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大概念的小说体裁学习任务设计
——以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为例

2022-06-25沙华中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标题故事情节鬼子

文|沙华中

语文教学不能离开大概念的映照与指引。“大概念‘大’的内涵不是‘庞大’和‘基础’,而是‘核心’。”有学者认为:“大概念是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的‘锚点’,其本质是关于学科核心问题的论断,是可迁移到各种情境中的概念性理解。”小说是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作品,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内容与载体。统编教材从中年级起逐步重视小说教学。因此,小说体裁教学指向什么样的大概念,以及如何指向大概念进行学习任务设计,就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小说体裁教学应围绕两个大概念展开

“大概念可以是概念,但不局限于概念,也可以是观点。”从大概念“可以是观点”的认识出发,小说体裁的教学需要围绕这样两个大概念展开:“其一,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其二,阅读小说,要通过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和心理以及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意旨。”这两个大概念,一是指向小说体裁的“学习内容”,二是指向小说体裁的“学习方法”。教学中,要结合具体作品来指导学生认识小说体裁,并从小说体裁的特点出发深度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教学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是要理解雨来的英雄形象。英雄具有理性的特质,是爱国、宁死不屈、勇敢机智的代名词;英雄也是活生生的感性存在,必须体现在具体人物震撼人心的典型事迹上。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就是通过雨来“这一个”可感的形象来理解英雄“这一类”人物的本质属性。二是学习阅读小说体裁的基本方法,即抓住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脱险等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是怎样塑造小英雄雨来这一人物形象的,并理解环境描写以及其他写作方法的作用。

教学《小英雄雨来(节选)》要指向上述两个大概念,就必须设计具体而明确的多个学习任务。指向“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两个大概念是有内在关联的,因此,指向这两个大概念的学习任务也就有了内在的逻辑关系,它们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结构化网络。

二、指向两个大概念的学习任务设计

学习任务具有目的性、实践性、情境性,当然,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习任务必须明确做什么,谁来做(是个体学习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在什么时间和空间做,做到什么程度。学习任务必须体现学科特质,必须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

“语文学习任务是素养导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其实质是真实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这个表述里有四个关键词,即“素养导向、语文实践活动、真实情境、语言文字运用”。这四个关键词,与前文所述的两个大概念十分吻合。《小英雄雨来(节选)》学习任务的设计都要努力体现这四个关键词,且要紧紧抓住故事情节、人物言行和心理、环境以及其他写作特色这几个方面。

(一)围绕“故事情节”的学习任务设计

雨来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具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故事情节之中。《小英雄雨来(节选)》一文分为六个部分,具有章回小说的基本表征,只不过每个部分不像其他章回小说一样加了小标题。学生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的过程,就是在梳理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梳理清楚了,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就容易概括出来了。

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给六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在小组里讨论,看看谁的小标题列得简洁而准确。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第一,学生自由列出小标题;第二,小组讨论比较,说说理由;第三,全班交流,归纳出列小标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中,先分析教材示范的“游泳本领高”这个小标题,让学生明白:小标题要能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小标题一般以短语的形式出现,如果各部分写的是同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在所列的小标题中就可以省去。通过比较,学生能简洁而准确地列出其余五个小标题,依次为“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勇斗日本鬼子”“乡亲牵挂”“雨来脱险”。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列小标题的其他方法,比如以人物说的话来列小标题,六个小标题就可以依次为“往河沿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对谁也不许说”“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学习任务二:按照这些小标题的顺序,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分为两步:第一,让学生直接将小标题依次连接起来说一说,并判断这样概括出来的主要内容有没有问题。学生很容易发现,语句衔接不自然,语意表达也不顺畅。特别是以人物说的话作为小标题的,概括主要内容更不能简单地将小标题连起来,否则别人就不知道说的是什么。第二,探求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加上相应的情境性语言作为过渡,在情境中将小标题连接起来,使表达更加顺畅,意思更加清楚明白。这个学习任务,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习任务三:说说哪些故事情节最直接且最充分地表达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这个学习任务比较容易,学生会很快说出是第三和第四部分。因为这两个部分直接写了雨来与日本鬼子之间的斗争。这个学习任务是下一个学习任务的铺垫。下一个学习任务,就是让学生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来深度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

(二)围绕“人物言行和心理”的学习任务设计

《小英雄雨来(节选)》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反映人物的特点,要特别关注雨来以及日本鬼子的言行。因为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将小说推向了高潮。

学习任务四:“没看见”在第四部分中出现了三次,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表达了雨来怎样的内心世界?请结合雨来以及日本鬼子的言行,说说为什么称雨来为“英雄”。先画出相关语句,完成下列表格,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第一,学生自读自画,填写表格;第二,小组交流;第三,组织全班讨论。

1.聚焦第一次说“没看见”。

一是让学生归纳出鬼子的言行特征是“假装温和”。二是说说理由。教学中抓住“鬼子露出满口金牙,做了个鬼脸”,体会“做鬼脸”是为了让雨来对他不害怕。再联系上文“屋子里遭了劫难,连枕头都给刺刀挑破了”、鬼子看雨来时是“两眼红红的”等,认识到鬼子的温和是装出来的。然后结合第三部分“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伸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上”以及“鬼子把他两只胳膊向背后一拧,捆绑起来,推推搡搡回到屋里”,体会鬼子十分凶狠,“假装温和”的用意是让雨来说出李大叔的隐藏之地。三是结合雨来的所见所闻所感,说说雨来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明白,雨来在心里十分痛恨鬼子,但表面上一定要表现出受了委屈,所以他嘟嘟囔囔地说“没看见”。学生说雨来心理活动的过程,就是在体会雨来内心的丰富与意志的坚定。

