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序列3D打印导板引导的瓷贴面分区粘接技术

2022-06-09贺锦秀高静刘春煦解晨阳余嘉怡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釉质贴面导板

贺锦秀 高静 刘春煦 解晨阳 余嘉怡 于海洋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修复科,成都 610041

瓷贴面的固位力主要来源于粘接力[1],良好的粘接是瓷贴面修复长期稳定有效的决定因素,也是保证瓷贴面获得良好固位、边缘封闭的前提。不良粘接可导致粘接界面结构缺陷,破坏界面稳定性,从而发生贴面剥脱、碎裂,导致修复失败。釉质粘接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已得到公认[2]。一项长达12年的临床回顾研究[3]表明,全瓷贴面的平均成功率为86%。当粘接面全部是釉质时成功率高达99%,而贴面边缘在牙本质上时失败率是釉质时的10 倍。因此,贴面预备应尽量在釉质层内进行。但釉质厚度有限,由于基牙结构不良、变色、轻微扭转、修复材料与患者主诉等因素,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牙本质暴露,特别是在釉牙骨质界和牙颈部[4]。当粘接面存在牙本质暴露时,如何获得良好的持久粘接一直是瓷贴面修复技术的难点。

粘接面同时存在釉质、牙本质时,主要是采用选择性酸蚀技术,在达到良好粘接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术后敏感的发生[5-7]。这种选择性酸蚀需要对牙本质、釉质进行分区后再采用不同的牙面处理方式,然而目前尚无一种对釉质、牙本质粘接区进行精确区分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实操时更多的靠医生经验和肉眼观察,导致“选择性酸蚀”无法落地。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够对粘接面的釉质、牙本质进行精准区分识别和定位的釉质牙本质分区(简称釉本分区)的3D打印导板技术,包括了2个序列导板,第一个导板是目标修复体空间(target restoration space,TRS)定深导板,主要是为了控制预备深度,同时结合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数据获得准确的釉本分区;第二个导板是分区粘接导板,在分区粘接导板引导下可对粘接面上的釉质牙本质进行不同处理。

1 技术

1.1 采集患者信息

本文以12、22牙过小牙为例进行序列3D 打印导板引导的瓷贴面分区粘接技术的讲述,需要采集的患者信息包括口内数字化摄影照片、数字化牙列模型、CBCT数据(图1)。

图1 数字化牙列信息的获取Fig 1 Acquisition of digital dentition information

1.2 设计并制作数字化蜡型

根据患者的口内摄影照片和模型分析,患者12 牙为过小牙,且存在扭转;22 牙形态异常,且与23 牙之间存在间隙。根据患者的主诉,结合美观和功能,将患者数字化模型信息导入Exocad 软件(Exocad 公司,德国),进行12、22 牙数字化蜡型的制作。

1.3 序列3D打印导板的设计与制作

1.3.1 TRS 定深导板 由于釉质厚度有限,为了达到最大程度的釉质保存,精准、可控的牙体预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技术采用TRS 定深导板控制预备深度。按照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了不等厚3D打印备牙导板的设计与制作[8],主要包括(图2):1)将目标修复体根据修复类型和材料进行回切,得到虚拟预备体;2)设计虚拟车针并进行虚拟钻孔;3)设计导板并进行树脂3D打印成型。

图2 TRS定深导板的数字化设计流程Fig 2 Digital workflow of TRS template

1.3.2 分区粘接导板 基于TRS 定深导板引导下形成的虚拟预备体,进行分区粘接导板的设计,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图3):1)将患者CBCT 数据导入Mimics 软件(Materialise 公司,比利时)创建釉质3D 模型及釉质牙本质3D 模型,并导出保存为STL格式文件;2)将步骤1中釉质3D模型与釉质牙本质3D 模型导入Materialise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运行布尔运算,获得牙本质3D 模型;3)将获得的牙本质3D 模型和1.3.1(1)中获得的虚拟预备体模型导入CAD 软件(Exocad 公司,德国)后拟合,即可显示预备体表面牙本质暴露区域。本病例中,可以看到12牙切端1/3存在牙本质暴露;22 牙不存在牙本质暴露;4)分区粘接导板的设计与备牙导板、种植导板的设计类似,本技术采用牙支持式导板,导板后端延伸到第二前磨牙远中,边缘位于天然牙颈部1/3,保证足够的支持且方便就位;5)导板设计完成后进行树脂3D打印。

