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哈·哈迪德建筑作品中的视觉符号运用探究

2022-06-22刘小儒华成琦WenQingLiuXiaoruHuaChengqiZhouYue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2年5期
关键词:扎哈符号建筑设计

■文 晴,刘小儒,华成琦,周 越 Wen Qing & Liu Xiaoru & Hua Chengqi & Zhou Yue

(1.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 100083;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3.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北京,100083)

符号,先于文字出现,发挥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达某种意义的抽象记号,其形式简单、变化繁多[1]。人类早期建筑中就有视觉符号的应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符号的表意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木结构、坡屋顶、斗拱以及龙凤等传统图腾形象,是中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而西方宗教建筑则以“十字架”作为其主要视觉符号,这些符号的内涵已经深入人心。工业革命以后,受俄国构成主义、至上主义、荷兰风格派等艺术流派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使建筑设计语汇产生了巨大变化,建筑形态变得更加凝练和抽象[2]。此时的建筑与视觉符号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其内涵的表达也更为隐晦。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符号与人类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新媒体信息传递方式使视觉符号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之一。现代设计中,设计者会将个人设计思想凝练为某种具有个人特色的符号或外在形象,融入其作品中,这便是符号的转化过程。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就像纸,分为正反两面,即为“能指”和“所指”。从物质对象上讲,“能指”是符号中能被人感知到的物质对象,“所指”则是该物质对象所指代的意义[3-4]。叶尔姆斯列夫在此基础上将符号定义为形与意的结合体[5],为符号在文艺创作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理论在建筑领域同样适用,建筑设计中所说的“设计语汇”可以理解为视觉符号的运用体现。其运用方式依托于符号学中“能指”和“所指”这一特性,建筑符号的“能指”是指建筑外在形式上的表现,“所指”则是指建筑的内涵、建筑师的思想表达和精神寄托[6]。建筑设计中通过视觉符号传递设计者的情感,赋予建筑以深刻内涵,提深其社会意义。扎哈·哈迪德是世界著名建筑师,她的建筑设计具有鲜明的个人语汇。分析扎哈·哈迪德的建筑设计特点和风格,提炼作品中的视觉元素,理解其设计内涵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1 扎哈建筑设计中的视觉符号运用实例

扎哈·哈迪德以其极具个人特色的设计风格和夸张大胆的造型语言在建筑界独树一帜,引领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时尚潮流,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作品。扎哈的设计生涯称赞与争议并存,她的设计中具有反传统的特质,作品风格夸张惊异,又不失美感,提倡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对线条和块面的充分使用,力量中带着柔和。同时,她的作品也受到诸如空间利用率不足、方向感缺失、技术成本过高等质疑[7]。但不可否认的是扎哈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语言,为建筑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扎哈的建筑设计中具有独特的视觉符号语言。纵观她的建筑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其设计语言既有一定变化,又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见证了扎哈在建筑设计之路上的成长以及她设计思想的逐步成熟(表1)。扎哈·哈迪德出生在巴格达一个条件相对殷实的家庭,父母的影响、对故乡传统图案的喜爱使她从小便建立了空间与图像思维。学生时代的扎哈先后在数学和建筑学专业学习,数学与建筑的结合为她以后的设计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扎哈建筑设计启蒙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俄罗斯先锋派大师马列维奇,受他的影响,扎哈早期的设计作品呈现出图像化、概念化、构成感强的特点,具有绘画性的视觉符号特征。其后,扎哈在英国伦敦建筑联盟学院进修与任教的经历,对她独创性设计风格的开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放的学术氛围、多元化的设计构想、导师的帮助与指引使扎哈对建筑设计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她的设计风格逐渐向“动态构成”和“非线性形态”的形式转变,具有强烈的动态感,体现出非线性的视觉符号造型语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扎哈设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她的设计更为成熟,形成了极具个人独创性的设计风格。扎哈将高科技手段与新材料融入建筑设计,利用参数化设计方法将“塑性流动”理论与建筑表皮相结合,使建筑呈现出雕塑般的美感。综合扎哈设计风格的阶段性变化,可以看出她的建筑设计中具有绘画性、非线性和雕塑感三种视觉符号语言。

表1 扎哈设计语汇的转变

2 扎哈建筑设计中的绘画性视觉符号

受立体主义和至上主义等众多现代艺术流派的影响,扎哈将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巧妙构思融入建筑设计,她的作品充满艺术感,被称为“绘画性建筑”[8]。扎哈的早期作品主要表现为以拼贴手法构成的几何形态,从香港山顶俱乐部设计图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的几何拼贴感(图1)。她将抽象画的图像元素转译成建筑设计的构成元素并呈现在图纸上,建筑的多元化经抽象元素的转译得以简化,又通过抽象绘画的形式对设计理念的表达加以强调[8]。

■图1 香港山顶俱乐部

维特拉消防站的设计实现了该风格的实体化延续,极具构成主义的特征(图2-图3),整个建筑由倾斜的几何线条构成,利用拼贴的手法将各种几何元素融入建筑,呈现出强烈的运动感和冲突感(图4)。这些具有绘画性特征的视觉符号使整个建筑如同一幅极具动感的超现实主义画作。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与建筑外形相呼应,通过几何元素的拼贴与放射线条的搭配,营造出一种硬朗的动感,实现了拼贴与破碎间的微妙平衡(图5)。扎哈通过建筑构件、墙壁、隔断等分隔空间,营造空间的动态感,利用倾斜的墙面、镂空的楼梯打破各空间的明确界限[9-10],实现了空间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流动性,使建筑内部更具开敞性及通透感。

