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后,开启家庭教育新观念

2022-06-13司有和

家教世界·V家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内驱力亲子双减

司有和

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今天讲的主题是开启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我将结合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案例和大家来谈一谈。

我将从以下三点展开来谈:

第一点,提升孩子学习成绩,不能靠补课。第二点,教孩子会学的同时要教孩子愿学。第三点,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提升孩子学习成绩,不能靠补课

当前家长最焦虑的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孩子现在什么都喜欢,就是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磨磨蹭蹭、家长不盯着他就不做、考试成绩总是处于中等甚至还往下掉等等。

这些情况反映出孩子缺乏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觉性、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显然这些都不是智商的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所以我把它称为非智力因素。

也就是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是非智力因素水平不高。

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们就会想到补课,而“双减”之后不让补课了,家长就更焦虑了。

实际上孩子是不需要补课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丢分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丢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知识点学会了,在考场上忘记了。这是记忆力的问题,人的大脑有个记忆规律,记住的东西,往往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家长要想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应该培养孩子对记忆对象的兴趣,提高记忆力就是非智力因素,不需要通过补课去培养。再比如说有可能是孩子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考试之前在家里跟爸爸妈妈吵架了,或者是遇到什么事情不开心了,然后在考场还带着负面情绪,就丢分了,这属于情绪自我控制的问题。

粗心大意丢分了。粗心大意,这是学习态度不端正问题。

知识点学会了但做题速度慢,会做的题目来不及做。孩子平时在家里习惯了做作业拖拉磨蹭,到考场上也拖拉磨蹭。

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间到了还没做完就无法得分。

家长需要训练孩子提高自觉性,加快写作业的速度。

学会了,不会检查,查不出错来。这需要训练孩子错题自查的能力。

单纯是知识点没学会,题目做错了。没学会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孩子不想学,有的孩子会说:“我就不想听!”这种情况,补课也无法解决问题,在正式课堂上不愿意听课,到了补课的课堂上也不会听课,所以这种情况下首先需要让孩子愿意学。

第二种情况是基础太差,但正式课堂听不懂的问题在补课的课堂上就能听懂吗?大有可能也听不懂,学不会。

我承认确实有一些学生通过补课考进了大学,但那是因为补课吗?是因为孩子原来没学会,经历了考试的失败,自尊心受到了打击,补课时增加了学习自觉性,自觉学习,成绩就提升了。

分析过丢分的原因后,95%的情况是不需要补课的,需要补的还是非智力因素。提高非智力因素水平正确的做法就是先分析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

教孩子会学的同时,要教孩子愿学

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几乎所有孩子都可以自学复杂的手机游戏,没有人教怎么操作,孩子却可以无师自通,这源于有学习兴趣。孩子文化课成绩不高,不是智商的问题,是孩子不愿意学,并不是学不会。

所以家长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仅要教孩子会学,帮助孩子能学,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愿学。

不解决不愿学的问题,当孩子不在家长身边时,就不会主动学习。

家长没办法整天盯着孩子,没办法一辈子盯着孩子,最后都要靠孩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孩子将来长大了,步入社会就需要完全靠自己了。家长在孩子读书期间要帮助他们会学、能学,同时还要帮助孩子解决不愿学的问题。

这就需要诱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这个内驱力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动力,我认为至少有6大要素,分别是学习兴趣、自觉性、专注力、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和自信心。

这6大要素齐全了,孩子自己就产生了学习的需要,这时候就不需要家长管着了。

当然这6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兴趣,它可以引导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提高孩子内驱力的方法,并将它们运用到家庭教育中去。

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我们之前谈到要提高孩子的内驱力需要家长学习内驱力的内涵以及如何诱发内驱力,还需要将家长懂得的方法变成孩子的自觉行为,让孩子接纳独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才能提高内驱力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诱发孩子的内驱力,将孩子的内驱力转变成学习行为,靠的就是高水平的亲子沟通。

提高内驱力并不是一味告诉孩子“你要有兴趣” “你要有信心”就能够实现的,而且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严重,家长一味说教,孩子是不愿意听的,最后就容易产生矛盾。

所以在这里,就需要提高亲子沟通的水平。提高亲子沟通水平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完的,我认为最基本的操作就是实施“三不原则”。

一是不能采取命令式。现在的孩子很聪明,自我意识都很强,如果直接命令孩子做这做那,可能会导致孩子拒绝或抵制。通过高压、辱骂等手段强迫孩子学习,有时能见到效果,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学校里,终究要离开家庭、离开学校,当家长、老师没有施压后,孩子就不会主动克服困难,而是避重就轻,或者就不做了。

我曾碰到一位父親与儿子发生冲突,父亲问儿子,“儿子,老爸哪句话说错了,你为什么不听?”

我相信这位父亲说的都是对的,但是孩子不听不是因为话说得不对,孩子认为只要是家长说的就选择不听,这是出现了逆反心理。这是孩子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学习到的经验,说明家长在教育过程中没有与孩子沟通好,导致孩子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所以孩子逆反是家长培养出来的,现在需要把这种逆反心理改过来才行。

当然,逆反心理不是必然的。有人曾经问我:“逆反期有多长?”其实人的逆反期并不是一定会出现的,也不会是一个固定的期限。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

逆反主要是因为孩子渐渐长大了,他有了自我意识,孩子想要自己管理自己,当家长管理孩子的方法跟孩子自己的管理方法不一样时,孩子就不会按照家长说的去做,这就出现了逆反心理。如果家长的管理方法跟孩子想的一样,他就不会不理睬了。

我在家里没有感到我的孩子有逆反的行为,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少年班学生的家长们也并没有感到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跟他们有什么对立的情况。家长懂得孩子的心理,孩子就不会与家长作对了。

采取命令式教育往往就会直接遭到孩子的抵制。特别是有些家长会认为,打孩子是管用的,打一下管半年,小学6年打6年,中学6年再打6年,可是孩子上大学之后,打不着孩子了怎么办呢?

