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所在

2022-06-26杨晓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差异文化

【摘要】在世界绘画领域,东方绘画以及西方绘画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前者中又以中国绘画作为代表。不管是中国的绘画还是西方的绘画,都是源自精神层面的创造活动,所以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西方绘画之间又有着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从中西方在文化、哲学、思维以及审美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入手探讨中西方在绘画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文章中,作者首先对中西方绘画彼此间的不同点进行了探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类差异背后的原因,在文章的结尾,还就中西方绘画融合与彼此借鉴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本研究能给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人以及从事这类研究工作的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中国绘画;西方绘画;差异;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7-185-04

【本文著录格式】杨晓文.浅析中西方绘画差异所在[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7):185-18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课题名称“大同市美术创作在推动蒙晋冀(乌大张)文化交流合作中的作用”,(课题编号:2020W107)的研究成果。

绘画艺术是“八大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同时也是美术领域的核心形式,它与人类的情感和思想意识活动息息相关。在创作绘画作品的时候,创作者借助画笔以及颜料等,并且借助点、线、色彩以及空间之类的艺术语言来传达现实或是表达内心的感受、体验。以水墨画作为代表的中国绘画艺术与以油畫作为代表的西方绘画艺术可谓“各有所长”,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明显的不同之处,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中西方绘画之间的界限已经不像早年那样泾渭分明,而是经过互相融合、借鉴等各自带上了彼此的一些特点,不过也要知道,不管两者的绘画艺术发展到怎样的程度,不管中西方在绘画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多少的交流互通,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之间所具有的差异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这是因为不论中国也好,西方国家也罢,它们都有自己在长期发展历史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以及审美习惯等。比较中国的绘画同西方绘画这两者的不同之处,不光有助于人们提高对绘画艺术本身的理解,丰富审美体验,同时也能形成人们对中国绘画同西方绘画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有必要分析中西方绘画差异

一、中西方绘画的几个表现方面

(一)绘画题材不尽相同

中西方绘画在题材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不同。中国的绘画往往取材于大自然以及日常生活,中国画中的山水画、花鸟画等分类就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绘画作品的创作者主要是基于个人的感受、理解,并充分运用想象力及创造力,参照日常现实逻辑来完成题材的提取。当然,需要指明的是,从绘画内容上看,西方画家所创作的绘画作品是“世俗化”的,而中国画则是“非世俗化”的。西方绘画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时期,在早期阶段,绘画作品的题材往往同现实以及自然没有太多的关联,大部分都是关于宗教的,尤其是涉及基督教内容,尽管某些绘画作品的题材是取自古希腊神话以及罗马人物,不过多数绘画都是取材于圣经传说等,这种题材之下的绘画作品通常将传播宗教思想当成主要的追求。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西方绘画在题材方面存在较大局限。西方绘画的第二个时期为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在这一阶段,少数绘画作品的题材还是取材于宗教传说,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绘画创作者们大体上都将精力集中在怎样利用绘画作品反映现实、批判现实,怎样传达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感受,所以题材也有了变化,不过这种“反映现实”同中国画还是有所区别的:它侧重的往往是对一些社会现实的反映,目的往往是对其进行批判,表达生活比较“痛苦”的一面,而不是集中目光于自然或是生活中平实、美好的一面。例如,梵高所创作的《吃土豆的人》刻画的是一家穷人辛苦劳作后晚餐却只能用土豆充饥的悲惨现实。

(二)绘画表现手法有所不同

中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的绘画方法,而西方绘画则根据物理原理主要通过对比和色彩的使用来表现对象。就中国画而言,虽然往往题材都是同现实生活与自然相关的,但是在表现的时候通常比较抽象,主要是使用简单的各种线条来进行创作,传达各种“意境”,以线条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中国画,其产生和发展受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中国传统画家在古代哲学文化影响下的智慧结晶。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意境化”的内在情感过程。与此相比,西方绘画创作者对线条的理解是理性的:他们认为线条是运动的延续,同时西方绘画超越了单一的线条维度,往往采取一种三维的表现视角,也就是使用空间思维,比较关注光色等对于绘画效果的影响。例如,很多西方绘画作品,都从透视的角度进行表现,利用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使观者感觉自己是从门口方向或者高处来观察绘画所展现的内容。由于表现手法的不同,中国画往往不太注重细节和背景,而西洋画则比较注重细节及背景。

