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与重要性

2022-06-12李娜

文化产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人文博物馆责任

李娜

博物馆与图书馆一样,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大职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育具有改善人们文化水平,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其二,教育具有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其三,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其四,教育具有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其五,教育具有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博物馆社会教育效果显著、渠道众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是我国青少年进入或参观博物馆的主观意愿较低,青少年学生数量占据博物馆参观人数不到2%。在调查走访中发现,青少年不喜欢博物馆,其抗拒的理由是对博物馆毫无兴趣。基于此,当前的工作应从博物馆场地建设、加强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寓教于乐的社会教育平台建设、举办青少年教育活动等几个方面多措并举,从根本上扭转博物馆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的消极现状。

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价值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先。素质教育理念下,立德树人是青少年教育的根本目标。在德育中,爱国主义教育是重中之重,是青少年德育的核心所在。将德育内容加以划分,那么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正直无私、勇敢进取、谦虚谨慎、敬业好学等良好品德,都属于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具有对内的约束性。与之对应,家国情怀、仁爱互助、大局意识、乐于奉献、理解他人、敢于担当等宝贵的品质,映射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反映了个人在集体活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具有对外的导向性。一个人克己自律,在个人德行方面表现良好,不放纵、不逾矩,这样的人自然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人”。人具有社会属性,一个人的身心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更多的是需要融入社会,融入集体,因此,社会更加需要具有对外导向性的道德品质。青少年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们相互协作,目的之一即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而爱国品质是集体主义的延伸和拓展。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爱国品质,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加入了多样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客观来说,学校教育以知识传授为主线,关于学生们爱国品质的培养,因受到场地、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化曲为直、化虛为实。学生们深知应该爱国,但爱国思想如何发自内心?如何与个人的言行合而为一?如何与具体的事物关联起来?爱国主义教育不能也不应只是一句的简单口号。知识的获取,情感的波动,学习的深入,都离不开具体的、针对性的“中介”,而博物馆社会教育,正好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中介”,大道至简。博物馆中的藏品、展览,尤其是社会历史类博物馆,是区域历史的缩影,将古人的思想言论、衣食住行,古代的社会运行、规章制度等,一一陈列出来。青少年进入博物馆,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收获满满,感触良多,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便水到渠成。

培养社会责任

人人都应当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青少年也不例外。社会责任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是正面回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方法。关于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教育,很有必要详细说明,因为,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青少年社会责任方面的教育比较欠缺。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是:学生的责任是学习,学好文化课知识,考出理想成绩,其他一概不论。换言之,学校、家庭教育大大压缩了学生们承担社会责任的空间,青少年的社会责任等同于文化课知识学习,或者等同于考试成绩。成绩好视为全部好,成绩不好即全部不好,这样的责任教育显然偏离了社会责任教育的初衷,也与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轻松胜任岗位工作,但是,由于其所接受的社会责任教育比较少,使得其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以及对价值取向的选取往往都较为利己。

青少年社会责任培养,涉及面广,可归纳为生命责任教育、感恩责任教育、关心责任教育这三个维度。生命责任教育是社会责任教育的起点,依次为:肯定、接纳生命意义的自觉性;欣喜、沉浸生命世界的专一性;同情、关怀其他生命的博爱性。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以出土文物为线索,解读历史人物,梳理历史事件,引导青少年走进历史,感知生命的伟大、执着和坚韧不拔。

东方文化体系框架内,关于生命的责任、意义、价值,舍生取义是主旋律,故而有“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说法。感恩责任教育,应从感恩父母、教师做起,以社会为整体,感恩社会中的一切人、事、物。为什么要感恩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为什么要感恩过去的先贤达人?因为没有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人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关心责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由己及人的仁爱思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关心,所以博施济众,而仁爱思想的化身,具体案例都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寻到答案。

夯实人文底蕴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人文是十分广泛的话题,人类生产、生活的所有物质及精神产物,都属于人文的范围。一般说的人文,指的是狭义层面的人文,即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放眼全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灵魂所系,传统文化的丢失、衰退,将导致国将不国,民无附焉。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文化未曾中断的唯一一个文明古国。毋庸置疑,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并非武力最强、装备最盛的民族,历史上有许多民族曾经显赫一时,他们四处扩张,强权出击,所到之处,势不可当。但是,他们如同昙花一现,来去匆匆,只留下喧嚣过的痕迹,让后世之人感慨不已。中华民族之所以得以延续至今,熠熠生辉,历久弥新,能在新时代迸发出勃勃生机,究其根源,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淬砺致臻大有关联。包容性、多元性是中华文化最为显著的符号,博采众家之所长为己用,自成一体,释放出强大的向心力和吸引力。为此,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就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身的渺小。

