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米拉壕汉墓葬群揭取壁画的保护与修复

2022-06-09任亚云李明华樊再轩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墓葬纱布颜料

任亚云,李明华,樊再轩

(1.呼和浩特博物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2.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3.敦煌研究院,甘肃 敦煌 736200)

一、引言

在古代壁画的揭取保护中,仅揭取颜料层的保护方式在国内还很少,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馆藏的38 幅、近23m2壁画即属于此类。这批壁画从2010年至今一直保存在馆里库房简易文物柜架上,近年来,由于库房环境中的温、湿度,光照,空气等因素的影响,壁画颜料层愈加疏松,病害劣化态势严重,随时会有碎裂的风险,亟须对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修复。2019年1月呼和浩特博物馆内蒙古壁画保护中心与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合作,在经专家论证方案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有机结合,成功地对米拉壕墓葬群壁画进行了保护修复。此次的保护修复是我中心首次对仅揭取颜料层的壁画进行保护工作,修复难度大,对技术人员的修复技艺要求高,但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内蒙古地区壁画保护工作积累了珍贵经验,锻炼了队伍,提高了修复保护水平,也为今后更好地保护类似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实例借鉴。

米拉壕墓葬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东南角。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温和,地貌平坦,雨水充沛,水草肥美,有着相对独立的地理优势和极其优越的交通条件,非常适合人类生存繁衍,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战略要地和游牧民族的大本营。中原农耕经济与草原游牧经济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亦农亦牧的经济模式,使这里成为农耕政权与北方游牧部落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的重要区域。随着此地凤凰山[1]、嘎鲁图[2](巴日松古敖包)等汉墓、汉城的发现,不仅反映了汉代鄂尔多斯地区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民族交流、融合的意识形态[3],也丰富了人们对这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汉文化遗存的认识。2010年9月,为配合米拉壕移民小区建设工程,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田野调查和考古发掘工作,对清理发掘的五座墓葬中的壁画进行了抢救性揭取,部分壁画病害程度严重,当时曾进行了初步的保护修复。

二、米拉壕汉墓壁画概况

(一)概况

米拉壕汉墓葬群未发表发掘简报,五座墓葬的基本情况主要通过当时参与发掘保护工作的杨文宗、尹春雷所撰写文章获取[4]。米拉壕汉墓葬群在进行发掘之前早已经被严重盗扰,五座墓中除残留部分壁画外基本无其他信息。墓葬所在地层为砒砂岩层,墓葬土质松散潮湿。墓葬形制为斜坡土洞竖穴带单耳室墓(图1),这是自秦朝以来丧葬观念的反映,即由斜坡式墓道连通地面与墓主人的地下居所。

图1 M23 斜坡式墓道

米拉壕墓葬群五座墓的编号与基本信息如下:

墓葬编号:2010EWM:M19、M23、M25、M27、M30。

各墓室长360cm—420cm、宽170cm—183cm、高 133cm—175cm;耳室长 90cm—140cm、宽100cm—144cm、高100cm—133cm;墓道长443cm—1037cm,宽100cm—110cm。

(二)壁画保存现状

米拉壕墓葬群五座墓的壁画面积总共有92.17m2,壁画残存面积最大的是M19,有19.6m2(图2),最少的是M30,有17m2。清理时墓葬的墙体已经坍塌,壁画受到严重损毁,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图2 M19 墓壁画情况

1.壁画病害调查与评估

墓内壁画基本绘于墓室四周、墓顶、耳室内,绘制工艺简单,直接在砒砂岩表面涂刷黄色作为底色层,使用石青、石绿、土黄、赭石、朱砂等矿物质颜料作画[5]。

墓室壁画的颜料层在打开墓室时由于温、湿度变化出现严重起翘、脱落现象;受地下水的作用,造成墓室四壁距地面一米以下高度的壁画全部脱落。

壁画病害严重,从支撑体到颜料层病害丛生。如支撑体的坍塌脱落、墙体空鼓,断裂,错位,地仗层脱落、酥碱,颜料层脱落、粉化、起甲、龟裂等病害在每个墓葬中都很严重。

2.墓葬残留壁画主要题材

壁画上所见最多的是黑、红、绿、蓝、白、黄这六种颜色,一些画面上还有少见的紫色(表1)[6],绘画时画面大多不画轮廓线,直接以大块色彩表现人物衣着、牛马等,颇有写意风韵,也表现出工匠绘画技艺的娴熟。

