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6-25陈俊博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职信息化

陈俊博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所以对当前高职教育实践的改革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明确教学改革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整体教学进步而言帮助巨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总结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明确信息化教学改革需要关注的内容,并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注意事项进行明确,这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工作来讲帮助巨大。总之,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强调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实施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1 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在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信息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在明确了教学改革意义的情况下,教学改革工作才会受到更多的关注,教学改革的具体开展才会有更多的支持,如此一来,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更加顺利。本文结合当前的高职教育实践,指出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义主要存在于两方面。

第一是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可以解决目前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教学手段单一是目前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学存在的显著弊病之一,该问题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长期使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难以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在学生兴趣浓度不高的情况下,其学习的意愿会比较低,探索的欲望也比较低,这对于积极推动教学发展非常不利。其二是单一的教学手段会导致教学出现模式化问题,教学体系僵化会让教学本身的发展受到限制。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积极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这对于高职教育工作的持续性进步有突出意义,对扫清教育发展障碍也有显著价值。

第二是信息化教学改革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保证教学实践中的成本控制。当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存在教学资源浪费情况,尤其是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的具体工作开展忽视了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这使得教学实践出现了资源内容少、教学材料单薄等显著问题。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利用便捷的网络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利用,这对于丰富教学资料,推进教学发展帮助巨大。简言之,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节约了教学资源,进而控制了教学成本。

2 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

总结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诸多因素会影响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所以总结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因素,这对于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化与落实有突出指导意义。以下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影响因素总结。

第一是教学改革认知。在教育实践中,要认真落实教学改革工作,必须对教学改革有清晰的认知,如果参与教学改革的学校、老师对改革没有清晰的认知,那么教学改革的实施可谓寸步难行。比如在教学改革的工作实施中,改革为什么要实施,改革要从哪些方面实施,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内容如果不清楚,改革工作的实施只会是资源浪费,严重的时候还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可谓得不偿失,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强调改革认知至关重要。

第二是教学改革目标与方向。教学改革的工作部署与实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这不仅是为教学改革提供指导,更是为教学改革的稳步实施提供动力。结合目前的高职教育实践分析发现,教育改革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具体的内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工作时,教学改革的方向会影响教育实践中的资源选用与教学方法布置,同时还会影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利用。简单来讲,教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方向和目标不确定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革,改革只会“越改越乱”,这不符合教学改革工作的初衷。

第三是教学改革内容。在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信息教学改革实践中,改革的实际效果与改革的内容有显著关系。比如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如果改革项目与学生的实际能力成长关系不大,那么最终的改革效果可能难以达到预期。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改革内容的确定是改革稳步实施的重要支撑之一,如果改革的内容不确定或者是内容的具体划分存在着模糊、遗漏等情况,改革的最终效果也不会如预期。简言之,教学改革内容是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实践中必须要对其做强调。

第四是教学改革评价。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施效果如何,存在着哪些缺陷,还需要改进什么,这是教学改革组织实施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而全面掌握上述内容的工作则是教学评价,因此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中,关注教学改革评价这个要素。这样,教学改革的持续性优化效果才会不断加强。

3 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基于上述的分析可知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诸多因素的理解不透会让教学改革受到限制,所以在明确具体影响要素的基础上制定并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同时推动教学改革方案的落实,这样,教学改革工作的整体推进会更有效果。以下是高职信息化教学改革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强调的内容。

3.1 深化研究,加深理解

在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开展中,深化研究,加深理解,使学校、参与教学改革的工作人员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更加全面的认知。这样,最终的教学改革实施会有更加专业的思想做支撑。以目前的实践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深化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明确。在教育实践中,任何教学措施的利用或者是教学方式的改进都会抱有一种“目的”。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为例进行分析,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会对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改革策略如何控制不稳定因素等,这都是改革推进中需要明确的。换言之,需要强调教学改革工作对当前教育的积极影响。在有了清晰的认知面前,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更有“底气”。(2)教学改革的综合思考。上文提到,教学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就信息化教学改革来看,其所强调的不仅仅是教学的方式和渠道,更有教学的思维,同时还包括了学生能力培养的方向,可以说,教学改革事关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必须要有全面的认知和思考,这样,教学改革的方案制定和实施才能够面面俱到。总的来讲,深化研究,加深对教学改革的理解,这是当前环境下教学改革工作推进必须要关注的内容。

3.2 确定目标,明确方向

在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中,确定目标,明确方向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结合高职建筑类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做分析,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两个:(1)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现阶段,高职教育受到的关注在不断加强,高职教育培育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已然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所以必须要改变教学现状,比如丰富教学目标,强调教学方式方法的多元化建设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打破当前的教学困境,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2)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教育实践分析会发现在过去的教学中,理论教育占据着核心地位,实践教育、技术教育虽然也被重视,但是会因为各种限制而受到忽视。结合目前的产业发展实践和社会技能型人才应用需要分析可知,诸多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与实际需要不符合,这种情况不仅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而且延长了人才的培育周期。为了让教育的专业性、有效性更加突出,为了让教育教学真正为社会产业发展服务,需要改变目前的教学现状,而改变教学现状,就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

3.3 完善方案,整理内容

信息化教学改革方案的完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所以基于目前的高职建筑类专业人才培育需要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同时明确教学改革的内容,这样,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会更具实效性。就方案的完善和教学改革内容的明确来看,其主要有如下内容:(1)教育教学内容的改变。基于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分析人才培育的实际要求,并在人才培育要求基础上改变教育教学内容,这样,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会显著加强。以目前的信息化教学为例,可以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进行调整,同时可以在具体内容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信息数据和数字化资料,这样就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2)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比如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丰富教学渠道,通过直播教学或者是其他的方式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这样教学的实效性会明显加强。(3)教学改革人员培养。在教学改革的实施中,人员因素的重要性是显著的,所以在改革方案中明确对具体的教育人员的要求,这样,教育改革的实施效果会显著加强。

3.4 强调评价,优化改革

教育改革评价工作是发现教学改革问题,总结教学改革缺陷,并推动教学改革稳步提升的重要工作。结合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具体实施,教育评价和优化需要强调如下内容:(1)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基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确定评价的方向,并在方向基础上对评价的内容和指标进行确立,这样,评价工作的开展会有更加专业的参考。(2)落实评价工作。基于专业参考落实评价工作,并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优化不足,这样,教学改革的最终效果明显加强。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是现阶段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因此分析教育实践中对信息化教学的注意事项,推动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这对提升教学实效帮助巨大。文章讨论高职建筑类专业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相关内容,旨在为当前的教育组织与开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高职信息化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