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导游词语篇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

2022-06-15杜泽兵

关键词:语类导游词导游

杜泽兵

(河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语篇生成机制是语篇研究的重点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语篇时,从社会文化角度关注语篇的语类结构及语篇意图[1]。评价理论是由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和罗斯于2003年提出的研究语篇语义的理论,该理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是关于人际意义的赋值理论体系。汉语导游词是导游在旅行过程中与游客进行思想交流、游览指导、景点讲解、知识传播的载体,是导游在特定环境下组织开展的一种公众演讲。公共演讲是一种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的话语形式,以感召听众为目的,具有突出的人际功能[2]。导游选择语义资源构建导游词,把优美的风景展示给游客,与游客分享有目标倾向的情感,并不断调整游客的价值立场,实现从“以客为主”到“以我为主”的转变,最终引导游客态度转变,产生与导游对景点相似的价值评判。本文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以汉语导游词为语料,分析汉语导游词语篇中语言资源,通过自下而上的语篇语义结构分析,探究汉语导游词语篇语义形成的机制。

一、语篇语义理论

语篇语义学的研究对象是语篇,而语篇的具体定义因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有较大变化。自20世纪50年代第一篇有关语篇分析的学术论文发表至今,语篇研究领域出现了多种多样的语篇定义。综合观察可以简单归纳为形式的、语义的和交流的三大类别,即作为包含多于一个基本句子的线性材料、作为完整语义单位的口语或书面语段落,以及作为言语交流过程的产品[3]25。本论文认为语篇是一种语义单位,是由具有交际功能的句群或语段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的内部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具有形式衔接和语义连贯的特征。语篇的文体可以是记叙、议论、说明,也可以是散文,写法可记叙、抒情或夹叙夹议,表现形式可以是正式的书面语,也可以是灵活的口头语。

语篇语义学的研究方法通常可以归为两个基本思路:一是采用框架分析方法探讨语篇语义的框架建构,即自上而下揭示语篇语义研究包含的主要研究内容;二是通过具体语篇中语言资源的分析完成特定语篇的框架建构,即自下而上的语篇语义结构分析。框架与结构之间的区别在于,框架注重语篇资源所建构的框架与读者预期框架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构关注的是意义从小句向上到阶段、步骤之间的形式表征[3]30。本论文采取自下而上的语篇语义结构分析思路解析汉语导游讲解词中的语义资源。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从语言的功能角度研究语篇的意义。韩礼德、哈桑研究了语域理论,提出“语域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即语域是因情景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4]。语域由语场、语旨和语式来支配,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制约语言的概念、人际和语篇三大语言功能[5]。

二、评价理论体系及其基本要素

评价理论是澳大利亚语言学家Martin创建的研究语篇语义的一种赋值理论,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重心是语篇语义层,是关于人际意义的系统,关系到“文本中磋商的态度种类、投入的情感力度、价值溯源方法,以及说服读者的方法”[6]。基于马丁和罗斯在Discourse Analysis中提出的评价系统研究, Martin、Rose和Whiter进一步完善了评价系统的框架,探索了评价意义在意识形态、建构语篇文体风格和作者身份中担当的角色以及在协商讲话者与听众、作者与读者之间关系中所起的作用[7]。评价理论是一个多层级的人际意义评判体系,主要包括介入、级差和态度等三个大系统,每个大系统又包含不同的次系统及次子系统,不同系统包含不同的语义资源。其中,态度是核心系统,包括情感、评判和鉴赏等三个次系统。情感系统重在研究分析语义资源表征的积极的或消极的情感;评判系统主要以伦理、道德和社会规约等评价依据,通过赞赏、表扬、批评或谴责等语义资源评判人表现出的行为;鉴赏系统主要依据特定领域内既有评价的模式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符号的评价。介入系统研究的是语篇中人际态度的来源及其在语篇中的作用,旨在勘察语篇创作者表明态度定位的资源。介入的方式有否认、宣称、内言和外言等。级差系统主要通过语篇中表达不同态度等级的语义资源,研究语篇中的语势增减和语言聚焦度。语势通过程度词、比较级和最高级、重复及其他语音和词汇手段来表征;语焦通过模糊或清晰范畴边界,建构事物的中心与外围等手段来实现[7]34。

因此,从表1可见,评价体系体现和研究的是语言的交流本质,即人际意义的建构。一方面语篇创作者——作者/言者要通过语篇建构自我存在,即自己的态度、立场、身份,以及所属语言群体的情感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在语篇中作者还通过使用不同的语义资源定位自己的读者,希望读者对自己的态度做出相应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作者会在自己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结盟或疏离的关系,以期最终构建预想的读者群[3]134。

