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证融合角度BIM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应用

2022-06-15李贝贝欧雪琴

科技资讯 2022年10期
关键词:课证证书校企

李贝贝 欧雪琴

通过层层分解落實到对学生的培养层次上来。该文通过提出课证融合具有的实际意义,结合现今建筑专业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课程融合角度BIM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以及实施课证融合的建议。课证融合能够缩短校门到部门的距离,能够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为教育改革提供持续动力。

关键字:职业教育  课证融合  BIM应用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5(b)-0000-00

项目基金:2020—2021学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HLZ042102);粤高职土木建筑和水利教指委2021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青年项目: 土木建筑类专业“1+X”的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例(项目编号:55)。

作者简介:李贝贝(198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建筑施工。

欧雪琴(1982—),女,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管理。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201-5042-1723

摘要:新时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社会岗位的要求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国家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并深入进行产教融合是国家一直对职业教育的政策,同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普遍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X”制度体现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重要特征,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与培训结合起来,课证融通起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课证融合,真正从政策落脚到课证的实施,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的认可度。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建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识图能力培养后,进行制图并进行分析的过程。同时BIM课程也是建筑专业的一门考证课程,建筑专业的很多专业基础课程中的知识是学习BIM的基础,将专业基础课中的知识点与实践操作BIM课程有机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岗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能够通过课证融通的方式通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能够主动进行知识能力的自我提升,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图纸的解读,对画图的要求,对各部分结构的构成以及对绘图过程中的协作能力的要求,进而培养其对岗位的工匠精神。

1 课证融合的意义

1.1 助力国家政策

以习近平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引导下,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互相衔接。”同年,第一批的技能紧缺领域的1+X证书就包含了建筑类的职业技能证书—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再次肯定了职业教育的定位,强调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十四五规划”中也强调完善职业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作为目标之一。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中关于未来技术技能的列表中,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是其中一项。这些无不在促进课证融通的发展。服务社会经济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1+X”证书同时面向学生与社会人员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在学校结合行业所需技能对学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接受社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为社会上的人员接受技能培训与岗位职业素养提供途径。因此在学校进行书证融通,为社会培养建筑行业升级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个角度上,书证融通也是在助力国家政策,为国家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1.2促进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具体课程上

课证融合其实也是采用了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果索因,以最终的需求体现追溯到课程的设计以及课程的教学策略。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在具体课程上,证书的导向反映了国家需要什么能力的人才,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那在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势必围绕这一方向来进行培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也一定会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与学生的培养,同时学生的课程设置安排恰恰是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实现的重点,也是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的最直接的途径。

课证融合,证书上的知识点反映了社会所要求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这些技能经过梳理反映到证书要求中,将证书中要求的技能与课程结合起来,在课程的备课及制作中,也能够让教师备课有方向,学生学习有重点。证书的知识点所辐射的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所覆盖的往往是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从职业道德到职业技能都全部覆盖到,这样一来相当于证书的知识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能体现的得到,再进一步细化的话,证书中的知识点则落脚到各个课程中,完成证书中知识点的讲解,相当于将证书与课程进行融合,在这一方面,课证融合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到课程中。

1.3促进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岗位发展的趋势及动向需要及时反馈到学校中,学校要及时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同步更新,同时学生的动态及现有知识接受能力也需要通过学校反馈于社会中,这样才能够减少出校门进部门的路径长度,达到使学生快速融入岗位角色,同时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接受度,也能够在岗位中提高对学校所学知识的认可度。因此,课证融合所要求的是社会岗位需要的技能素养通过学校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学生也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明确出校门后自己需要储备的知识与技能素养,在课证融合的过程,以学校为桥梁,连接社会与学生,构建一个需求与能力,技能与素质培养循环反馈的体系,这一系统均需要课证融合来逐步实现,因此课证融合能够促进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共同共生共长。

1.4推动教育改革

课证融合的过程也是教育改革的过程,课证融合过程中不仅能够结合证书要求将课程分级,同时随着证书的要求,能够将课程知识结合证书更加细化,让学生目标更加明确,同时随着课证的融合能够调动教师积极性,让教师主动去改变课程模式以及主动结合岗位需求增加课程内容,使课程知识更贴合社会岗位需求。课证的融合也能够将课程知识分级,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将课程知识分层分级化处理,学生也能够根据自我兴趣与能力,分层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从学校方面,课证融合要求校企融合更深入,企业能够更多的将实际工程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学校教学中,从而学校需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邀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加入到教育改革,教材共建,课程共改的行业中,这也从侧面推动了校企更加深入的合作,这也响应了国家一直号召的深化校企合作。从这些方面,课证融合的确能够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的发展。

