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上的“废话文学”

2022-06-28五柳七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赵普醉翁亭记废话

五柳七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俗话说得好:俗话说得好。”

“能力越大,能力就越大。”

…………

继“凡尔赛文学”之后,网络上又兴起了“废话文学”。

从句式上看,“废话文学”属于语言学上的同语反复。同语反复是指同一成分反复出现在同一句子里,構成形式上和意义上的重复。不过,同语反复不一定是病句,还可能是一种写作技巧。

“同辞重句”就该删掉?

一般而言,写文章都提倡简练。清初王士禛在《古夫于亭杂录》中列举了“极简”的两例:一是有人请苏东坡给自家竹轩命名,书匾送回来,上面仅“竹轩”二字;二是王士禛入蜀,拜谒武侯祠,见到一个题榜只有“丞相祠堂”四字,“余深叹其大雅,不可移易”。

但文学也不是越简越好。刘禹锡诗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妙处全在“旧”及“寻常”。《四溟诗话》说,这句诗或可精炼成“王谢堂前燕,今飞百姓家”,被清代学者何文焕评价为“点金成铁”。

繁简要有度。刻意求简,会让文章显得清汤寡水。《诗经》的典型结构就是重章复沓,汉代乐府诗也有类似的特点。对此,清代费锡璜说:“汉人皆不以为病。自叠床架屋之说兴,诗文二道皆单薄寡味矣。”还有老子所著《道德经》,全文5000多字,“道”字出现过73次,却并不显得唠叨。

“之乎者也”有用吗?

文言文中的语气助词,离不开“之乎者也”和“尔矣哉”。欧阳修写《醉翁亭记》,用了20多个“也”。黄庭坚觉得《醉翁亭记》有修剪的可能,填了一首《瑞鹤仙》,把《醉翁亭记》做了简写,只用了12个“也”。但问题是,一剪子下去,连“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的点睛之笔也给删掉了。

“之乎者也”是不是废话不好说,可以确定的是它们为古往今来的迂腐文人背锅不少。《邵氏见闻录》中记载,宋太祖赵匡胤登明德门(一说朱雀门),指着榜额问大臣赵普:“明德之门,安用之字?”赵普说:“语助。”赵匡胤不屑地说:“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可见,对“之乎者也”的批判古已有之。

说废话,往往是故意的

对古代的臣子来说,劝谏是一门大学问。《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名篇,触龙为了劝谏赵太后同意长安君赴齐国为质,说了不少“废话”。他先是问饮食起居,再唠叨儿女家常,请求太后给他儿子安排工作,最后才慢慢进入主题,劝太后要为子女做长远打算。

说废话还是为官自保的一种手段,史书称为“自晦其能”。南北朝时,鲍照和庾信,一南一北,文才并称“鲍庾”。当时,宋孝武帝刘骏爱写文章,自认当世第一,他登基后,鲍照便“为文章多鄙言累句”。大家都以为鲍照才尽,其实他只是为了隐藏锋芒,不惹祸上身罢了。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猜你喜欢

赵普醉翁亭记废话
舒服的关系,是可以说“废话”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德不配位的赵普
挑战舌头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之异同浅析
不可替代
气坏皇帝的宰相
“废话”多说有快乐
赵普如此治天下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