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于民国时期的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

2022-06-17

城镇供水 2022年2期
关键词:水厂供水水质

刘 斌

(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2)

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自1929年创建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纵观她的90年的发展史:议于清末未成,创建于民国,有所成就于新中国。历经三个历史时代,中经日寇侵华,历尽沧桑。南京自来水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徘徊不前到迅速壮大,都受到时代背景的制约和影响。解放后,南京水务人始终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秉承“优质供水,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坚持服务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服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

一、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的源起背景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市内河流、湖泊众多,萦绕南北。长江从西南流向东北,斜贯市区,市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南京在建自来水厂前,人们向来直接饮用江、河、湖、井水,城市居民多半以汲饮井水为主。至清末,南京城内犹存5000余口(浅)水井。至今市区仍有不少街巷以井为名就是最好的例证。

南京创议建设自来水厂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1906年江宁督府官员李光瑜、舒继芬拟集股金60万两,报奉清廷商部批准设立商办金陵自来水公司,但因资金匮乏,至光绪34年(1908)筹办未成。1909年,南京城内小火车(宁省铁路)通车营运,曾加挂1辆铁质水车,拖运江水至城内,专供督府享用,一般市民无权享受,只能向挑水工购江水加矾沉淀后饮用或直接饮用井水。

1927年4 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由于市区扩大,人口日增,市政府认为江河水多有污染,为“急行救济饮料之缺乏及消防事业之改进,自来水建设更宜于促进之中”,遂把兴建自来水厂列为“目前最为切要的公用事业”。在此历史背景下,1929年春,当时的首都建设委员会着手筹建自来水厂进行方案及募集经费办法,同时在市内人烟繁盛之区开凿深井六口,供市民饮用以解决水厂未建成之用水急需。6月,国民政府核发特种建设公债法币300万元,暂以其中200万元作为兴办自来水工程之用。

图1 建设自来水厂时各类工程合同

1929年6月8日,南京特别市政府训令卫生、工务、财政三局共同组织首都自来水筹备委员会。其中设计及工程由工务局负责,经费由财政局负责,检查水质优劣由卫生局负责。7月1日,市政府感于本市自来水需要至切,委任金肇祖为自来水筹备专员。7月24日市政府通过《南京特别市自来水筹备处组织章程》。8月1日,成立“南京特别市自来水筹备处”,由专员金肇祖等五人组成,负责筹备一切工程计划之进行。为“供给最卫生的饮料”,首先进行水源之选择、厂址之决定、水质之化验、蓄水池地点之选定等项工作。

水源南京自来水水源,经多次勘察,决定以长江夹江之水为水源。长江流量大,江床稳定,稀释自净能力强,天然清洁无污染且江水浊度亦不大。取自夹江之水无异于取自长江之水,且夹江江流迂缓,底部较大江为浅,遇冬令时节亦无枯竭之患。因之本市水源除长江可作为天然理想的饮用水源外,别无其它理想水源。

厂址经过反复比较,慎重选择,于1929年9月水厂择址于汉中门外北河口以北约一公里处之蒲包洲滩地。经建厂之初对地层土质的累次试验表明,在此建厂对地基打桩、挖土及水厂建筑均无碍。遂在该处征地104亩,第一期工程先用60亩,其余作为将来水厂扩充工程时用。此处江岸平直,江流和缓,虽在秋夏并无急流旋涡及江岸崩塌之虞,冬季亦无结冰堵塞进水口之危。且水陆交通方便,并距清凉山蓄水池最近,仅为3.6公里。由此埋管进城亦最短,从而形成供水中轴,兼及市区南北。

水质南京附近江水混浊度以活性泥质为主,四季变化明显。1929、1930年对夹江水质“迭经试验,均极优良及格,各种矿质气质微量或极轻微,或竟全无发现,即浊度亦不甚大,大约夏季为四百,冬季半之”。在选择水源时,水质之成份鉴别结果,对于日后采取何种沉淀过滤消毒等方法尤显重要。

蓄水池选定在清凉山山顶,原初设计长54米,宽41米,蓄水高度4.8米,库容量1万立方米,收用民地38.68亩,高出地面约六十米。山顶地质,据凿孔试验所得离泥土三四米以下,悉为峦岩石层,其载重力极大,地下水层不及山顶,故地下水上浮力亦无,遂利用石层凿为基础。当时为减省经费急于出水起见,先造1/4,计长29米,宽21米,深5米,容量为2500立方米。

