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科护理人员急性应激反应现状

2022-06-19李友霞

智慧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干预

李友霞

摘要:目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对护理人员开展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9年12月到2020年4月期间,随机选取12例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护理人员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对护理人员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等情绪相较于护理前得到稳定(p<0.05)。结论:通过对抗击疫情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在面对疫情时产生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护理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干预

在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医护人员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在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因病情突然、不确定性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控制性,给医务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使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精神应答。因此,为有效缓解医护人员在抗疫下的心理状况,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实施心理介入治疗的成效。

1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1.1自身因素

①有些护理人员为90后、青年,具有较少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历。②突发事件,前线医护人员临时接到命令,没有做好心理准备。③传染病快速发展,病情严重,医护工作者也会担心自己、家人、同事感染新病毒。④护理人员因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产生的理想期望与现实的不一致。

1.2工作因素

①由于防护物资紧张,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医护人员不得不长时间持续工作,甚至不喝水不吃东西,避免上厕所。②由于患者数量巨大,护理人员缺乏,一线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不仅时间长,

而且强度大。③一线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密切接触新冠肺炎患者,被感染的危险性大。④一线护理人员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被感染的患者由于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的担心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很多消极的情感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焦虑、恐惧、抑郁等。⑤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面临巨大生命危险,甚至因病情加重,抢救无效而死亡,均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心理冲击。

1.3疫情因素

新冠肺炎发展迅速,波及范围大,感染人数数万,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每日关于疫情的信息铺天盖地,且有些信息真假难辨。这些对全国人民带来巨大的恐慌,一线护理人员同样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12月至2020年四月,对12名医务工作者进行了回顾分析,其中,护理人员平均年龄(33.64±2.42)岁,男2例,女10例。纳入标准:以上护理人员都是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工作,且所有护理工作均做好相关的防控措施。排除标准:排除不配合的护理人员。

2.2 方法

对上述所有护理人员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1)知识宣教:为避免护理人员在抗击疫情期间出现过度恐慌情绪,应加强对医护工作者的宣传教育,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知识培训;

(2)心理护理:为避免护理人员出现各种心理应激反应,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由专业的心理学医生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通过采取面对面交流、视频、电话交流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并对护理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通过催眠、音乐疗法、注意力转移法等,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情绪,并给予护理人员积极的心理暗示,提高护理人员对抗击疫情的信心;

(3)防护措施培训;为避免护理人员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高传染性的影响,降低护理人员的担忧情绪,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措施的培训,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告知护理人员正确的防护措施,让医护人员在对抗疾病期间,能更好地进行自身防护,降低护理人员的担忧情绪。

(4)心理暗示:通过大力宣传成功治愈的案例和向护理工作者传达网民、社区群众以及社会各个团体对护理人员工作支持的心声,使护理人员感受到社会的力量,提高护理人员与全国人民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从而使护理人员得到积极的心理暗示[2]。

2.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SAS/SDS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得分:50级或以上轻度焦虑、抑郁≥59分、60级以上、抑郁≥69分、重度焦虑程度≥70分。

2.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与 SPSS19.0统计软件相结合,利用 t检验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为(),如果 P<0.05,则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护理前SAS评分为(60.12±3.43)分,护理后SAS评分为(40.78±3.65)分,t=10.025,p=0.001;护理人员护理前SDS评分为(60.12±3.17)分,护理后SDS评分为(40.04±3.63)分,t=10.124,p=0.001。

4 讨论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护理人员在抗击疫情一线工作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个人精神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应激反应,甚至出现过度焦虑和抑郁现象,为防止护理人员的心理和情感发生变化,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介入。

采取科学有效的、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能够使护理人员正确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时,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本次研究中,对护理人员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后,护理人员的焦慮、抑郁等情绪相较于护理前得到稳定(p<0.05),而这一研究的结果与王芬的结果是吻合的,具有参考价值。

5 一线护理人员心理防护措施

5.1 相关部门针对一线护理人员应采取的心理防护措施

①进行岗前心理培训。护理人员进入抗疫一线前,由专业心理人员为他们进行岗前心理管理培训,预测大家可能会面对的心理压力,通过介绍一些有效的自我减压方法,可以使护理人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更好地应付各种情况,并能树立起一种正面的应付压力的方法。②加强安全防护。通过训练,保证一线医护工作者具有综合的安全保护意识,能正确地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安全防护物资供应充足。③合理排班,充分休息,营养膳食。对在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要合理排班,避免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提供隔离的休息区和睡眠区,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同时,针对中国人民日常的营养素需要,结合一线医护工作者的工作实践,制定了营养均衡的饮食方案,保障了其日常饮食的营养需要,保障了日常的能源消费。

5.2 一线护理人员自身应采取的心理防护措施

①科学认识疫情。主动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疫情,不信谣,不传谣,不恐慌。②建立正向思维,树立战“疫”必胜的信心。疫情的确来势,但新冠肺炎可防可控,习主席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医务人员全力以赴,医疗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研究并不断收获

新的突破,全国人民各尽其力。因此,中国人民必定会打赢这场战“疫”。③不对自己提过高的要求。在护理人员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病人的身体,同时也要学习冷静地处理一切不良后果,不过分要求自己,避免造成巨大压力。

综上所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和抑制护理人员的负面情绪,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因此,该护理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迟霞.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支援武汉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J].全科护理,2020,18(08):976-978.

[2]杨春,云洁,袁佳丽.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原因及防护与疏导[J].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2020,3(02):79-81.

[3]王芬,舒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及干预措施[J].全科护理,2020,18(07):837-838.

猜你喜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干预
危机之下更显生物安全建设之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普外科限期手术患者处理方式的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应用价值
疑似及确诊新冠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特点
曲靖地区1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