一师资培训,教师考核通过后,颁发讲师聘书。通过项目培养企业实战型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同时梳理跨境电商课程体系及教材输出。

(一)从专创融合到产教融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跨境电商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跨境电商实践平台众多,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与此同时,现阶段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普遍是兼职,接受相关专业培训的教师数量有限,从而造成创业创新教育的质量不高,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形式单一。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专创融合的融合度并不高。基于产教融合的“Young帆计划”项目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系列问题。通过和Shopee平台官方的合作,学生可以在教师课堂教学讲解后,自主登录Shopee大学观看在线实操课程视频,课后运用所学知识,依托Shopee平台提供的真实店铺打造真实案例。通过对100名“Young帆计划”项目参与学生的调研显示:相较于理论基础学习,76%的学生表示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对真实店铺的运营上。相较于参与项目之前,学生对跨境电商课程的兴趣度显著提升,经过真实店铺的运营后,学生课堂表现也更为活跃。

(二)从虚拟仿真到全真实践。传统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往往选择使用跨境电商平台的虚拟仿真ERP系统。通过模拟系统,学生可以学习了解跨境电商平台的基本操作流程,并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相较于虚拟仿真教学,全真实践教学在增加学习趣味性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注重持续性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成就感的获取正是促使其保持学习热情的动力。“Young帆计划”项目在跨境电商人才成就感培育方面成效显著。调研显示,学生店铺前3个月出单率接近30%,在Shopee回收店铺前,20%左右的学生有意向通过注册公司,继续运营店铺。从课程综合测评表现来看,出单店铺的学生考核成绩优秀率较高。部分店铺因选品、定价等问题虽未出单,但整体浏览量较高,此类店铺学生整体考核成绩也较为理想。全真实践增加了学生在店铺运营过程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更好地运营店铺,倒逼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局部认知到全程参与。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往往选择有侧重点地讲解部分运营环节,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全局角度看,不利于学生对平台交易全流程的学习掌控。“Young帆计划”项目从Shopee平台的定位出发,通过东南亚与我国台湾市场分析、入驻与相关准备、平台功能介绍与ERP对接、选品与商品刊登、物流与定价、订单管理与客服、平台规则与基本运营、店铺装修与关键词广告等课程设置,打通规则解读、选品、定价、上货、客服、物流、支付、售后等各个环节,有助于对学生跨境电商整体思维的培养。经过项目实践,考核通过的学员均能独立完成以上流程,满足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对部分企业和项目学员的回访后发现,通过项目考核的学员在企业实习期间普遍表现较好,操作上手快且项目整体意识较强。

总的来看,“Young帆计划”项目对基于Shopee平台的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成效显著,但由于所依托平台的局限性,对学员外语能力的强化训练和信息化店铺运营数据分析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瓶颈问题,全力打造高素质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需要在深化产教融合的基础上,构建政、企、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一)政府层面。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基础上,将跨境电商产业对接地方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制定专项跨境电商人才引进策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专项人才引进的同时,建设地方性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由政府牵头,依托高校、行业、企业、产业园等形成多元化育人新格局。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学院自主培育特色人才、孵化优质项目、开展专项研究,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二)企业层面。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和降低人才流失率是企业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企业除依托自身产品和平台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和地方高校的联合培养,共同规划升级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企业、高校和学生三方共赢。降低人才流失率则需要企业完善现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构建相对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完善培训晋升制度,帮助员工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个人发展路径,并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学校层面。2019年,教育部在相关学校和行业提交增补专业建议的基础上,组织研究确定新增跨境电商专业。各高校可在原有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基础上,增设跨境电商专业,同时将跨境电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打造“跨境电商+”课程体系。依托亚马逊、速卖通、Shopee等实践平台,跨境电商专业在开设理论课程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求和相关企业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形成校企人才联动培养机制,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标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四)个人层面。后疫情时代,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网课资源,拓展认知外延,增加知识储备,保障自身竞争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工作。在学习跨境电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不断加强专业方向的外语水平,主动熟悉相关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规则,重点探索计算机数据分析领域技术技能,进而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店铺跨境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老店铺杂事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苏轼的店铺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