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与防治要点分析

2022-06-22王亚

新农民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诊断

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养殖业作为肉类食品提供的主要产业,如何做好生态和安全养殖与管理至关重要。在家禽养殖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其和家禽养殖品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养殖户需要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有效防治。下面,文章就主要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与防治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养殖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防治要点

1 前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严重危害养殖业的疾病类型,一旦家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势必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它对人类也会产生侵害,影响人类健康。面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害性,养殖户需要结合此疾病的流行特点,加强对此疾病的防治。为了更加准确和有效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养殖户需要结合养殖实情和要求,积极采取科学、全面的防治手段,这也是其养殖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2 禽流感的相关概述

所谓禽流感,主要是指由甲型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人禽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禽流感的发生,禽流感也分作低致病和高致病性。其中低致病的禽流感广泛感染养殖业,具有发病早、传播快和病死率高等特点,而高致病性禽流感也是频繁出现,比较常见的类型包括H5N1和H5N3等。在我国,家禽养殖期间存在多种类型流感病毒共存的情况,其中一些家鸭出现4种类型流感病毒共存,且H6亚型和其他亚型最容易发生共存。我国活禽市场,中,因为同时存在鸡、鸭等禽类,这也导致禽流感的交叉感染和传播。而高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一些因为H5、H7、H9等毒株引起的一类禽流感,此疾病的潜伏期比较短,且临床症状也具有突发性,疾病程度比较严重,甚至会导致家禽突然出现大规模的死亡,加上此疾病传播速度十分快,往往会造成家禽养殖户经济的巨大损失[1]。另外,此類禽流感还会对人类产生感染,目前因为此疾病导致的人类健康问题也是频繁出现,甚至导致感染人员的死亡。

3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分析

3.1 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

此类禽流感能够对诸多类型的家禽以及野生禽类进行感染,患病严重的程度和所感染的毒株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很多禽流感的病毒并不会对家禽产生致命性的影响,往往只是对其呼吸道造成不适,具有低毒性的特点染。但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则不同,往往会造成禽流感出现规模化和范围化的暴发。此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其中冬春季节和夏秋季节相比,具有更高的发病率,甚至气温的骤变和营养的不均衡等因素都可能会诱导此病发生。由于此禽流感的病毒出于低温条件具有更强抵抗力,不同品种、日龄禽类都可能会受到其病毒的感染,且此疾病发病突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接近100%。此疾病对诸多家禽都会产生感染,如鸡、鸭、鹧鸪、鸽子、麻雀等,其病毒可以在家禽或者鸟类体内大量地繁殖,且不会出现明显症状,病禽或者鸟类作为病毒的携带者可能会向外部环境进行病毒的传播[2]。

受到此病毒感染的家禽会以呼吸道飞沫、粪便等途径向外界传播病毒,若直接接触存在相当数量的病毒物品,如家禽羽毛、粪便、血液或者呼吸道的分泌物等,都可能会导致感染,甚至一些患病的母鸡所产的鸡蛋表面、内部也存在病毒。此疾病还可以对猪或者其他哺乳动物传播病毒,后病毒还会向其他动物继续传播,甚至此病毒还会对人类产生侵袭,近年不断出现人类感染此类疾病的情况,且造成的人类病死率也是比较高。

3.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理现状

当家禽患上此疾病,一般都会出现体温的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情况。如果病情发展较为严重,还会出现停食、呼吸困难、死亡等情况。此疾病具有不同的毒株,受到不同毒株的影响往往产生的病理表现也不同。往往低致病性的毒株并不会导致家禽出现病理变化,或者没有明显的特征,仅仅会造成家禽的呼吸道出现相关症状,最常见现象是窦损害,表现出纤维性、纤维脓性炎症发生,且气管黏膜会出现充血或者出血情况。如果家禽感染的是高致病性的流感病毒,严重的话会导致其出现快速的病情恶化直至死亡,但可能并不会出现病理的变化,和健康禽类的外观几乎没有很大差异,此时需要针对病禽进行剖检[3]。如通过对病禽剖检、观察,发现内脏器官、皮肤等都存在一定水肿或者充血情况,出血主要发生在心外膜或者肌胃黏膜位置,而头部以及上颈多出现严重充水的情况。