(三)使用的绘画工具、材料各不相同

除了绘画题材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外,绘画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用到的工具、材料亦很关键,同时不同材料所形成的效果不尽相同。画家借助使用的画笔及材料对自己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进行传达、表现,中西方艺术家利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进行绘画作品的创作。在中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绘画创作所使用的工具及材料也经历了诸多变化,不过从大体上来说,都没有脱离纸和笔的范围,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中国绘画工具主要沉淀为画笔工具、墨、纸以及研磨工具,也就是所谓的“文房四宝”,其中笔乃是利用动物毛发精心制成的,呈尖头状,狼亳为其中的代表,纸指的是作为中国特产的宣纸,分为生宣纸与熟宣纸两类,墨为高品质的油烟墨,经过水的作用能呈现出不同的层次,砚则是特殊石材制成的对墨进行研磨的工具,鸡血石是其中的经典。至于西方,出于宗教活动的需要,早期出现了很多的“墙体彩绘”,也就是把墙体作为作画的“画纸”或“画布”,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活动经历了一些变化,使得使用材料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并催生了更多形式的绘画作品。现如今,西方绘画创作使用的工具及材料主要包括画笔、画纸(画布)、各类颜料以及刀具等,其中笔呈现平头状,使用鬃毛加工而获得,使用的画纸和画布一般质地较为粗糙,厚度较厚,除了常见的各类画纸和画布之外,有些西方画家还会在特殊麻袋布上完成绘画创作,西方绘画使用的颜料根据绘画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水粉、水彩以及油彩为比较常用到的,而创作绘画时使用刀具主要是为了通过“刮”的处理形成特殊效果,或是将脏污的颜色部位去除。

二、中西方绘画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中西方具有不同的文化、哲学思想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两者在绘画领域的不同。在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提倡的是自然之道、造化之道,往往将客观存在的事物转化成比较符合画家本人主观想法的事物,中国画是通过笔触抒发个人的情感,强调画家应该观察自然,从自然中进行取材。从唐朝和宋朝开始,画家主要是以写实风景、花鸟动物、昆虫和鱼等作为对象。在这些主题的帮助下,画家可以跟随自己的思想、欲望和感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些主题反映了客观的感觉现实——它们被画家的主观感觉所代表甚至理想化。中国绘画的形式来自生活,没有脱离人的视觉体验,亦没有违背生活本身的逻辑,注重借助艺术处理将自然之物转化成用画笔、颜料以及线条表达的形式符号。至于西方绘画,它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深远影响。多数西方古典类绘画作品所描绘的都是关于基督教众圣徒的传说故事,尽管其中也包括描写世俗生活的,不过在主题上也是很有限的。可以说,十八世纪中期之前,西方的绘画创作皆未能超越这种局限。主客观在绘画过程中是彼此相分离的,绘画同自然之间没有发生什么联系。当然,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后,西方绘画作品尽管还有很多将宗教故事作为创作主题,不过人们开始探索借助宗教主题来对现实生活与现实进行表现,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文化本身。

其次,在哲学层面,中西方在哲学观念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中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对非具象化的追求、“和谐”的思想促成了中国绘画传统的形成,这导致数千年来中国发展出独特的绘画艺术。中国绘画里面讲“笔”的要素中,以线为主体,通过线勾勒出物体轮廓、纹理体积等,再结合点、面的使用反映出创作对象的不同特征。而中国画中常提到的“墨”也就是水墨,主要通过对其的使用反映光影、色调以及色彩的或浓或淡、感觉的或虚或实等。在中国画的绘制过程中,笔法的使用以及水墨的运用是彼此依赖、彼此作用的。借助艺术处理,自然中客觀存在的事物变成了某些符号内容。另外,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以及中国的儒家思想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有些中国绘画融合了书法内容,并且将古诗词、印章等融合进去,以一种综合的形式加强了绘画的整体效果。而这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具有的模糊性彼此呼应。同具有明确性的西方哲学相比,以儒家哲学为代表的传统中国哲学是比较模糊的,如从相关方面切入而非正面地回答一些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带有的模糊性导致其缺少严谨的逻辑与科学分析,而这到了绘画领域,就形成一种“模糊”的、“非精确性”的、“朦胧”的意境。与此完全不同的是,西方哲学中不仅有“感性”的存在,而且带有“理性”的部分,能识别主客观之间的区别,就如同“人”与“上帝”之间的界限般分明,具有确定性意味。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绘画也带有“确定性”色彩,传递的是更加具象、更加明确的内容,如很多绘画作品是在三维空间的状态下表现圆形物体,并用光影塑造强烈的层次感等。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后很多画家都很重视比例的精确性和透视效果,倾向于使用光、色彩以及空间等完成形象刻画。