1929年自来水筹备处即完成选址、征地和其他筹备事宜。当年12月市府颁布《首都建设计划》,由首都建设委员会下设的“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负责制定,它是南京历史上首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城市规划。其中设“自来水计划”,成为南京市最早的城市给水规划。要点有“水源之选择;水量之估算;水厂之地点;水之储蓄;水塘之筑设;水管之装置等”,根据这一规划,按南京60万人口计算,人均日用水量68升,用水普及率为90%。

1930年1 月间,筹备处拟定“京市自来水初期计划草案”。在设计计划时,着重从以下五方面考虑:(1)未来首都之发展与目前应具备之规模。(2)市民将来用水量之预测。(3)本市现有经济能力。(4)能于较短时期内供水于一部分市区。(5)计划建设水厂之先,凡有设施,皆有留为日后扩充之地位。

整个水厂及供水系统集国人专门学识,按照4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自行设计建造。当时全市总人口55万,其中棚户人口11万,普通住宅人口44万,按照预计全市用水人口60万,每人每日用水60升计算,再加上损漏消耗及一切公用水量的预算,水厂规模定为4万立方米/日。北河口水厂的制水工艺水平与当时的国外水平相当,在当时国内亦堪称先进。江水抽入至水厂时,即加漂白粉以资消毒,比例约为氯千万分之五,复于沉淀池加矾约百万分之四十以资澄清,后于清水机吸水口再加适当氯气杀菌,经过两次消毒,然后打入城中应用。

1930年2 月市政府开始招商标购水厂机械设备和管材。主要机械设备由德商谦信洋行得标承办;第一期给水管材由法商巴黎工业电机厂承办,包括水管、水管配件、管闸及泄气、泄水、救火龙头等;厂内水管配件由上海远大铁工厂承办;闸门及救火龙头由祥丰直浇铁管厂承办。

1930年3 月成立自来水工程处,水厂建设始呈具体化。为解决经费来源,1932年4月将工程处归并市工务局称南京市工务局自来水工程处,采取局部供水计划。1933年4月1日,南京首座自来水厂—北河口水厂开始对外供水。当时先期完成的工程项目主要有取水设备、混水机室、清水机室、动力室、平流沉淀池、清水蓄水池、码头、清凉山水库以及厂外输水管道等。所有地价、材料、机械及工程费用约法币535万元。

初供水时,因快滤池未建成,水厂仅供应沉淀后的一次消毒净化水。出厂水管为一根直径762毫米、长3186米的铸铁管,过护城河入清凉门,经清凉山蓄水池向市内供水。全市埋设的管线长160多公里,供水范围只限江南地区,东至解放路,南达中华门,西抵汉中门外大街,北通下关、湖南路一带。初期日供水量仅1500立方米,1933年共出水77.33万立方米,接水用户29户,多为军政机关和巨商富贾,市区设25个售水站供市民购用。

1935年10 月,成立南京市自来水管理处,直隶市政府,办理管网扩充及推进业务。1936年拟定自来水续建工程计划。当年敷设水厂第二根出厂水管,直径600毫米全长4150米,从汉西门通往市中心,以消除单根出水总管损坏造成全市断水之虞,保证安全供水。至1937年用户已发展到4644户,管线总长180多公里。管网向东南延至光华门外大校场,西北到江边马路及四所村。当年7月因抗日战争已爆发,水厂续建工程未及完成。

图2 上世纪30年代初期自来水工程处全体成员合影

二、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产生的历史意义

1、独立自主建设现代水厂,为构建城市供水格局创造条件

南京初时建成的北河口水厂及其供水系统均由国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鉴当时欧美各国先进的给水技术和管理方法,自行设计,自行施工,且出厂水质良好。北河口水厂自筹建到局部正式供水前后历时三年零八个月(1929.8~1933.4),结束了南京城市无自来水的历史,并且成为国内独立自主建设现代水厂的范例。目前,北河口水厂已列入首批南京市工业遗产类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由于依傍水源地长江,如今南京众多的自来水厂犹如一串明珠分布在长江两岸,经过90年南京城市供水的不断发展,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北河口水厂为中心,沿江两翼各大小水厂遥相呼应,市内供水管网纵横交错的城市供水发展格局。此种供水格局对城市供水安全至关重要,仅以作为南京供水主力的北河口水厂为例,其江边取水口自建厂至今90年没有发生变动,确保了水源地的安全可靠,就足以充分说明当初水厂规划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2、集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积蓄力量