2当下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多,授课形式陈旧

建筑专业包含基础课程科目比较多,所含内容比较多,知识点非常细,同时课程之前有先后顺序关系,前学知识点作为后续课程所学的铺垫知识,在教学中往往出现的现象是后续课程需要基础知识时,学生基本没有印象或直接忘记,这就需要老师再重新讲述这部分的知识点,占用本门课程的时间,学生对于知识的连贯性比较欠缺。同时大部分院校授课形式也比较陈旧,多院校授课形式还是以PPT为主,虽然也加入了新模式,但教师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同时新模式也需要学校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教师主动去接受培训,这个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现阶段采用线上线下的课程,大多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学生主动采用电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这也使得线上线下课程中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点不能够很好地学以致用。这就造成了课程不仅老师讲授起来非常耗时耗力,学生接受起来也非常困难,不能很好达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当代信息化教学要求下,迫切需要改变教学模式,同时也迫切需要改变教学思路。迫切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讲授-接受的课程改革路径。

2.2课程间知识点连通性设定较差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在课程的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前后延续性,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学生,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主能动性比较差,缺乏自己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课程间知识点的连通缺乏发现的眼光,因此是在学完一个科目后考完试就结束了,再学习其他科目完全想不起来。这也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程知识点的连通性以及递进性。如若不从教学教师间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有可能造成学生觉得单独学习一个课程,自己一直用不到,感觉到学而无用的情况,而往往在实际工作中,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多个科目的知识综合得到的。因此,在课程间知识点的联通上,也需要教师之间各个科目的知识点的连通以及配合。从而改变我们固有的模式,探索出新的课程间知识点连通的解决方案。

2.3实训与后续课程未形成系统

基础课程结束后都会相应的配有实训课程体系,学校老师对于课程目标的理解也互不相同,因此实训课程体系大多数院校都是紧紧依附于本课程,未考虑到后续课程中的应用,因此实训做完对于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虽然人才培养方案给了一个大方向,但后续的课程还是需要更加的细化,与前学内容形成一个知识连贯的体系。这时课证融合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证书的目标是就业指导以及知识技能掌握方向,能够深化细化在课程实训中的要求及操作规程,同时也是给了不同任课老师一个共同的指导目标,在共同设计本门课程的实训时,能够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不断强化中心,将课证融合考虑到实训课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实训课程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在后续考证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

2.4学生兴趣不高,与社会需求差距大

现在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多而且会存在陈旧的现象,缺少最新的知识的嵌入,与社会岗位需求差距比较大,有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岗位要求的知识如果没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合起来,往往会造成学生学而无用的感知,继而低年级的学生与实习的学生交流时,会被传达出所学无用的感受,进而降低在校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学生对专业基础课也出现了所用无用的误区,继而没有什么兴趣,对待专业基础课态度敷衍,这也是课程知识与岗位需求不一致的直观体现,因此在当下的课程建设中,需要注重学生心理要求,需要课程知识与社会需求的技能点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同时在实习学生与在校学生交流中,也能够扩大影响,提升学生的兴趣。

3课证融合角度BIM的应用

3.1课证融合,BIM技能融于课程

BIM技能涉及了很多软件,不仅能够和所学的CAD软件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BIM技能的时候有熟悉感,能够从心理上更好地接受BIM的学习。同时市面上也有很多种基于BIM软件的二次开发软件,对于施工現场及算量计量软件也都能够很好的应用,在建筑专业的很多专业课程中都能够很好的应用。同时这些软件基本上都具有三维显示功能,三维显示也能够更加的直观,更容易被同学们所接受。因此在基于证书的目标要求下,结合BIM技能的功能,能够将专业课中晦涩的知识点形象生动展示出来,让学生从视觉效果上产生对知识点的兴趣,降低知识点需要三维立体空间想象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BIM软件还是操作性很强的软件,在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同时,学生能够根据知识点进行操作,更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证书中的知识点,学生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实现课证融合,将BIM技能融于课程,不仅能够将知识点化难为易,也能够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出校门从事本行业的工作中也能够学有所用。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2校企联动,活页教材,实践教学相融合