(二)中西方以不同的方式解读线条

在绘画造型方面,线条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它作为一种基础性的绘画语言而存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绘画创作者在理解线条、看待线条方面具有不同点,这也影响到他们实际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对于讲求意境美的中国画家而言,他们使用线条主要是为了写意这个目标,而在西方人眼中,线条就是一种物质,能形成一种“外力”作用。实际上,西方绘画领域早已建立起固定焦点类透视等相关原则,极其讲求时空概念,与此相比,中国画家主要选择散点透视,或是基于动点透视进行创作,相应地,时空变换频繁,景物会随着人物的变化而变化,外物则跟随思想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在线条的理解上存在的差异,落到绘画等艺术领域上,就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和原则,在艺术实践中,也发展出不一样的传统及风格。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中,画家们总是使用线条达到“造型”的目的,这是一种是对意向的动态捕捉,基于线条绘制出的灵动内容同留白手法相得益彰,达到一种奇妙的节奏感。水墨画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内容:在使用线条作画的时候,通过不同的用笔力度、动作、姿态等,挥洒出独属于东方特色的美感。中国绘画中所使用的“线条”从物理表现开始,不过又远远超越了物质的层面。

诚然,在西方绘画领域,线条同样具有很关键的价值与意义。不过西方更加注重科学与客观,希望可以通过理性的眼光看待、了解这个世界,故而包括西方绘画在内的西方艺术追求“客观”“真实”,强调对客观对象进行准确再现。当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以后,西方绘画又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怎样才能将符合客观现实的动态表现出来以及如何把握结构带来的形体层面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之下,西方绘画要求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科学知识,并通过对真实事物进行观察,将三维空间按照其本来的样子表现出来。绘画创作者们倾向于将线条同解剖结构两者结合起来,在看待及表现线条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理性角度进行思考,认为它实乃一种视觉要素,通过合理应用多种方法对“线”进行表现,创造出造型上具有精准性、形状上具有空间合理性的内容。在绘画活动中,基本是通过体面、光影效果以及明暗对比等手段来对线条加以使用。而当印象派出现之后,画家们逐渐将“线条”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媒介,通过线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二十世纪,西方不断有新的艺术流派出现,不光存在具象以及抽象艺术,同时也存在着意象艺术,在这个时候,线条逐渐超越了具体事物,转而成为抽象艺术的重要基础以及创作语言。后来,当后现代艺术出现的时候,人们更加灵活地使用包括线条在内的各种元素,并通过各种方法的使用,发展出多种多样、令人惊叹的艺术形态,此时,线条愈加独立地发挥出其价值和作用。

(三)中西方持有不同的审美习惯

中国的传统审美强调的是气韵、意境这类内涵,所谓气韵即艺术创作者从事艺术创作活动致力于实现的目标是让审美对象彰显出生命的活力,如字画方面,因此中国传统审美是一种综合性审美,体现的是一种“生命状态”,在这种审美习惯之下,人们也不是忽略那些具象的、写实的方面,不过在审美情趣上更倾向于向着意境、神韵之类偏“非实”的方向靠拢。绘画中讲求神似而不是将形似放在首位就是这个道理。中国的绘画创作者们一方面投入到大自然与山水间,让自己的思想情感跟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让环境抒发个人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而西方审美习惯往往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的逻辑,是一种理性认识的过程。为让其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西方艺术家通常会对审美对象进行深入、翔实的探究与剖析,就是始于感性经验,接下来通过各种钻研、观察、探讨等进行进一步的认识,再做总结归纳,并进行演绎,其后发展出各种艺术类别。在绘画方面,西方艺术家主要是通过色彩、明暗以及透视等内容和技巧对客观自然完成再现。就绘画活动而言,中西方审美差异的一个代表集中在“点”上。“点”在中国绘画以及西方绘画中,皆为构成绘画的一个最为基本要素。当绘画不断向前发展的时候,中国以及西方国家慢慢地发展出了具有稳定性的同时又带有彼此特质的绘画风格。就“点”而言,它在中国绘画领域以及西方绘画领域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对于中国绘画领域来说,点的使用基于以写意的方式抒发对自然的体悟,用于对物象所具有的形貌特征深入提炼与概括,围绕点发展出各种各样彼此具有鲜明特征的程式化符号,不过在中国绘画中,在点的使用上并没有非常重视内在空间结构关系等方面,故而“点”的形式丰富性不足。在西方国家的绘画活动中,“点”的运用则侧重于对物象结构或是质感进行表现,或者对多种层次的色彩进行表现,如现代主义风格先驱、法国的塞尚经常使用“点”,并且也很精于此道,他往往通过对点的运用提升画面色彩的丰富性以及动感。当然,西方绘画创作者有时候也将着眼点放在情感释放上,可以认为,在西方绘画领域,“点”往往将光、色作为存在的基础,同时也应当指出,因为西方审美非常强调个体的情感体验,所以西方绘画领域关于点并没有发展出一种统一的、适合所有情况的体系。

