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的评估及发展建议

2022-06-27贾子懿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本科生国际化评分

刘 俭,贾子懿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上海 200240)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大学,逐渐经历了从单向的派出学生交流到多层次、多维度、多方位的国际化的过程。然而,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却意外打破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旧有格局,其中国际交流项目所遭受的冲击最为显著,几乎全面停止。这迫使我们积极思考如何“在危机中育新局,在变局中开新局”,想方设法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

本文以S大学的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估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整体成效,探索如何保持优势、改进不足之处,并进一步考察项目的目标完成度,提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发展建议。

一、研究背景

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是S大学向海外高校发布的一项科研实习课题,招募海外本科生走进S大学的实验室,在教师的带领及指导下完成科研实习任务的国际交流项目,一般为期6 周。该项目由S大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以下简称“国际处”)主办,形成“学校项目负责人、院系接收教师和助教”联动的培养模式。

自2015 年项目设立至2020 年疫情暴发前,项目建成了74 个对外开放的实验室,设置了142 个科研实习课题,吸引了来自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282名海外本科生。项目的设立初衷主要在于:一是为海外本科生提供走进S 大学的实验室、完成科研实习并提高科研水平的机会,促进中外师生的跨文化理解;二是切实推进S 大学实验室国际化环境的建设,增强校内师生的国际化视野及竞争力;三是通过展示中国文化、校园文化和科研力量,吸引海外本科生来校攻读研究生;四是通过打造项目的品牌效应,着力提升S 大学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项目不仅为构建沉浸式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尝试,而且对加快推进S 大学的国际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过程与结果

对S大学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的评价来自项目结束时的满意度调查,但这样的评价往往是停留在基于表象的主观判断上,难以获得对项目的真正了解。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首先重新构建评估指标,并邀请专家就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排序;其次,对排序是否存在矛盾进行一致性检验并确定指标权重;再次,面向所有参加项目的海外本科生(282 位)、接收教师(74 位)和助教(96 位)发放调查问卷,获得主观性评价;最后将赋权后的评估指标与主观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项目的综合评估。这样不仅能通过评价对项目做出更客观的描述,而且能在全面把握项目情况的基础上做出更恰当的改进。

1.构建评估指标

结合项目的设立初衷及意义和对全过程项目管理中各环节的具体分析,根据“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原则,本研究构建了“项目设计”“过程管理”和“项目成效”3 个一级指标,及其下的9 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

在一级指标层的事前“项目设计B1”中,主要评价项目全过程的设计,并形成二级指标层,即C1 项目启动、C2 项目执行、C3 项目总结。在项目启动部分,涉及将整体项目方案及科研实习课题对外发布的设计、利用各种资源或渠道推广和宣传项目的设计、设计并制定学生的选拔程序,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11-C13。在项目执行部分,涉及项目整体安排(如相关课程、课外活动、提供服务等)的设计和项目具体内容(如科研实习要求、讲座主题及时间和地点的安排、文化参观活动等)的设计,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21-C22。在项目总结部分,涉及项目总结报告制度(即要求海外本科生在完成科研实习任务后提交相关的总结报告)和事后反馈制度(即要求海外本科生在项目结束后提交相关的调查问卷)的设计,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31-C32。

在一级指标层的事中“过程管理B2”中,主要评价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落地执行情况,并形成二级指标层,即C4 项目落地、C5 项目统筹与协调、C6项目活力。在项目落地部分,涉及接收教师提供的实验培训、科研例会、科研指导、中期考核和国际处安排的文化活动的执行情况,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41-C45。在项目统筹与协调部分,涉及国际处提供的管理安排(如学生考勤、成绩评定等)和生活服务(如接送机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51-C52。在项目活力部分,涉及学生参与项目所安排的各类课程或活动的主动性及师生或生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情况,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61-C62。