2.聚焦第二次说“没看见”。

一是让学生概括出鬼子的言行特征是“威逼利诱”,且先是“利诱”后是“威逼”。二是进行具体分析。抓住鬼子送糖和送金子时说的话——“吃!你吃!你得说出来他在什么地方!”“这个,金的,也给你!”,来体会鬼子的目的。教学中还要问学生:“你们觉得鬼子是真的将金子送给雨来吗?”抓住“扁鼻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体会鬼子表面上的“好”是一时的,如果雨来说出了李大叔的藏身之地,金子肯定还会被抢走,甚至雨来还会被杀害。导学“威逼”,要抓住“鬼子嗖地抽出刀来,瞪着眼睛要向雨来头上劈”来理解鬼子的本性。三是让学生说说雨来的心理活动,在表达中体会雨来的内心世界。

3.聚焦第三次说“没看见”。

一是找出文中的词语说说鬼子的言行特征。这个词语是“凶恶可怕”。二是说说鬼子的具体表现。抓住“鬼子扭雨来的耳朵,打了雨来两巴掌,揪、拧雨来脸上的肉,向雨来胸脯上打了一拳”等,体会鬼子的凶残。抓住“雨来疼得直咧嘴”“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趔趄”“撞在炕沿上”,还有“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体会雨来受的苦很大,雨来痛恨鬼子,且程度很深,因为这里的“没看见”后面已由前两次的句号改为了感叹号。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学生就能体会“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深刻内涵。教学至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第四部分,归纳出雨来的英雄品质:勇敢机智、宁死不屈、热爱祖国。而“热爱祖国”正是雨来成为英雄的力量源泉。

(三)围绕“环境以及写法特色”的学习任务设计

故事情节、人物言行和心理,直接反映着人物的形象,大家都会重视,但环境描写是容易被忽视的。环境描写,看似无意,实则是作家的匠心独运。《小英雄雨来(节选)》中的环境描写正是如此。

学习任务五: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思考:小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分三步:第一,找出课文中写还乡河的景色,读一读;第二,思考这些景色描写的作用;第三,组织交流讨论。

课文共有三处写还乡河的景色。第一处是文章的开头。景色描写的作用至少有三点:一是正因为有河,雨来才练就了高超的游泳本领;二是这条河养育了芦花村的人民,雨来的爸爸到集市上卖的苇席就来自这条河边的芦苇荡;三是这么好的河山决不能让日本鬼子践踏。

第二处是第五部分的开头:“天上飘着的浮云映在河上、芦花飘飘悠悠地飞着”。这样的景色描写,给人凄凉的感觉,暗示着雨来的“牺牲”,也烘托了雨来的光辉形象。第二个作用是让小说有张有弛。第四部分写了雨来与日本鬼子的斗争,是高潮,而这一部分的环境描写,让大家静静地沉浸在悲痛之中。

第三处是最后一个部分,写了“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大家以为雨来死了,心情难以平静;而“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给大家意外惊喜,但又在情理之中。

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景色描写看似无意,实则流露着作者的情感,也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还烘托了人物形象。

学习任务六:环境描写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你觉得这篇小说还有哪些写作特色呢?默读全文,想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过程分为三步:第一,自读自找;第二,小组交流;第三,全班讨论。

学生最容易找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在课文里出现了三次。第一次和第二次,是雨来上夜校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得很认真;大家同样念得很认真。第三次是雨来遭受毒打,血溅在了这几行字上。要让学生明白,这样的写法就是“反复”。其重要性就在于,这是大家反抗日本鬼子的“动力源”,是雨来成为英雄的精神力量,也启示所有中国人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不是闲笔,而是将情感与理性融合在一起的重要之笔。

此外,本文的写作特色还有“伏笔”与“照应”。学生如果关注不到,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雨来游泳本领高”这一部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就会明白,正因为雨来游泳本领高,所以才能脱险。同时,第一部分还写出了雨来的儿童形象。这与小说的结尾形成“照应”关系,“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这就是雨来——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儿童形象。

三、指向大概念的学习任务教学的基本原则

指向大概念的学习任务设计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小说体裁,讲讲教学中应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紧扣年段要求

统编教材明确提出了“小说”这一体裁名称,六年级还特意安排了小说单元。四下第六单元编排了《小英雄雨来(节选)》《芦花鞋》两篇小说,且篇幅都较长。学习这样的文章,中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前面所讲的学习任务中,通过“列小标题、按小标题的顺序说故事情节”,就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三次“没看见”走进雨来的内心世界,就是紧扣事件“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的内在涵义,就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二)强化任务关联

指向大概念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有内在联系。教学中设计的六大学习任务,对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三大要素,构成了有意义的整体。《小英雄雨来(节选)》课后的习题也是围绕这三大要素设计的。一是说说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二是列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找出课文中还乡河的景色,说说写这些景色的作用。这三道习题,指向的正是“认识小说”“怎样学习小说”。因此,围绕六大学习任务展开的阅读活动,就有利于学生形成阅读小说的“经验”。

(三)突出语文实践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语文实践。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指向语文实践,也就是说,要通过学习任务来引领学生听说读写。《小英雄雨来(节选)》的教学,围绕六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展开,学生在阅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概括主要内容、领悟人物特点、体会写作方法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坚持育人导向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为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小英雄雨来(节选)》弘扬的是革命文化,学习的是爱国主义精神。教学育人,要注意联系学生的身心特点。在雨来身上,儿童性与英雄性是融合在一起的,所以,雨来的举动会引起学生广泛共鸣。语文教学如果脱离儿童生活,脱离具体真实的情境,就难以深入儿童的内心,难以取得好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小标题故事情节鬼子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万国造枪打鬼子
牛山魁打鬼子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艰难的行走(随笔)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中学生如何自主写好作文的小标题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如何写好小标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