表1 评价系统主要构成要素

三、汉语导游词的语类特征

语类是特定社会语境下实现交际目标的语篇模式,也称为语篇的体裁或风格,是研究对象基于语境的言语行为。在西方,语类理论主要分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应用语言学流派、新修辞学流派等几个流派,各流派的共同点在于关注语言在社会中的使用,通过语篇与语境来研究语言行为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注重研究语篇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社会功能的关系;新修辞学注重研究分析语篇的目的和功能,以及话语社团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应用语言学关注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步结构。根据以上分析,语类理论又分语言学流派和非语言学流派,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流派属于前者,重语篇兼顾语境;新修辞流派属于后者,重语境轻语篇[8]。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社会意义系统,语言意义的产生依赖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一个社会系统,语言是一个意义系统,语言与社会环境具有生态学的共生关系,语言通过选择不同的语义资源建构意义以表征具有特定属性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通过语言交流传达用语意义并实现社会目的。语境本身不能表达意义,只有借助语言系统才能产生意义,是一个依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的寄生系统,语言系统是语境系统的表达层面[9]。社会语境系统等同于语类系统。语类理论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总体社会目的,二是实现总体社会目的语言组篇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

马丁认为,语类是分阶段有目的的社会化过程。其中,“分阶段”指的是需要花费好几个阶段才能实现既定目标;“有目的”指的是整体或分阶段均要实现特定交际目的,如果分阶段的交接目标没有完成,则下一步就会产生挫折感或残缺感;“社会化”指的是语言使用者为特定群体构建他们的语篇[10]。马丁认为,特定的语类有其固定的结构,语类结构由不同的“阶段”构成;而“阶段”又由特定“相”构成;每一个“相”内又含有一条或多条信息[11]。

汉语导游讲解词具有一般人际交往组成话语使用的“开始—进行—结束”的共性语篇结构要素,还有组成特定的语境下语篇的个性要素。汉语导游词是特定语境下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语篇语言,是一种面对特定人群的公共演讲,属于一种语类,原因有三:一是旅游是一个有始有终,渐次铺开的过程,其中包括导游通过不同阶段的讲解逐步融入旅游者的过程;二是导游在带队讲解时,通过拉近主体(游客与导游)和客体(景点、景色、实物、环境)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宣传景区(景点)等参观目标的效果,担当传播自然或人文知识的桥梁纽带,实现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生共处的社会意义是其主要目的;三是游客与导游之间是一个近距离、短时期、接触频繁、讲听看结合的人际互动的社会活动,旅行活动期间人际意义被赋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程微也指出“导游讲解词是语类的一种,是分阶段有目的的社会过程”[12]。

一篇完整的汉语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欢迎、概括介绍、重点讲解、景点结束总评、告别欢送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均可视为语类的一个相,每个相均有各自可供选择的语义资源。欢迎阶段通常包括:欢迎、人员介绍、表态,“欢迎”主要是导游代表旅行社向游客表示欢迎;“人员介绍”主要是介绍负责接待的导游自己、旅行社、司乘人员及其他人员;“表态”主要是代表自己和司机怎样为游客做好服务,并祝愿旅行圆满成功。整体概况介绍阶段主要是导游对景点的总体概况的介绍;重点讲解阶段是导游对游览过程中遇到的重点景点的具体介绍;结束景点评价阶段是景点游玩接近尾声时,对整体旅游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告别欢送阶段指旅行结束,导游宣告游览结束,对游客合作表示谢意,适时征求意见和建议,发表告别祝愿等。

汉语导游词语类的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成分,但是作为相的每个阶段之间差异变化比较多,不同阶段表现不均衡。欢迎和欢送阶段相对独立,总概括、具体讲解和评价阶段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衔接明显、意义连贯、人际意义蕴含丰富。通常情况,欢迎和送别阶段容易识别,从总体介绍到具体讲解到评价阶段的转换太模糊不好辨别,阶段之间的转换没有明显的信号。

四、汉语导游词中评价资源语义分析

评价理论的三大子系统研究语篇语义的重点不同,选择关注的语义资源也不同。评价理论的核心是三大子系统中的态度系统。态度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分别包括不同的评价语义资源,其中,情感系统有过程、品质、评注等评价语义资源,鉴赏系统包括反应、组成、价值等评价语义资源,裁决系统有合理规范、能力水平、意志耐力、可靠真实、正当与否等评价语义资源。应用评价理论开展语篇分析时,通常把具有评价特征的语义资源看成是语篇制作者展现个人主体化的评语的媒介,尤其是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容易让语篇接收者理解为语篇制作者自身的评价态度。其实,评价首先是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即评价可以被看作说话人和作者建立与他们的读者听众之间的团结的“人际性”工具[13]。旅游的综合性决定导游讲解词具有知识广、文化浓、专业强、特色明的特点,导游词的语言恰当清楚、生动有趣;亲切活泼、鲜明贴切。结合汉语导游词的语类特点,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汉语导游词,可以发现不同语义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语义赋值。

