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源头 生态硒都于都不负嘱托 打好“富硒牌”

2022-06-20罗津程慧萍张蓉艳苏卫红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

江西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于都县脐橙农产品

文/罗津 程慧萍(本刊记者)张蓉艳 苏卫红(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

“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2019 年5 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赣州市于都县时嘱托。三年来,于都牢记嘱托,紧扣“长征源头 生态硒都”战略发展定位,大力实施“硒+”战略推动富硒产业发展,将“富硒牌”打造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响。

脐橙、粮油、蔬菜、禽蛋、茶叶……在中国·于都硒博馆内,琳琅满目的富硒农产品让人应接不暇,更有富硒预制菜、富硒饮品、富硒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陈列其中,于都富硒农业的发展之路清晰地在游客们面前延展开来。据统计,于都获市级认定富硒农业示范基地11 个,获权威机构认证的富硒产品达到51 个,已建立富硒大米、富硒脐橙、富硒茶叶、富硒蔬菜农业示范基地6.1 万亩。

种养示范红色大地上瓜果飘香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蔬菜产业园,万亩蔬菜大棚映入眼帘。一座正在开花挂果的丝瓜棚内,技术人员在教授育瓜知识,他告诉记者:“仅丝瓜我们就种植了70多亩,现在主要卖往湖南等地,价格可以达到16 元每公斤。这源于我们今年打响的富硒品牌,不然按照市场行情,普通的丝瓜只能买到六七元每公斤。”

不只是产业园,于都县还吸纳了很多龙头企业带动村民致富。江西都夏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禾丰镇尧口村种植了700 多亩富硒西红柿,带动附近村民一起种植,向他们传授技术。

“公司特意选取了硬度好的西红柿品种,现在亩产能达到5000 公斤,并且根本不愁销路,南昌、厦门、武汉、广州、长沙等城市都很喜欢我们种的西红柿。”在大棚里,都夏园公司技术管理负责人说,“接下来公司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预计扩大到3000 亩。同时,会将富硒这个品牌和卖点打造好,提高售价和利润,让附近村民都跟着一起富起来。”

如今,于都的富硒农业产业初具规模,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富硒茶叶、富硒鸡蛋等富硒农产品全面开花。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于都县发布了《中国好粮油于都硒大米》《于都县富硒脐橙硒含量标准》两个团体标准和于都县粮食收储公司《于都富硒大米》企业标准,其中《于都富硒大米》企业标准获评全国粮油产品企业标准“领跑者”,实现了赣州企业标准“领跑者”零突破。

不仅如此,于都还不断开展技术研究,探索富硒技术路径。2020 年,与中农硒科富硒技术研究院合作,分别在黄麟乡、仙下乡、罗江乡选择了三个脐橙基地开展试验,取得成功。去年示范推广到10005 亩,经采样送中科院检测中心检测,果品含硒量均达到0.01毫克/千克以上,全部达标。此外,去年建立的富硒蔬菜、富硒茶叶、富硒大米示范基地产品也全部达标。

在富硒品牌形象上,于都也得到有效提升。启动注册“于都硒”“雩都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富硒农产品纳入“于都硒”品牌统一管理,富硒脐橙纳入了全国富硒农产品追溯体系。此外,于都还获得了“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提名奖,梓山潭头富硒土壤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天然富硒土壤”,富硒脐橙基地被全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评为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富硒脐橙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富硒好果”称号……各项荣誉纷至踏来。

高位推进让“于都硒”品牌走出去

富硒产业发展如此之快,离不开于都人的智慧和“汗水”。为更好更快推动富硒产业发展,于都县成立了富硒农业发展领导小组,调度全县富硒农业发展工作。整合县粮食流通中心等7 个单位的力量和职能,成立了县政府直属的于都县富硒产业发展中心,全力打造于都富硒农业产业。