表1 壁画颜料X 荧光及拉曼光谱检测结果

壁画题材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太阳图和星月图:汉代壁画墓中的图像开始呈现出大致稳定的体系,日月星宿的天象图大都绘于墓室顶部和墓室上方。汉代农业已经十分发达了,为了顺应农时,当时的人们很注重一年四季星云的变幻,也将之表现于墓葬所绘壁画中。墓中所绘的星座一般不会是画工信手点画,而是选择具有代表性、为人所熟知的星座加以绘制,但由于绘制星座的人并不是天文学家,因此星座位置和相互距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图3)。

图3 太阳与星月图

(2)放牧图:画面是一片连绵的山峦,其间散布着多头牛、羊、马等动物。以山间畜群的形式表现放牧,反映了这一地区重视畜牧业的特点,显现出“畜牧为天下饶”之景象(图4)。

图4 放牧图

(3)车马出行图:是汉代墓室壁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之一,用绘制的车辆马匹营造出行场面,也是墓主人身份的重要象征。有些车马出行图可能就是墓主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展现[7],这种丧葬观念表现在官吏死后建造墓葬时,还希望享受车马出行、威风八面的荣耀,突出生前的威仪及显赫的地位(图5)。

图5 车马出行图

(4)农耕图:汉代墓葬艺术图像中多见牛耕图,除了农业生产中牛耕的逐渐普及外,还与田庄经济的发展有关。

(5)楼阁歌舞图:这类图像在反映汉代富裕阶层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舞蹈表演者有男性也有女性,但女性较多。汉代的舞蹈形象注重上肢动作的变化,以手舞长袖、满庭缭绕的画面为常见[8],长长的衣裾拖在身后,十分飘逸(图6)。

图6 楼阁歌舞图

(6)其他题材: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处墓葬的壁画中画有很多鞋子,大多是两双不同颜色,一大一小同时出现,这种现象是否表现此墓是双人墓还不可得知。此外,壁画中的很多人物的衣着没有绘制轮廓线,而是直接以大块色彩表现。

总之,这批墓葬壁画题材丰富多样,内容涵盖宇宙天象、建筑楼阁等与墓主的个人经历和与之相关的宴饮行乐、歌舞射猎、车马出行等为主题的生活场景[9],色彩绚丽生动,图像涉及当时的思想、信仰、宗教、军事、政治、礼仪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一部用图像编绘的汉代历史画卷。为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民风、民俗、军事、生产、生活等提供了珍贵的绘画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但壁画整体保存状况差,病害种类多,损坏严重,亟须实施抢救性揭取保护。

三、壁画保护工作流程

(一)壁画揭取保护

米拉壕墓葬壁画是直接绘制在砒砂岩上,没有地仗层。砒砂岩成岩程度低、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水如泥、遇风成砂,质地松散,支撑强度差,墓葬群土质松散潮湿,且大量坍塌,揭取难度大,而采取揭取颜料层的方式目前在我国也是很少涉及的揭取方法。对壁画进行抢救性揭取,时间紧任务重,无论揭取过程中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壁画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经过一系列壁画抢救性揭取保护方案的试验,最后确定了八个壁画揭取的实施步骤:(1)清理面画;(2)加固画面;(3)确定切割线;(4)封贴画面;(5)分割壁画;(6)制作壁画夹板;(7)切割画面;(8)包装切割壁画[10]。

