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探讨

2022-06-29吕莹

旅游纵览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旅游业

吕莹

摘 要:文章将描述生态旅游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探讨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最后重点综述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要点与路径,主要包括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完善综合配套措施、明确利益主体的责权利。指出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时代的双重背景下,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风景名胜区发展旅游事业和突破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应重视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进而推动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对于旅游业来说,风景名胜区是重要的载体,能够有力推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旅游理念和模式已然成为风景名胜区的一大发展方向,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科学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使旅游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但风景名胜区发展生态旅游面临较多的挑战与困境,如何科学有力地推进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发展非常值得探究,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与理解

生态旅游是指一种以特色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强调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包含生态体验、生态教育和生态认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破坏已有的生态环境。在生态旅游提出和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概念不断完善,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断,可以根据我国国情进一步分析生态旅游的内涵。一方面,生态旅游要做到回归大自然,即主张在大自然中观赏和旅行,获得良好的旅游体验,并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要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生态旅游者和生态旅游经营者均在生态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共同为生态旅游作出贡献,既确保旅游业得以发展,又要避免旅游环境受到破坏。

在当前的生态旅游发展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是重要元素,是组成生态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以非生物环境为例,主要有水、土壤、阳光、有机物、空气,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随着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除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外,生态旅游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层面上的“生态”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重点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助力生态旅游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旅游与当地文化和经济的协同发展[1]。生态旅游的要求和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旅游效益,不影响后代繼续利用旅游资源的能力。

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种奉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形态,生态旅游从提出时便受到高度关注,并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良好的发展。对于风景名胜区来说,其主要功能便是为旅游者提供游览区,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无论是自然景区还是人文景区均成为旅游者欣然前往的景区,提升了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益。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可以让旅游者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助于提升精神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意义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可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感受美好生态环境。对于旅游者来说,生态旅游的最大优势便是让自己亲近自然和感受自然,有力革新旅游方式,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更加直观地感受自然之美。二是有助于改善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景区管理者要强化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环保能力,更加主动地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在此基础上,风景名胜区可以获得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从而打造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格局。三是促进旅游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风景名胜区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形成可持续性的旅游业发展模式,较好地助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困境

从当前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形式来看,所取得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已经形成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和格局,上下游产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另外,在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引下,生态旅游无论是政策支撑还是市场环境,均是十分有利的,这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依然面临较多挑战和困境,尚未获得最佳的发展状态,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一)理论研究和实践尚显不足

目前,关于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并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一些研究成果注重概念的定性描述,但缺乏定量研究,甚至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在此背景下,风景名胜区管理者的生态旅游意识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地方政府、旅游从业人员、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也受到影响,生态旅游变得较为被动,直接制约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存在矛盾

结合我国国情和旅游业发展现状来说,生态旅游面临“两高两低”的问题,即高成本和高投入、低收益和低回报。在现行经济发展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些风景名胜区为追求经济效益,会选择适当地降低保护要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注重旅游,旅游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导致风景名胜区的接纳量超出规定,对景区环境有较大的破坏[2]。由此可以说,当前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存在一些矛盾,如何协调生态旅游容量限制与公众的旅游需求是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

(三)生态旅游技术规范体系待健全

当前关于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尚且不足,缺乏可行性,导致生态旅游技术规范体系未能得到健全。具体来说,风景名胜区在生态旅游技术规范体系健全方面存在的不足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未建立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技术指南和评估标准,导致生态旅游活动无法得到规范,也缺乏一些关键性评价信息的指导。二是生态旅游是长期工程,对规划设计的要求较高。为确保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必须预先做好多种信息的分析与评价,主要有生态环境状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游客需求、景区开发建设活动、环境压力,但目前来看,还未建立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估标准。三是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的协调机制不够健全,较多的风景名胜区只是围绕环境保护的角度制定了生态旅游的要求和措施,未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容易导致景区旅游活动缺乏生态性,也无法树立起旅游品牌,生态旅游的社会影响力不足。64EA0DC8-EA4E-497B-A985-46AD3E31303F

(四)缺乏专业人才队伍

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对专业人才有较高的要求,一方面缺乏生态旅游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同时懂得资源保护学、旅游学、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的人才较少。另一方面,无论是旅游者还是旅游经营者,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均有所不足,无法自主且持续性地参与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建设,必然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风景名胜区要想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认知基础和专业的人才队伍,引导社会大众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但目前来看这一方面的工作还有不足。

