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的创新途径研究

2022-06-11刘汲伟

当代体育 2022年30期
关键词:武术体育教师

刘汲伟

高校武术教学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体育专项教学,除了其本身固有的教学属性外,武术教学本身还蕴含有我国武术文化内涵,可以起到一定的传承作用。而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不断的发展,教师需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如何开展武术教学,以及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武术的兴趣。在终身体育视域下,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进行终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教师需要积极探索的,并且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而言,“终身体育”泛指学生对一种或者几种体育运动可以始终保持积极参与的兴趣。体育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部分,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到来,“终身体育”的观念也随之产生。“终身体育”的概念是在90年代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提出很快就被国内外的体育专家和学者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体育理念,推动着我国的体育教育不断地深化改革。武术是大学体育的一部分,必须在教学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吸纳新的外来因素,促进武术教育的发展。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扩展,其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体育活动。在终身体育视野下进行高校武术教学的改革,既有利于推动武术的传承,也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既掌握运动技能,又能发展智力,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而适应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的出现,为我国大学武术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终身体育对武术教学的意义

终身体育特指对待一项体育运动产生长期的兴趣,并且愿意参与到相关的体育活动之中。对教师而言,在终身体育视域下,组织开展武术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提出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学措施, 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过程。当今的社会,大部分学生的运动意识相对较弱,体育的终身意识也相对较弱。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基本的体育知识都很缺乏,而在武术教学过程中,终身体育意识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坚持终身体育观念,这对大学生来说,不但在身体上、心理上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而且在社交上也得到了加强。科学、系统的武术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健身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健身技术和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当然,在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学生可以主动了解和武术教学相关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快乐,这对提高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很有帮助。而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的武术教学活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还可以对弘扬武术文化产生促进作用,学生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人,保障中国武术以及武术文化可以得到传承。

2 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2.1 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滞后性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传统的“象牙塔”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武术在大学里的发展,与篮球、足球等其他运动相比,其中包含有独特的武术文化内涵,在组织开展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具有一定优势,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对终身体育理念的理解也比较滞后,终身观念淡漠,没有计划将学习武术相关的当做长期的兴趣培养。

2.2 注重武术技巧而忽视理论的培养难以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运动,是武术技巧和理论结合的一种外在表现。这种特点提醒着教师在进行武术教学时,不仅要重视武术技巧的传授,还要重视理论的传授,做到技术和理论的相辅相成,从而使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加深,从而形成终身锻炼的自觉。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对武术的教学仅限于技术层面,而忽略了理论,学生在实践中“只知其技而不知其义”,难以对其有较深的理解,进而难以形成终身练武的自觉与能力。由于武术教学的理论和技巧无法形成协调统一,会导致学生无法从深层次的角度对一套武术动作形成认知,也就无法从武术文化内涵的角度对所参与的武术教学活动产生全面的理解。

2.3 陈旧的教学方法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相悖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高校体育教学要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平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当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教育普遍采取“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向学生演示、教师模仿,虽在一定的时限内,可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却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

2.4 教学目标不到位

目前我国武术教学目标的制订并不能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把武术的技术与动作训练当作主要内容,而忽视了武术的其他教育意义。甚至把武术仅仅当作一种运动,只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不能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很多大学的武术教学都是仿效西方的,只注重表面,导致武术在教学中失去了传统与特点,缺少了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导致了武術成为了的简单的竞技运动。

2.5 学校对武术教学的关注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教育已趋向于体育竞技,竞技武术的学习以套路为主,缺乏实用价值。根据有关调研发现,当前大多数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并未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武术动作时,缺乏对学生进行技巧性的指导,而由于大多数学生在选修武术前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做动作的时候会显得较为僵硬。另外,国内各大学尚未开设武术理论课,大多数学校将其视为实践性的教学,不需要开设理论课,这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2.6 教学模式倾向于应试化

大多数武术老师把应试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导致学生以为学武术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拿学分,因而忽视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研究,使他们对武术有了抗拒心理。很多学生把武术看成是一种运动,却没有意识到它是中华民族博大的精神文化,这就表明了老师在教育上的偏颇。而由于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产生消极影响。为此,有必要对大学体育教师进行武术教学改革。应试化的教学模式,是影响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观念的最大障碍。并且学生在日常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时也会受到影响,更倾向于拿到高分,而不是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去学习一套武术动作。

