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预防种植牙修复患者拔牙后骨缺失的效果分析

2022-06-29廖小欢林伟钦林伟滨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牙槽骨骨密度宽度

廖小欢, 林伟钦, 林伟滨

(汕头市潮阳区大峰医院 1.口腔科,2.眼科,3.耳鼻喉科,广东省汕头市 515154)

种植牙修复术是临床口腔常见的修复术之一,随着对牙齿健康与口腔美学的重视,人们对于牙齿种植修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预防口腔软组织萎缩、骨量减少及提高种植牙成活率,是目前临床口腔修复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1]。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可通过充填特定生物材料减少牙槽嵴吸收,为后期修复提供较好的硬组织软组织条件,但其经济效益比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2]。本文探讨了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对种植牙修复骨缺损预防的效果,以期为临床种植修复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于本院接受种植牙修复患者65例,根据是否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8.5±6.8)岁,其中慢性根尖周炎11例,牙周炎16例,根折6例;对照组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7.9±7.5)岁,其中慢性根尖周炎12例,牙周炎14例,根折6例。两组年龄、性别和病因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①均为前牙区口腔单牙种植;②口腔卫生良好且依从性较好;③待拔除患牙无急性炎症;④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口腔疾病;②伴有骨质疏松或骨硬化和骨软化;③术后随访困难。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种植牙操作,铺巾后对前牙黏膜行局麻,采用微创拔牙,以挖匙取出根尖肉芽肿、囊肿、牙槽窝内感染组织,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以无菌棉球压迫止血。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微创拔牙措施,去除内部肉芽组织。试验组以生理盐水彻底清洗创口后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过程中不进行翻瓣,将100~200 mg骨粉(Bio-Oss Collagen)用于牙槽窝充填,充填位置为宽度与邻牙骨面齐平/略高于牙槽嵴顶0.5 mm左右。以胶原膜(Bio-Gide)覆盖于骨粉表面后,以钛钉固定,采用明胶海绵缝合封闭创口,术后嘱患者使用康复新液含漱,抗生素消炎3~5天,于8~10天后回院拆线,用马里兰桥临时义齿对软组织塑形,拔牙6个月后,检查牙窝愈合状态良好,进行种植体修复术。

1.3 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和骨密度值测定

所有患者于拔牙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均拍摄锥形束CT,根据影像结果评价牙槽嵴高度、牙槽嵴宽度,经软件三维重建图像后,分析得到骨密度值。

1.4 美学效果种植情况的评价

拔牙6个月后采用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美学效果,包括近远中牙龈乳头、软组织颜色、牙槽骨缺损、边缘龈水平、质地,总分14分,分数越高表示美学效果越好。于种植体植入修复手术后,统计种植成功率和患者对种植体的满意度。种植成功的标准为去除种植体上部结构未发现松动,患者未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周围不存在放射性投射区,不存在骨质不稳定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嵴高度变化

两组牙槽嵴高度均较拔牙前有所降低,对照组变化程度高于试验组,且拔牙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牙槽嵴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嵴高度的变化 单位:mm

2.2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嵴宽度变化

两组牙槽嵴宽度均较拔牙前有所降低,拔牙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牙槽嵴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嵴宽度的变化 单位:mm

2.3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骨骨密度的变化

两组牙槽骨骨密度均较拔牙前有所降低,拔牙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牙槽骨骨密度较对照组高(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拔牙前后牙槽骨骨密度的变化 单位:g/cm2

2.4 两组患者种植效果比较

拔牙6个月后试验组种植后P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种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表4)。

表4 两组PES评分、种植成功率及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牙槽骨随着牙的生长与功能行使而发育、从而保持稳定[3]。当牙齿拔出后,牙槽骨开始重建:拔牙创出血后牙槽窝形成血凝块、血凝块机化形成肉芽组织、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替代不成熟肉芽组织、原始纤维样骨替代结缔组织、成熟骨组织替代不成熟骨质,这个过程在3~6个月后基本完成,可形成正常骨组织[4]。种植需要有较好的骨质基础与充足的骨量才能保证种植后的长期效果,拔牙后若让拔牙窝自然愈合,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牙槽嵴吸收、软组织出现萎缩,影响种植效果,因此理论上实施拔牙位点保存有着重要意义[5-6]。

本研究结果采用拔牙后以BiO-Oss Collagen骨粉+Bio-Gide胶原膜充填拔牙窝,结合使用马里兰桥临时义齿对软组织塑形,以拔牙后自然愈合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拔牙前牙槽嵴高度、宽度与骨密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牙槽嵴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均较拔牙前有所降低,对照组变化程度大于试验组,且拔牙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牙槽嵴高度、宽度及骨密度值均高于对照组。拔牙位点保存技术与微创拔牙、骨引导再生技术进行结合,首先减轻了拔牙位点组织损伤[7];Bio-Oss骨粉是从牛骨中提取的松质骨颗粒,不含任何有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多空的松质骨支架类似于人体骨组织结构空间,能诱导成骨细胞,成骨细胞能通过识别Bio-Oss磷灰石表面进行吸附与沉积新骨,同时充填还能弥补牙槽窝丢失的骨量,加之胶原膜覆盖,可以提供屏障效果,促进新骨形成[8-9];但还不能达到塑性的作用,因此还需结合义齿为软组织提供支持,对软组织进行塑形,维持良好的硬组织软组织环境,为后期修复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10]。虽然结果中两组患者种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纳入样本例数较少导致,因此日后可扩大样本量后再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两组拔牙前PE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但试验组拔牙后PES评分较对照组高,试验组种植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术中采用不翻瓣技术,减少了牙龈与黏膜损伤,并且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够得到足够种植的空间,并防止患者口腔软组织萎缩、骨量减少,获得较好的美学修复效果[11-12]。试验组对口腔修复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采用拔牙后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后择期种植,其种植成功率高达96.7%,高于常规拔牙后自然愈合后择期种植患者(66.7%),且其美学效果与满意度指标均高于常规对照[13],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100.00%与90.63%,差异无显著性。同样对比了常规拔牙后自然愈合与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后再行种植修复,指出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后其牙槽嵴高度、宽度及骨密度的变化均低于常规拔牙后自然愈合患者,并指出患者对美学效果的评价明显更高[1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研究随访至术后6个月种植完成时,未对种植修复后种植体的功能情况进行长期随访,日后仍需延长随访期对患者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在种植修复过程中的远期效果进行探讨;本文中探讨的主要是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效果,未对患者行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的经济成本进行分析,若能在综合考虑成本与效益后,将为患者在临床选择中提供更多选择,可以作为日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综上所述,种植牙修复患者采用拔牙位点保存技术能有效减少牙槽骨骨吸收,为后期的修复种植创造更好的软组织和硬组织环境,有助于提高种植的美学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未来还可在远期效果及经济效益比上进行更深的探讨,为临床提供更多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牙槽骨骨密度宽度
牙槽骨厚度及牙移动中解剖界限的研究进展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