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格局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路径研究

2022-06-28吴盼盼

商业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循环加工新疆

吴盼盼

(新疆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提出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发展格局下,要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国际合作。加工贸易是我国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载体。新疆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有限。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新疆是面向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市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有利地区。提升加工贸易的发展,拉动新疆经济增长,是新疆外贸当前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依托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实现项目落地、承接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促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一)新疆加工贸易规模

2012年至2021年,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不容乐观,加工贸易规模在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后,随后呈缓慢增长的态势。由表1可知,新疆加工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2591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50933万美元,随后加工贸易总额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直至2016年降至近十年的最低点,当年加工贸易总额仅为7691万美元,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从2013年的1.85%下降到0.43%,加工贸易创汇能力不足。2017年加工贸易总额有所回升至13267万美元,随后至2021年,新疆加工贸易总额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2021年总额达到20090万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83%。这与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相差甚远,说明目前新疆加工贸易的规模很小,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表1 2012-2021年新疆加工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单位:万美元)

(二)新疆加工贸易方式

新疆的加工贸易方式主要以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两种为主,由表2可知,从2017年至2021年,新疆进料加工贸易占比始终在55%以上,一直大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2017年进料加工贸易占比为70%,2018年达到98.44%,随后占比有所下降,在2021年占比为58.11%。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占比从2018年至2021年呈上升趋势,从1.56%上升到41.89%。总体来看,新疆加工贸易方式略显单一,随着转型升级的步伐,新疆加工贸易方式可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表2 2017-2021年新疆加工贸易方式及占比 (单位:万美元)

(三)新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

从产业结构上看,新疆加工贸易主要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新疆得天独厚的资源以及丰富的劳动力,新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如新疆的纺织业、轻工业、制造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与资源的基础型产业;其次由于新疆整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我国其他大多数地区,且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较晚,技术发展水平低,缺乏专业的人才与设备等导致新疆加工贸易形成这样的产业结构。由此带来的问题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且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近年来,新疆加工贸易产业结构正在逐渐优化。新疆开展的加工贸易主要涉及家具、石油、食品加工、机电、轻工、化工、钢铁等行业和领域。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要有美克国际家具、霍尔果斯中石油、中粮屯河投资、天业、特变电工等。主要出口番茄酱、塑料制品、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主要进口木材、原油、橡胶、化工产品等。新疆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容易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

二、加工贸易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通过测算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等指标,分析加工贸易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加工贸易增值率

加工贸易增值率能够反映出口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和技术含量。其计算公式为:加工贸易增值率=(加工贸易出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加工贸易进口额*100%。若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在生产加工环节的附加值程度高,说明要素投入的国内供给程度高、产业关联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加工时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高,那么增值率就高,相反则低。因此,加工贸易增值率可以很好的反映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状况以及一个地区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

2012-2021年间,新疆加工贸易增值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新疆加工贸易增值率为181.55%,2013年下降到-28.87%。虽然2014年有所回升至96.75%,但随后还是呈下降趋势。从2016年至2021年,新疆加工贸易增值率一直是负值,2021年仅为-40.11%(见下图)。由此可以看出,新疆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不高,早期发展阶段凭借新疆的劳动力与资源优势有所起色,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逐年放缓,加工贸易增值率不断下降,2016年至2021年连续六年出现了加工贸易进出口额逆差的情况。因此,新疆加工贸易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产业结构有待改善。

加工贸易增值率图 (单位:%)

(二)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度

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直观反映出加工贸易对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工贸易净出口增量/GDP增量*100%。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予以优惠政策,这些举措都为新疆带来了机遇。2014年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2%,新疆加工贸易有了起色,2015年的贡献率达到8.23%。2015年和2016年新疆GDP的增量为负值,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乐观。2017年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0.01%,2018年由于加工贸易净出口增量为负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为-0.12%,2019年有所回升,达到0.62%,具体可见表3。

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度等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间的乘积,表示一个地区的GDP增长率中有几个百分点是由加工贸易所拉动。从表3可以看出,2014年之后,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拉动度多为负值,2017年、2018年对经济增长拉动度分别为0和-0.02%,2019年实现了微弱的正向拉动,仅为0.01%。由此可见,新疆目前的加工贸易发展水平较低,对新疆经济增长的拉动度不高,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实现新疆的经济发展,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表3 新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拉动度 (亿美元、%)

三、“双循环”格局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加工贸易规模小

新疆对外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规模小、占比最低。2010年,新疆加工贸易总额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新疆加工贸易总额占新疆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仅维持在0.6%左右,2021年达到0.83%。疆内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产业总体规模有限,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非常小。

