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人类共同价值视域下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

2022-06-15纪逗

知与行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课共同体立德树人

[摘要]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下来的“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当代表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价值观基础,全人类共同价值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三个维度的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要求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切实推进中国与世界的交响协奏、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三个维度共同体意识以及整体视野和超越性精神的培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的前进方向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思政课;立德树人;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308(2022)02-0059-07

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重要历史使命,“培養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首要问题。从人类发展历史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来看,“立什么德、树什么人”问题既蕴含着人类对永恒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在这一理念下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力思考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一种崭新的价值理念,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积累下来的“胸怀天下”情怀的当代表达。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内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的重要价值基础,其中蕴含的崭新文化理念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提供了价值指引。为了正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提出的新要求,应该首先阐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发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1]这是我国领导人首次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核心内容。此后,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多个场合,习近平对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了不同层面的详细论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党中央强调,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外部风险挑战,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加强对外工作顶层设计,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战略谋划,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不仅回应了全球化时代超越国家和民族界限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性,也为超越西方主导的现代文明造成的不同国家、民族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对抗以及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宰的不合理国际秩序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范式、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积极倡导和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正确理解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应该从它们对西方现代文明所持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的超越以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历史和现实证明,由西方开创的这种现代文明无法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诉求。在全人类共同价值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要求的21世纪时代状况下,西方现代文明以及在西方主导下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西方现代文明赖以建立的思维范式和文化基础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文明为何已经无法承担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历史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实践如何成为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种创造性探索。其一,在思维范式上,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主客二元对立思维范式基础上的一种文明形态。在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下,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起以少数获利者为主体、以多数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为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以人类为主体、以自然为客体的二元对立模式。其二,在文化基础上,西方现代文明是建立在文化霸权和文化同一性逻辑基础上的一种文明形态,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共生关系被瓦解,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不可避免。在二元对立思维范式和文化霸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西方现代文明,导致了国家和民族范围内人与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隔绝,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对抗,以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断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所建构的“虚幻共同体”。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单个人所以组成阶级只是因为他们必须为反对另一个阶级进行共同的斗争;此外,他们在竞争中又是相互敌对的。另一方面,阶级对各个人来说又是独立的,因此,这些人可以发现自己的生活条件是预先确定的:各个人的社会地位,从而他们个人的发展是由阶级决定的,他们隶属于阶级。”[2]198事实证明,西方现代文明在其产生之后几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造成了民族国家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不断瓦解甚至崩溃,给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危机和挑战。习近平主席把当今世界面临的难题概括为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并且提出了破解这四大赤字的中国方案,即“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3]。这种处理当今世界难题的中国方案蕴含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是对21世纪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科学回答。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

与西方现代文明赖以建立的二元对立思维范式和文化霸权逻辑不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种探索,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文明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思维范式上,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建立在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之上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对立统一辩证思维范式下,会形成一种与西方现代文明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虽然不同个体之间、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本质和利益的不同,但所有个体、所有国家和民族以及人和自然又是作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而存在的。这就决定了:人类个体或者国家实现自身利益的前提是让其他个体和国家的利益得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自身利益的实现必须以自然的本质状态得以存续为前提,也就是有赖于人与自然之间生命共同体关系的维系。因此,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建立在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之上,旨在实现全部国家、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诉求。在文化基础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建立在正确认识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共存共生关系的基础之上,旨在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与共同进步,从而形成真正的共同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2]199如果企图用一种所谓的优越文化来同化其他文化或文明形态,就只能造成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抗,使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成为不可能。

二、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创新:三个维度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全人类共同价值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其中包括中华民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自然生命共同体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准确把握这三个维度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创新的重要前提。

(一)三个维度共同体的思想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济上相互依存、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相互认同的民族共同体,同时也是建立在共同物质基础、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身份认同和共同精神家园之上的命运共同体。在中华民族范围内,历史地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休戚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关系。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支撑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精神动力和精神纽带。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范围内形成的共同体形式,是指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全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直接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价值不否认任何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独特发展道路和文化精神,也不是所谓超阶级、超国家的普世价值,相反,它在尊重各国利益的基础上寻求世界各国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自然生命共同体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范围内的共同体形式,是指人与自然之间是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切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一个健康和谐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上述三个维度的共同体虽然涵盖领域和范围不同,但是存在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上形成的共同体,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其繁荣发展都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同时,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整个人类文明世界,与自然之间构成生命共同体关系。因此,中国与世界各国不仅承担着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使命,同时也承担着维护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共同责任。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些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实现中国与世界、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发展与和谐统一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念。

一方面,深入考察中华文明与整个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类众多文明当中的一个形态,中华文明具有自身独特的精神气质和历史现实,但同时,中华文明历史上就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的,到了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避免地要与促进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相统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已经成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的价值诉求。“天下一家”的价值理念,既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底蕴,同时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基础。

