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志:“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送上天”

2022-06-17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二院型号研制

子女回忆:“父亲用他的担当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柴志(1922-2003),河北省完县(今平县)人。曾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科技部副部长、部长,第七机械工业部第二研究院计划部部长、第一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航天工业部二院院长等职。

与很多从事航天事业的科学家不同,柴志没有专业的教育背景,从一个“高小”毕业的农村娃成长为航天专家,柴志的一生写满了奋斗。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子女。他去世多年后,子女们回忆起父亲曾经的点滴教诲,十分感激:“爸爸留给我们烙印最深刻的记忆,还是他自己的言传身教。”

农村娃成长为人民解放军战士

1922年12月17日,柴志出生于河北省完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作为一个穷孩子,柴志从小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倔犟的他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正是这样的性格,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8年,河北完县一区郭家庄村成立了农民自救协会,当时农救会的任务很重,需要有人组织领导农救会有力开展敌后武装工作。由于自己上过高小、可以识文断字,算是有些文化了,于是,被选为完县一区农救会委员。”

1933年4月,柴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回忆:“入党以后,不知怎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从地里干活回来,与村里的其他党员一块儿在村外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谈起来,研究发展对象,谈谈‘消息’。”

入党后,柴志工作更加积极主动。柴志先后加入“青救会”和青年抗日先锋队,配合八路军进行战斗,破坏敌人的铁路和通信设施等工作,在战斗中给予敌人以沉重的打击。

解放战争期间,柴志负责对“解放战士”的教育工作,傅作义和平起义部队将级军官的教育改造工作就是柴志负责的。他认真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对这批特殊的“学员”进行思想改造。“改造一支起义部队、改造旧军队思想禁锢下的士兵,可没有那么简单。”柴志曾在自传中写道:“党交给我的任务很艰巨,不能松劲。实际情况是那样复杂也不敢放松。”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柴志的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踏入航天大门,一切从零开始

1958年起,柴志走进航天大门,不久,参与了“1059”控制系统和地面设备仿制工作,并于1959年10月,任国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一设计部副主任。

择一事,终一生,是无数航天人献身航天事业的真实写照,柴志也不例外。

国防部五院二分院成立时条件简陋。只有原解放军后勤财务学校的几栋旧房子,西边荒草遍地,荆棘丛生,东边是农田,粪坑污水,臭味熏天。但二分院的专家和职工,全心全意投身到研制导弹的崇高事业中,提出“拼了命也要把导弹送上天”的口号。

研制导弹这个“神秘客”对于只有“高小”文化水平且从未学习过航天知识的柴志来说,困难重重。

柴志从零做起,学习火箭发动机技术等相关技术知识,靠着勤奋进取的实干精神成为当时学习新技术的佼佼者。

中国的导弹事业启航于“1059”的“反设计”之路。仿制是为了独创,柴志时常告诫自己,我们仿制的每一个零部件不仅仅是“金属件”,而是组成大国重器的“螺丝钉”,“搞武器装备的,没有好坏,只有成败”。

1960年2月,二分院成立了“1059”控制系统鉴定验收委员会,柴志被任命为国防部五院二分院“1059”地面设备验收小组组长。他和同志们逐一检查验收交付的产品,仔细检查每个环节,反复调试每个电路单元,哪怕一个小小的电容、电阻、焊点、螺丝钉等都要检查,以确保发射万无一失。

后来,柴志参与组织领导了“543”地空型号的仿制工作,红旗二号、红旗七号、巨浪一号的研制工作。他在长期从事航天型号研制的管理和领导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曾任科技部助理员的杨松荣说:“在红旗二号研制过程中,作为时任部长的柴志始终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为了祖国的导弹能够早日上天,他坚持战斗在科研生产的第一线。同时,积极与空军相关部门进行组织对接,协调相关具体事宜,同时作为型号研制的责任组织领导部门,协调总体单位为把各单项技术的改进综合成完整的、协调的总体方案,制定出合理的研制程序并使飞行试验顺利进行,他上下奔波,为推动红旗二号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柴志作为二院的“一把手”,将“抓总”的任务与二院的实际相结合,认真分析二院当时型号研制的相关情况,积极到国防科工委等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听取意见,有力地推动了在战略上以巨浪一号、东风二十一号为核心的型号科研生产创新发展。同时为解决有些单位“无粮可吃”的“窘境”,积极与上级和部队协调沟通,争取并研制成功二院首个“合同制”的型号红旗七号。

