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2022-06-11文志强陶立新彭召意曾志高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3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评价机制人才培养

文志强 陶立新 彭召意 曾志高

摘要:针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机制问题,依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设计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分解、教学大纲、课程等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实施,可约束和规范专业负责人、教师等相关责任人员的行为,促进专业建设、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评价机制;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3-0167-03

1 引言

如何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这问题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实践,但为了应付社会认可度及综合实力评价等,仅停留在理论上重视、口头上重视[1]。那么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觉得人才培养机制的制定是基础,人才培养机制的执行和监督是核心。文献[2]指出目前许多高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还存在如下三方面缺陷: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职责不明确;二是未能覆盖质量全过程和参与质量活动的全体人员;三是重监督、轻控制、缺改进,没有形成闭合循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3]。那么如何培养符合基本要求、国际认可的国际化人才?目前存在缺乏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和办法。工程教育认证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供了一套完善的、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严格各种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过程,规范了各种培养要求。同时,到目前为止有16个签约国。2016年6月2日,《华盛顿协议》全会通过决议,接纳我们国家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这意味着工程教育认证成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包含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共7各部分,强调数据收集、评估和评价等各种机制。工程教育认证要求采用反向设计,即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4]。那么如何保证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是采用反向设计的思路呢?这需要有各种机制来保障。机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而制定的一套规范的处理流程,包括目的、相关规定、责任人员、方法和流程等,对流程涉及的相关人员的角色和责任有明确的定义[5]。根据此机制定义,论文设计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多方参与的课程体系评价、毕业要求分解评价、教学大纲合理性评价、多元化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等5个机制,来保障人才培养过程的采用反向设计。

2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的相关制度能够对培养目标的评价与修订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指导,保证培养过程的有效实施和执行效果的达成。评价目的是发现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不相符的地方,主要依据是《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规定了责任机构是学院教务办,责任人员是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评价周期是4年1次,在培养方案修订前实施。评价方法和流程:1)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收集相关调研信息,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如表1所示;2)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培养目标与内外部发展变化需求的吻合度,撰写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3)提交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评审;4)评审意见反馈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培养目标修订。评价内容:1)培養目标是否符合全球化趋势的需求;2)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国家与地区发展变化的需求;3)培养目标是否符合行业、企业发展变化的需求;4)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校定位与专业发展变化的需求;5)毕业生专业领域、职业特征、职业定位及职业能力是否合理。

3多方参与的课程体系评价

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和何种能力,决定了学生就业岗位。课程体系的设置涉及教师、学生、用单位等,因此,建立多方参与的课程体系设置与评价机制是非常必要的。课程体系调研参与多方包括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高校同行、行业企业专家、用人单位等,参与方式有研讨、座谈、访谈、评审等多种方式。评价目的在于发现课程体系中不符合社会需求的地方,及时做出改进,主要依据是《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制度》,其规定了责任机构为学院教务办,责任人为专业负责人。评价方法和流程:1)在培养方案修订前,教务办召开会议布置任务;2)专业负责人组织各类座谈会或访谈,收集相关数据或意见,评价依据收集的内容和来源见表2;3)根据数据、意见和调研结果,分析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吻合度,撰写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报告;4)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专门会议,对评价报告和结果进行讨论和评议,填写评审意见;5)专业负责人根据评审意见。完善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报告,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体系进行修订。课程体系评审内容:1)学分和涵盖知识领域是否符合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的要求;2)是否能保证所有学生选课达到要求;3)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

4 毕业要求分解评价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专业毕业要求提出了“明确、公开、可衡量、支撑、覆盖”的要求[6]。制定的专业毕业要求要覆盖通用标准12项,专业毕业要求需要分解多条毕业要求指标点,且这些指标点的达成需要若干教学活动的支持。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毕业要求分解与教学活动支撑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依据是《毕业要求分解评价制度》,其规定了责任机构为学院教务办,责任人员为专业负责人、课程教师。评价方法和流程:

1)在培养方案修订前,教务办召开会议布置任务,专业负责人组织各类座谈会、访谈或调查问卷等,收集相关数据或意见,评价信息收集渠道和方法见表3。

2)根据调研结果撰写毕业要求分解调研报告。

3)根据调研报告,设置毕业要求及毕业要求指标点。

4)根据课程体系设置及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负责老师协商,形成毕业要求分解报告。