此外,武术除了具有一定的套路、基础动作外,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传统技术等,但在当前的大部分大学中,武术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武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价值观。但目前我国的武术教学偏重于形式,并未将其思想与精神相结合,造成了目前我国大学武术教育的诸多弊端。教师在组织开展武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教学大纲教授给学生一套完整的武术动作,而期末考核也都是以武术演示为主,整个过程中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思考,继而也就无法保障学生可以对武术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

3 终身体育视角下武术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模式

3.1 改进现行高校武术教学模式

从目前高校的武术教学来看,教师们的授课方式都是以传统的方式来教授。在传统的武术教学中,教师们仅仅把授课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上,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因此,改善现有的高校武术教学模式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综合素质提高中发现自身的长处,从而达到提高武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而且,中国传统的运动项目,必须要有专业的运动员来进行正式的训练,这样就可以让各大院校在训练学生的基础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因此,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必须对武术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武术的专业性,使武术正确传承和发展。

3.2 提高教师对武术教学的认识

在大学里,学生首先要做好知识的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学校和教师的角度来考虑,要把重点放在体育教学中,以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他们的运动意识。在日常的体育和运动中,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高等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武术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体育训练在学生中的作用。

例如,有关高校的教育部门要在思想上对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进行指导,使他们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通过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武术和文化课的相互联系,从而减轻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情绪,从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学生在学校的时间要比平时多得多,如果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会影响到他们对文化专业的学习和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建立正确的武术教学观念。

3.3 兼顾武术技能与素质教育的双重教学特点

就武术教学而言,要进一步贯彻全面发展的技能和素质教育,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又能使老师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贯彻到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在良好的素质教育中,体会到武术独特的魅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學生们更直观地体会到武术的魅力,并真正地把握其所蕴含的精华。

3.4 武术课程体系结构的持续优化

在大学体育活动中,课程结构模式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其自身的课程设置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施武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整个教学模式。而在课程教学中,结构模型的设置更是重中之重。高校武术教师要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教学目的,提高其实践性的要求,使整个武术课程得到较好的优化。

高校武术教师应根据目前的形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对现行的武术教学进行更细致的改进,发现其中的不合理之处,使其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武术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武术教学的改革目标。

此外,在对武术体育课程体系进行革新的过程中,还需要侧重于对学主动性的调动,即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关注。当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武术教学活动时,才可以保障教学效率。而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3.5 运用多元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意识

传统的武术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仅强调学生的技巧,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比如武术套路中的入门级三段长拳的动作太多太复杂,学生很难掌握,大部分老师都是反复练习,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单调乏味,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术要领,但对学生的训练热情和热情却越来越低。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竞争心理特点,采用竞赛式的训练方法,把学生按规定的顺序分组进行演示。动作标准、整齐、有力的一组获胜,其余小组互相纠正。对学生难以掌握的复杂动作,采用解构或形象化的手法,使学生能够学会和模仿,而整体的教学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从而使学生的动作更容易掌握。使学生形成热爱武术、愿意习武的心理,并培养终身体育的自觉。

3.6 坚持理论和实践并重,注重终身体育锻炼

根据调查,除了专业学校以外,一般大学的武术技术课所占的比重超过95%,理论课的比重低于5%,而中国武术则是技术与理论结合的产物,不仅可以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同时也具有健身的价值。一味地追求技巧上的进步,不仅不能使人对功夫有更深的理解,反而会消磨他们的学习热情,影响他们的终身锻炼。要使学生对中国功夫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就需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增加讲授武艺的比重,让学生理解武术的深层含义,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改变他们心中对武术的认知。通过传授武术技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练武方法和健身价值,以武术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体验实战的魅力。作为教师,还需要注意将武术文化内涵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形成影响

4 结束语

终身体育是一种新的体育理念,给大学体育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引导着大学体育教育的深入变革,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终身体育”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适应当今时代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术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会让学生无法对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产生足够的兴趣,会出现“身顺心违”的现象,在课程结束后,学生不会再主动了解或者练习和武术课程有关的动作,继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采取新的教育理念,把武术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武术体育教师
最美教师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