孩子就不听家长的了,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总有一天要离开家。

当家长打不着孩子时,孩子就不学习了。

所以我们说,打孩子实际上是外驱力,一旦家长不在身边,孩子还是不会主动学习。

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里是有真实的例子的,有一个东北的孩子,非常聪明,6岁就小学毕业了,加上中学6年学习,12岁就高中毕业,考进了第一届科大少年班。

可是到了科大以后,大部分课程不及格。

科大有个规定,只要你有4门课不及格,经过补考还不及格就要被退学了。

当时正是第一届少年班,在社会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学校就想暂时让他先休学一年,这一年让他补补中学的课。

但是休学一年回来以后,这个孩子还是被退学了。学校派老师送他回家的时候,就问孩子父亲,“为何孩子的学习成绩到了大学就不优秀了?”父亲才表示,“在中学的读书成绩是靠打出来的。”所以这个孩子到了大学以后,不是不能学,不是学不会,是不愿意学,因为在中科大不可能有人再打他、看管他了。

还有一个山东孩子的例子,他考上少年班之后,整天在网吧打游戏。

到了大学二年级时,他的母亲就接到了孩子被退学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时候她感到很心寒,所以在博客上叫自己“寒心妈妈”。

到现在,网络上依然可以搜到“中科大网瘾神童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讲的是这位母亲把孩子接回家后,怎样帮助孩子戒断网瘾的故事。

那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庆幸的是这位母亲很了不起,最后帮助孩子戒掉网瘾考上了青岛大学,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了。所以这些事实都告诉我们命令式沟通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孩子不愿学的问题。

二是不能采取直接商讨式。家长可能疑惑,不能直接商讨,怎么指导孩子呢?

如果亲子关系比较好,家长跟孩子是可以商讨的,但是商讨的时候就有一个局限性:只有在意见一致时才能皆大欢喜,维持良好亲子关系。

当意见不一致时,亲子冲突就爆发了。

我的基本观点是每爆发一次亲子冲突,亲子关系就淡泊一次,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不好了。

三是不露痕迹。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暴露家长的意图,不要让孩子看出来是在教育他。要做到这点可能有点难,但这应该是我们亲子沟通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为不露痕迹,就会让孩子觉得是自己做出来的决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实际上这才是真的教育孩子。

孩子是有逆反心理的,当家长明确说教孩子,让孩子明确感觉到家长在教育他,此时孩子不管家长说得对不对,都会提出反对意见。

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目的,那么不露痕迹是有方法的。

我总结了很多不露痕迹的方法,包括认同在意法、预留先纵法、预留缺口法、家长求助法、反常分析法等等。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认同在意法。适用于亲子关系比较紧张时,家长还需要教育孩子的情况。

先认同孩子的言论或者是行为,缓解对峙的局面,如果家长与孩子在出现矛盾的时候直接批评孩子,孩子可能转身就走了,不听家长说的任何话。

所以应该先缓和一下,认同孩子的言论或者是行为,在孩子愿意听的情况下,再去引导孩子,就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了。

家长比孩子的年龄大很多,经历的事情也比较多,作更有责任教育孩子的。

但是孩子年纪小,他的逆反心理阻挡着家长教育,这不能责怪孩子不懂事,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的错,是家长没有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需要做出改变的是家长。

给大家说一个小学二年级女孩的故事。某一天小女孩妈妈下班回家已经晚了,所以就决定不在家吃饭,到肯德基去吃,因为女儿多次要求去吃肯德基,这位妈妈想要满足一下小女孩的要求。

爸爸此时和女儿正在看电视,就直接起身把电视机关了。

女儿正看得起劲,电视却被关了,心里很不舒服,但是又不敢指责爸爸,就在旁邊茶几上磨磨蹭蹭地拼图。

爸爸就催促女孩快一点,女儿就说,“等一会儿!”父女就产生矛盾了,女儿的情绪越来越激动。这时妈妈介入了,她看着女儿很和气地问,“宝宝,那你告诉我你要等多久?”

这样一问太高明了,就包含了认同女儿的意思,表示妈妈认同了孩子“等一会儿”的要求,最后就等了一分钟,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出门吃饭了。

这就是典型的认同在意法。

还有一个对沉迷网瘾的孩子使用认同在意法的例子。

这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所以妈妈就想给儿子补课,但是儿子游戏成瘾不愿意,于是这位妈妈就跟着孩子一起打游戏。

打了一个礼拜之后,这位妈妈说游戏太好玩了,她也上瘾了,此时就跟孩子有了共同的语言。

当她跟孩子在游戏上有了共同语言之后,就建立起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这时再用商量的语气,询问孩子愿不愿意认真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也是典型的认同在意法,这个方法很有效。

这些教育新观念、新方法可能在一开始应用的时候会遭遇挫折,达不到效果,家长需便要坚持真诚面对孩子,总会得到孩子的认可。

曾经有一个女企业家和女儿的关系很差,即便用了正确的方法也得不到孩子的认同,但是这位母亲在以后的日子里都不停地认同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消除母女之间的感情间隙。

三个月之后,孩子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变得非常融洽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如果认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合适,就要进行改变,接纳新的教育观念。优秀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才的背后,总能找到温馨和谐家庭的影子;良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不断进步。F9852B8E-A9D9-4928-8E60-649AC8294348

猜你喜欢

内驱力亲子双减
人生需要『内驱力』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高一学生物理学习动机与物理成绩的相关性调查研究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浅析中学生学习内驱力的影响因素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