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

2022-06-25

生产力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技术省市价值链

刘 丽

(金陵科技学院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推动和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拉动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然而,随着美国商务部陆续公布中国包括华为、大疆创新在内的诸多高科技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被列入管制“实体清单”,尤其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全球关键技术产业链、供应链政治化的趋势明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贸易战、科技战、冷战的核心是产业链的竞争,这也深刻地暴露了在全球产业链分化和重构中中国产业链不稳、不强、不安全的软肋和短板。作为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决定着国家竞争力的强弱和高质量发展的速度。因此探讨高技术产业链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技术产业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承接融合机制

产业链是上、中、下游产业各部门之间依据内在的技术经济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形态,是由创新链、供应链、空间链和价值链等内含链组合而成的有机集合体[1],这四个内含链从市场主体的创新关系、供求传递关系、空间布局关系和价值分配关系反映一条稳定、完整的产业链价值实现和价值增值的过程,四个内含链在相互对接的过程中关联性越强,产业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就越高。

首先,创新链通过产业链上各创新主体的合作和衔接,从重点单项技术突破发展为多项技术集成创新,带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协同创新,实现创新技术产业化[2]。同时还可以改变原有产业技术演进轨道,不断扩展和延伸产业发展环节,补齐产业链中的“断点”,通过技术推动和市场拉动,产业链和创新链实现双向融合[3]。

其次,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通过设计、生产、营销、运输以及对产品起的辅助作用等相互关联活动,实现价值最大化[4]。多个关联度较高的相关企业及支撑机构通过纵向和横向分工协作,形成产业集聚,构建战略联盟,企业之间协同效应越高,产业竞争力就越强,价值能级得以提升[5-7]。

再次,供应链是一种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和商流的利用,从采购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通过物流网络把最终产品销售到消费者的功能网络链[8]。通过构建稳定的战略联盟,确保供应链通畅,既可以确保产业链上所有企业价值增值,又能低成本高效率提高产业集群水平。而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为供应链提供更加宽域的范围经济,供应链发挥空间随之扩大。

最后,空间链是产业链上各市场主体的集群化而产生的规模效应,高技术产业技术含量和生产效率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形成产业集聚[9]。产业链上关联企业通过垂直型和水平型集聚,一方面,通过系统的知识创新体系激发产生新技术,培育出掌握不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动力源泉;另一方面,水平型集聚有利于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外溢效应和资源的共享效应,扩大知识技术的作用范围,产生规模经济优势,进而形成“区位品牌”,提升高技术产业链质量和地区产业竞争力。本文从创新链、供应链、空间链和价值链四个方面构建高技术产业链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2000—2019 年和26 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链水平进行时序、空间测度和比较,以期探索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路径。

二、高技术产业链水平测度体系的构建

(一)测度体系构建

产业链是在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空间链的相互承接、融合中得以发展的。本文从创新链水平、价值链水平、供应链水平和空间链水平四个维度8个二级指标、11 个三级指标对高技术产业链水平进行测度和评价。具体指标和结果如表1 所示。

(二)指标权重测算方法

本文利用Spss 20.0 软件对高技术产业链水平各基础指标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步骤为:第一,采用最小值—最大值法对三级测度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相关性分析。进行KMO 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KMO=0.702 大于0.5,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法求各指标权重;第三,提取主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进行因子提取,得到因子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10],结果如表1 所示。四大维度在第一主成分中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3.41%、93.92%、93.94%和93.34%,说明按照第一主成分提取原始信息分析能力最强,可以替代原始数据进行下面的检验。计算主成分得分公式为:Ai=α1C1+α2C2+…+αnCn,αn是成分得分矩阵中Cn 指标数据除以其对应特征值的平方根,Cn 为标准化后的变量数据。最后,通过四大主成分得分,计算产业链综合指数。F=β1A1+β2A2+β3A3+β4A4,其中,β 为主成分特征值方差除以各主成分特征值方差之和。

(三)数据来源

测度所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国家及各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历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三、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

(一)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时序变化

测度2000—2019 年时间序列相关数据,得到产业链水平及四个维度指数结果,由表1、表2 可知,创新链水平、价值链水平、供应链水平指数大致呈上升态势,对产业链的贡献较小,空间链水平对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影响最大,变化步调几乎一致,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

表2 产业链水平及各维度指数测算结果

1.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对产业链影响较小,上升速度缓慢。主要因为:(1)在2011 年之前,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主力军是三资企业,2011 年三资企业的产值比重超过60%,但其中超过七成的外商投资企业研发强度仅为0.75%,低于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平均水平,说明这个时期的外资企业只是跨国公司的加工工厂,技术创新能力与其经济规模不匹配。而内资企业正处于科技创新初期,主要从事获利较低的装配制造业和组装加工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在对外出口中未获得与其出口规模相匹配的贸易利益,造成高技术产业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提升速度缓慢,对产业链影响较小。(2)从2011 年之后,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特别是随着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推行,吸引全球创新企业加速向国内集聚,促进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价值链和供应链向高端研发和设计环节延伸。2019 年,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22 143.6 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3 804.0 亿元,投入强度为2.41%,比上年提高0.14%[11]。但近些年,欧洲国家制造业回流、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等因素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产业链水平提升速度有所放缓。

2.空间链水平和产业链总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期间波动较大。空间链水平的变化趋势决定了产业链水平的大致方向,说明空间链水平对产业链水平有很强的作用效力。主要是因为中国高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2008 年以前,全国各个地区在没有合理规划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蜂拥而起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规模效应和巨大经济效益的驱使下产业集聚产生并发展起来,带动了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此阶段的产业集聚仅仅是地理上的集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并且还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重复建设,加剧高技术产业结构趋同现象。2008 年之后国家适时调整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特别是2011 年度《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的实施,合理规划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布局,在短期内各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明显缩小,影响空间链和产业链的发展。当前,中国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竞争与协作并存的集群状态,集聚的巨大经济效应已经逐步显现,空间链和产业链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空间差异

