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教育模式下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2022-06-28牟妍萍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牟妍萍

内容摘要: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初中教学作为改革的重要对象之一,初中语文因其自身传统主科的属性,改革的关键要从改变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点问题,它是学生扎实文学基础的来源,也是学生内在修养的塑造者,同时它也是语文教育的难点,传统教育遗留下的刻板阅读模式很难打破,学生普遍没有接受科学系统的阅读指导,阅读习惯不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研究,发掘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教育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的确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與此同时,也在实践授课中暴露出更多的阅读教育问题,例如:学生阅读习惯较差,阅读效率和阅读收获缓慢,基础能力薄弱,规定时间内无法达成阅读目标等。在日常语文课程学习中,教师通常会按照既定的学习纲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重复温习,以此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相关能力的提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是能够取得真实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存在教师误判或忽视学生已经摄取知识饱和的状态,仍旧按照自己意愿或既定的教学计划,一次性灌输超越学生承载力的知识量,讲课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课本内容解释的过分详细。有部分教师也着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良,试图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但追究根本没有摆脱以教师意愿为核心的讲课方式。从课程推进步骤来看,在授课初期,教师就已经确定了教学的核心线路,划分段落、学习生字词、逐段拆解和归纳,学生每一步对文章知识的探索被教师安排的明明白白,他们没有办法跳出固有的学习框架,去探索教学大纲上不被涉及的部分。长此以往,学生思维僵化、思考呆滞,丧失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在以后的学习中,遇见同类问题会习惯性的延用以往的模板套路。

在思想文化日益开放的当下,社会对于自主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越来越青睐,阅读课程开展的本意是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其独立思考的重要教育安排。从浅层原因来看,阅读能力缺失可以通过增强训练强度入手,增大学生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数量,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而从深层原因来看,学生阅读习惯不佳、老师阅读授课不深入,很难让学生阅读能力产生质的突破。直到现在,还是有相当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存在一种应试误区,他们认为提高阅读量对初中阶段语文成绩的提升并没有显著的帮助,成绩取得还要依靠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反复掌握,也是这种急于出成绩、走捷径的观念,让他们随意挤占甚至取消原本设立的阅读课,教师轻视阅读的态度直接导致部分学生也会产生阅读无用的心态和观念,吕淑湘先生本人也是非常不赞成刻板的程式教学,他认为将读书和写作套到一个固定的流程中,无论是对于教师群体还是学生群体来说,都是省事偷懒的表现,整个知识的获取过程没有大脑的参与。而现代的语文阅读课程却是普遍存在套程式的现象,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以自然段为单位进行粗略划分和粗读,接着进行生字词学习,再接着要求学生思考大纲范围内的问题,对文章进行总分含义概括,最后讲明全文主旨,完成主题升华。从步骤的表面来看,的确符合初中群体从浅入深,步步推进的知识获取常理,但吕淑湘先生认为,这种刻板的流水线教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式,不拘于老师的教育才能和知识储备,不需要耗费过多精力照本宣科也可以顺利完成讲课;而从另一方面说,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无一不是近代文坛的佳作,将一个近乎完美的事物掰开揉碎了看,哪怕分开看的再细致,组合起来也很难体会到文章表达的完整美。

阅读一篇文章,正常读者的思维应当是通读全文,从整体的角度观赏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外延。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进行一篇文章的赏析,怎么能从标注字词这种细枝末节的行为入手,我们要探究的是作者文意的核心思想,要欣赏的是作者行文的气韵,要领会的是作者在文中潜藏的情感,这些只有从文章整体视角才能赏析到,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行为才能真正领会当时作者的写作的情感和内涵,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不浮于表面的阅读。

文章整体把握得当后,才应当进行局部细致拆分和精读,对应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语文基础知识的习得过程,精细阅读也是保持能够从书中获取丰富知识的关键,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进行阅读方法纠正和指导,例如:在阅读中教导学生保持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勤于对优秀的提笔划点、做批注,文章赏析过后也要结合作者的写作亮点进行总结和摘要,读写结合的方式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脑、眼、手等器官,加快知识为己所用的转化能力,实现优质、高效的阅读。

