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部门助力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2022-06-16王永生

中关村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微科技疫情

王永生

近期,北京、上海等地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国家相关部门和北京市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会议指出,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一些经济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把稳增长放在更突出位置,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保护经济韧性,努力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系列纾困中小微企业的减税措施。各地也纷纷制定实施相关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10条措施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加力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提出10项举措帮扶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在资金支持方面,《措施》明确,各地要积极安排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专项资金,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向困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房屋租金、水电费、担保费、防疫支出等补助并给予贷款贴息、社保补贴等。

《措施》提出,2022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力争新增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1.6万亿元。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但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和借款人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予以支持,避免出现抽贷、断贷。《措施》要求,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扩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服务覆盖面,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加大服务力度。

在加强生产要素保障上,《措施》提出,将处于产业链关键节点的中小微企业纳入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重点加强对企业人员到厂难、物料运输难等阻碍复工达产突出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深入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和中小微企业配套能力,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复工达产。

此外,工信部等部门还将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和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组织和汇聚各类优质服务资源进企业、进园区、进集群,加强政策服务,了解中小微企业困难和诉求,帮助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措施》指出,鼓励地方采取“企业管家”“企业服务联络员”等举措,深入企业走访摸排,主动靠前服务,实行“一企一策”“一厂一案”差异化举措,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发挥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業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作用,健全完善“中小企助查”APP等政策服务数字化平台,为企业提供权威政策解读和个性化政策匹配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11部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数据库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能够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中的重要作用。疫情当前,也能够最大限度激活中小微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1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携手行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明确将通过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着力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企业发展生态。

通知提出,到2025年,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通知明确了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等7项重点任务。其中提出,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数据库向中小企业免费开放。梳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链图谱,按产业链组织与大企业对接,助力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大企业加强引领带动,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北京各区中小微企业政策相继发布

日前,北京与疫情的较量正处于胶着状态。北京市制定了《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切实实为企业纾难解困,北京市各区发布相关政策落实指引,通过精准暖政助力中小微企业“缓口气”“加把劲”,更好地抗击风雨,重新焕发创新活力。9DD695EF-4B83-42F6-A371-9E3DB9C09B47

海淀区推出“惠企政策零距离,‘闪淀服务暖人心”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系列云解读活动,重点围绕《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企业纾困措施,为中小微企业进行详细解读和答疑解惑,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理解政策、用好政策,让政策的实施真正能够温暖企业、惠及企业,有效支持企业抵御风险、转型升级、发展壮大,共同推动海淀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实创股份公司快速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防疫工作的部署,周密安排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在园区租金减免方面也在积极行动。

中关村壹号园区是实创股份开发建设的重点园区,也是海淀区人工智能企业聚集的地标园区。此次中关村壹号积极响应2022年新一轮减免房租政策,成立工作专班,以最快速度为7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租金减免,共计减免面积50000多平方米,减免租金近4000万元。

为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实创股份公司成立减租工作小组,召开专题工作会,明确分工,有序推进租金减免工作。初步统计,本轮减租将为近200家服务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近1亿元,在最大限度缓解了园区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将党和政府对广大科技企业的关心、与大家共克时艰的信念传递给每一家企业。

其中,平方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高科技中外合资企业,拥有知识产权七十多项,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园区减租办理快速,2周左右,租赁面积900多平方米,减租6个月近80多万元,这对企业是非常提振信心的。”平方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战略官苏庆丰表示。

理工全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创立于清华科技园启迪之星,坐落于中关村壹号,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据理工全盛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吕盛表示,对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而言,减负纾困,减免房租政策可谓是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涉及的面广,就业容量大,可以说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有温度的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企业挺得住、有奔头,才能焕发生机,国民经济才能“血脉畅通”。

上海持续推进“助企纾困12条”

今年4月,上海市出台了科技领域“助企纾困12条”,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表示,科技企业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科技中小微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较弱,受疫情影响大。为帮助科技企业更好发展,上海市持续推进“助企纾困12条”落地。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缓解科技企业暂时性资金压力。“3月以来,各金融机构通过科创助力贷、科技履约贷、小巨人信用贷、高企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共向1824家科技企业发放290多亿元贷款;194家在贷科技企业,以无还本续贷、展期等方式,获得无缝续贷支持,涉及金额近10亿元。”陆敏说。

陆敏介绍,上海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助力科技企业持续运营,为科技企业提供“不间断”服务。疫情期间,上海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在落实防控要求基础上,保留线下服务团队,为部分入驻科技企业“闭环运营”提供支持,通过开辟专门闭环服务通道,为科技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提供“点式复工”服务。

他表示,针对科技企业线下服务活动无法开展的情况,各类科创载体以线上交流,开展政策解读、创业路演、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活动近1000场,帮助企业了解政策、开展合作、对接资源。“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持续纾困解难。”陆敏说。一是加大科技企业纾困减负,推动大学科技园、国有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创载体,为科技小微企业减免房租;预计国有科创载体减免租金将超6亿元。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科技小微企业适当减免或缓收房租。把助力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复工复产,作为科创载体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对卓有成效的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将引导银行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加快落实研发加计扣除等相关税收政策。二是推动科技企业提质增效,鼓励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扩大本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支持规模,提高入选企业比例;鼓励大企业建立开放创新中心,面向中小企业释放创新需求、开放应用场景。三是支持科技企业引才育才,扬帆计划、启明星计划、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计划、浦江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支持来自科技企业的人才将不少于20%。

中小微企业如何挺过“倒春寒”?

在中国的市场主体中,九成以上是小微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的经营主体超过1.38亿家,其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6.8%。小微企业数量庞大,而且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反复和防控升级,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提高、内需乏力等原因,不少企业面临营业收入下降、现金流紧张的困难,而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3月的PMI(采购经理指数)来看,制造业中型企业PMI为48.5%,低于上月2.9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而小型企业PMI为46.6%,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且下落的趋势明显。

从企业自身来看,在新冠疫情持续的两年多时间里,一部分小微企业一直没有缓过来,手上的余粮可能已经不多。而去年疫情情况转好,有些中小微企业恢复信心后,可能加大了投资,准备大干一场,但是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反而可能因此造成更大的损失。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认为,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再次冲击,需要充分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社会机制和创新机制的作用,来帮助小微企业纾困。政府是大动脉,中小微企业是毛细血管,只要大动脉保持畅通,毛细血管自然就会恢复。

芮萌表示,在发挥社会机制的优势方面,第一,要提高大众的公民意识。一个人打破了秩序,就可能让一个医院、一个社区瘫痪。如果大众的社会意识提高了,每个人管理好自己,有助于社会正常运作,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加稳定的环境。第二,建立更加高效的社会治理架构。可以利用疫情危机,调动全社會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互助能力,通过公民组织或社区团体,形成一套有效的社会互助、自助机制。目前居委会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组织协调的工作,我们也可以在小区内部建立互相帮助的团体和机制,或者让NGO(非政府组织)、社工等参与其中,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社区、企业等正常运行。

芮萌还表示,市场机制层面,市场的机制效率更高,也更加科学。比如,各种金融工具可以防御风险,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黑天鹅事件。由于黑天鹅事件无法预测,我们只能通过风险转移来进行预防。转移风险的最佳方式之一是保险,因此,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开发新型保险产品,来分散或转移小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为小微企业加一条安全带。另外,政府也可以利用小微企业的税收设立专项基金来解决一系列问题,或提供信用担保等,以减少小微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9DD695EF-4B83-42F6-A371-9E3DB9C09B47

猜你喜欢

小微科技疫情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科技助我来看云
小微企业借款人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科技在线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