图3 分区粘接导板的数字化设计流程Fig 3 Digital workflow of Partition bonding templates

1.4 TRS定深导板引导下的备牙

试戴备牙导板,导板稳定密合。在导板的引导下,使用带止动环的定深车针进行定深孔的预备,钻孔完成后取下导板,磨除其他多余牙体组织,形成肩台,精修抛光(图4)。

图4 TRS定深导板引导下的牙体预备Fig 4 Tooth preparation guided by TRS template

1.5 分区粘接导板引导下粘接

患者第三次就诊,橡皮障隔离及12、22 牙排龈后,试戴釉质粘接导板及牙本质粘接导板,导板完全就位,密合性良好。就位釉质粘接导板后,釉质区域暴露,牙本质区域被遮挡;就位牙本质处理导板时,牙本质区域暴露,釉质区域被遮挡。本病例采用的是义获嘉Variolink N 贴面粘接套装,按照厂家建议的方式对釉质、牙本质分别进行了处理。牙面处理完成后,涂布牙本质釉质粘接剂,同时由助手同步处理瓷贴面,完成12 牙贴面的粘接(图5)。22 牙贴面预备后无牙本质暴露,按常规流程完成贴面粘接。

图5 分区粘接导板引导下的临床操作流程Fig 5 Clinical procedure of bonding guiding by partition bonding template

2 讨论

不同牙体组织由于组织结构不同,其采用的粘接处理方式存在差异。三步法全酸蚀粘接系统对釉质有出色的粘接效果,其粘接力强,长期临床效果好,被认为是釉质粘接的金标准。而全酸蚀粘接技术对于牙本质来说,磷酸酸蚀时间及牙面干湿程度难以控制,使用不当容易出现术后敏感等问题,且操作相对复杂,技术敏感性高[9]。随着粘接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自酸蚀粘接系统,无需磷酸酸蚀牙本质,简化操作的同时,对牙本质表现出出色的粘接能力。但其对釉质的粘接能力相对较弱且粘接后修复体边缘易变色[10-11]。因此,出现了选择性酸蚀技术,即用磷酸选择性酸蚀釉质后,使用自酸蚀粘接剂对粘接面进行处理[5]。研究[6]证明,在对釉质进行选择性酸蚀后,自酸蚀粘接剂的总体粘接效果有所提升,但磷酸必须精确地涂布在釉质上。临床研究[12-13]显示,当牙本质暴露大于50%时,贴面失败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在有限的釉质厚度内,贴面预备深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14-15]。TRS 定深孔导板引导的备牙技术,通过数字技术可以高效准确地实施牙体预备[8]。在成熟的定深孔引导技术基础上,本文介绍了一种序列3D 打印导板引导的瓷贴面分区粘接技术。通过TRS定深导板获得精准的预备深度,通过分区粘接导板对釉质牙本质粘接面进行精确区分及不同处理,达到精准的、可预期的瓷贴面的分区粘接。从目前使用该技术做的瓷贴面修复体3个月、半年的回访来看,临床效果良好,尚未发现术后存在修复后敏感、脱粘接等问题,远期效果仍在做进一步的回访追踪。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釉质贴面导板
不同预备方式前牙瓷贴面修复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楔横轧制导板粘料影响因素分析探究
数字化种植外科导板精确性的影响因素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关于某综合楼外墙贴面砖脱落原因的探讨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种植外科导板的设计及制作研究进展
多乐氟预防正畸过程中釉质脱矿的临床评价
不同浓度锌的含氟矿化液对人恒前磨牙釉质脱矿影响的体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