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vs“盖棺论定”

2022-06-28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附属中学厦门大学江苏省

俗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个人的天赋、秉性,以及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在儿时就会有所显现。这些镌刻在血脉里的东西可能会陪伴我们一生,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对待人生、对待世界的态度。

但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地预估自己的一生。愈走愈宽广的天地河山、谁也无法预测的机遇挫折,都会在岁月流逝中不断积累,重新雕琢每个个体。在“盖棺论定”那一瞬之前,我们永遠在未知中等待。

从一个人儿时的表现,我们能看到他长大后的轮廓,但也仅仅是一个轮廓。在未来的日子里,那些随时间流逝而发生的改变,最终会构成或饱满或空虚的灵魂、或强壮或羸弱的身躯,这才是他真正的模样。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二徐榕

指导教师王羽

卢梭认为,人在童稚时期最接近“内在的自然”,此时的行为习惯也最符合天性。然而,我们无法始终保持“自然”的状态,而是会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养成各种各样的新习惯,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非自然”。阿德勒心理学则告诉人们: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自主选择的,而且可以随时重新选择。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只是一个不甚准确的预言,我们只能从中窥见一个人未来的朦胧画面。完整自我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要生命还在迸发活力,这个过程就不会停止,直到“盖棺论定”的那一刻。

———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二季雨昊

指导教师王羽

民国著名教育家朱庆澜在《家庭教育》一书中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家庭、学堂、社会分别是三只染缸。儿童时期,孩子便已经被染上了最初的底色。因此,“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俗语有一定道理。但是,客观的物质环境与社会不断发展,人也是复杂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很难预料一生中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因此,等到一个人去世后,再来总结他的是非功过,会更加全面和严谨。

———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吴涵琦

指导教师高良连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在我看来,凡是前面带有“俗话说”这三个字的,大多经不起严谨的推敲,因为这只不过是人们针对事物总结出的一些主观性的经验。

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变数,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一生的成就不可能在儿童时期被完全看出来,先天因素固然有其作用,但更重要的是人后天受到的教育以及偶然的机遇等。所以,我更认可“盖棺论定”的说法。

———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二吴婉如

指导教师高良连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看”的不仅仅是这个孩子的未来,也是他在儿童时期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人、所处的环境。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孩子早期的成长趋势去“看”他未来大概的发展方向,这种做法带有预见性。“盖棺论定”则是通过一个人真实的经历来为他的人生下结论,是比较全面的评价,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可以说,“盖棺论定”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一种推进和接续,二者并不矛盾。

———厦门大学附属中学高二黄冰妍

指导教师高良连

三岁、七岁时的“看”侧重的是主观推测,但正如耀眼的太阳也有被遮蔽之时,这种推测可能会被人身上某些特征蒙蔽,从而变得片面。“盖棺”,意味着结束,此时我们有足够的依据去判定一个人的功过得失,做出全面、客观的剖析。

袁世凯早年颇具英雄气概,然而等到“盖棺”之时,人们将其认定为逆潮流而行的反动派。由此可见,一个人年轻时,我们只能对他的未来发展做出一些推测,最终究竟如何,只有时间才能证明。

三岁、七岁看人,就如同看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我们知道它会开,但不知道它开得如何;“盖棺论定”则好比花开后的仔细端详,烂漫与否,一看便知。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二张宸睿

指导教师徐婕

猜你喜欢

附属中学厦门大学江苏省
Cloud Computing in Data Backup
An interpretation of kisses in This Side of Paradise
吃火锅的发现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core of English literacy
These Secret of Success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鲁迅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