另一方面,深入考察整个人类文明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人类文明作为与自然不同的存在形态而具有自身独特的存在本质和利益诉求,但是,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割断的天然纽带关系。人类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必须切实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全面顾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表现为充分考虑人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性,提出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并且切实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维度的共同体理念及其辩证统一关系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特征,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主旨。

(二)三个维度共同体意识的培育

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三个维度共同体理念,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着眼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和21世紀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在两个维度上切实推进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理念的创新。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思政课培育的时代新人,要自觉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统一起来,不仅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还要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而不可成为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更不能成为受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支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不断提升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国际主义视野和胸怀天下的境界,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今天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面对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但国家和民族依然作为基本政治单元的当今时代状况,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给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道德素养的培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铸牢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培育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并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全国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5]另一方面,要培育时代新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全球化时代人类面对的诸多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而不是一个国家、一国人民能够解决的,中国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大学生要把自身的成长成才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实践中。培育能够促进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一代代青年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承担的世界责任。

2.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高校思政课培育的时代新人,要能够把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置于人类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之中,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不断提升自身的整体视野和天地情怀,做生态文明的先锋。西方现代文明所持的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已经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维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高校思政课要“立德”而“树”的时代新人,应该是具有“天地大德”和天地情怀的青年人。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培育,需要在思想和实践两个层面实现彻底转变。在思想层面上,要彻底转变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自然是人类实现自身利益的无生命的客体和手段”的观念,使他们把自身作为自然的一员而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促进自然整体和谐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在实践层面上,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教育。在生活方面,要注重“养成教育”,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理念,倡导自然、环保、节俭和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生日常生活与自然之间的美学关联,使他们能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在与自然的生命互动中重建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关系。在生产方面,大学生是掌握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群体,而科学技术作为一柄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危害人类,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西方现代文明中把科学技术作为控制自然、掠夺自然的工具和手段的思维方式,切实提升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减少污染、降低消耗、改善环境的绿色科学技术的能力。

三、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创新:整体视野和超越性精神的培育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三个维度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导时代新人从整体视野出发而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人类和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培育他们从自我狭隘视野中超拔出来的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成为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创新的重要内容,这种整体视野和超越性精神也是推动21世纪中国和人类文明持续发展的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时代新人整体视野的培育

所谓时代新人的整体视野,就是要能够正确地认识个人与国家、人类、自然之间的整体性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家国情怀、世界情怀和天地情怀的统一体,中国梦的最大特点是把国家利益、人类利益、自然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大学生的他者责任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时,不能单纯从自我利益和目的出发,而必须承认他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责任表现为尊重他人“成为自身”的权利。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培育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时,必须承担起促进社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责任。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大学生全球责任意识教育,培育时代新人超越狭隘民族利益的世界胸怀,引导他们承担起促进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责任。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利益与超越国家的全球共同利益是相互交织、相互制约的,同时,世界各国还面临着生态恶化、环境危机、恐怖主义和传染病流行等共同问题,这些问题全都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应对。高校思政课必须加强大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教育,使他们肩负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责任,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二)时代新人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的培育

所谓时代新人的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就是能够从自身狭隘的视野和利益格局中超拔出来,把自身的成长、成才、成功放置在国家、人类乃至宇宙的宏大视野内。时代新人应该心怀国之大者,具有天下为公的人类情怀,直至达到天人合一的思想高度。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看,普遍注重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教育,而缺乏对大学生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的培育。在现实中,我们确实“培养”了许多具有高级专业知识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也“培养”了诸如“高铁霸座男”“地铁凤爪女”等很多“高学历野蛮人”,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大学生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培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按照冯友兰先生提出的著名的“人生四境界”说,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还面临着非常艰巨的任务。“人生四境界”包括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先生认为:处于自然境界的人,是按照习惯本性行动的人,还没有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以利己为动机,其行为只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处于道德境界的人认识到在自己之上还有社会,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和社会整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行动的出发点是社会利益,也就是为社会服务;处于天地境界的人认识到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还是宇宙的一员,所以他们能够做到天人合一。在此意义上讲,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超越性精神品格和境界,使他们能够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提升至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结语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世界经济发展停滞、环境和人口问题凸显、地区和民族冲突不断等各种风险挑战,各国人民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关系到整个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在这一理念下开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种探索。承担着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命的时代新人,应当兼具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和天地境界等超越性的精神品格,能够从整体视野出发,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人类、自然的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这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时代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在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27(3).

[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02(11).

[收稿日期]2022-03-01

[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德树人导向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2020C10);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教学改革研究专项指导项目“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SJGSZD2020047);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疫情防控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20C09)

[作者簡介]

纪逗(1970—),女,辽宁新民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DB7F595-C8C6-4861-A5C9-4C081685609D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共同体立德树人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