“为系统编制富硒产业规划,我们首先开展了资源详查。”于都富硒产业发展中心刘禄生介绍,于都以发展功能农业为目标,开展硒资源详查评价,在原有的1 ∶50000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特色产品主产区和产业发展需求,检测表层土壤中总硒、土壤生物有效硒、土壤重金属、酸碱度和农产品硒营养评价等指标,建立硒土地资源数据库,为富硒功能农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随后,以打造“世界生态硒地”核心区为目标,该县科学编制《于都县富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1)》,合理布局富硒产业高标示范、科技创新、加工升级、硒养健康、旅游教育等功能板块,形成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根据规划,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 万元用于富硒产业发展,其中1500 万元左右用于示范基地建设,500 万元左右用于富硒生产技术研究及培训推广、富硒农产品检测、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产品宣传推介和品牌创建;开发“富硒贷”金融产品,富硒产业示范基地贷款政府贴息比例提高至70%;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风险补偿、贴息等形式,撬动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富硒产业前景广阔,但农民对此了解不深,对富硒栽培技术没有感性认识,积极性不高。为扭转这一局面,于都选择部分素质较高、品牌意识较强的企业、合作社开展示范,通过示范基地取得的成效和效益,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富硒产业。为此,于都引进茂雄实业有限公司、君乐宝集团、中化农业等龙头企业落户,开展富硒农业项目建设;聘请江苏硒谷、中农硒科富硒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为富硒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标准建设、品牌运营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不断树形象促销售,建成并运营中国·于都硒博馆,集中展示天然富硒农副产品,通过图片、视频、展板的方式向游客普及硒知识,致力于将于都天然富硒农副产品推介给广大游客。参加各类国内展示展销活动,先后在广州、深圳、上海、成都、福州等地举办富硒农产品专项发布会;加强与老区直供等高知名度的网络媒体合作,“走出去”宣传推介于都富硒产品。

同时,建设富硒实践体验基地,开展硒科普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基层等活动。依托梓山富硒小镇,发挥生态环境优良,交通区位便捷,配套设施完善优势,建设功能农业体验示范基地,满足赣州市重点中小学劳动课程需求,寓教于劳,将梓山镇潭头村打造成“赣南富硒第一村”……

一系列务实有力的举措,让富硒产业发展迈入“春天”。

多管齐下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未来会围绕富硒全产业链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富硒功能农业、富硒现代食品工业、富硒特色现代服务业等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富硒产业集群,将于都打造成为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谈到下一步如何继续发展富硒产业,刘禄生说。

接下来,于都将继续打造“硒+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创新体制机制,协调开展硒基础研究、应用攻关和技术培训推广活动;挖掘特色产品,鼓励富硒经营主体制定企业标准,编制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整合现有检测资源,提升硬件设施,配备先进的硒专用检验检测设备,提升检测参数覆盖率,加强检测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推动建设赣州市国家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于都分中心,构建质检联动机制;推动成立县富硒产业发展行业协会,全面推广“于都硒”区域公用品牌,并出台公用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自媒体、平面媒介、对外窗口开展多维度广告宣传,打响“于都硒”品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高端市场,积极开展市场营销系列活动,引导富硒产品入驻知名电商平台、县内外大型商超,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富硒农产品,为富硒企业和富硒产品搭建展示窗口和交流合作平台,实现产销两旺。

升级发展“硒+现代农业”。以创建全国农产品特色优势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高标准智慧化建设为手段,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高标准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富硒产业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围绕富硒种养殖业的生产过程,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富硒农业标准化、智慧化、循环化、溯源化发展。

加快发展“硒+加工物流业”。科学编制产业园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优扶强、招优引强力度,打造集富硒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观光旅游、康养、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富硒产业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组织引导作用,开发功能健康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建设富硒产品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配送机构的专业优势,鼓励经营主体共享物流配送渠道,将于都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优质富硒产品供应基地。

融合发展“硒+旅游康养业”。推进富硒产业与红色旅游、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体验教育协同发展,开展硒文化和硒养健康场所建设,打造多种发展业态。进一步完善中国·于都硒博馆,拓展硒知识科普、硒产品展示、硒成果共享、硒文化研究等功能,建设功能农业大数据中心;依托于都现有“红”“古”“绿”旅游资源,发展富硒旅游产业,开发以富硒为主题的田园体验游、养老体验区,推动建设集富硒农产品生产、体验、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富硒休闲旅游基地;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丰富硒食品资源,结合县内康养项目规划和布局,打造“富硒田园+富硒山水+民俗”田园综合体,开发富硒宴项目和富硒康养项目,打造“喝硒水、吃硒餐、品硒茶、养硒颜、享硒养”的“硒式生活”康养区。

猜你喜欢

于都县脐橙农产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于都县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调查研究
于都县银坑甑笊舞调查研究
于都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考
家乡的脐橙林
奉节脐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