学不可以已。青少年在学习中不可以骄傲自满,自鸣得意,进入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一来可以增长见识,学习到课堂之外的新知识;二来可以带给学生启发与激励,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端正学习态度。

人文底蕴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人文科学领域,一般指研究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包含哲学、美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学、语言学、历史学、宗教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人文类学科,而博物馆内馆藏丰富,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青少年进入博物馆后,可以直接了解这些人文科学领域各个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够比较直观地构建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例如,构建中国文学方面的知识结构,需要按照历史脉络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现当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代表作家及代表作品,而单纯依赖阅读,对学生来说体量过大,且记忆印象不深刻,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通过博物馆的专题展示,既可以一目了然地搭建人文知识框架,又可以在专业人员的解说下,加深印象,一举两得。同理,博物馆社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人文情怀指的是个体对人类文化中的先进价值观及规范,所表现出的高尚的心境、情趣,以人的情感为基础,与发生的情绪相对应的感知感受。审美情趣指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事物以及艺术作品,做出直接、感性的审美评价。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也就自然而然得以提升。

促进个性发展

随着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划分博物馆类型的主要依据是博物馆藏品、展出、教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当前,世界各地划分博物馆的标准和依据各不相同,但博物馆的类型无外乎以下几种:其一,社会历史类博物馆。这类博物馆是以研究和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博物馆。其二,自然科学博物馆。这类博物馆是以自然界和人类认识、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的博物馆。其三,文化艺术类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以艺术展示、艺术加工为主,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文学、戏剧、建筑、雕塑等。其四,综合类博物馆。這类博物馆是兼具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双重性质的博物馆。此外,还有以某个主题为主的专题类博物馆,如以扇子为主的中国扇博物馆;以汽车为主题的汽车博物馆;以玻璃为主题的玻璃博物馆;以筷子为主题的筷子博物馆等,不一而足。从博物馆的类型可以看出,有的博物馆侧重于社会教育;有的博物馆侧重于藏品收藏;有的博物馆则侧重于创新创效。青少年性格活泼开朗,思维敏捷,极富想象力、创造力,拥有无限的学习潜力。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以博物馆为课堂开展社会教育,可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天赋特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以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有的青少年口才出众,尤其喜欢在人群中展示自我,对于此,可根据其自身的爱好,组织青少年定期参加博物馆的专题讲座,学习专家、学者演讲时的精彩点、闪光点,对于提升青少年演讲水平有很大帮助。又如,有的青少年想象力丰富,喜欢画画,那么可以组织青少年以兴趣小组的形式,重点观摩学习博物馆内的艺术画廊,学习名师大家的绘画风格,观察、模仿名画的创作特点。再如,有的青少年在生活中喜欢搞一些研究和发明,对于这种情况,可组织青少年发挥所长,在博物馆中参加科技类竞赛。博物馆中有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发明创造,声乐、电力、光照、网络等,都是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元素。时过境迁,以前的科学家、发明家穷极毕生之力所研究出的成果,或许仅仅是今天青少年科普的启蒙知识,但是,人类科技文明的内涵以及所产生的文化信息、驱动力量,将进一步激励后来者,让其在科学大道上砥砺前行。除此之外,有的青少年思维敏捷,拥有非常出色的动手实操能力,对手工类物品十分感兴趣。对于这种情况,可组织青少年学习制作博物馆内的皮具、宋锦、竹编、草编、手工刺绣、蓝印花布、蜡染、手工木雕、油纸伞、泥塑、剪纸、服饰、民间玩具等手工艺。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征、兴趣爱好等,划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参观走访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在兴趣的主导下深入学习,这对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提升其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博物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家国同构意识。从生命、感恩、关系等维度,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把握和理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积极的社会责任意识。展示出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夯实青少年人文底蕴,让知识与文化双向并举。根据青少年的特长、兴趣,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创设多样化的社会教育模式,让青少年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助力青少年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芳.试论博物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意义——以深圳博物馆为例[J].大众文艺,2019(10):56-57.

[2]杨菊.一封社教之家的来信——博物馆延续性青少年教育项目学习成果的维度研究[J].中国博物馆,2020(02):101-106.

[3]许辉.启智·互动·体验·创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探讨[J].客家文博,2019(03):35-39.

[4]段雪妮.博物馆中的青少年教育——以苏州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特展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1):149.

[5]王景武.探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博物馆对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拓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12):157-160.

猜你喜欢

人文博物馆责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博物馆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人文社科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