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以《数控综合训练》课程为例

2022-06-24胡捷

时代汽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加工岗位职业

胡捷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 213300

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具体指标为:在职业学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将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试点工作是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积极获取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为此1+X证书的提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能够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但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1”和“X”体系的有机融合,如何有效深化课程改革。“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是专业课程与职业证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证书内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融合。

1 中职学校数控车铣加工课程教学现状

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是了解当前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为数控课程教学改革提供逻辑起点,针对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名称为“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现状调查表”,分为三个模块:教师篇、企业篇和学生篇。目前收到832份答卷,答卷情况大概统计如下:

(1)教师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能正确操作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否按时完成。大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个性化发展。从而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否具备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篇:有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数控实训授课模式中,理论知识讲授与实践教学各占到了一半的比重,也有33%的学生认为目前数控教学主要是以理论为主,主要讲授工艺制定和加工程序编写。只有16%的学生认为认为数控教学使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讲解为辅助。

(3)企业篇: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材为主,而教学是各式各样,内容都过于陈旧,并且与企业实际产品脱轨。授课过程中教学模式固定、单一,与企业的实际岗位不符,而且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并不匹配,考核内容的实际指导意义并不大,学生得不到全面综合的评价,进而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2.1 依据岗位能力,重构教学内容

以制造业就业为导向,依据国家数控专业教学标准,“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确定企业的相关工作任务,教师团队通过企业任务提炼出机械加工岗位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企业真实的生产任务,以此来确定数控综合加工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依托学校现代化数控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整合,整合出学校可实施的教学项目,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融合“职业性、教育性、生产性”的数控综合训练活页式工作手册,工作手册主要是以机械加工职业岗位具体工作环境为主,在手册中给出完成机加工任务的具体步骤和思路以及适当的提示与参考资料。

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框架下,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共同办学,协同育人,以此来实现学生专业技能、机加工岗位技能、核心职业素养的进阶式培养。参考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加工检测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课程的有效整合。对接“1+X”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架构系统化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输出为导向,整合出具有岗位特色的“机械综合产品加工为载体”的数控综合训练课程。整合后的教学项目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形成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学习,实现了课程教学与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效融合。

2.2 通过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的对象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职二年级学生。未来他们将服务于机械加工岗位,该岗位的发展的趋势为智能制造岗位,对学生的要求是需要有零距离上岗的要求。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缺乏机械加工的工程思维、缺乏企业加工零件的生产技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根据学生从事的机加工岗位能力分析,他们需要具备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的能力,零件加工程序编写的能力,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以及已加工零件质量检验能力。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在数控综合加工中主要掌握常用数控编程指令的应用,熟悉零件加工的工艺分析和加工方法。在能力方面他们需达到能高效完成零件加工任务并保证其加工质量,能使用三坐标检测零件,分析零件加工质量。同时在课程的学习中,他们需具备善于与团队成员沟通,能与团队协作完成零件加工,将高标准、重质量的专业素质严于律己。时刻树立规范、安全、勤奋、智能劳动精神。

2.3 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程的质量。这是片面的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课程的主体是学生,是教师知识的领导者,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数控加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学时都制约着教师的“教学”。结合1 + X证书系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技能需要人才,以及中级技能等级标准的要求参与“X”中的证书,根据课程的教学和教学特点,采用“学习的教学模式,同时思考而总结”,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知识,直接开始操作的钻,设置相应的思维链接和任务设置钻和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连续思考,一层又一层,形成对新知识的深刻理解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施完任务后,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归纳,提炼精华,达到具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 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依据企业机械加工岗位能力要求,以及数控车铣复合加工“1+X”技能等级标准为参考依据,设计数控课程的教学评价。考核主要分为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两个部分,理论主要是选择题、简答题和讨论题;实践操作在规定的9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图纸的要求,理论和实践操作的结果结合月度评估结果,每月的平均结果评估占50%的最终评估结果,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一般情况下,成绩占总成绩的20%,这三部分的成绩将被加为期末考核的总成绩。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企业师傅评价”共同参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能力本位,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促进教学反思与改进,实现教学评价与岗位要求相融合。

3 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3.1 课证融合,重构教学内容

以数控加工技能等级鉴定要求为核心,将教学内容与考证大纲相融合,以“工艺制定、标准化生产、质量控制”三个专业能力水平为线索,结合课程标准,重构八个项目,前四个项目为常规项目,培养学生基础能力,后四个项目为校企合作项目。一套弯管机组合件加工项目贯穿全课程,教学设计由易到难排列,整套学习内容齐全,目标明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

