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2022-06-29井文龙

装备维修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水环境

井文龙

摘 要:城市河流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环境工程,现阶段虽然具备了包括政策、经济、技术、民意等多方面的条件支持,但我国仍处于治理的初级阶段,治理过程中注重的是河流水质提升、景观建设;以后的治理中要注重完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使河流尽可能恢复到自然状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形成可持续发展方式。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修复

1水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水污染是指人们的生活用水及江河等水资源被化学物质或有毒物质侵入,导致水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水污染不仅会对自然环境结构造成破坏,同时对人体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如果人们日常饮用的水资源被污染,会对人们的肠胃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并且长期饮用被污染的水,毒物可能会蓄积在体内容易降低人体抵抗力,引发慢性疾病,增加死亡率。除此之外,水污染对粮食质量有较大影响,如果使用被污染的水灌溉庄稼,会损害农作物的根部,使得农作物不能正常发育,从而影响粮食质量及人们的生活,同时被污染的水资源还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伤害,如动物,情况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2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现状分析

通过旱季和雨季水中溶解氧和总氮的含量判断水环境状态,常态下以每年的5月到10月为雨季,剩余月份为旱季,监控某城市河道2020年旱雨两季,河道6个断面水环境的总氮和溶解氧含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中A1和A2断面处于河流的上游地带,A3和A4处于河流的中游地带,A5和A6处于河流下游地带。综合来看上游的含氮量较下游低,旱季的整体数据不明显,雨季指数相差较大。河流上游的溶解氧含量均高于中游和下游河道,在雨季的溶解量含量基本为旱季的两倍,由此可知雨季的河流水环境状况比旱季更好。

3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过程存在问题

3.1打捞藻类成本过高

河道水体中产生污染的原因在于过于集中的富营养物质形成了藻类,能够在河道底部或者河道水体表面形成一层有机污染物,减少水中生物存活的可能性。因此对于大面积的藻类常用的治理方法是打捞外移,将水体内部的污染物进行打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河道底部的疏通工作。受打捞工程的规模影响,所产生的工作量只能在局部进行,在清理过程中并不能将全部的污染物做到一次性清除,产生的效果和成本不成正比。虽然在使用程度上较为便利,但在治理效果上无法从根源上达到修复的作用,一般在清除河道底部淤泥时连同藻类导出过程,会将底部的淤泥进行上翻和携带,使底部生物的生存环境发生变化。在水体表面进行打捞工作时,通常采用人力打捞或者机器打捞,但雇佣的人员基本上没有相关技术培训,基本上是以工作年限为选择标准,没有治理的高标准选择。即使现阶段打捞技术和河道疏通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被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的河道治理中,但耗资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弊端依旧没有被解决。

3.2河道环境治理不彻底

目前,对河道治理都是只针对某一条河道或者某一段水体进行治理,这样碎片化的治理形式无法满足对整个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最终只是造成了人力以及物力上的浪费。同时,这样的治理对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效果不显著,导致人民群众认为实施水环境治理的部门或单位处理效率较低,无法看到河道水环境治理完成后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提升,进而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造成一定的阻碍。

3.3河道水环境治理完成后,对后期的维护不够重视

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以及河湖长制制定下,各区对河涌进行了大力整治,然而他们更注重短期的治理,认为在建设期或者是在建设后的一两年内消除黑臭甚至是达到Ⅴ类水就完成了目标,从而忽略了长期有效的运营管理。事物本来就是逐渐向着混乱的方向去发展,如果只注重建设期河道水环境治理,忽略了后期的运行管理,自然导致河道水环境再次逐渐向着混乱的方向发展,从而出现“治反复,反复治”的局面。

4提出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4.1培养短期食藻生物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的情况上,大多数的工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排放大量的废气污水,导致水体中氮和磷的化学物质数量急剧上升,为藻类物质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造成其大面积集聚生长现象。在所有藻类中生长繁殖最快的以蓝藻为主,是河道的水体生态系统遭受破坏,水环境自身净化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释放,甚至在雨水过少的季节内没有自净能力。在大量研究中发现含氮量越高水体藻类的生长速度越快,而受到污染的水体在失去自净能力后会产生更多的氮元素,进行反复循环。因此提出培养短期食藻生物的措施,其中效果最快的是一種大型蚤虫,藻类和腐屑是其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常规条件下普通的一只食藻虫仅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吞食超过其自身的体重上十倍的藻类。作为自然界中早已经存在的物种,在高科技手段的不断的改良下食藻能力越来越强,在其短暂的生命周期内能够通过自身的捕食特性,为河道水体生态环境的提供有效作用,且在修复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的负面影响。

4.2微孔曝气技术增加氧含量

城市河道的分布走向具有不规则和复杂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中河道面临的环境问题并不一致,且需要恢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河道中上游的污染物来源主要受工业发展影响,在排放的废弃用水中如果指标不合格会造成沼气的堆积,形成大量的氨氮物质破坏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任何情况下对水环境的治理终极目标均是恢复其自身的循环自净功能,利用微孔曝气技术可以在不同的河道位置增加其含氧量,在氧化反应的作用下将有机物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改善其水环境的透明程度,增长阳光的通透滤过效果,为水中的生物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从而增加水体生物的生长和繁育能力,从而恢复水体自净的功能。微孔曝气技术是现阶段最简单便捷的治理方法,在零无污染的基础上利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河道水体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效果。在水中增加氧含量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恢复生态的循环作用保证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4.3城市低碳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1)生态浮岛技术。生态浮岛是在河流局部水域设置浮岛,并在其上种植多种适宜的湿生、陆生植物。生态浮岛技术是一种很好地将漂浮技术与绿化技术结合起来的植物净水技术,其上部植物可为鸟类提供栖息地,下部发达的根系可为水生动物提供生息场所;生态浮岛有绿化水域的作用,与此同时,植物根系可吸收水中营养盐,并通过将植物移除浮岛的方式将营养盐带离水体,从而实现水质净化、改善景观的目的。

(2)土壤渗滤技术。土壤渗滤技术是以土壤为介质,通过草地等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作用,降解、转化污水中的污染物,实现水质净化的目的;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生长,实现污水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结束语

水资源的载体包含多种形式。如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其中河流作为人类最赖以生存的载体实现了多个领域的应用。河流作为城市用水的主要来源,可以在水产养殖和畜牧生产以及水电发电等领域发挥最大作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保障。而河流的运输载体是河道,能够和河流之间产生相互的交叉作用,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作用,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河流生态的状况,对周围河流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陈释元,任宏超,陈小娟.城市河道综合治理与水环境保护[J].决策探索(中),2020(12):80-81.

[2]郭利君,张瑞美.北京市水生态治理问题与对策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20,20(11):20-23+55.

[3]盛筱祺,周春应.无锡市水环境生态治理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10):76-78.

[4]陈作山.城镇河道生态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J].地下水,2020,42(05): 260-262.

猜你喜欢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水环境
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日能源与环境合作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加强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效果方法的探讨
赣州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浅探
关于藻类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利用分析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产业生态治理
实施天顶湖水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必要性的分析
对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及其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