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西省小蚕共育饲养技术

2022-06-29尚小芳王晨阳王玉霞杜利梅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蚕桑叶共育

尚小芳 王晨阳 王玉霞 沈 琦 杜利梅

(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西 运城 044000)

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现有的文献来看,种桑养蚕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炎黄时期,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涉及蚕桑科普、种养殖、文旅、加工制造业、医疗、美容等多个领域,是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典型。近年来,为稳定和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延长蚕桑产业链,山西蚕桑产业在技术进步、结构调整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大数据、智能化等新技术在养蚕模式中的应用,推进了传统养蚕模式的变革创新,提升了环境、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1-3龄期)期体质比较虚弱又易引起蚕病的爆发,小蚕共育技术极大地解决了这些不足。

小蚕共育是养蚕技术从传统的个体分散饲养向进一步提高科学养蚕水平和专业化饲养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可以有效控制蚕病的发生,对蚕桑产业稳产、高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蚕共育方便蚕桑科技人员进村入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推广适合该区域的新品种以及消毒、饲养的新方法、新技术,实现科技人员与农户技术上的无缝对接。

1.小蚕共育的条件

1.1 建立小蚕共育室

小蚕共育室应选择建立在周围环境干净、空气新鲜无污染的独立的地方。小蚕共育室需保温、保湿性能好,应设专用的蚕室、蚕具、贮桑室。共育室、蚕具不得同时供饲养大蚕用。周围环境一定要能做到经常消毒,进入共育区大门应设立消毒池,共育室门口每天更换新鲜石灰。蚕沙坑要远离共育区和桑园,不能设在共育室窗外上风处,以免病原被风吹带回蚕室内。

1.2 建立小蚕专用桑园

小蚕桑园要根据小蚕用叶的特点加强桑园的水肥(以生物肥、有机肥为主)及除虫(选择残留期短、低毒杀虫剂)等管理,保证小蚕用叶的质量。

1.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分工、防病、质量检验等等。

1.4 选用技术熟练、工作认真负责的专职共育人员

共育室工作人员一定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饲养技术要熟练,细心,掌握一般常见蚕病的特征及防治措施。

2.小蚕共育室设施

小蚕共育室安装智能化温湿度控制系统,可自动控温、控湿、匀风、换气等。配备可移动共育车、塑料蚕匾等省力化配套蚕具。

3.蚕品种的选择

小蚕好不好,首先是蚕种,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环境、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适合山西省小蚕共育技术的品种主要有“菁松×皓月”“晋蚕三号”“871×872”“华康”序列品种,“野三元”“野三元抗”等。

4.桑叶的采摘标准与贮藏

4.1 桑叶的采摘标准(见表1)

表1 桑叶采摘标准

小蚕用叶要求做到同色、同位、同品种、同叶形,应适熟偏嫩,做到老嫩、厚薄、颜色一致,不采雨水叶、虫口叶和过老、过嫩叶,做到早晚采叶、计划采叶。

4.2 桑叶的贮藏

小蚕采叶量少,通常用能保湿、透气的湿箩筐采叶,上盖湿布,少装快运,运回贮藏备用。桑叶越新鲜,营养越好。所以贮藏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半天至1天为宜。贮桑环境要求低温、多湿、偏暗和通风少,尽量减少桑叶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保持桑叶新鲜。

5.小蚕共育饲养技术

5.1 收蚁

5.1.1收蚁前的准备

收蚁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必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需提前准备好消过毒的塑料蚕匾、适合蚕匾大小的塑料布(无毒、无味、透明、聚乙烯材质)、收蚁纸、鹅毛、蚕筷等养蚕用具,参加收蚁的人员要进行合理分工:引蚁、切桑、给桑、调节温湿度等都要有专人负责。

5.1.2感光及收蚁时间

春蚕一般早上5-6点揭开黑布,卵面朝上,开灯感光,待蚁蚕孵化2-3个小时,开始产生食欲后即可收蚁。最适收蚁时间应掌握在孵化2-3小时后、绝大部分蚁蚕已有食欲并开始徘徊觅食时进行。收蚁时间一般春季掌握在上午9点左右收蚁,11点结束。夏、秋季在7点左右收蚁,9点结束。收完蚁后如发现有未孵化的蚕卵,应继续黑暗处保护,次日早上再感光收蚁。

