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

2022-06-28罗少茜陈香君

英语学习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习者语言文化

文/ 罗少茜 陈香君

什么是文化?

文化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中国人用筷子吃饭是一种文化,偏爱圆餐桌也是一种文化。Moran(2004)提出文化是人类群体不断演进的生活方式,包含一套共有的生活实践体系,这一体系与一系列共有的文化产品相关,以一套共有的世界观念为基础,并置于特定的社会情境之中。Byram(1989)认为文化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见图 1),如我们使用的语言、与人交往的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习俗礼仪等。教师可引导学生按字母顺序列出与文化相关的事物及行为(见表 1),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文化的多样性。

表1. 文化 ABC(Texas Education Agency, 2015)(有修改)

图1. 文化的含义

外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

了解了什么是文化及文化在生活中的体现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文化教学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文化通过语言体现,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Hu,2001)。实际上,如果缺少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就等同于教授无意义的符号(Brooks,1968)。因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发展学生的文化能力对英语语言教学至关重要。

文化教学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文化教学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其他文化中的价值观,而是引导学生有效利用语言工具,通过文化体验形成并发展文化认识(Moran,2004),理解文化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从而达到培养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标(Clouet,2006)。

文化教学可分为两类,即将文化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和将文化作为教学语境的教学。将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容易导致学习者过度关注文化差异(Byram & Feng,2004;Kramsch,1995);而将文化作为语言教学语境的课程体系,一直以来则被认为过度利用英语教学“产业”的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作 用(Otwinowska-Kasztelanic,2011)。因此,在进行文化教学前,教师需要合理判断要将文化作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语境(Moran,2004)。

外语课堂中如何开展文化教学?Moran(2004)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要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可以从三个框架入手,包含文化体验(the cultural experience)、文化知识(cultural knowings framework)、体验式学习循环(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其中,文化体验包括五大要素:文化内涵(the cultural content)、学生介入这一内涵的活动(the activities in which students engages in content)、 预 期 或 实现的结果(the outcomes that are intended or achieved)、学习内容(the learning context)和师生形成的关联的实质(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teacher develops with students)。文化知识包括包含四个密切联系与互动的内容:知认内容(knowing about)、知认方式(knowing how)、知认原因(knowing why)以及知认自我(knowing oneself)。知认内容指的是文化信 息(cultural information), 知认方式指的是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知认原因指的是文化观 念(cultural perspectives),知认自我指的是文化自知(selfawareness)。这四个要素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形成循环,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文化认知和情感认同、理解自身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有效统一,共同推进文化体验在文化学习中的实践。体验式学习循环包括四个阶段:参与(participation)、描述(description)、阐释 (interpretation)、反思(response),该循环围绕一定的文化主题,以学习者的体验成长为核心(见图2),即学习者参与文化实践,描述文化信息,阐释文化观念,最后自我反思,形成自我的文化意识。

图2. 体验式学习循环

下面,笔者以具体案例来说明教师应如何应用文化知识框架来开展文化教学。案例所用的文本如下:

Criticizing A Teacher

Shortly after Raymond started teaching English in an English training center in China, the director of the program called him to the office. The director told him in a round-about way that the students were unhappy about some of his method and had mad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is teaching. Raymond was embarrassed,not just because the students had some concerns about his teaching style, but because they had complained directly to the director.

基于以上文本的文化教学设计,可参考表2。

表2. Criticizing A Teacher的教学设计

在文化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文化信息教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真实材料、体验、个人记录;文化实践教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包括操作、仪式、对话、角色扮演、表演、戏剧、模拟、实地体验;文化观念教学阶段的学习活动包括文化分析、研究性实践活动、实地体验;文化自知教学阶段的活动学习包括反思、聚焦交谈、聚焦写作(Moran,2004)。

教师还可从以下方面开展文化教学:

1. 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2. 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与文化习俗相关的习语和成语等,教师可提供背景资料,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性、交际性练习和应用;

3. 在学习中遇到英美等国家重要传统节日、重要事件和人物的纪念日、近期重要事件等内容时,教师可向学生推荐相关的专题阅读材料,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有关的文化场景和习俗,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文化,不要盲目效仿;

4. 结合课外阅读,创设文化环境,开展主题演讲、文化专题作文比赛、英语诗歌朗诵、知识竞赛、英语戏剧演出等活动(教育部,2020)。

读写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读写课是外语教学中的主要课型,因此也是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契机。教师可以参考以下原则开展教学:1. 确定文化学习目标;2. 选择带有文化内容的阅读材料;3. 确保阅读是为了获取文化内容(Lafayette,1978);4. 确保设计与文化有关的活动(Lafayette,1978)。其中,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确保阅读材料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和目标文化的讨论、比较和反思,包括文化符号和产品(例如流行形象)、建筑、景观、文化行为(例如什么被认为是合适的)、价值观和态度、交流模式(例如非语言交流),此外教师也可观察学生对目标文化的感受和体验(Tomalin & Stempleski,1993)。