五、三种评价语义资源分析

(1)态度系统下的评价语义资源。为做好研究分析,本研究选取北京故宫、杭州西湖、丽江、天安门、长白山、三峡、殷墟、周庄等八个景点的汉语导游讲解词作为研究语料,对每种态度语义资源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分析汉语导游讲解词中的态度语义资源数。篇幅原因,从选取的研究语料中挑选两到三个实例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对欢迎阶段的态度资源进行了统计,详见表2。

表2 欢迎阶段态度资源

根据表2统计表明,情感语义资源占较大比例,处于突出位置。因为在整个汉语导游讲解词中,欢迎阶段是前置的,导游应当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缩短与游客的距离非常重要,大量的情感资源被导游采用,其中“过程”语义资源较多。导游使用心理或者行为过程表达他们的情感,包括问候、希望、承诺等,旨在能与游客做朋友或者熟悉起来。

[1]例:孔老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情感:过程]乎。”我代表中国旅行社热烈欢迎[+情感:过程]大家的到来,很荣幸[+情感:过程]能为各位嘉宾服务,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希望[+情感:过程]通过我的讲解能够使您对青山沟留下美好[+鉴赏:反应]印象,同时也请您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鉴赏:价值]意见(1)资料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849d73cada38376bae1fae01。。

[2]例:亲爱的[+情感:过程]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情感:过程]与大家相聚在美丽的丽江古城。我代表我们“神游”旅行社诚挚地欢迎[+情感:过程]大家到来。我是今天的导游员,我的名字非常好记,徐悲鸿的“徐”,大家叫我小徐就行了。在今天的行程中如有需要帮忙的尽管[+鉴赏:反应]对小徐讲,小徐时刻待命[+情感:心理]为大家服务(2)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2D1761354375.html。。

其次,对送别阶段的态度资源进行了统计,详见表3。

表3 送别阶段态度资源

送别阶段在整个导游讲解词中起着结尾功能,旅行即将结束,导游与游客已成为朋友,情感仍然是核心。因此,心理或行为过程被使用以表达情感。一些鉴赏的语义资源也被使用来描述整个旅游。

[3]例:各位游客:随着最后一站周庄古商城之行渐近尾声,我们的**之行也即将结束了,回顾朝夕相处的三天行程,在旅途中建立起的真诚[+鉴赏: 反应]友谊,已使大家情投意合,难舍难分[+鉴赏:组成]。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情感:过程]各位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尤其是遇到问题时大家给予的信任,才使得**之行圆满[+鉴赏: 反应]完成。同时,由于我们的工作经验还是比较欠缺[-裁决],有些不如人意之处[-裁决],希望[+情感:心理]得到各位的谅解。此次能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是我们的荣幸[+情感:过程]。最后祝[+情感:心理]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裁决]。让**的城市风貌和人文山水永远留给您最美好的[+鉴赏]记忆。谢谢(3)资料来源:http://www.ruiwen.com/daoyouci/2209591.html。!

[4]例: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情感:过程]大家对小徐本次工作的支持。小徐有什么不足之处[-裁决]还希望[+情感:心理]大家多提宝贵[+鉴赏:价值]意见。预祝[+情感:心理]大家归途愉快[+鉴赏: 反应]。谢谢(4)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1378124481.html。!

最后,对总体介绍、具体介绍和评价三个阶段中的态度资源进行了如下分析统计,见表4。

表4 总体介绍、具体介绍和评价三个阶段中的态度资源

统计显示,鉴赏资源前景化,而情感和裁决语义资源背景化,其中,反应和价值被突出。大量地采用反应资源缩短了导游和游客之间的情感距离。而价值资源的运用使游客认识到目的地以及此次旅游的价值。

[5]例:各位朋友: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方辉映的两颗名珠[t, +鉴赏:反应],正是因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把杭州比喻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鉴赏:反应]天城”。西湖作为著名[+鉴赏:价值]景点,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元首不计其数。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t, +鉴赏:价值](5)资料来源:http://yuedu.yahoo001.com/daoyouci/311293.html。。

[6]例:万里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其上游金沙江到了丽江县石鼓镇,突然掉头北转,形成了V形的大湾,这就是著名的[+鉴赏:价值]长江第一湾。这里水流很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鉴赏:价值],是历史上兵家必争[+鉴赏:价值]之地。忽必烈就是从这里南下,恢复的大理,红二方面军也是从这里渡江北上。但由于江面宽阔,看过去江水平缓如镜。江湾两岸绿柳依依,白云蓝天下群山隐隐,不远处就是整齐划一的田原、炊烟袅袅的村镇,在这样一片高原上竟有如江南水乡一般的[+鉴赏:反应]景致,让人啧啧称奇[+鉴赏:反应]。长江第一湾不仅是丽江的重要[t, +鉴赏:价值]风景名胜[t, +鉴赏:价值]区,而且是进入老君山景区的咽喉[t, +鉴赏:价值]重地(6)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1761354375.html。。