在对病禽剖检和病理诊断中,往往需要采用科学的诊断方式。为了确保病禽剖检和病理诊断具有良好准确性,往往采用实验室诊断法,随着不断发展产生了诸多诊断技术,如RT-PCR技术,最后以病原学、血清学的检验手段,来实现对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确诊。而通过早期快速诊断以及血清学的检测,也是实现禽流感防控的前提。

3.3 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症状

家禽患上次禽流感后,往往病理变化并不是很明显,但却有发病率高和致病性强等特点,往往病禽死于疾病的急性发作,此疾病的潜伏期在几小时至数天时间不定,最长的可能达到21d,且没有明显的病变表现。

一些病禽会出现急性死亡、不明原因的死亡现象,且比较常见的症状还包括鸡冠出血、脚鳞出血、头部与面部的水肿、水禽腹泻、角膜炎症、失明;一些禽类的产蛋会突然下降、腺胃乳头发生出血、腺胃与肌胃间的交界黏膜存在带状的出血、胰腺或者气管等组织存在严重的出血等现象。最为明显的症状发生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其中消化道出现胃黏膜下的出血、盲肠和十二指肠的出血、泄殖腔的出血、肝脾肾的出血等;呼吸道存在诸多炎性的分泌物或者黄白色的囊肿物,另外,产蛋家禽存在卵泡的充血,比较严重的出现卵泡的破裂,而卵黄在腹腔内散布,逐渐出现卵黄性的腹膜炎[4]。

此疾病病毒还会感染人类,在人类患病的早期,往往会出现全身中毒类的症状,如无力、咳嗽、发热、怕冷、鼻塞、咽痛、流涕、肌肉和关节的酸痛等,一些患者在消化系统方面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厌油腻,还有一些患者会发生腹泻、腹痛等症状。此疾病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十分相似,往往由于缺乏准确的鉴别而导致耽误治疗。

4 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要点措施

4.1 加强禽流感防控控制

此类禽流感可能会受到鸟类的传播,因此在家禽养殖中要做好鸟类的防控,如对家禽舍内门窗、进风和排风口、粪道等可能进入鸟类的区域,采取密封或者半密封处理,避免鸟类将病毒带入舍内;为了避免鸟类栖息,区域内尽可能不要栽种一些高大树木,设置驱鸟的设施,对区域内的鸟窝及时清除;对舍区范围的屋檐密切关注,特别是窗户遮阳网的位置,避免鸟类搭窝、栖息。除了防控鸟类传播病毒,想要实现此疾病的有效控制,还需要做好患病家禽的及时扑杀,基本手段为早期及时诊断、疫区准确界定、全面封锁、消灭受感染的家禽、全面消毒,从而有效防控禽流感传播。当发现家禽存在疑似情况,首先要及时诊断并对其实施隔离处理,对家禽可疑疾病进行检测和确定;通过检测和观察对其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掌握家禽发病率、年龄、症状、毒株的毒力、传播情况和病死率等,结合病死家禽解剖、检查结合针对性采取防疫的方案[5]。一旦家禽出现此疾病,一定要对附近可能受到威胁和影响的地区家禽市场加强管制,对禽流感的疫情以及免疫抗体实施监测,发现高致病性的禽流感一定要及时扑杀,不要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缓解病情。

4.2 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体系

想要有效实现禽流感的防控,需要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体系,全面实现对此疾病传播过程的监督与管控。为了防止病毒传入地区内,相关检验检疫的部门要加强对进口家禽的严格和全面检疫,一定要严防疫区内的家禽引入当地。在检验检疫的部门开展检疫工作中,要制定疫病防控机制,若诊断疑似发现存在禽流感的病禽,部门一定要立即对其采取隔离和消毒处理,确诊疫病后要对病禽及时捕杀,且对其尸体采取无害化的处理,如深埋和焚化等。同时,疫情区域内相关部门一定要严禁禽类及相关产品的出售和运输,还要加强疫情区域消毒处理,当疫情控制且没有出现新的病禽约12 天后,方可对疫情区域封锁和隔离实施解除。为了确保地区养殖安全,一定要遵循“及时发现、迅速处置、严格防控”的原则,并按照疫情安全防控要求對疫情地区3 km内的家禽全部开展捕杀,并对尸体采取无害化的处理,且对超出疫情地区3 km的区域要紧急采取免疫接种、落实隔离和消毒等工作[6]。如果发生疫情,区域内还要建立外传防控机制,对活禽市场全面关闭,区域内的家禽及相关产品也不允许进出,地区内部还要建立家禽管理的机制,对区域内活禽屠宰及配送工作全面监控,从而全面确保地区养禽业的疫情防控和稳定发展。