5)将报告提交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讨论、评价和审核,填写评审意见。

6)毕业要求分解报告和评审意见作为毕业要求分解修订的依据。

撰写的毕业要求分解报告内容包含:1)毕业要求及毕业要求指标点;2)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3)毕业要求对通用标准的覆盖情况;4)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毕业要求分解评价内容包括:1)是否符合由浅入深的教学规律,即按照能力形成的逻辑 “纵向”分解;2)是否明确;3)在广度上是否全覆盖;4)在理解上是否准确;5)是否清晰表达了人才的能力特征;6)能否支撑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毕业生职业能力;7)是否能够用教学活动来支撑;8)教学活动支持是否合理;9)是否可用适当的考核方式来评价教学活动达成;10)每项毕业要求指标点是否都有合适的课程支撑;11)专业对矩阵中每项毕业要求的重点支撑课程的设置是否有合理的解释。

5 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性评价

课程教学大纲是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计划实施的基本保证,也是指导学生学习,制定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发现教学大纲存在的不足。主要依据是《教学大纲修订制度》,其规定了责任机构为专业系部,责任人员为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老师。教学大纲的修订流程:

1)根据学院的要求,专业负责人召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会议,将修订任务分配给课程负责老师。

2)根据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矩阵,课程负责老师组织相关老师讨论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教学过程安排,课程目标达成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

3)根据讨论结果,课程负责老师撰写课程教学大纲。

4)专业负责人和主管教学副院长对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性进行评价,填写教学大纲合理性评价表,审核签字。

5)专业负责人将合理性评价表反馈给课程负责老师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有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教学过程安排、课程目标达成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及考核标准等。其中教学过程安排涵盖知识模块、教学内容、课时、所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课程教学大纲合理性评价的内容包括:

1)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布鲁姆认知类目标分层模型;

2)能否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考核和评价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支持是否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4)课程目标是否能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5)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是否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6)考核标准是否支撑课程目标达成。

6 课程评价

课程体系建立以后,需要對每门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以便持续改进。课程教学评价涉及“教”和“学”双方,即教师和学生。教师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课程目标达成,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考试、大作业、作业、实验、翻转课堂、研究性教学、课程报告、课堂测试、座谈反馈、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定量评价涵盖考试、大作业、作业、实验、翻转课堂、研究性教学、课程报告、课堂测试等,旨在扩充传统以考试、作业为核心的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涵盖学生座谈反馈、问卷调查等,是对定量评价的有效扩充。学生座谈反馈在课程教学中期进行,主要内容有学生是否了解课程目标;学生是否了解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学生对课程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满意;学生对课程目标达成是否存在困难及存在的困难是什么等。任课老师做好记录,并根据反馈意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评学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座谈反馈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对自己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现评学效果。通过基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方法,以便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课程评价的目的是发现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短板,以便改进教学方法。主要依据是《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其规定了责任机构、责任人员、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工作流程、课程教学材料提交要求等。课程评价责任机构是专业系部,责任人员为专业负责人、课程教师。评价方法和流程:1)课程教学前,系部召开会议布置任务;2)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和课程各项目标达成指标,撰写课程目标达成分析报告;3)专业系部组织督导对任课教师提交的课程目标达成分析报告、教学材料进行评审,撰写评审意见;4)将评审意见反馈给课程教师以便改进课程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分析报告包含内容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方法,课程目标成绩定量分析,课程目标达成定性分析(学生座谈反馈、学生问卷调查),上一届学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情况,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措施。课程评审内容:1)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2)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3)考核标准是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4)教学过程是否完整,符合教学大纲要求;5)存在问题、改进措施是否分析到位;6)归档材料是否完整、规范。

7 结束语

规范、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保障,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动力源泉。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国际认可的人才培养规范,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约束和规范。只要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教学、评价和持续改进,一定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论文探讨了人才培养4个环节方面的机制,通过设计各种培养环节机制,约束和规范专业负责人、教师等责任人的相关行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下一步,将把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到培养方案制定和课程教学上,以最终实现工程人才规范化培养,满足社会对工程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治亚.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4(11):12-15,38.

[2] 李志义.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之一:我们应该坚持和强化什么[J].中国大学教学,2016(11):10-1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authkey=gwbux

[4] 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5]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EB/OL]. https://www.ceeaa.org.cn/gcjyzyrzxh/rzcxjbz/gcjyrzbz/tybz/index.html

[6] 李志义.对毕业要求及其制定的再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5):1-10.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评价机制人才培养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