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政治知识体系及其国民学校教育实施策略

2022-06-10马仁锋胡书琦常丽霞

地理教育 2022年6期

马仁锋 胡书琦 常丽霞

摘 要:让不同学段的学生理解与掌握海洋权力及其时空过程、海洋政治的关系与形式及发展规律等是当代学校海洋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本文在廓清海洋政治的概念与构成、审视中外海洋政治研究的认知与实践维度差异、构建海洋政治学科树的基础上,明确中小学教育阶段学习海洋政治的基线要求,提出海洋政治教育应紧扣海洋空间的概念、边界与类型;理解海洋权力的历史与过程、矛盾与合作、分配与共享;掌握海洋政治的关系、形式和发展规律,继而形成适应各学段的分层海洋政治知识与教育实践体系,以期引导中小学实施海洋政治教育。

关键词:海洋权力;海洋教育;海洋政治;海洋权利

中图分类号:G633.55;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6-0003-05

海洋政治的内涵随着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自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后,海洋政治研究维度得到极大拓展,海洋政治研究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因此,在“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海洋政治主体包括国家与组织、人与海洋生物、海洋非生命体;研究维度包括实践维度、认知维度以及感知或状态维度。关于海洋政治教育定义,学界从更广泛的海洋教育展开[1]。海洋教育在广义上是指增进人的海洋文化知识、增强人的海洋意识、影响人的海洋道德以及改良人的海洋行为的活动[2];狭义海洋教育是指学校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以有关海洋自然特性与社会价值的认识、海洋专业能力与人的海洋知识(意识)、海洋道德与人的海洋行为等素质要素构成的海洋素养培养活动[3]。长期以来,由于学校教育缺位及相关社会教育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中国公民的海洋意识相对薄弱。21世纪中国海洋主权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的海洋权益、海洋安全和海洋意识等问题愈发受到国家与公民重视[3]。中小学教育尤其不能忽视海洋意识的培养,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海洋意识与海洋强国的建设息息相关[4]。因此,“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小学海洋政治知识体系与教育实施策略亟待廓清与阐明。

一、海洋政治知识的概念、内核与学科树

1.海洋政治的渊源与构成

海洋政治由海洋地缘研究发展而来,海洋地缘知识起源于地缘政治研究[5]。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对米诺斯城邦成为海上霸权的地理环境基础的解释,强调海洋空间的自然属性意义,系海洋地缘思想萌芽[6]。可知,海洋政治知识体系建构(图1)首先应充分认识海洋空间的自然属性,其自然属性是海洋国土实体,涉及各滨海国家或地区有关海洋疆域划定与海洋边界认同;海洋疆域涉及领海、毗连区、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其划定对国家海权维护有着重要作用,海洋权利之争反映在国家海洋划界等问题上,其中大陆架划界及其衍生国家海洋权益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与根本利益[7-8]。于是,可将海洋政治知识归纳为关注时空演变视角下海疆格局历史、变化与趋势,揭示世界各国日渐形成的领海、大陆架、公海等构成的国际海洋制度及其不同主张与成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提出“海权论”,即运用地缘政治思想分析国家关系指出控制海洋是掌握世界权力优势的关键[5]。各国对海洋的利用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进而实现国家对一定范围的海洋空间、通道、资源使用与管辖控制,以开展海洋生产、贸易和军事等活动。因此,海洋政治相较于自然属性的海洋科学更加关切国家经济社会实践视角下各国海上力量的发展与运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指联合国曾召开的三次海洋法会议以及1982年第三次会议所决议的海洋法公约(LOSC)。在中国,“海洋法公约”一般是指1982年的决议条文,它赋予了主权国家海上权力与利益。国家之间形成了具有约束力的海洋空间划分与权力界线,使世界海洋秩序得以建构。[9]海洋政治更关注全球自由航行、海洋环境污染、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变暖等问题。在各大洋存在除各国主张的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公海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任何国家都可以在公海自由活动而不受其他国家干涉,这就引出诸如公海污染、公海犯罪、公海管辖权公平或争端等系列海洋空间政治问题。海洋政治不仅应该关注海疆划界和海洋权力行使,而且应重视与权力行使齐头并进的全球责任承担。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只享受海洋自由權力而不承担相应公共义务。受海水流动性影响,滨海国家排放污染物会随海水运动扩散至全球。因此,海洋污染治理责任,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海洋国际责任应在海洋政治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2.海洋政治研究的认知维度与实践维度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国内外学者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中以“maritime”+“politics”为主题词发表期刊论文得出图 2。可知,全球学界海洋政治研究热点最关注的尺度话题:一是自然地理意义上廓清海洋各实体空间,涉及到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海洋国界问题以及其概念与方法;二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意义上海洋资源环境、工程设施建造及深海采矿等所涉及滨海国家蓝色经济实践为主以及由此伴生的全球海洋环境或气候变化治理尺度博弈等。此外,学界业已开始重视与海洋政治相关的国家安全与海洋灾害治理领域,如海上安全与战争等关键因素引起的海上救援与政治避难等话题,以及批判滨海国家的国际关系研究。