阅读能力是实现深层学习的基石,而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更是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和探索,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良好的阅读经历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会引导学生向正确的人生路径前进,它不仅有益于学生智力层面的发展,而且也惠及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阅读能力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的,它的获取和养成是一个漫长的个人文化积累和文化转化过程。在长期的教学与教学研究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

教师要从认知层面自查是否自己有这种偏向性,进而否定这种错误的教学观念,同时,也要向学生传达阅读课程很重要的意识和态度,从阅读本质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开展阅读教学,以及相关阅读课程的开展将会给学生自身带来哪些益处。结合到教学实践的案例中,比如,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意愿的调查,可以创新的采用更受初中学生群体欢迎的课堂模式,教师负责对适龄优质书籍进行筛选和阅读进度安排,非常经典且适合初中群体阅读的优质书籍代表有四大名著,学生先利用课内外时间完成全书阅读计划,在阅读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书籍品评,给予学生一段自由发言时间,大家可以分享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见解,特别是增设课上书籍经典片段的角色扮演环节,以小组为单位抽选全书经典情节,大家自由进行课下排演,再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为了表演好所扮演人物,学生就会对所扮演人物的生活背景、性格形态、书中经历进行更为细致的琢磨,以此调动群体阅读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是知识积累的过程,而写作则是将既往的知识积累转变成自我能力的运用过程,阅读和写作是绝对不能分开培养的,因此,教师传授的重要阅读技巧之一就是写观后感,通过文字将大脑中存储的情绪感悟和知识收获记录下来,这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锻炼,日积月累学生必将从中获益良多。语文是一门传统学科,要想学好语文,需要学习者前期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积累知识,它的知识范畴从来都不只是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将自己变成一块海绵,广泛去吸收优秀书籍中的养分,才能将阅读到的知识变成自我成长的养分。

为了遏制学生对阅读负面情绪的滋生,教师必须要改良和创新教学方式,尤其是需要迎合学生真实需求和个体特征需要,可以采用多样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

(一)倡导师生互动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为师生搭建了一个稳固的知识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阅读理解与老师分享,学生可以通过课堂渠道向老师反映自身存在的阅读问题;老师则是通过课堂的教学观察聆听学生的反馈,深入挖掘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不足,有选择性的引导和辅助学生解读名篇佳作的深层内涵,填补学生在阅读学习领域的技能空缺,在这种双向互动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我思考和外部引导改善的双重提升,技能和知识的积淀也有利于学生后期自我阅读能力的培养。从此角度来看,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是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同时,阅读交流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坚持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师生平等对话空间,教师既要从认知层面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想法的个体,需要被聆听和尊重,又要从具体的措施上竭力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其拥有的丰富学识和经验能够为教学所用,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框架看待问题,多角度、深层次思考文章内涵,平等的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知到尊重和理解,也会激发其乐于交流、积极参与阅读的热情。举例说明,当教师要进行《紫藤萝瀑布》的文章阅读课程时,在有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备的情况下,先观赏紫藤萝开花时连成片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脑海里对紫藤萝开花的壮观和美丽有清晰的认识,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鼓励学生探索文章内涵,欣赏作者笔下的意境和情感。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学得当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突破后期语文学习的障碍。

(二)优化课程设计

针对阅读教学,我们可以在课程设计上进行模式添加和创新,依据阅读内容的特点和教学期望,有针对性的确定的阅读的细分学习方向,围绕核心的教学诉求制定匹配的课型方案,实现学生朗读、技巧学习、文学欣赏、文学积累、自主思考、逻辑思维等多方面阅读能力的综合提升。当阅读对象是情感饱满、内容优美的精美型文章,例如江河先生的《星星变奏曲》,课型内容应当重点强调熟读;而面对结构严密、层次清晰的论证型文章,例如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教师选择的课型方案必须贴合文章特点,探究方式或思维训练方式都非常适合,甚至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培养,还可以举行以文章为主题的小规模辩论活动。

当然,并非所有的文章都只能选择单一的课型,教师可以针对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将几种课型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多元课型。以《范进中举》为例,教师认为传统的课型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到文章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因此选择用课本剧表演的方式主导课程流程,学生自由选择表演搭档,分组抽签决定表演段落,课余排练好后转移到正式的课堂进行公开表演,学生在排练扮演期间也是在不停揣摩人物心理和加深熟悉文章情节的过程,这也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另类艺术教学手段。