鉴于部分地区和省份数据的缺失,本文只测度中国2019 年度26 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技术产业链水平,以此考察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空间差异。根据表3 结果发现,高技术产业链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表3 2019 年26 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链水平指数测度结果

把26 个省市自治区产业链水平分为三个梯队,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总体上大致呈橄榄球形状,高分组和低分组省市数量相对较少,中间组省份数量较多。排名最高的是广东省,最低的是甘肃省(见表4)。

表4 26 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链分组情况

高分组包括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产业链水平在2 分之上,最高分是广东省。五个省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使得高技术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基础。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外部资源不断流入和集聚,从而高技术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得资源,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加上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配套政策,高技术产业链形成了“规模效应”,区位优势显著。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链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因为其有极高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速度和效率。其他四省市每年投入较大规模的产业创新资源,但创新链和供应链、空间链和产业链水平与广东省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高分组省市需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中间组包括天津市、河北省等14 个省市,占考察省份的53.85%,比重较大,因此,要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整体水平,必须把中间组省市做强做大。中间组大部分省份高技术产业基础雄厚,各个地区都有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全国第三位,海尔、浪潮等骨干企业实力较为雄厚,引领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其他省市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发展较慢的航空航天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创新水平较低,传统产业比重较高,技术升级改造进程、新旧动能转换缓慢,从而影响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提升。比如,吉林省和辽宁省,在医疗制造业、医疗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方面规模较大,但创新基础薄弱,转型升级速度较慢,与发达沿海地区的创新和营销能力结合不足,造成比较优势呈缓慢下降趋势。所以,提升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是中间组省份的重要发展方向。

低分组包括内蒙古、黑龙江省等7 个省份,占所考察省市的26.9%。虽然近些年这些省份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空间链水平整体较低,与高分组相比差距较大。《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低分组中的诸多省份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投入与产出效率、产业化程度、产业经济贡献率排名、科技创新环境等各项指标在国内长期倒数[12],这与低分组省份对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和需求较低、市场发育滞后、知识产权总量小、科技产出能力弱、人才流失严重、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足等原因是分不开的。因此,对于科教资源和经济基础薄弱省份来说,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创新和营商环境、构建区域内完整的高技术特色优势产业链条,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四、结论及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政策建议

为了探索持续提升中国高技术产业链水平的路径,本文从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链评价体系,并对中国2000—2019 年时间序列和2019 年26 个省市自治区的指标数据进行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时间序列方面,中国高技术产业链受到创新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影响较小,受空间链的影响较大,呈上升—下降—上升波动趋势;在空间差异方面,高分组和低分组所占比重较低,中间组省市比重较大,高分组省市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创新引领者,低分组特色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中间组是高技术产业整体提升的中坚力量,基础雄厚,但传统产业比重比较高。因此,提升高技术产业链水平,不仅需要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四链协同发展,还需要考虑区域发展差异。

(一)强化自主可控,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链水平和价值能级

作为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自主研发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主要推动力。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稳定,才能抵御国内外的风险和冲击。(1)攻关核心共性技术,构建产业链风险监测评价体系。以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究院、高技术企业为创新主体,形成产业创新联盟,集中攻关核心技术,补齐基础研究短板,培育和壮大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产业发展形态[13]。实时监测高技术产业链动态变化趋势,持续迭代高技术产业链断链风险清单,综合国内外风险因素,做出风险评价,国家和地区以此对长期高质量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和系统推进。(2)积极推进高技术产业智能化升级进程。对于中部地区,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医疗设备、医疗制造业等行业技术改造工程,提升高技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利用并挖掘医疗数据价值,借助智慧医疗云服务平台拓展产品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和价值能级。(3)全面打通高技术产业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转化通道。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保障机制;构建研发测试、市场供需对接、政策服务集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成果转移体系建设,加强与国内国际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深度合作,更好地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和竞争力。

(二)差异化发展战略,发挥区域特色产业链优势

一方面,积极推进区域产业链差异化发展战略。高分组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节能减排、高端制造等产业,合理布局,避免造成同质化竞争、资源浪费。加强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尖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提升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力提供重要保证。中间组和低分组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需要优化高科技人才资源的配置,建立与区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加大开放力度,依靠基础资源优势,精准发力,加强高技术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差异化发展,发挥地区特色产业优势,实现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快实施城市群和区域协调战略,破除体制障碍,市场引导产业高效集群。高分组的省市在城市群内统筹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推动关联产业抱团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作能力。以产业的良性内部循环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外部循环,为中国高技术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处于中间组和低分组不发达省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高技术产业转移,与发达地区共享共建产业链区域合作安全协调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化打造一个安全完整的链条。

(三)积极推进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四链协同发展

提升高技术产业链水平,需要创新链、价值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四链深度融合发展。(1)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资金的覆盖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扩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包容性、竞争有序的基础经济体系扶持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成长型企业,激发其创新活动,以优良的营商环境促进四链深度融合发展。(2)创新国内国际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依据高技术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在机构合作、协同研发、投资融资、创新利益分享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运作和管理,降低产业链内部交易成本。(3)促进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协同发展。为了提升高技术产业链的安全完整稳定性,龙头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强度,提高芯片、软件等关键零部件的自给率,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实施四链协同发展,延长高技术产业链长度。(4)根据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产业集群网络。借助大数据平台、科技交流交易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根据产业链、价值链市场需求通过多种方式构建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和产业发展创新综合体,形成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与其他中介机构之间形成强大的集群网络,发挥区域空间效应,提升高技术产业链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高技术省市价值链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