(2)介入系统下的评价语义资源。介入系统次化为自言(monoglassic)和借言(herteroglossic),简单来说,自言就是没有参照别的声音和观点;而借言指话语激发或允许了对话可能性的选择。导游词的目的在于感染和劝导游客,导游大量使用具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语义资源、表示语气的语义资源(例如:的,了,吗,啊)等,以形成导游自言的基础。由于游客与导游掌握景点情况的信息不对称,导游语篇基本都是导游在自言,而借言语义资源出现较少。自言语义资源相当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已知信息,被导游借用以实现宣传景点、传播文化的作用,使游客主动接受语篇意义而不再或少对文本进行解读,达到价值认知趋同。例如:

[7]例:从万里长江第一湾,溯江而上,就到了被誉为“滇省众山之祖”的老君山。九十九龙潭、丹霞地貌、黎明被称为该风景区三绝。常言说[+介入:借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圣贤就没有犯错的吗?传说太上老君炼丹经过此地时误落宝镜,形成山顶99个清潭子,挨了玉皇大帝一顿臭骂(7)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1761354375.html。。

[8]例:“你也知道陈毅[+介入:借言]用‘壮’字来描述三峡的特色?”(8)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2D1761354375.html。

[9]例:“女士们,先生们,这座桥就是著名的九曲桥。为什么是九呢? [+介入:自言]因为九是阳数最高的数。走在桥上,逗留时间就长,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观赏风景。”(9)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835870575.html。

(3)级差系统下的评价语义资源。级差系统包括两个次系统:语势(force)和语焦(focus),语势资源又分强化(intensification)和量化(quantification)。为了把自己的个性、情感、信念、愿望、动机等传达给游客,导游通过频繁使用数词、形容词、重叠词等表达语势的语义资源凸显导游词的语篇语义。与之相对,因为在既定的环境氛围中展开,导游和游客对导游词语义资源的所指均比较明确,语焦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例如:

[10]例:在随葬品中,除了有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以外,我们还看到壁龛里的尸骨,这是当时被殉葬的奴隶。这些尸骨共有16具[+级差:强度]人骨和6具[+级差:强度]殉骨。其中殉人男性4具[+级差:强度],女性2具[+级差:强度],儿童2具[+级差:强度],其余的因截肢,已经不辨男女了。我们仅从这个殷代王室的墓葬,就能看到奴隶社会的缩影(10)资料来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4f963708aeaad1f347933f2e.html。。

[11]例:历史上把这里称作是“百户[+级差:强度]人家一石[+级差:强度]居”,为什么有这么一说呢?如果不是我们今天亲眼所见,也许永远想不到108户[+级差:强度]人家在一块面积仅0.5平方千米[+级差:强度]的天然巨石[+级差:强度]上生活。进入城内,依石而建的人家瓦顶毗邻,按“五横三纵”的自然格局分布,房子的柱子,房檐取自自然之石,不足为奇,奇的是屋里的,桌,灶,床,甚至舀水的栗瓜都是用天然石料改造而成的(11)资料来源:https://www.docin.com/p-1378124481.html。。

六、结语

通过对汉语导游词中的语言资源的具体分析,发现完整的汉语导游词具有明显的五个阶段,其意义连贯,语篇衔接自然,属于一种特殊结构的语类,语篇中人际意义较为突出。研究发现评价语义资源是汉语导游词组篇的生成机制,其中态度资源占主体,介入资源和级差资源为辅;态度资源中情感和鉴赏资源多,判断资源少;介入资源中自言资源多,借言资源少;级差资源中语势资源多,语焦资源少。总体看,传达正能量的积极语义资源多,批评语义资源少。可以说,语篇意义生成机制是一种移情过程,即态度的正转移或积极转移的过程。

因此,在构思或者撰写一篇完整汉语导游词时,先应遵循汉语导游词的一般语类特征,其次尽可能地从语言资源中选取具有评价意义的语义资源,不断拉近景点介绍人及景点与旅游者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游客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实现导游与游客之间情感共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交际目的。本文探明了导游词语篇语义生成机制,希望该机制能在汉语导游词的撰写及应用中得到广泛实践,规范旅游景区(景点)宣传词撰写,帮助导游发挥主动性,提高游客出行的愉悦感,增进景观、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人际关系,让旅游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猜你喜欢

语类导游词导游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莫把游记写成导游词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基于导游讲解大赛背景的导游词创作
试论导游词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旁征博引做导游
网约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