教师通过读写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和泛读,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所体现的思想、道德、价值观或风俗习惯等,还要能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关注文化旁白和文化注释(胡文仲、高一虹,1997),对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加以解释。例如,在讲到英国报纸的时候,教师可以介绍几种大报和小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教师还可以基于语篇引导学生制作“文化胶囊”(cultural capsule)(Taylor & Sorensen,1961),即对两种文化之间的细微差异进行简短的书面解释,并附上照片或其他实物。如图3所示,西方人有晒日光浴的文化,而在中国,很多人会选择在晴天打伞遮阳。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制作文化胶囊,对比并佐证不同文化中审美观的不同及其原因。

图3. 文化胶囊示例

完成精读和泛读后,在布置写作任务时,教师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避免设置开放式的写作任务。二是写作任务既要关注语言层面的内容,也要关注文化层面的内容。教师可参考以下活动进行任务设计:1.引导学生给国外的个人或公司写信,给笔友的信的内容可以聚焦在某一具体的文化主题,给公司的信可以是写信向酒店或旅行社咨询旅游信息。2. 教师提供一两个文化属性(cultural generalizations),请学生举例说明。比如教师给出“法国人热爱假期”这一文化属性,看看学生可能写出什么答案。3. 引导学生基于事实片段进行续写。教师可提前设定一个情境,比如假设学生去到别的国家旅游的经历(Lafayette,1978)。

文化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外语课堂中的文化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自身也应是文化学习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其他学科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例如人种学、社会学和社会语言学等,从而有足够的文化知识和能力进行文化教学(Kramsch,1993)。在不同的文化学习阶段,教师需要扮演不同角色(Moran,2004)。

1.在进行文化实践教学时,教师是示范者和教练

学习技能或行为都是不断试错的过程,教师需要向学生展示做什么、如何去做。作为示范者,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示范文化实践,例如使用“Watch me do it. ”等指示语引导学生关注教师的示范,或者用视频等资源向学生示范文化实践方式。

作为教练,当学生在进行文化实践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或给学生展示如何去做,并给学生鼓励、支持和指导。

2.在进行文化信息教学时,教师是资料来源、信息资源提供者、启发者和判断者

作为资料来源,教师的任务是获取文化信息,并提供给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要获取或学习所有文化知识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需要根据学生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关的文化知识,并提供知识结构或系统帮助学生整理相应的文化知识。

作为信息资源提供者,教师是学生和信息资源间的桥梁,要向学生说明如何查找并发现学生所需要的知认内容。

作为启发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享文化信息,互相提供和分享信息资源。

作为判断者,教师需要评价学生对文化信息的理解,引导他们区分文化事实和文化观点。

3.在进行文化观念教学时,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研究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通过设计活动步骤、提出问题等方法组织开展文化探索。教师提出问题,但通常不需要给出答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文化现象中自主发现抽象的文化理念和观点,从已知的文化信息中发现潜在的文化视角。这些文化探索任务通常包括假设、推断、阐释、概括、证明等,例如“Tell me how you explain this cultural phenomenon.”“How does this culture differ from yours?”, 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在很多情景下,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教师要克制提供答案的冲动,并引导学生探寻和发现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

作为合作研究者,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文化探索,并在合适的时间点——通常是学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解释后——分享教师自己的解释。

4.在进行文化自知教学时,教师是倾听者、目击者和合作学习者

作为倾听者,由于自我认知很难转化为语言,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语言来监控学生的自我认知。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世界,更好地理解学生,认真倾听学生所说的内容。教师可以使用重复、释义等积极倾听策略给学生及时的反馈。同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安全”,从而能够真实地表达思想和感受。

作为目击者,教师需要陈述对学生所表达内容或行为的理解。

作为合作学习者,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文化学习的过程和经验,与学生一起进行文化探索。文化学习有很多不同路径和方法,通过聆听他人文化学习的故事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外语课堂中开展文化教学,不仅要拓展学习者的文化知识,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沟通能力,培养文化意识。作为外语教师,我们需要在理解文化含义、文化与语言及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之上,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在课堂中融入高质量的文化教学。

猜你喜欢

学习者语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语言是刀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谁远谁近?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