这些研究热点可归为海洋政治的认知或实践维度,海洋政治认知维度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边界认知及其功能认知[10]、海洋边界的人类活动构成认知[11-12];实践维度研究集中在海洋资源环境的控制、利用与管辖权治理实践,海洋控制包括关键航道或海域控制,海域争端与航行自由,海洋战略与世界海洋秩序倡议等[13-14];海洋利用包括海洋区域划界、海洋技术应用、海洋资源开采、极地海域观测与矿产利用等[15-16];海洋治理包括保护海洋环境与打击海上犯罪、防止海洋公地悲剧等[17-18]。海洋控制、海洋利用、海洋治理呈时空秩序演化,实践性质不断在属性层变中推进,即从海洋控制到海洋利用再到海洋治理,折射出海洋政治具有从权力博弈到责任博弈过程的演进特征。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

3.海洋政治知识体系的学科树

综合海洋政治研究的认知与实践维度,发现海洋政治是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社会科学[19]。海洋政治与人文社会学科群中的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及经济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并且与地理学、生态学及海洋科学等自然学科关系紧密。参考《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提出由地理学、海洋科学、法学及历史学四个核心一级学科组成的海洋政治知识学科树(图3)。四个一级学科分支学科数不一,其中地理学和海洋科学作为理学门类的一级学科,其分支结构最为清晰且可以产生众多的三级学科;法学以及历史学尚未在海洋学方面有专门独立的三级或四级学科,因此各三级学科均包含海洋领域知识。

二、中小学教育中的海洋政治教育

1.不同学段学习海洋政治知识的要求

青少年海洋意识育成是建设海洋强国系统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现阶段中国海洋教育相较于美英传统海洋强国尚未成型。除了海南省、舟山市、青岛市、厦门市等滨海城市中小学阶段业已开展海洋教育校本实践与社会普及外,大部分地区学生的海洋意识仍然亟待通过学校教育提高。笔者参考海洋教育相对发达国家的海洋教育策略,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构建了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海洋政治知识学习基本要求(表1)。

依据中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相关知识点及要求参考中国台湾省“融入式”海洋教育[20]以及中国海南省的海洋意识教育专题,形成适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义务教育阶段海洋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参照中国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结合人教版、湘教版、沪教版、鲁教版相关必修与选修教材,指出海洋政治教育内容源自自然地理学的海洋地理、历史学的中国史和世界史、政治的海洋权益等。

中小学阶段海洋政治教育主线是沿着海洋政治概念的自然属性到经济社会活动的物质属性,再到海洋经济社会活动的国际影响与国际对话治理属性。小学阶段主要认识与海洋有关的自然要素;初中作为过渡阶段在巩固小学段知识基础上深入学习相关的海洋自然与人文内容;高中阶段可设立海洋意识专题模块深化海洋政治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

2.不同学段学习海洋政治知识的基线要求

海洋教育贯穿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各学段侧重知识点及其学习程度有不同基线。小学与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可以参考中国台湾中小学“融入式”海洋教育,系统地将海洋教育相关知识融入生活、语文、艺术与人文、自然与生活的科技、社会、健康与体育、综合活动等中小学课程,并设立分阶段指标。亦可借鉴海南省地方特色海洋意识专题教育,着重突出本国/本省临海特征进行海洋知识普及与教育;或借鉴舟山市海洋教育校本教材开发探索,形成海洋教育校本课程体系,教材定位于海洋认知能力与“人海协调”素养及其能力培养,教材内容兼顾海洋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发展,结构体系重点突出国家海洋权益担当以及舟山與中国东海可持续发展。让学生能够在中小学阶段,以活动形式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海洋情感,进而导入相关海洋基础知识。