■图2 维特拉消防站

■图3 维特拉消防站俯视图

■图4 维特拉消防站的视觉元素符号

■图5 维特拉消防站的内部空间形态

绘画性视觉符号是扎哈独特设计风格形成的开端,这种大胆、前卫,如同绘画般的建筑作品背后是她理性的探究、严谨的思考以及对建筑的独特理解。扎哈引领了建筑发展新的潮流,开启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建筑现象,从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建筑的含义。

3 扎哈建筑设计中的非线性视觉符号

扎哈中期设计作品受到动态构成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设计风格相比之前变得软化、柔和,以具有悬浮感和动态感的线性结构为主。设计中所使用的非线性造型元素来自于多方面的提取,比如将流水、树木、岩石等自然之物抽象化,引入到建筑形态设计中,通过对自然形态的抽象、模仿,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相互联系[11-12]。例如在伦敦奥运水上运动中心的设计中融入了水波流动的形态元素,使波浪式屋顶显得波澜壮阔,极富动态感。平滑流畅的线条,长而和缓的坡道,使建筑与周围环境得以更好地融合,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图6)。为了增强平面的有机性和流动性,扎哈在设计中融入了拓扑理论,将众多相似的空间形态线性串联,使整个空间组合呈现连续、自由、统一的形态[13]。如在北京银河soho设计中,盘绕手法的使用使建筑具有更为丰富的层次感,形成螺旋管状形态与非线性造型的和谐统一(图7)。

■图6 伦敦奥运水上运动中心的视觉元素符号

■图7 北京银河soho的视觉元素符号

在内部空间的营造上,同样具有非线性的形式语言,进一步增强了空间设计的流动感。通过层叠与空间嵌套的手法,结合柔和的曲面创造出流动、液态、动态塑性的建筑形态,使建筑的外在形态与内部空间相得益彰,协调美观。在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设计中,扎哈以流畅的曲面替代空间相交的直线,弱化了楼板与墙面间的界限。将多个相似而大小不同的形态元素以嵌套或拼叠的方式构成内部空间,每个空间相互连通,自由而通透,传统建筑的“边界”概念在这种动态形式中无声消弭[14-15](图8)。

■图8 香奈儿流动艺术展览馆内部空间形态

扎哈设计中的非线性视觉符号语言是她对于自己上一阶段设计风格的继承与发展,作品中体现了独特的动态感和生命力。如她个人所言,建筑永远不应被静态的体系所封闭,应该具有动态延续性,它们是有生命的[16]。这正是她在设计中不断创新,自我突破,创造奇迹的动力来源。

4 扎哈建筑设计中的雕塑感视觉符号

建筑的材质、结构与工艺是反映建筑特色与内涵的重要要素,如木材等传统材料会给人以温和质朴的感觉,而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则会给人以理智与冷漠感,扎哈的建筑展示出如此多元化的原因在于她善于尝试新的设计方法与工艺材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参数化设计打破了传统建筑中对称、均衡、稳定的定式思维模式,设计过程变得更为便捷,建筑的发展也拥有了无限可能。综合性材料与参数化设计的结合,使扎哈的建筑形态精巧、形式感强,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同时,她巧妙地将“塑性流动”理论与建筑表皮相结合,颠覆了建筑的传统形态,打破了屋顶与立面之间的界限,使建筑呈现出流动性、一体化、未来感和雕塑感[17]。有“圆润双砾”之称的广州歌剧院,其形态设计上受到珠江谷地山水形态的影响,平滑流畅的塑性建筑表皮结合连续自由的带形玻璃幕墙,营造出了自然粗犷与舒展圆润并存的视觉效果(图9)。阿利耶夫文化中心的设计则将“塑性流动”的特点体现得更加明显,其造型创意来自于城市周围起伏的山势,洁白光滑的曲面表皮延展出流畅自然的曲线,将屋顶、立面与地面衔接,浑然一体[11],如同城市中优美的雕塑(图10)。正是这种雕塑感视觉符号的运用,将城市历史与景观、建筑相融合,演绎出城市与自然的交融演替,使她的建筑极具特色,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更加赋予它们以符号化的特征[18-19]。

■图9 广州歌剧院

■图10 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5 结语

视觉符号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广泛,并且承担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建筑整体氛围,深化场所精神。设计师们以视觉符号为载体传达深刻的设计思想,赋予建筑以情感化和个性化。扎哈的建筑设计中具有鲜明的符号化特征,这是她对建筑认识的阐释,也是她设计灵感的凝练。绘画性、非线性和雕塑性设计符号贯穿了她的设计生涯,营造出了奇妙的空间形态,充分展示了建筑的美感,形成了她独具生命力、流动感及未来感的设计风格。上升到整个建筑设计领域,视觉符号诠释了建筑的内涵,使建筑更好地彰显了地域特色、时代特征和情感意义。

猜你喜欢

扎哈符号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BEEAH集团新总部
——扎哈事务所新作,可持续的漠中“沙丘”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结晶之美
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从“女魔头”进化成“神”
著名女建筑师逝后首展水城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