在一级指标层的事后“项目成效B3”中,主要是参加项目的海外本科生、接收教师、助教和国际处项目负责人给出的评价,并形成二级指标层,即C7海外本科生评价、C8 指导教师及助教评价、C9 项目负责人评价。在海外本科生的评价部分,涉及其对项目整体满意度、对知识增进或科研能力提升及对学校或中国文化了解程度的评价,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71-C75。在接收教师及助教的评价部分,涉及其对项目整体满意度、对接收实验室国际化环境、科研交流情况、为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所提供的培养和跨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评价,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81-C85。在项目负责人的评价部分,涉及其对项目整体满意度、校园国际化环境建设、项目所打造的品牌效应及所辐射的科研成果、项目总结的完成情况及对招生工作的助益等方面的评价,进而形成三级指标C91-C96。

2.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并进一步采用德尔菲调查法加以保障,邀请7 位专家就上述指标的重要性征询意见,并要求他们按照1-9标度法[1]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经过三次征询后,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并形成判断矩阵如下。

判断矩阵A、B1-B3 和C1-C9 全部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也就是说,通过德尔菲调查法就评估指标重要性排序所给出的专家意见是有效的。

3.开展问卷调查

面向三类群体发放调查问卷。一是项目负责人,包括1 位主要负责人和2 位参与项目设计及管理的同事,针对评估指标C91-C93 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达100%;二是指导教师及助教,包括74位指导教师和96 位研究生助教,针对评估指标C11-C13、C21-C22、C31-C32、C51-C52、C61-C62和C81-C85 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63%和67%;三是海外本科生(282 位),针对评估指标C41-C45、C51-C52和C71-C75进行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达61%。

上述所有调查问卷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呈现,受访者在“不满意”“不太满意”“无所谓”“满意”以及“很满意”中做出选择,且按1-5记分。

4.获得评估得分

本文将问卷调查中的记分按1=90、2=80、3=70、4=60、5=50进行转换,以使用百分制计算;然后收集所有受访者的评分,并进行算术平均后,获得评估指标的得分。

需要说明的是,C51-C52 是指导教师及助教和海外本科生都需要做出评价的评估指标。与指导教师及助教相比,C51-C52 与海外本科生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因此,本文对海外本科生的评分赋予70%的权重,而指导教师及助教的评分赋予30%的权重,并由两者评分加权后计算得出综合评分。另外,评估指标C94-C96是根据项目负责人统计的客观数据计算得出的,即评分(X)将通过实际数据与项目设计时根据初衷所制定的期望数据进行比较后获得:

因此,结合赋权后的评估指标和经问卷调查获得的综合评分,本文对项目做出整体评估,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S大学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的评估结果

三、启示与建议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2]高校国际交流项目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本文以S 大学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充分了解,不仅展示了项目的实施过程、整体成效及目标完成度,还分析了推进项目过程中一些做法的优势和不足。因此,本文立足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的新局面,提出以下启示与建议。

1.应发扬事前及事中管理的优势,保障项目适应新环境、新形势和新需求

对高校国际交流项目的管理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企业项目管理的部分特征,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整体成效。由评估结果可知,事前的项目设计(B1=84.26)和事中的过程管理(B2=84.63)这两项的评分都比较高,并超过了对项目的整体评价(A=81.66),从而反映了项目设计与执行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种在事前及事中项目管理上所获得的优势是使项目灵活多变地适应新环境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后疫情时代的种种不确定性使这种突出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另外,这种优势也可更好地帮助项目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并做出更迅速、更优质的规划与调整。例如,由所有评分中的最低得分C96(28.57)可知,“吸引海外本科生来校攻读研究生”这一项目设立的初衷之一并未得到很好的实现,如果想提高这一目标的完成度,可在项目整体安排中增加更多有助于海外本科生了解S大学的讲座、研讨会或其他活动等,以有效提高S 大学对他们的吸引力,而这种调整将因项目设计与过程管理方面的出色能力而得以迅速达成。

2.应在国际化环境中推进沉浸式培养模式以形成惠及双方的良性循环

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有助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的兴趣和专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4]S大学的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着眼于海外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他们不仅能通过项目直接走进S大学的实验室,而且其科研实习任务大部分也在实验室中完成。由评分较高的C61(81.88)和C62(83.75)可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特定情景并使学生充分融入当前学习任务”的理念使沉浸式培养环境充满了活力,从而锻炼了学生探究式学习及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事实上,根据沉浸式教学理论,只有当学习者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时,他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起来,[5]从而为本科生和科研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

