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民参与研究

2022-06-20陈路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集镇污水处理污水

邱 娟,陈路宏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1 现状调查

1.1 调查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的振兴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农村水污染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1]。本文主要就淮安市范集镇来展开调研,范集镇位于淮安区、清浦区、洪泽县的交界处,是楚州的西南门户。全镇共有10个行政村、一个镇办林场、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1 499 人,面积40.54 km2,耕地面积5 400 hm2,水面和宜林面积2 666.67 hm2,年均产粮 8万余 t、水产品近 1万 t。全镇已全部完成水管网铺设,实施对污水管网集中处理,农田氮磷拦截工程,对遏制水质恶化、水环境重金属超标、富营养化等问题起到促进作用。但农村污染源小而多,污染面广而散,农户参与度低等原因,导致淮安市范集镇农村水污染治理效果不理想。

1.2 范集镇农村生活污水调查

通过调查可知,范集镇的污水来源大部分是村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其中村民的生活污水占到总污水量的74.47%,工业废水、农田污水、家禽排泄物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而生活污水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厨房污水、生活洗涤污水、冲厕水、冲圈水(主要是蓄养牲畜产生的污水),4 种污水的占比基本相同,大约都各占25%。

1.3 范集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调查

在接受问卷的136个年龄在18~60 岁范集镇居民中,其中有37.45%的范集镇村民表示自己家的生活污水随意泼洒,有22.13%的村民表示自己家的生活污水排入附近河流,有37.02%的村民表示自己家的污水排入明沟和管道,有21.28% 的村民表示自己家的生活污水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其他3.4%的村民表示自家的污水任其流淌或渗入地下(图1)。

图1 村民生活污水排放渠道统计

1.4 范集镇居民对于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调查

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约60%的村民对于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只有40%的村民对污水治理的问题较为关心(图2)。大多数村民认为污水是由政府去治理的,而自身并不需要做什么。这种错误的思想也是乱排乱放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图2 范集镇村民污水治理重视程度

村民的文化程度差异,是导致村民对于污水治理程度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并且大多数的村民追求的是经济方面的利益,对于环保方面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2 范集镇污水处理问题村民参与度低的原因分析

2.1 村民几乎没有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年纪在45 岁以上的农民的环保意识并不强,思想上依赖政府的指导,年纪相对较长的农民群体的环保意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大多数农民认为自己习惯了直接排放的污水排放方式,更甚者认为这是正确的污水排放方式,对于水体污染问题,他们认为只需要依靠政府去进行治理就可以了,自己只需要管好自己就行了。也就是说,大部分村民认为环保事业是国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这种错误的思想就是造成村民生活污水排入河流的罪魁祸首。在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农村生产生活的陋习和落后的观点、观念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而得到社会的纠正,农民们错误的排放方式,使得农村水环境日益恶化。形成这样的局面和公众对于信息的知晓度有很大的关联,公众如果无法充分、及时、准确地获得与污水治理政策相关的信息,那么政府和公众之间将形成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这种僵持局面的形成将导致污水处理的政策很难推广。

2.2 村民、政府“各管各”,没有有效的沟通

笔者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政府虽然建立了反馈机制,但是未能有效地利用[2]。目前范集镇的居住人口较老龄化,45 岁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大,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乡政府在网络上设置了意见反馈箱,常住居民不能充分了解。不仅仅是村民,村委会中部分工作人员没有做好消息转达工作,也容易造成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相接的问题,导致大部分村民在表达自己意见方面缺乏良好畅通的渠道和途径。另外,如果公众意见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反馈,必然会打击村民们的参与到治理之中的热情。政府所下达的工作得不到公众的支持和响应,必然难以开展一系列的措施办法。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使得污水治理的问题难上加难。

2.3 公众参与组织发展滞后

在淮安市范集镇农村污水处理过程中,范集镇村民的认知理念和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而在面对多变复杂的、专业性强的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上,所能提出的专业化意见少之又少。目前大部分的村民以个体参与到政府的污水治理工作中,缺乏良好的组织性。村民的文化程度也限制了村民参与污水治理的积极性,他们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无法与政府的专业人员交流,这也是政府携手人民治理污水问题的一大阻碍。

2.4 污水处理运维能力不足

范集镇农村生活污水终端由村委会负责运行维护,而村委会不但缺少生活污水运行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其专业技术人员工资少、条件待遇差,因此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多运行维护终端也是名存实亡,增加了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的技术的推广难度。另外,范集镇生活污水分散,村镇负责运行维护的人手和设备不足,导致管道、化粪池清掏不及时,偶尔会造成管道堵塞的情况。而农户作为农村生活污水的受益者,运维意识不高,经常出现无法主动完成自家厕所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等接入污水管道,户内设施渗漏、堵塞、破损等情况出现时,维修和更换也不能及时。

3 改善范集镇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的对策

3.1 政府方面

3.1.1 加大资金上的扶持可以在几个行政村的交界处,按照人口数量建立适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铺设好污水排放管道,让村民家中的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之后再进行排放[3],减少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也可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等问题的出现。

3.1.2 落实好相关的政策法规 村民的积极参与是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国家越来越重视每个百姓自身对于自己家乡建设的参与程度,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鼓励普通大众去建设自己的家乡,而不仅仅是依靠政府的方案去进行“谋篇布局”,这也为老百姓参与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4]。虽然如此,普通群众参与家乡建设的工作还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的、清楚准确的来进行科学的指导,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村民参与度、满意度。

3.1.3 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使得在污水治理的问题上,每一位村民的治理能力差异较大。根据笔者在前文的研究,范集镇的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尚且不足。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村民的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例如,向村民发放环保报纸、杂志。组织村镇的小学或者幼儿园制作关于环境保护的手抄报等,在村镇发表环境保护、污水治理的演讲等。这些活动都可以加强村民对环境保护、污水治理方面的参与意识[5]。

3.2 范集镇的村民层面

一是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村民把自己关于污水治理的需求、想法告诉政府,一起共同治理污水,效率才会大大增加。二是循环用水。洗菜、洗衣服、淘米的水可以用来拖地、浇花、冲厕水。增加水的利用次数,可以大大减少水的用量,同时也会减少污水的排放。三是改用节水龙头。大家可以将自己家中的普通龙头改成节水龙头,并且要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好习惯。

3.3 提高污水处理运维技术

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行维护需要选择过硬的技术工艺,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建设[6]。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指导下,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可以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降解、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管道网络的铺设改建、图纸方案设计等应组织专家评审,邀请具备施工资质、技术力量过硬的公司参与竞标,实现设计、施工、维护等一条龙服务,不出现断点的情况。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加强全程质量监管,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建设云处理信息平台,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线上线下联动、实时、智慧化监管。最后,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运维人员的技术培训,可定期选派专家对村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线上线下互动式培训,并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对合格的技术人员进行物质或精神奖励,提高其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从而早日实现转变粗放型生活污水排放模式,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猜你喜欢

集镇污水处理污水
处理污水
生活污水去哪儿了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构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德州市雷集镇为例
污水的自述
污水罐坍塌
陈集镇乡镇财政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董集镇:守住文化的根脉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