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8岁古籍大佬在互联网火了

2022-06-10一条

今日文摘 2022年24期
关键词:南京图书馆合众题跋

一条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的热播,带火了南京图书馆的沈燮元老先生——一位以九十八岁高龄,仍然每天要工作八九个小时的古籍版本目录学家。

他曾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的子部主编,为了这个空前绝后的编书工程出差十年;他也是慧眼如炬的版本鉴定专家,古籍到了他手上,“一拿到就知道是什么”。

98岁,每天工作9小时

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办公室非常安静,沈燮元躬身在靠窗的位置工作。因为身子弯得低,而满桌的书本资料又堆得如小山一样,乍一看,几乎找不到他的人。这位国内版本目录领域的著名专家、同事口中的“活化石”,虽已98岁,但周一到周五如常来上班,每天早上,他独自搭乘公交,在南京图书馆站下车。九点上班,他从来不迟到。

目录学是急不来的学问,涉及到各类文献的积累、整理和利用。沈燮元先生退休后的二三十年来一直在做《士礼居题跋》的整理编纂,现在仍然在校对阶段。

《士礼居题跋》是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黄丕烈被称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自称“书虫”“书痴”。而除了藏书,他在校勘、刻书、题跋等领域的成就,也使“黄跋”成为学术界的重要宝藏。

清代以来就已有先人作过《士礼居题跋》,但都不够全面,有很多错漏之处。沈燮元立志要编纂一个更加全面、完善的版本。

这是一项繁琐的工程,他不会电脑,从编纂到完稿,八十多万字,全靠手写。他没有助手,“别人根本帮不上忙”。只有在需要和外界沟通的时候,他会请同事和朋友帮忙从世界各地搜集书影和资料,其他工作,都是他在工位上躬着身子逐字写完的。

这些年,学界相关领域的人士,每每发现相关的书影、资料,也都会写信发给沈燮元来判定和编纂,只因他是现在最专业的黄丕烈专家。

他的工位旁边有一辆小推车,上面摆满了他需要的参考书目,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哪本书放在哪里。他说,《士礼居题跋》之后,他还要整理黄丕烈的诗文集和年谱,这三样做完,才算是大功告成。所以他现在非常惜时。

沈燮元还剩一颗牙,但似乎丝毫不影响他享受食物。食堂吃饭,他有荤有素有汤,就那么慢慢吃完。

吃过午饭,他几乎不午休,直接开始工作。自1955年起,如此日复一日,已经是第67年。

沈燮元晚餐必有酒,当天晚上喝的是农家自酿的米酒。他爱喝酒的事不是秘密,但喝得很节制,一杯就够,不影响他如今极其规律的生活。

“和图书馆的关系,就像鱼在水里”

沈燮元更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一书的子部主编。为了这个,他在北京和上海一共出差了十年。

古籍善本,是指具有比较重要历史、学术和艺术价值的古籍。1975年,周恩来总理病危之际提出“要尽快把全国善本书总目录编出来”,并聚集了数十人的编书小组。

沈燮元对于这段经历,仍有清晰的记忆:“上海在延安饭店,北京在国务院招待所。在北京一天就吃两顿饭。早晨一顿10点吃一次饭,下午是4点吃晚饭。其他时间,全部都在招待所里面工作。”

沈燮元记忆非常好,拿着当年的合影,给我们指认当年编书团队的成员,每个人的姓名、单位,丝毫不乱。“如今这些人大多不在了……这是顾老、这是北图的馆长刘季平、这是北图的丁瑜,小我两岁,才过世不久。”

他口中的“顾老”,指的是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先生,也是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科学家顾诵芬的父亲。顾老曾经给过青年求学时期的沈燮元不少的帮助,沈燮元和图书馆的不解之缘,也是那时结下的。

1947年,23岁的沈燮元前往无锡国专上海分校念书,同行的同窗好友还有冯其庸(后来著名的红学家)等。他回忆当时“宿舍小小的,没有地方看书”。当时国专的教务长是书法家王蘧常先生,他写了推荐信,推荐这几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去到合众图书馆看书。

当时的合众图书馆也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沈燮元记得胡适从北京来,整日在图书馆里看《水经注》,因为合众的版本较多。临去美国前,他给图书馆里的每个人都写了一幅字留念。

這位一生爱书的老人至今都对合众图书馆藏书之丰富、多样念念不忘,“如果当时回去,当然是好”。后来的沈燮元兜兜转转进入南京图书馆工作,续上了他和图书馆终生的缘分。

“保持专业,不要多想”

顾廷龙曾经给沈燮元起了个外号,叫“派出所所长”,意思是他对古人的事迹、生平非常熟悉,“他说,我像是个派出所所长,管古人的户口呢”。

沈燮元在南图工作的六十多年,用他自己的说法,就做了两件事,“一件是编目,一件是图书采购,再没有第三件事。”

南图如今馆藏有“十大镇馆之宝”,其中两件都由沈燮元采购。一件是北宋的《温室洗浴众僧经》,来自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的后人。另一件是辽代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都非比寻常。这件宝物成交经历也颇为传奇。五十年代,沈燮元经人介绍,和卖家在上海的街头碰面。

“那么粗的卷子,我打开来看,看了一半就知道肯定是真的。我一问价,对方说500,我500块给他,拿了就跑。不能讲价的,讲价了人家不卖了。”他眼睛笑得眯起来,“这都是平时的积累,东西拿到手上就知道,现学那是来不及的!”

沈燮元很在意的是自己的多年来的功课。年纪大了以后,他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于是牺牲了很多过去的乐趣。他以前爱看小说,喜欢契诃夫和莫泊桑,但现在看得少了。“一看小说一天就荒掉了,没时间搞正事了。”坊间盛传他爱看《非诚勿扰》,现在也不看了。原因也是一样。

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想过休息,因为“我学这个、我喜欢这个,我不做这个又做什么呢?我没有别的事情好做了。”别人看来枯燥繁琐的编目工作,他觉得享受:“熟悉了就不难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归是开心。”

常有人向他讨教长寿的秘诀,他的理论非常简单:“保持专业,不要东想西想。生活简单一点,欲望少一点。我从来只想明天的事情,后天的事情,我就不考虑了。我总结出了五个字:过好每一天。”

在他家里的墙上,挂着他两年前写的一幅书法,写的是一首绝句:

“西邻已富犹不足,东老虽贫乐有馀。

白酒酿来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董子石荐自《现代家庭报》)

猜你喜欢

南京图书馆合众题跋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合众思壮比 斗高精度板卡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走过南京图书馆的名人们
南京图书馆低龄少儿馆开放
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