3.2 工作过程教学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一、二、三、四”的教学组织模式,即“一个目标、双线融合、三阶递进、四步提升”。以零件加工质量控制为主线的工作任务为行动导向,将工匠精神、大国重器等思政元素融合于课程实施中。在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导学、课中实践、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开展教学。按照零件图纸分析、加工工艺制定、加工程序编写、数控机床加工和零件质量检测的企业行为。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对接生产过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导向,紧紧围绕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要求,综合行业、企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落实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若干个子任务,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采用企业“PDCA”质量循环管理体系,进行过程管理,遵循企业工作规律,由浅入深,完成“计划→决策→实施→检查”的工作过程,在诊断与改进的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机械加工现象分析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

3.3 课证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实例

以企业生产项目“弯管机组合件加工”为工作任务,将国家教学标准、行业标准融合在数控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对接,引入企业最新的岗位操作标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将数控车铣(1+X)职业证书标准融合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融入“振兴民族工业”的思政要素。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将课堂分为“课前准备、课中实施、课后拓展”的闭环式学习模式,根据课前预习的反馈数据调整课中的教学策略、课后诊改教学教学设计。使整个学习过程可以跟踪、可以控制、可以量化。合理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弯管机组合件加工为项目载体,对零件进行数控车铣复合加工、零件质检、组合件装配,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实施教学任务。其中任务二调节螺纹加工,螺纹主要是调整弯管的角度,为此加工精度较高。基于机械加工真实工作任务和流程,结合工作要求,小组协作通过头脑风暴、卡片张贴的方法分析工艺、编写加工程序。利用数控模拟机验证工艺、程序的正确性。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设置实训任务,采取小组分工来解决教学难点,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利用智慧实训进行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对零件加工参数实时自检、互检和教师检测,如有问题,召开诊改会议,在这种即时评价下,数据分析的信息化环境下学习、实践、解疑、再实践的诊断与改进的过程中,零件质量控制的教学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突破,真正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以零件质量控制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使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安全规范意识、机加工成本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将PDCA质量循环管理融入教学过程,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循环不止地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不断提升质量管理能力。在质检环节中引入三坐标测量机,让学生在掌握用传统测量器具进行规范测量的基础上,使用先进测量仪器进行精密测量,测量时获得的大量数据用于过程分析和生产监控,减少出现成批不良品的可能性,使学生的产品质量控制意识从“事后检验”拓展到“事前预判”。帮助学生今后就业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先进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需要。

3.4 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以弯管机综合项目为工作导向,理论知识贯穿从加工工艺到加工程序编写整个工作过程,学生在“做中学”中掌握机械加工的知识要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突破了工作任务中的重难点知识,而且还提升了学习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在学生实践环节中,进行团队协作,模拟企业角色,分为安全员、操作员、质检员,分别从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工具量具的使用、规范化操作、零件切削加工、零件质量检测控制等方面培训学生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标准化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以及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在加工过程中逐步改进与诊断,所生产的弯管机项目得到合作企业专家的认可,圆满达成项目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工学一体。

专业部抓住课程教学改革的契机,积极推进数控实训设备的改善,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发了虚拟仿真软件、微课、动画等信息化技术,解决了以往教学难题,以此课程改革为推动,教学平台、智慧教室的建设与使用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控教学团队从参与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到重新研究制定数控课程标准,再到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流程的教学改革晶粒,加深了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新认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不仅助理数控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专业建设的课程资源也适用于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领域。

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已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任务、对接职业技能系统化的教学目标,结合企业学校共同开发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教学、校企共同建设生产性数控实训基地。在教学活动中构建真实工作场景。选取企业工作任务开展教学,采用企业角色扮演的协作学习模式按照企业工作流程完成任务,工学结合内化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达到企业用人标准,为企业缩短了段位培训实践,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4 结语

本文基于数控车铣复合加工技术“1+X”技能等级证书,以数控专业调研为逻辑起点,对机械加工工作任务和数控技能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岗课赛证”的育人模式,具体项目教学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对接实际工作岗位,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岗位实践、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的作用以及相应的工作行动领域,为未来的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机械加工智能化发展需要多专业、多工种相互配合,下一步课程团队奖引入先进技术,与企业立足长远,科学规划,构建起更加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猜你喜欢

加工岗位职业
可加工陶瓷精密铣磨加工技术研究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