高中教育阶段海洋知识未能系统设置在地理必修课标中,但选修课程标准及配套教材的海洋知识专题都有介绍,并在思想政治及历史课程中涉及海洋政治内容。以此为基础,海洋政治知识体系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时,必须紧扣海洋空间概念、边界与类型、海洋资源利用的历史与过程、海洋权益的矛盾与合作、海洋权力的分配与共享、海洋政治的关系与形式及发展规律,继而形成适应各学段分层次的海洋政治知识与实践教育体系。

3.中国不同教育阶段习得海洋政治知识基线的可能途径

小学及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获取主要来自课堂,其中,小学阶段课堂讲授主要以“融入式”为主,活动多以游戏和体验形式展开;初中阶段可以适当开展研学活动,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海洋意识,形成地理、政治、历史三维度支持海洋政治思维育成;高中阶段则以必修和选修课程标准为指针,在巩固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海洋知识,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海洋科普与工程技术探究活动,促进形成正确的海洋政治观,为高等教育的专业化学习打下基础(表 2)。

三、结语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度实施以及海洋战略与教育政策的系统推进,亟需拓宽国民海洋意识的学校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尤其需要聚焦海洋人文社会学科群系统探索海洋政治教育内容与不同学段实践基线。基于中国已在各学段实施的海洋教育内容、教学形式及学界相关评估,综合借鉴中国台湾、海南、浙江、山东等省已在中小学开展的学校海洋教育实践范例,探索中国海洋政治的知识体系及其教育基线与实现途径。未来应充分依托地理、历史和思想政治等科目推进中小学海洋政治教育,进而在中小学形成以地理科目为海洋政治教育主阵地,并在高中历史、政治等科目的必修、选修课程标准中实现模块化专题教学;与此同时,与海洋政治教育相关科目急需创新以渗透融入教学过程及其活动形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海洋教育实践路径,为建设海洋强国和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培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勇,王婧,周甜甜.我国海洋教育政策的发展脉络及其内容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8-63.

[2] 彭飞,富宁宁,韩增林,等.中西方海洋地缘政治思想演化解构 [J].地理研究,2021,40(2):556-570.

[3] 钟昌红,姚锐,陈力.中小学海洋意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课程,2021(1):19-25.

[4] 梁贤军,马仁锋,冯革群.地缘政治视角中国陆、海疆问题与中国安全威胁[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26(5):21-29.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

[5] 刘中民.中国国际问题研究视域中的国际海洋政治研究述评[J].太平洋学报,2009(6):78-89.

[6] 马仁锋,梁贤军,庄佩君.基于文献计量视角的中国船舶工业及其技术研发动态[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4,36(4):446-452.

[7] 胡波.中国的深海战略与海洋强国建设[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8):12-21.

[8] 盧芳华.日本申请外大陆架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论坛,2010,12(4):50-54.

[9] Wirth Christian. Danger, Development and Legitimacy in East Asian Maritime Politics:Securing the Seas, Securing the State[M]. Abingdon: Taylor and Francis, 2017.

[10] 胡波.中国海上兴起与国际海洋安全秩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11):4-33.

[11] 肖洋.中国深水能源开发战略:制约因素与对策选择[J].和平与发展,2011(6):58-63.

[12] 马仁锋,辛欣,姜文达,等.陆海统筹管理:核心概念、基本理论与国际实践[J].上海国土资源,2020,41(3):25-31.

[13] 崔野.全球海洋塑料垃圾治理:进展、困境与中国的参与[J].太平洋学报,2020,28(12):79-90.

[14] 赵一然,马仁锋,朱保羽,等.地理学与海洋学视域中舟山海岛研究知识图谱与展望[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0,33(6):88-95.

[15] 贺鉴,孙新苑. 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政治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0-17(5).

[16] 马仁锋,倪欣欣,周国强.中国海洋高等教育:区域格局与研究动态[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4):48-52.

[17] 马仁锋,金邑霞,李加林.地方高校创建区域海洋智库的实践路径与新逻辑[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7):80-88.

[18] 马仁锋,周小靖.国民素养视角海洋经济知识体系及其教育实施策略[J].航海教育研究,2020,37(3):49-54.

[19] 王芳芳,马仁锋,徐皓,等.海洋教育校本教材开发初探[J].地理教育,2020(12):11-14.

[20] 杜文彬,马勇军.我国台湾地区海洋教育体系建设及对大陆地区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19):52-55.438D614B-F790-49AE-B235-25D92CF317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