5.2 小蚕塑料薄膜覆盖育

养蚕用的塑料薄膜必须是无毒、无味,透明无色的聚乙烯薄膜。小蚕期采用切叶饲喂,1-2龄上盖下垫。给桑后,将塑料薄膜上下包折,使之密闭。这样,可以减少桑叶水分的蒸发,保持桑叶新鲜。3龄饷食后,除去下垫的薄膜,铺上包装纸,只盖不垫。

每次给桑前约15分钟,揭去薄膜,等给桑后,再盖上。蚕眠止桑以后,不覆盖薄膜不补湿,蚕座干燥,促进就眠,后期要进行适当补湿,以利于蚕儿蜕皮。

5.3 给桑

5.3.1给桑前的准备及切叶标准

给桑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剔除不良叶并将桑叶整好、切叶等。切叶大小要根据给桑次数、气候情况、蚕的发育程度适当掌握。盛食期切桑可稍大,将眠时宜偏小,以利眠中蚕座干燥。切叶形状有正方形、长条形、粗切叶。切叶是便于蚕儿吃叶,一般掌握蚕体长二倍,切成标准方块叶。随着蚕儿生长,切叶标准也随着增大。1-2龄蚕盛食期可以适当偏大,3龄蚕盛食期采用粗切叶育。在各龄期眠前和饷食时,应切成标准方块叶,并适当偏小。

5.3.2给桑时间及次数

小蚕共育要少喂勤添,按规定每天饲育4次,有时为节省劳力也可以每天给桑3次,分别为早上6:00时,下午13:00时,晚上20:00时。

5.3.3给桑量

给桑的多少,应根据蚕的生长发育、饲育形式,给桑次数、饲育温湿度的高低来灵活掌握。一般1龄蚕给桑1.5~2层,2龄2~2.5层,3龄2.5~3层。给桑量还要根据蚕儿发育和上次残桑的多少进行适当调整。俗话讲:“盛食十分饱,起蚕八成饱”。各龄饷食给桑量只相当于前龄盛食期给桑量的80%,以到下次给桑前将近吃尽为适度,此时为“少食期”。盛食期食欲最旺,食桑量多,必须使其充分饱食。此后食量渐减,可酌情减少给桑量,直至入眠。

5.4 小蚕适宜温湿度

小蚕的适宜温、湿度为:一龄,温度27℃-28℃,干湿差1℃-1.5℃;二龄,温度26℃-27℃,干湿差2℃-2.5℃;三龄,温度26℃,干湿差2.5℃-3℃;各龄眠中降低1℃。

5.5 扩座和除沙

5.5.1扩座、匀座

蚕座的稀密,不仅关系到蚕摄取营养物质的多少,也和防病有密切关系。小蚕生长发育快,移动范围小、对桑叶的感知距离短,必须提前扩座。每次给桑前要先匀、扩座,后给桑。

扩座、匀座方法主要是用蚕筷、鹅毛把匾内的残桑连同蚕儿一起轻轻地向四周扩开。扩座动作要轻,勿伤蚕体,还要防止蚕儿埋人蚕沙而增加伏沙蚕。扩座、匀座次数,应根据蚕儿发育速度而定。1龄生长最快,每日上下午各扩座1次,2-3龄每天扩座1次。

5.5.2除沙

蚕沙在蚕座中堆积过多、过久,成为微生物滋生的场所,发酵散热,蒸发出不良气体,对蚕儿生长发育十分不利,易增加病原体传染机会。所以,清除蚕沙是保持蚕座清洁卫生、使蚕食欲旺盛,减少蚕病传染的重要措施,在阴雨多湿天气尤为重要。

1龄不除沙,2-3龄起、眠各除1次,保持蚕座整齐、清洁、干燥。除沙时动作要轻,要求不伤、不丢、捡净蚕、整好座。

5.6 眠起处理

眠起处理是养蚕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环节。外观看眠蚕不食不动,但在生理上不仅是新旧体壁更换的过程,而且是机体内部结构的大变动时期。此时,蚕儿对不良环境及病原物侵入的抵抗力较弱,必须加强保护。一般可分为眠前处理、眠中保护和饷食处理3个环节。