现在很多大型项目都要求有BIM配合,学校作为企业与学生的桥梁,将社会需求与学生要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势必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所需要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所需以及社会所需引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这就需要校企共同协作,深入合作,同时校企共建活页式教材,将企业应用知识点与课本上的知识点有效融通起来,让学生能够明确课本上知识的有用性,同时学生也能够根据活页教材接受时下社会岗位的发展态势,了解自己所需掌握的技能,另外通过活页教材也能使课证融通更具有现实意义,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充分,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也能够更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交流,理论与实践融合更具体化,更具有操作性。在这一方面,结合BIM技术开发活页教材,不仅能够将企业骨干在行业中需求的技能融于学校教学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出校门后快速适应新岗位。更能够结合BIM在学校中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岗位中,帮助学生在接触工作中有基础,不迷茫。因此校企联动,共同进行活页教材的编制,实现课证的融通。

3.3项目式或分节式教学

课证融合,对于在教学中而言,结合知识点的分类及分阶段,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采取项目式或分節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去,能够以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或者对知识分阶段来进行学习,将知识分阶段与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将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进一步将学生角色带入社会岗位角色中,使其主动了解岗位需要的技能与能力,进而在学校就有意识的锻炼这方面的能力,也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其以后在工作中的工匠精神。

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将BIM融于课程中,整个项目中可以采用BIM进行直观教学或知识点的表现,更有助于学生在整个项目中将知识点贯通起来,增强自我在项目中的责任感,培养其以后在岗位中的职业责任;若课程采用分节式教学,BIM同样可以在课程中进行知识点的展现,让学生能够融入相应的知识点进行钻研,将知识点学细学精。

4课证融合角度的建议

4.1优化师资队伍

课证融合的实现,从落实到课堂上方面来讲需要教师的大力配合,需要更多教师能够从思想上行动上将课证融合实现,因此需要破除旧思想,勇于革新,发挥教师不怕苦累的精神,多维度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师走出去进行多交流多沟通,同时在教研交流会上,积极向更多的教师传达新思想新方式,并让教师接受这种方式,继而让科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证书对应课程的改变,逐步实现专业中证书对应课程的具体体现,慢慢将证书知识点融于课程中,并最终以此反馈到日常教学中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证融通。

课证融通,一面对接企业,一面对接学生,则需要优化师资队伍,不仅需要教师自己要主动去接受思想出去培训,同时也应该与企业协同育人,让教师团队加入企业骨干,企业专家,实现学生“双导师”教育,实现企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进教师团队,共同构建真正的课证融通的课程教学。在课证融通的过程中,也需让教师“走出去”学习新技能,“打铁还需自身硬”,鼓励督促教师去参加行业会议,企业培训,积极促进教师进行企业双师双岗交流,让教师们学习新技能应用于教学课程中。同时鼓励教师参加教师竞赛及教师带队参加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比赛来促进课证的融通。

4.2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社会岗位知识的需求与技能的要求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也决定了在校培养学生的深度与广度,加强校企合作,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社会岗位需要的人才,也能够解答我们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合格的这个问题,同时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能够也能够使得课证融合更接近实际,能够从根本上缩小学生理论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校企合作中企业与学校导师共同制作活页式教材,以具体项目实践整个过程,从而实现校企合作,课证融合等多赢,也能从具体项目上提升学生整体硬实力与软实力。

4.3扩展学生综合考评的方式

对于课证融合的考评方式,需要最后的考核方式,但更多的也需要关注学生过程性的考核,可根据团队协作项目,也可以根据以证代考,也可以看企业评价等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学生的综合考评,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课证融合中对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操控,要扩展学生综合考评的方式,来不断促进学生过程学习。同时也要以各种考评方式来反馈出课证融合的程度,不断进行实施与总结再实施,使得课证融合不断完善与提升。

5结语

课证融合的实现,能够使得BIM课程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发挥出作用,能够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也能够从社会岗位需求促进学生BIM技能的掌握与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动力;但这一实现也需要教师,学校,企业的共同配合与协作,只有通过共同不懈努力,才能够真是将课证融合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让BIM在课程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杜怡萍,李海东,詹斌.从“课证共生共长”谈1+X证书制度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9-14.

[2]贾林平,郭炬.高等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培养模式探析[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1):46-49.

[3]蔡炳育.产教融合背景下“1+X证书”实施现状分析与改进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1):63-65.

[4]赖红,李钦,谭旭.1+X证书制度实施的现状分析与改进建议——基于培训评价组织参与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0):47-51.

[5]孙晓文.高职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研究与分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20):88-90.

[6]黄关山.“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职教论坛,2021,37(9):134-138.

[7]王艳,胡兴福.1+X证书制度下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研究[J].山西建筑,2020,46(22):178-180.

猜你喜欢

课证证书校企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少就是多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