四、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要点与路径

(一)明确生态旅游的原则

风景名胜区在推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关键一点便是明确生态旅游的原则,在原则范围内组织各项生态旅游活动。具体来说,风景名胜区应严格遵循4点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责任感原则、协调统一原则。

一是生态学原则。风景名胜区要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各项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尊重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入分析风景名胜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不足,围绕“生态至上”理念有步骤地开展生态旅游活动。

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旅游的最根本目标便是可持续发展,要求不能损害后人的利益。因此,风景名胜区要科学协调人与自然、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模式。

三是社会责任感原则。生态旅游不单单是自然性和生态性的旅游活动,而且是一种面向社会和立足于当地发展的经济性活动,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保护资源、带动当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四是协调统一原则。风景名胜区在推行生态旅游时,要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上,并努力确保这3方面的效益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同时要注意开发方式,在生态旅游活动中获益,推动生态旅游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明确利益主体的责权利

生态旅游涉及较多专业知识和利益主体,风景名胜区在实际开展生态旅游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较多挑战,所以必须明确相关利益主体的责权利,强化职责要求。具体来说,风景名胜区在发展生态旅游业时,要积极寻求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与上下游企业或产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和协调各种优势资源,共同参与到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中。在此基础上,要细化职责,明确各个利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起责任机制。总的来说,风景名胜区要努力打造新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即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制度保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标准引导[3]。

(三)做好生态旅游规划

在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中,风景名胜区要立足于生态学的理念与理论,遵循现行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制定出详实可行的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规划方案。具体来说,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旅游规划必须包括以下5方面内容。

第一,要做好现有资源、生态环境状况、旅游活动的现状调查工作,明确掌握当前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可行性报告。

第二,结合现有生态环境评估方案,确定景区的最大生态承载力,明确不同季节、节假日的游客生态允许容量。在这一基础上,需要对景区进行生态分区和分级,将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任务细化和分解,落实到每一项生态旅游活动中,始终确保景区处于主动地位。

第三,结合各个区域的游客生态允许容量要求,设计游览线路,并做好与之相关的组织工作,既要满足游客的常规旅游需求,又要设计个性化的游览线路和项目。

第四,生态环境评估应该实现信息化和动态化,做好早期的风险预测和防范,始终将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低,避免出现打破生态平衡和稳定的问题[4]。

第五,风景名胜区实施生态旅游应有阶段性,要制定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要求、任务,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旅游,在稳步推进中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良好效益。

(四)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

针对当前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不足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应围绕实际需求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和人才培养力度。从理论研究角度来说,要利用好现有的研究成果,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参与到有关生态旅游的研究活动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以求积累更多可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风景名胜区要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一方面要注重现有人才的再教育和再培养,另一方面要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和选拔,应多与旅游院校沟通合作,建立人才输送的新模式,为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培育一大批人才。

(五)完善综合配套措施

生态旅游对配套措施有较高要求,这需要风景名胜区投入更大的精力、人力和财力。在完善综合配套措施時,风景名胜区应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支持,获得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如基础设施投资补贴、公益林高额补贴、生态补偿机制、无息贷款,以此调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另外,要利用当前已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尤其是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5G移动通信技术,将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经营、营销、管理相结合,实现风景名胜区优势资源的整合,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打造旅游品牌。

五、结语

风景名胜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已成为必然趋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潜力。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风景名胜区要始终立足于现状和发展要求,认真贯彻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相关理念,重点从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完善综合配套措施、明确利益主体的责权利这些方面着手,打造新型且科学的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骆高远.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J].乡村振兴,2021(1):92-95.

[2] 白瑞红,梁锐,潘卫涛.自然保护地体系下的风景名胜区整合策略初探[J].山西建筑,2020(14):152-154.

[3] 许欢,汪敏.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风景名胜,2020(2):249-250.

[4] 陶少华.武陵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6(5):49-55.

[5] 梁文强.标准化赋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J].市场监督管理,2020(23):45.64EA0DC8-EA4E-497B-A985-46AD3E31303F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旅游业
世界七大生态旅游目的地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宁都积极创建钩刀咀生态旅游型清洁小流域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