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优化路径

2022-06-21邓波肖雪怡

老区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优化路径共享经济

邓波 肖雪怡

[提 要]“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共享经济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我国提出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养老事业发展,并将共享养老作为破解困局的重要手段。基于此,通过对上海市主城区的社区老人开展共享养老服务满意度调查,了解目前上海市共享养老的发展现状及老年人的需求,从而对上海市共享社区养老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进一步提升共享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关键词]共享经济;社区养老;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邓 波,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肖雪怡,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江西南昌 330013)

一、研究背景

(一)老龄化背景

1999年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6亿人,占总人口18.7%,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1]。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老年人口总量的持续攀升,也导致我国高龄化和空巢化的问题日趋严重,同时需要专业照顾的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总量也在增加。可见,未来我国在保障老年人养老问题上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在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如何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等生活需要,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2]。在较为传统的观念里,老年人随着体能的下降以及社会参与度的降低,会逐渐减弱自身与社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退休之后的角色转换过程中,社会责任意识会逐渐弱化[3]。如何将老年人口转变为可使用的社会人力资源,并充分利用老年人群体这一资源,使老人在安享晚年的同时发挥余热,为社会和社区奉献自身价值,成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研究方向。

(二)社区居家养老背景

社区居家养老是指在家庭或者原生活环境里,获得专业的老年护理服务的养老模式。它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升级,是通过家庭与社会共同努力而构建的半家庭、半社会化的养老方式,不仅融合了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优势,拥有融洽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同时也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但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中,由于服务精准性不足、供需不平衡、医疗护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老年人的有效需求难以实现、潜在需求无法释放和服务资源的闲置与浪费。传统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需要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提高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三)共享经济背景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共享式经济”正在中国快速兴起,尽管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风险与挑战,但共享式服务与消费新产业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增强中國市场经济韧性与生命力的最主要动力[4]。根据“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享经济已经转变为我国最现实的经济发展诉求[5]。共享经济的发展和灵活运用有助于应对中国目前的养老危机。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社区养老能够基于共享理念和共享平台整合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深度发掘丰富多样的养老需求、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满足老人的需求、提升老人感知体验感,同时也能改善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资源紧缺问题,对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提质增效具有显著作用。共享社区养老亦成为一种新风向。因此,本研究旨在以城市老年人为对象,了解老人对共享社区养老服务的意愿及满意度,为提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出优化建议。

二、上海市老年人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一)上海市老龄化现状

上海是中国第一大都市,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问题显著。截至2020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人,占上海市总人口的2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8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全市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计3080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20.8位,充分凸显了上海市目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程度。伴随着上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与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等问题相叠加,以及老年人的利益、观念产生变化,养老模式的改革已成为上海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

同时,由于上海家庭的子女大多工作繁忙或部分在国外定居,上海老人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2020年末“纯老家庭”老年人数达到157.79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老年人数达到35.39万人;独居老年人数为30.52万人。子女选择与老人分开居住的情况越来越常态化,独居老人数量显著增加,在生活与精神照料两方面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加降低了子女赡养老人的能力,子女不放心让老人独自生活,但选择机构养老又面临缺少亲情、费用偏高的问题。为化解这一养老困境,让老人既可以不脱离自身生存环境,又可以被妥善照顾,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二)上海市共享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以及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鼓励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同时将共享养老作为破解当前社区养老困局的重要手段,鼓励企业和网络平台尝试共享养老,并给予诸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上海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推动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方面,提出大力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在社区层面打造综合性社区老年服务中心,与其他养老服务设施形成“一站多点”的形式。同时推出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政策,与江浙沪共同着力打造养老服务队伍,搭建共建共享平台。目前,上海11个区县已经形成第一批共享养老试点单位,社区共享养老模式进入探索发展阶段,比如静安区“七彩智慧养老云”模式、长宁区智慧生活大数据处理中心模式、杨浦区社会福利院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模式、普陀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以及浦东新区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都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共享社区养老模式的新探索。

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后发现,虽然目前有较多社区开展共享式或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但老年人大多还是秉持着传统的养老观念,选择待在家中养老,只有小部分老人实际享受到共享式社区养老服务,大部分老年人对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了解程度较低,存在各种经济和安全方面的顾虑。同时,目前共享社区养老模式的平台建设尚不健全,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稳定提供照顾和服务的专业人员也十分紧缺。因此,本文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老年人对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看法及养老意愿,掌握影响共享社区养老的因素,从而完善相关服务,破解当今共享社区养老的困境,提高共享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

三、共享经济视角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质量优化路径

为进一步研究城市共享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和优化路径,本文以实地调查的方法开展分析。通过对上海市共享社区养老发展情况的了解,并结合上海各个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终选取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陀区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展开调研。这四个社区分布在上海市的不同城区,且共享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水平不同,调研数据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社区调研时间为3天,并以上海市6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老年人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在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归纳和整理后进行数据分析。此次调查研究以老年人需求为角度,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并分析城市老年人对共享社区养老的满意度,从而进一步对城市社区共享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优化路径。