自来水建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需要努力改进自来水设备及方法,不断探索试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以期精益求精。而要达此目的,召集国内自来水专门人才,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是发展自来水事业的根本保证。根据1930年3月颁布的《南京特别市自来水工程处组织章程》,市政府委任金肇祖为处长,尤巽照为工程师,其它技术、办事人员均有增加,工程处成立时全处职员约20人,这是南京市自来水事业的首批工程技术人员。由于工程全面展开,一年后原有人员已不敷分配。随后又颁布《南京市政府自来水工程处组织规则》,至1931年4月,全处增至36人,工程技术人员数量有所增加。据后来金肇祖处长回忆:“肇祖受命以来,夙兴夜寐,恐有负政府和人民重托,遂纠集有志之士,集思广益,共同努力,以平日工作实践之所得,促成水厂各项计划按步就班实施,虽其间困苦丛生,如经费之竭匮,承建人能力之欠缺等,然大家众志成城,努力奋斗,以冀首都自来水之建设能于短期内完成,使之达到经济、实用、设计新颖的目的。”可见这些“有志之士”不负大家期望,“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发挥专业之所长,投入到艰苦的工程建设中,最终能在短期内完成任务。他们更是应该载入南京供水史册中的。

3、制定南京首批城市供水章程,为规范城市用水管理奠定基础

水厂自供水以来,为提倡用户装表接水,相应采取一系列推广用水措施,逐渐发展用户。为方便市民用水,规范用水管理,供水业务均依南京市政府批准颁布的《供水章程》的规定办理。供水初期,共颁布过两部供水章程,即:1933年2月3日颁布的《南京市工务局自来水供水暂行章程》,共十一章七十四条。其中分总则,报装,押表费及预纳水费,接水,水费,停水过户及移表,用户太平龙头,分户水表,检查与修理,取缔,附则。1935年10月颁布的《南京市自来水管理处供水章程》,共十一章七十一条。其中分总则,报装手续,水表及水管,装接费用及押表费等,水费,申请停水过户移表手续,太平龙头,分户水表,检查与修理,取缔,附则。这些条款基本上涵盖了当时供水全部业务,使得相关城市供水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以后供水部门根据供水业务变化,用户用水需求等情况,对供水章程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图3 自来水工程处成立文件

4、 做好水质检测监督工作,为确保市民饮水卫生提供保障

北河口水厂建成供水后,即重视对水质的检验与监督工作,设有相对完整的水质检测程序,相应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设备,以符合饮水安全卫生的要求。据1933年4月2日《中央日报》报导称“水中所含碱度、铁质等,均较他处自来水为少”。工程处内部资料载:“选经本市卫生机关化验,均认为清洁优良,无大肠杆菌,超过普通饮用标准,宜于饮用”。水厂最初供水时,由南京市卫生事务所派员至各取水处及水厂化验水质,项目有色度、碱度、嗅味、炽灼消失量、铁质、氰化物、混浊度(透明度)、硬度、固定残渣、其它重金属、总固体、细菌及大肠杆菌等。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处环境卫生股亦曾参加化验检查。而且从供水之日起,即由南京市工务局自来水工程处工程组负责检验水源、水质及水厂之清洁、卫生事项。水厂建有简易化验室,对源水、生产过程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进行检验,且设简单的理化试验设备,作浊度、余氯等少数日常项目测试,细菌化验则委托市卫生事务所办理。至1937年水厂化验水质,每日填具化验报告,并采集各水站及用户水样按日送请卫生事务所复验,同年购置细菌试验设备。其时不仅对源水到管网水乃至到户水全过程进行水质检测,而且由水厂和卫生部门分别实施日常检测,检测项目对于当时来说能满足需要,饮用水水质“超过普通饮用标准”。

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创建之始,囿于各方面原因,人们对自来水缺乏认识,饮水卫生意识至为欠缺,供水部门通过实施水厂建设,埋设地下供水管线,逐步推广用水,普及自来水,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民的健康水平乃至社会文明程度。解放后直到如今建国七十年时间,南京城市自来水事业方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南京城市供水正在为打造智慧水务,为构建和谐水务,为持续推进水务事业创新发展而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水厂供水水质
各地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466亿元 农村水利建设再提速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给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方式分析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大数据背景下水厂自动投矾模型研究
自来水为什么不能直接饮用?
水泵变频在水厂中的应用
试论多功能水泵控制阀在水厂的应用
水质的年轮——读《时光的年轮》
观水色,辨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