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之我见

2022-06-25吴耀权

学生之友 2022年3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创新能力

吴耀权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想象不只是客观事物的复制,常常带有不同度的独创性,有的甚至是根本性的突破。任何发明创造无一不始于想象。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前进,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善于延伸。对于一件事只要知道它的开始,便能想象出它的结果;对一物只要见其“一斑”,就能窥知“全豹”。第二,善于迁移。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第三,善于虚构,不拘于已知事物,能巧于构思,提出新的设想。第四,善于触发。接受刺激后反应灵敏,迅速与潜意识沟通,产生灵感,点燃想象的火花。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必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培养创新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只有真正实现教学民主化,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人文情感的文学氛围,创设无拘无束、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二、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迁移,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般说来,一个人的基础知识越扎实,知识面越广,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敏锐,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知识的积累,多途径、广采博集、一切有用知识,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当新旧知识矛盾激发时,教师应舍得花时间尽可能给学生一个思考的余地,探索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摸索出有关的联系,完成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独立通向知识的彼岸。如果我们能在旧知识的迁移处引导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获取新知识,就能逐步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教学中以导读为主,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之,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就是“导读”。一般情况,导读的实现是凭借质疑的手段进行的。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抽疑--思考--领悟,这一思维过程,不仅反映了思维过程和规律,也是教师课堂导读的基本活动程序。导读的核心是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设疑要从学生理解教材的实际出发,针对一般学生自以为理解而没有问题的字、词、句、段巧妙设疑,放手让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在上新课时,教师可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即根据所授内容,精心设疑,让学生课前10至15分钟带着提出的问题仔细阅读教材。设疑要有一定难度,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发挥举一反三的作用。对于学生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提示,不要包办代替,以防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暗示性,而是让学生讨论,互相学习,运用现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如果一些问题仍不能解决,教师就作一些点拨予以启发,力求教师讲的正是学生所渴求的,这是学生就能聚精会神地听,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想象文章中人或事的未尽之言、言外之意,让他们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教师不应该把所有的内容都讲深讲透,而应该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愚公移山》的愚公是移山好,还是绕山开道好,或者干脆搬家,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诗句表现诗人当时怎样复杂的心境等等。這些问题耐人寻味,教师只能点拨、诱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他们创造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真正感受到创新的乐趣和魅力。教师要针对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允许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不相一致的意见,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疑问,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始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恩斯坦也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大胆质疑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它能使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习活动总是在发现问题、产生疑问,进而通过学习解惑的过程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提出问题后,仍让学生先想,相互讨论、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帮助解决难题。对普遍感到困难或讨论中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引导他们争论、辩论,集思广益,实现信息交换,培养比较思维、评价思维的能力。接着,教师再根据争论中获得的信息,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解疑,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有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课上不立即给出明确的答案,仅作启发性指导,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或与教师讨论、探求,师生共同寻求答案。对个别学生的困惑通过个别辅导解决。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以往老师是提出的主角,凭主观意志“满堂灌”,学生只按老师设计的提问来学习的被动局面。实践证明,课堂上让学生设疑问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必须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的方向,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探索性、针对性和变通性。逆向思维也是求异思维。如:细菌可以在高温下被杀死,在低温下能否被杀死呢?食物可以用煮沸的办法来保存,能不能用冷却的办法来保存呢?人们经过这番思考之后,都找到了新的途径。求异思维不但可以使原来的事物更加完善,而且能开拓创新的路子。

教师在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时,可以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可以追踪中心句所涵盖的内容去琢磨,也可从过渡段去考虑等等。这样引导,就增强了学生思维的多维性,摆脱原先思维定势的束缚,使其思维得到开发。

此外,培养创新能力要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延伸。如建立兴趣小组、召开小论文答辩会、创办学习园地、采用文艺形式展示等等,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个性特长都得到发展,而且容易点燃创新意识的火花。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