(一)创新社区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为进一步提升共享社区养老的服务质量,首先,社区应着力构建“医养结合”“养教结合”的共享养老模式,同时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改善社区养老环境。在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方面,通过与专业社会服务机构沟通,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智慧化的医疗服务。例如,在社区建立共享居家养老健康平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联系周边医院和社区医院入驻平台,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远程问诊、上门医护等服务。其次,可以为居家老年人佩戴智能手表,与共享平台互通信息,方便在外工作的子女实时监控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当出现紧急情况时,社区工作人员能及时应对,联系社区医院进行紧急医疗救援。最后,应积极构建养教结合的社区老年教育的互动学习系统。在线上,利用共享信息平台整合老年教育与养老服务资源,将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通过互联网带进社区。在线下,发展老年人自主学习团体,创建社区老年大学,创新教学与学习方式,既可以年轻人传授,老年人学习,也可以老年人传授,老年人学习,鼓励老年人贡献智慧成为老师,抑或乐于成为学生,充实老年生活。

(二)组建“共享人才”队伍,降低共享社区养老成本

首先,共享社区养老可以通过搭建智慧共享平台、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等方式,引进多元化服务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或者退休医护工作者,免费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照顾和情感交流,成为“共享工作人员”。其次,设立“时间银行”模式,鼓励社区的低龄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对社区高龄老年人的照顾服务中,社区可以为他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并发放一定报酬,帮助老年人拓宽收入渠道;或将他们的陪护时间进行储存,当这些低龄老年人进入高龄时,将时间转换为免费照顾服务。最后,以共享经济理念为基础,构建以物易换物、共享物品的中介平台。通过开展老年用品“租赁”业务,比如“共享轮椅”“共享理疗仪”等,降低老年需求者的使用成本。老年人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转让、转租或转借个人的部分闲置物品,使养老资源物尽其用,不仅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也带来资源节约、社区互动、社群互助等社会效益。

(三)搭建“共享+社区居家”养老平台,简化操作程序

上海作为走在互联网技术前端的中心城市,应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和产业基础,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平台与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涵盖综合信息的数字平台,不仅覆盖社区居家养老者的信息,也能对接相应老年服务信息与资源,以实现信息共享与供需匹配。老年人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共享平台发布相关需求信息,共享平台自动将相关信息精准推送至服务供给方,服务供给方可通过“自主接单”方式为发布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共享养老平台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现实情况和需求,移动APP要适合老年人使用,操作页面简单明晰,字体符合老年人需求等。同时,通过子女指导、老年大学、社区宣传等手段向老年群体普及智能终端设备的使用,逐渐填补老年人在使用共享社区养老平台的“数字鸿沟”,增加共享养老平台的技术易用性。

(四)鼓励老年人参与共享社区养老,提升生活幸福感

首先,子女应多与老人沟通,鼓励老年人在社区养老。社区居家养老之所以成为主流养老模式,正是因为老人既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中生活,又能够与子女后代密切联系,同时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子女应该多关心老人的心理健康,即使不与老人同住,也应多回家看望老人,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缓解老年人的孤独感;其次,子女还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老人使用共享养老平台等智能化养老产品,耐心教导老人;最后,子女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共享养老服务”,例如通過“时间银行”的方式为父母积累养老服务时间,既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尽到了身为儿女的赡养义务。

(五)完善共享养老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通过调查发现,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会极大程度影响老年人对于共享社区居家养老的态度。我国现有法律法规滞后于“共享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尚不完善,不利于推动共享社区养老模式的开展。因此,基于“共享经济”的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化运营首先需以相关法律规范的制定为基础,打破传统立法与监管思维,打造有利于共享社区养老模式开展的政策环境。

首先,“共享式养老服务”制度规范应遵循消除隐患、保障个人隐私、避免市场垄断的底线原则,制定“资源共享”下养老服务商品和服务供应主体的强制性安全标准和评价性服务规范,并确定服务供应方,明晰责任主体;其次,政府应当建立对老年用品共享使用的产权归属、服务质量权责界定的统一标准,尽量避免产生冲突争议和权益纷争;最后,政府应积极引导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供应模式的不断创新,激发和丰富社会居家养老发展思路,以满足社区老年群体个性化需求。

同时,为鼓励共享社区居家养老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共享社区养老发展的相关政策,例如给予相应的税收、租金、水电优惠政策,降低共享平台使用成本。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创立共享社区养老服务专项资金,对于大部分老年人不愿为其消费大量钱财的情况,政府可以向老年人发放使用共享设施的补贴。政府应拓宽筹资渠道,鼓励多种途径的资金投入共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系统,例如,使用社会公益基金对其资金源头进行扩张,提高共享社区养老服务系统建设水平,从而为老年人供应更为人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21/indexch.htm,2021.

[2]沈燕,刘厚莲.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来自日本科技创新的启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20,(3).

[3]章甜甜,王斗斗,张贺新,田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合肥市四辖区261户居民的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6).

[4]蔡宏波,韩金镕.人工智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J].新视野,2021,(6).

[5]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EB/OL].http://www.ndrc.gov.cn,2021.

[责任编辑:熊文瑾]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优化路径共享经济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