三、结语

中国绘画以及西方绘画可以用“各有所长”来形容,两者之间存在着如下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点。首先,中西方创作者们所选择的绘画题材不尽相同,中国绘画或从大自然取材,或从日常生活取材等。当然,需要指明的是,从绘画内容上看,西画是“世俗化”的,而中国画则是“非世俗化”的。在西方早期绘画发展阶段,绘画作品的题材往往都是关于宗教的,尤其是基督教内容,而当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之后,尽管少数绘画作品的题材还是像以往那样取材于宗教传说,但人们的焦点转向了怎样利用绘画作品反映现实、批判现实,传达和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感受,相应地,绘画作品题材也随之转变,不过这类题材同中国画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其次,中西方使用的绘画表现手法有所不同。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绘画方法,西方画家则根据物理原理主要通过对比和色彩的使用来表现对象。另外,中西方绘画创作活动中所使用的绘画工具、材料各不相同。在中国,绘画创作整体上都是以“笔”和“纸”的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西方,为着宗教活动的目的,出现了许多“墙体彩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创作使用的材料、工具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中西方绘画所具有的差异性,其根源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中西方文化及哲学思想是不同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中西方文化层面的不同造成了它们在绘画领域的不同。中国传统形式的绘画倡导自然之道,一般把客观存在的事物转化成比较符合画家本人主观想法的事物,而西方绘画由于深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多古典作品都把基督教众圣徒的传说故事作为刻画对象,世俗生活方面的较少,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人们则开始探索借助宗教主题来对现实生活与现实进行表现,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文化本身。从哲学角度来说,中西方彼此间在哲学观念上的不同也引发了两者在绘画领域的差异。中国哲学思想中对非具象化以及“和谐”等的追求使得线条等要素在运用过程中更多地着眼于“模糊性”的、“非精确性”的、“朦胧”的整体性描绘,而西方哲学不光含有“感性”内容,而且带有“理性”成分,能在主观与客观之间加以分辨,具有确定性意味,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绘画更多地体现出“确定性”,侧重于更加具象、明确的刻画。第二,中西方在解读线条的时候具有差别。中国讲求意境美,线条的使用通常为着写意而来,画家们通常使用线条达到“造型”的目的,而西方人则将线条视为一种物质。倾向于將线条同解剖结构两者结合起来,在看待及表现线条的时候,更多的是从理性角度进行思考,合理应用多种方法对“线”进行表现,创造出造型上具有精准性、形状上具有空间合理性的内容。第三,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审美习惯不一样。中国审美突出的是气韵、意境等,属于综合性审美,绘画者从事创作活动时思考的是如何让笔下事物彰显出生命的活力,而西方审美落脚点是通过色彩、明暗以及透视等内容和技巧对客观存在的事物进行再现。当然,尽管中西方绘画之间具有种种不同之处。但是也要看到,伴随着国际文化艺术领域各种深入的交流及合作活动,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之间已开始出现很多融合的现象。如果中国和西方基于各自不同的文化、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审美习惯而建立起来的绘画艺术能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定会让两者的绘画艺术变得更加璀璨而完美。

参考文献:

[1]郎平平.迩谈从"道法自然"看中国绘画特征[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9(3):1.

[2]张涛.中国画中食品写意艺术特点——评《中国食品雕刻艺术》[J].食品科技,2020(1):2.

[3]刘晔."和谐"美学思想与中西方绘画特点的形成[J].艺术百家,2008(5):5.

[4]南彩虹.西方绘画中的光影魅力[J].艺术百家,2008(A01):3.

作者简介:杨晓文(1983-),男,汉族,山西朔州人,研究生,山西大同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

猜你喜欢

差异文化
文化与人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材料作文“差异”导写
谁远谁近?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