5.6.1眠前处理

蚕眠前要加网清除蚕沙。加眠网适期,主要观察蚕的体色、体形、食桑行动等的变化而决定。1龄期可以不眠除,把蚕沙摊薄,扩大蚕座,蚕头放稀,多撒焦糠。如残桑过多,蚕沙厚,仍应加网除沙。小蚕就眠快,加眠网宁早勿迟。1龄期大部分蚕体渐成炒米色,体皮紧张发亮,有部分蚕身上粘有蚕粪适时可加网,2龄大部分蚕体色转成乳白,体躯肥短,有部分蚕驮蚕现象时,即可加网;3龄大部分个体转成乳白,体躯肥短,体皮紧张发亮,并有个别将眠蚕时加网。还须注意气温高时和白天加眠网宜偏早,气温偏低时和晚间加网宜稍迟。少回育宜早,多回育宜偏迟。

蚕就眠前应加强饲养管理,给桑要处处给到,掌握饱食就眠,防止饿眠,注意控制给桑量。加眠网后有70—80%眠蚕时,就可分批提出青头,要稀密适当,匾匾均匀。对青头蚕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发育跟上大批蚕。

5.6.2眠中保护

眠中经过时间因蚕品种、蚕龄和眠中温度不同而不同。在正常目的温湿度条件下,1龄眠中经过约24小时,2龄眠中经过约20-22小时,3龄眠中经过约24小时,为了减少眠蚕体力消耗,眠中温度要比各龄期食桑时低1℃,湿度眠中前后期略有不同:眠中前期(从止桑到发现起蚕)干湿差2℃-3℃,以保持眠中环境干燥;而后期(从发现起蚕到饷食前)干湿差应控制在l.5℃-2℃,使蚕顺利蜕皮,要防止过分干燥,必要时适当补湿。眠中要保持安静,避免振动。蚕室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切忌偏光和直风吹。眠中要观察蚕儿发育情况,适当调匾,使蚕儿感温均匀,便于饷食处理。

5.6.3饷食处理

饷食应根据起蚕动态,头部色泽深浅进行饷食。一般95%以上眠蚕已脱皮,头部转为褐色,头部明显变大,开始活动求食时即可饷食。饷食用叶要求新鲜而适熟偏嫩,切叶宜小,给桑量稍偏少,以免损伤蚕儿肠胃。饷食前先均匀撒一次亚迪蚕宝[亚迪蚕宝与新鲜石灰粉配比以本品一袋(两药)加新鲜石灰粉1kg拌匀]进行蚕体蚕座消毒,以薄霜度为宜,用药15分钟后加网给桑饲喂,2次给桑后即行起除,同时温度应立即调升到饲养标准的要求。

5.7 小蚕期防病防害

小蚕期防病防害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具体要点有:

5.7.1蚕室门口每天更换新鲜石灰,严格洗手操作和换鞋入室的制度,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室内放病毒罐(瓦罐最好)。除沙后、喂叶前要洗手。

5.7.2未经消毒的蚕具不能使用,每一龄期调换一次消过毒的蚕具,换下来的蚕具、蚕网一定要彻底清洗、消毒。

5.7.3大小蚕要做到严格分开,不混育。

5.7.4及时淘汰病蚕、弱小蚕。每次给桑前要注意观察,发现病蚕、弱小蚕时要及时清除、淘汰。并进行蚕座消毒,对病蚕、弱小蚕要用蚕筷夹出,捡出的病蚕、弱小蚕不能乱丢,要放入蚕室内专用的消毒罐内。并要对病蚕、弱小蚕进行显微镜检查,掌握小蚕群体健康状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无病,健康的小蚕送到蚕农手中。

5.7.5正确进行蚕体、蚕座消毒。收蚁和各龄蚕饷食时使用亚迪蚕宝一次[亚迪蚕宝与新鲜石灰粉配比以亚迪蚕宝一袋(两药)加石灰粉1kg拌匀后均匀撒在蚕体蚕座上,以一层薄霜度为宜。

5.7.6及时处理共育室中的蚕沙,严禁长时间堆积,以防病原物交叉传染。

5.7.7严防蚕儿中毒。共育室内及蚕室周围不能有农药和不良气体存在,桑田人员不进蚕室,养蚕人员不能接触农药、烟草等有毒物质等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如一旦发生中毒,蚕室立即通风换气,蚕座上撒新鲜石灰粉,促使蚕儿停止吸毒,并使用石灰水澄清液进行解毒。

5.7.8做好防鼠、防蝇、防蚂蚁危害蚕儿,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猜你喜欢

小蚕桑叶共育
忻城县小蚕共育发展对策建议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吃桑叶的蚕宝宝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逃跑的蚕
桑叶,一般都像米做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