与此同时,柴志注重培养接班人,在型号研制试验工作中,他努力培养青年技术人员,接到重要任务,总是安排年轻人先干,让更多的年轻人经历型号任务的历练和多岗位锻炼;他经常组织年轻人一起探讨技术难点,邀请专家精心指导,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在思想作风方面,柴志对年轻人严格要求。

在柴志严格的传、帮、带下,不少年轻人成为型号负责人,走上了重要管理岗位,诸多型号研制队伍逐渐磨砺成一支支敢打硬仗、能出精品的“战斗队”,使人才队伍建设的“星星之火”成为建设空天防御事业的“燎原之火”。

“父亲铸就的品格和精神影响了我们”

与柴志共事过的同事对他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正直忠诚。这样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柴志对子女严管厚爱。

子女们回忆起父亲曾经的点滴教诲,十分感激:“爸爸留给我们烙印最深刻的记忆,还是他自己的言传身教。”

柴志没有架子,同事、群众和他在一起,都不感到拘束。儿子柴建中介绍道:“有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有些父亲的老同事、老战友到二院开会或检查工作,我父亲经常自掏腰包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每次都拿出自己珍藏的烟酒招待。母亲上班,哥哥姐姐上学,父亲就抓我做厨子,经常是拌白菜心、拍黄瓜,切几根香肠、熟肉什么的。”

柴志经常找同事、群众谈心,了解下情,掌握第一手材料。柴建中说:“下班后,经常有干部职工到家里来反映情况,几乎天天都有访客。来来访者有干部、也有普通老百姓,我父亲总是认真地倾听他们的意见。”

柴志一生嚴于律己、清正廉洁、大公无私,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半点儿私利,也不允许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利用特殊身份谋取利益。

柴志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延安作风”。“一次,我妻子犯急腹症,痛得在床上打滚,我赶紧打电话找父亲想要辆车送人去医院,我父亲硬是没答应。”柴建中回忆道。

由于工作关系,柴志与妻子谷秀波聚少离多。谷秀波对丈夫的工作十分支持,“不打招呼”外出执行任务、“说走就走”的出差、多日的“杳无音信”、经常与家人“失联”……谷秀波早已习以为常。

“我们很难寻觅儿时对父亲的记忆,因为他太忙了,我们也不曾有太多的交流。”柴建中回忆道。“父亲的工作很忙,有一次下班回家开家门一转身又往回走了,我哥哥连喊几次,他回过神来,家里人笑得不行。”“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一天放学回到家中,父亲问我几年级了?我回答说上五年级了。父亲若有所思地‘啊’了一声。”

柴志很少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但他的言行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子女的言行规范。柴建中说:“和父亲一起生活了50多年,日常的点点滴滴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既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动人心魄的瞬间,就是在这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中,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影响了我们的一生。我曾和父亲多次谈起他参加革命的经历,虽然有时是只言片语,但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父亲用他的担当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铸就的品格和精神影响了我们。”

也正是由于严格的家教和环境的熏陶,柴志的三个子女,与父母一样,积极乐观,正直向上。

2003年,柴志因病逝世,享年81岁。他的儿女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为航天事业奋斗。

(责编/张超 责校/陈小婷、李希萌 来源/《导弹人生》,马杰、宋晓明主编,中国宇航出版社2022年4月第1版)

猜你喜欢

二院型号研制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一所
千分尺轴向窜动和径向摆动检定装置的研制
俄罗斯MC-21-300客机获得型号合格证
型号政工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创新驱动再造二院
关于二院一次方程(组)的几点认识
哈尔滨机场雷暴分析预报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专业帮扶基层 精诚铸就卓越
笔记本型号解码之联想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