(二)加工贸易商品附加值较低

新疆的加工贸易增值率一直较低,这反映出新疆加工贸易从进口原料到出口贸易产品的增值部分较低,从而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较弱、效益不高。新疆加工贸易多是对原料进行简单的加工及进行零件装配,附加值较低。新疆共有4个综合保税区,分别设在阿拉山口、喀什、乌鲁木齐、霍尔果斯,保税区内加工贸易企业数量较少,加工贸易商品附加值不高。如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开展了粮油、挂面、饲料加工业务;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内大型加工贸易企业为新疆克明面业有限公司。新疆的加工贸易水平处在价值链的中下游,在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自有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欠缺,无法实现较多技术要素投入的精加工生产,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条短、后劲不足。

(三)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科技创新不足

新疆加工贸易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整体较弱,以资源初级加工业为主。对于进口的原材料、零配件,主要开展初级加工、装配,深加工能力不足,加工产业集群不易形成。由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创新不足,对产业转移的技术难以做到消化、吸收、创新,新疆在承接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转移时,对接的多是食品加工或纺织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轻工业,产业结构层次无法得到提升。加工贸易特点是“两头在外”,虽是国际产业合作的有效形式,但单纯承接简单的加工贸易业务,会弱化自身科技创新的动力,引进高科技产业的平台便始终无法构建,这进一步削弱了新疆加工外贸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已有加工贸易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新疆加工贸易企业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昌吉州、伊犁州、博州等地区,已有加工贸易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国际产品分工体系中难以实现更多创造价值。由于加工贸易企业产业链条短,难以带动关联产业或上下游产业的发展,辐射范围有限。相关部门对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重视程度不够,基础设施及配套政策不足、资本聚集程度低、产业的关联性不高,加工贸易产业区难以带动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实现产能的集聚较为不易。

四、“双循环”格局下新疆加工贸易发展路径

(一)加强新疆配套设施的投入

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加工贸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设施完备、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反观新疆,由于加工贸易的发展起步较晚,水平较低,导致加工贸易的配套能力弱,产业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政府应该增加对加工贸易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并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加工贸易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发展;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打造规范化的平台。完善的配套设施与良好的政务服务能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利用“内循环”承接优质产业转移

“双循环”背景下,新疆可利用较好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建立面向中亚、西亚甚至欧洲市场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出口加工格局。抓住国内产业链大调整的时机,承接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加工制造业,这是新疆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重要机遇。通过“内循环”,考察优势主导产业,筹划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项目方案,出台资金、土地等配套政策,做好承接准备工作。在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过程中,合理配置随产业转移带来的人才、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着力提升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品牌打造的能力,实现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要素投入的精加工生产。最终通过承接优质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工贸易商品结构,实现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推动新疆加工贸易规模和效益的双向提升。

(三)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积极融入“外循环”

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缓慢,与我国整体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有必要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通过“外循环”带来的机遇,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的提升,争取在研发、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等上游环节实现掌控。打造企业品牌,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使加工贸易产业链、价值链呈前延后伸融合发展态势。同时积极融入“外循环”:吸引外资企业在疆内投资建厂开展加工贸易,在引资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进一步实现对新疆本地棉花、番茄、干果等特色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品的产业链;针对中亚及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积极开展来料加工贸易;鼓励在纺织、轻工、机电方面技术和经验成熟的企业到中亚等周边国家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倒逼新疆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加快步伐。

(四)加强产业园建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被商务部认定为首批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之一。该产业园的建设有助于引导新疆融入国际循环、促进南北疆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对于产业园的建设,要注重园区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平台服务能力,提高产业园的管理能力及新技术孵化水平,落实与内地园区签订的合作协议。产业园的发展要立足“两区一园”各自的加工贸易优势主导产业,如博乐边合区的电子智能制造及新型建材、阿拉山口综保区的农产品和林木精深加工、精河工业园的纺织服装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着力引入关键设备和技术,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进而增强地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促进“两区一园”的融合发展,积极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地区争取优质项目,建立合作常态化机制,从而发挥对新疆出口加工区等各类工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贸易发展,提高新疆的对外开放水平。

[注释]

①王霞,原帼力.新疆加工贸易发展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4):37-40.②新疆3个综合保税区实现“开门红”-央广网[EB/OL].http://xj.cnr.cn/2014xjfw/2014xjfwsh/20190226/t20190226_524522630.shtml

猜你喜欢

双循环加工新疆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