另外,由于实验室是开放的,因此这个环境中还包括了没有参加项目但却共享实验室的中国籍学生,也就是说,参加项目的海外本科生不仅要“浸润”在科研环境和接收学校的文化中,而且还“浸润”在中外师生或生生的跨文化交流中。由评分较高的C82(83.75)可知,项目的实施不仅在于为走进实验室的海外本科生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实验室里的中国籍学生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窗口。通过彼此的相处和交流,特别是在共同完成科研实习任务的过程中,国际视野的拓展、跨文化能力的增强、跨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惠及双方的良性循环。

3.应优化项目设立的初衷,做出适应性调整以促进项目可持续性发展

根据项目设立的初衷,项目负责人制定了预期的招生目标,即希望通过项目吸引的国际本科生占实验室学生数的5%(这与S 大学在校国际本科生群体中欧美学生的占比相当),但实际情况却不及预期目标的1/3,使这一指标的评分成为所有评分中的最低分(C96=28.57)。另一方面,项目负责人就科研成果也制定了预期目标,即希望其中3%的国际本科生能通过参加项目而发表与科研实习课题相关的论文等,但实际情况却不及预期目标的1/2,使这一指标评分成为所有评分中的第二个最低分(C94=40)。由此可见,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结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最终也使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整体满意度(C91=75.00)成为三大群体中的最低评价。

事实上,通过项目吸引海外本科生来校深造或显著提高其科研水平的目标及其所设置的目标值是否可行,仍有待考量。若以招生为目的,则项目的整体安排应更具针对性,如安排某些能凸显学校魅力的活动等,以提高对海外本科生的吸引力。由评估结果可知,海外本科生对接收学校的了解方面的评分相对偏低(C74=79.71)。其原因或许是他们对接收学校的了解不够,很难引起他们对接收学校的共鸣和兴趣,因此也很难吸引他们来校深造。另外,根据调查问卷中海外本科生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其中大多为文化差异较大的、且初次走出国门的欧美学生。在参加项目的过程中,虽然完成科研实习、提高科研水平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在短短6周的时间里,他们仍不可避免地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适应新环境和了解新文化上,因此,项目对提升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助益并不太明显。可见,重新定位项目设立的初衷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对既有国际交流项目目标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只有在正确目标的引导下,国际交流项目才能更茁壮地成长并更富有成效。

4.应加强本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建设以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新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对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带来了全方位的影响,其中最显性的表现主要是人员跨国流动锐减、国际科研合作受阻、国际教育服务停摆,这可算得上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所遭遇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挑战。[6]正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处于低迷、彷徨并略显式微的关键时刻,教育部等八部门提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并强调“要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更加主动地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互鉴、互容、互通,致力于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在这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外部环境频频受阻而内部要求不断紧迫的情况下,愈发凸显出对国际交流项目做出理性评估的重要性,并由此对项目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应对新挑战。例如,可在校内的学习环境中有目的地将国际和国内文化维度整合到所有学生的正式和非正式课程中,[7]使国际化元素不再受限于跨越国界的行为。另外,还可利用线上教学技术,通过翻转课堂使国际交流项目不再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主题,就S 大学的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来说,在真正进入科研实习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文献学习,接收教师可提前介入这一过程,以线上的形式指导学生或与学生交流。事实上,这种将课前预习、讲座、课后练习及辅导融为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错落有致的安排,不仅保障了国际交流项目的有效落地,而且还可能因更丰富、更细致的讨论而提高了项目质量,并且同样可以实现中外师生的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研究以S大学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其在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思路与建议。不过,本研究还存在某些局限性,期待在未来研究中能有所突破。一是本研究运用德尔菲法所收集的专家意见主观性较强,使判断矩阵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二是本研究面向指导教师及助教和海外本科生发放调查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不高,使指标评分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三是本研究以海外本科生来华科研实习项目为例概括国际交流项目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考量。

猜你喜欢

本科生国际化评分
聚焦港口国际化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活动预告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