4.3 加强日常消毒管理

为了对禽流感实现有效防控,做好对其病毒的消灭和预防至关重要,而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养殖人员在日常通过消毒管理的方式,做好对环境内病毒的杀灭,此方式还能够对其他病毒的传播实现有效控制。因为家禽养殖期间,不仅禽类可能带有相关病毒,且其排泄物和养殖的设施等都可能存在病毒,进而导致疾病的产生和传播,因此结合饲养管理要加强日常消毒,使养殖区域具有良好的健康环境条件。在日常消毒处理中,对疑被禽流感污染的养殖区域及设施,要采用清洁剂对表面杂物全面清除,后用消毒剂全面和彻底消毒处理,选用的消毒剂常有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使用消毒药物时,一定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和要求,把握好药物浓度剂用量,确保有效消毒同时防止污染周围环境。在完成养殖区域内的消毒处理后,相关人员还需要对自身衣物、设施等清洁、消毒,避免自身携带禽流感病毒,从而实现疾病的全面防控。

4.4 提高免疫接种率

面对禽流感的病毒,家禽可以产生免疫效果,如果家禽对相同亚型、同种毒株类型病毒实现免疫,就能够对他们的生长提供有力的保护,所以家禽养殖中要做好家禽的免疫接种。现阶段,高致病性的禽流感发生地区主要采用“扑杀+强制免疫”的防控模式,若一旦发生疫情将其疫区集中划分为3km,而5km范围内的禽类均需要采取强制性的紧急免疫处理,通过积极采取免疫手段加强疫情防控的效果。在家禽免疫过程,以鸡为例,其免疫程序为:种鸡的开产前采取4次接种,开产后的每3到4个月采取1次加强免疫。免疫接种的时间也有着明确的安排,首次免疫接种时间是在15日龄,接种方式是颈部皮下的注射方式,接种量约为0.3ml;第2次的免疫接种是在35日龄,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量约为0.5ml;第3次的免疫接种是在80日龄,采取的也是肌肉注射,接种量约为0.5ml;第3次的免疫接种是在130日龄,接种方式和用量同上,如果是加强免疫接种,每次采取肌肉注射且用量约0.6 ml[7]。若是商品肉鸡,一般在首次免疫是在2周龄时,采用颈部皮下的注射方式,用量约为0.3 ml;若鸡存在较长养殖周期,首次免疫可以在 3周龄进行,选择颈部皮下的注射法,用量约为0.4ml,到约11周龄开展2次免疫,选择肌肉注射法,用量控制在0.5~0.6 ml范围。

5 结语

综上所述,禽流感是家禽养殖业中普遍常见的一类疾病,其对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为了实现对此疾病的有效防控,需要地区部门及养殖人员做好对此疾病流行特点、症状等的有效掌握,并结合疾病特征和传播规律从加强禽流感防控控制、建立健全禽流感防治安全体系、加强日常消毒管理、提高免疫接种率等方面做好全面控制,这对地区养殖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于凯,佟强,吴铎.蛋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3):52.

[2] 李伟,魏晓冉,庞利娜.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J].养禽与禽病防治,2020(12):20-23.

[3] 靳才勇.鸡新城疫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鉴别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7(1):244.

[4] 李佩国,贾青辉,李蕴玉,等.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情况及综合防控措施[J].北方牧业,2021(Z1):21-22.

[5] 格绒初,李丽,裴超信,等.四川省2020年春、秋两季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的监测与分析[J].畜禽业,2021,32(07):3-4.

[6] 张义冉,黄秀英.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科学选择与使用[J].北方牧业,2021(Z1):25-26.

[7] 胡香兰,胡红梅,高仕楠.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J].畜禽业,2021,32(8):19,21.

作者简介:王亚(1973—),男,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省衡阳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官方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诊断
智能变电站设备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针对代谢标志物的分子探针设计与合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法医尸检中生前伤检验的研究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PLC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