教学模式应当始终与科学的教学需求保持一致,其内容、目的以及客观条件的差异都会造成模式的调整,但科学的教学宗旨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即全面照顾到学生在求学过程中的学习情绪和个性化见解,教师要尊重个体的独特想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文学作品中的空白是一种艺术,欣赏者会结合文本内容自己挖掘和填补作者隐藏的部分,这也是阅读有趣的部分。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怎么去挖掘和發现空白点,再怎么去空白填充的过程。文章的空白点可以理解为学生的疑惑,教学的意义就在于从一开始引导学生去填补空白到学生能够自己为空白增色。教师通过对文本情景的突出讲解,引导学生用发散思维看待事物。在笔者所经历一堂阅读课中,所学文章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当读到文中一段描写孔乙己外貌和衣着的文字时,笔者向学生提出启发问题:象征着孔乙己读书人身份的长衫去哪了?如果单看课文的文字描述,的确没有提到长衫的下落,这一问题很快引发了学生们的热议,大家试图从文中搜寻答案、踊跃发言,同学们猜测的答案五花八门,但大多是依据文章实际情景展开的合理想象,其实,这个过程就是文章空白点上色过程。

(四)以学生为阅读教学主体

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就要教师扮演好教学环节的引领者、倾听者、答疑者的角色,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勤加思考、创造发散的学习特性。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教师要预设20-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初步的通读文章、整理生词,基于文本确立本课自我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在目标基础上提出个人的疑惑点,将疑惑点整理成1-2个具体问题,接着,带着各自问题,按照平日的分组活动进行组内探讨和交换各自见解,对于始终探讨无果的问题进行记录。在师生互动环节,师生会共同确定文章的研学目标,结合小组间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答疑。这种模式下既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安排,又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五)将读、思、议、练有机结合

读的环节既要确保质量的读,又要重视教师导读方式是否科学。要实现高质量的读,学生能够做到清晰准确的读出文本内容是基础,此外,还要在基础之上融入学生对内容的感性理解,通过抑扬顿挫的读音传递给听者。除了学生对读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启发部分,教师的科学引导方法也是实现有质量读的关键,选择的方式方法是否贴合文章特色,启发、过渡、铺垫、提示的引导用语是否恰到好处,学生是否能由文章内涵对照到真实生活,都需要教师用科学的引导手段,让学生从读中领悟文学的美妙。

思可以解读为思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必然有自主接收外界信息和自我思考判断的能力,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引导的思考式学习才是要培养的重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留有让学生消化知识、自我探索的思考空间,结合文章内容构思一些辩证性较强的高质量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在日常课堂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惑,遇到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疑惑要善于并多与同伴和老师交流。

议就是交流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除了师生之间的内容交流,同伴之间的交流更为重要,多与同伴参与想法交流也是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增加组内讨论会、组织班内趣味演讲和辩论活动,增加学生的表达交流机会。

练就是要求勤加练习。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和实践特征,因此,进行语文实践的扩展训练尤为重要。从近年来语文阅读训练展示上来看,读和说占的训练时间占比远高于写的,基于此种现状,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写作练习,抓住本课内有价值的写作训练点,以课内随笔练习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教学模式的因时而变也正是为了契合学生真实需求,削弱学生对于阅读行为的抵制和不适感,再通过后续不断优化阅读课程,努力调动并保持学生喜爱阅读的情感。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内对学生系统阅读的培训,也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将阅读从自我行为转变为分享行为,例如定期举行年级间的“推荐一本我最爱的书”、“如何阅读一本好书”、“书籍观后感分享大会”等等书籍实践活动;在班级内部,设置书籍分享角、每日下午设置半小时阅读沙龙,每位同学贡献自己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书籍,与同学分享阅读收获,营造热爱阅读、积极阅读的浓厚读书氛围。教师要想拉近学生关系,了解学生真实的读书喜好和兴趣诉求,也应当参与到众多的阅读活动中,结合学生语文基本功是否扎实的前提,给学生筛选和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磨练学生品性,为学生后期学习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教育科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