在完成揭取后,专家们对部分壁画进行了修复,剩余的38 幅壁画收藏在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库房内,这些仅有颜料层和底色层的壁画,由两块粘有薄海绵和塑料薄膜作为过渡层的木板夹住存放在钢制文物架上。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空气、光线、温、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壁画病害的劣化态势加重,壁画颜料层薄脆如纸、吹弹可破,随时都会有碎裂的危险。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实物资料,博物馆决定对这批壁画开展修复工作。但是,此次修复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没有揭掉当初贴覆保护的纱布之前壁画画面如何,壁画颜料层的病害严重程度,这些问题都是不可预知的(图7)。

图7 修复前状况

(二)壁画加固保护修复方案

壁画修复的直接目的是保存画面完整,尽可能完全显现壁画的画面内容,并且延缓壁画老化,在延长壁画寿命的基础上利于展示。这也是我们保护修复的主要目的,这就需要制作新地仗层让颜料层有固定依附,然后再揭掉画面所覆纱布,使画面能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1.材料的筛选

(1)地仗材料的选择:考虑新制作的地仗层与揭取壁画背面结合牢固度、材料的可逆性、修复后壁画的稳定性等因素,以及修复过程中每一道工序连续性、隐藏工序安全性、地仗层的透气性等问题,经过一系列实验后,我们选择了原墓葬中起支撑作用的砒砂岩作为新地仗层材料。

(2)地仗黏合剂材料选择及浓度配比:通过选用SF-016、Primai AC-33、改性丙烯酸乳液作黏结剂与砒砂岩配制新地仗层的试验,最终选定AC33作为黏结剂。为了找到适合的AC33 浓度,我们配制了不同比例、浓度的砂浆做颜料层粘接试验。在选定黏结剂浓度时,还需要考虑新地仗材料与黏结剂质量配比,以及地仗层材料硬化时间,硬化后的韧性、强度、收缩率等。通过多次试验块的配比实验,我们准确掌握了1m2新制作地仗层所需要砒砂岩和黏结剂的质量,黏结剂在每一步骤中的浓度,这些数据的确定为后序步骤提供了量化标准 (图8)。

图8 地仗材料与黏合剂选取

2.修复加固工艺筛选:在对壁画进行修复加固步骤实验时,我们运用了传统修复工艺、科学的配比试验性修复,在一个试验块上制作了新地仗层,用热敷法揭掉纱布后使之露出壁画的画面,效果良好(图9)。

图9 试验块保护修复工艺流程

3.揭取壁画颜料层后期加固修复方案

壁画实验块的保护修复基本完成,实验效果理想。按以上工艺方法制定如下保护修复流程 (图10)。

图10 修复流程图

(三)壁画修复方案的实施

我们设计的实验性保护修复技术路线和保护材料选取的方案得到壁画修复专家的一致认可,肯定了“用原支撑体材料砒砂岩制作新地仗层再进行画面修复”的处理方法,确定了对米拉壕壁画保护修复中修复材料的选用与技术操作步骤及方法,为下一步壁画保护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1.壁画背面的修复:

修复步骤如下:(1)壁画原状,贴有纱布正面;(2)清理壁画背面;(3)用1%-2%改性丙烯酸溶液做颜料层背面补强2-3 遍;(4) 把脱盐脱碱的砒砂岩过筛,砒砂岩需达到20 吋-40 吋之间的目数或0.9mm-0.45mm 之间孔径要求,用适合浓度的黏结剂AC33 溶液和砒砂岩按试验比例数据配制砂浆待用;(5)整平纱布,剪去四边多余纱布,尤其是剪去纱布重叠有褶皱处,用0.8-1cm 厚的木线条钉制成适合尺寸的木框,木框的每边都比原壁画大出3-5cm;(6)校尺校对木框成直角;(7)上砒砂岩浆前用小喷壶在壁画背部喷2%改性丙烯酸溶液;(8)上砒砂岩浆,用稍大些的不锈钢压角逐渐把砒砂岩浆压实压紧,抹压砒砂岩浆时不能带起一点底色层;(9)用稍大抹铲整体找平;(10)等待晾到合适的干度。(图11)

图11 壁画修复步骤图

2.壁画正面的修复

(1)翻转画面,做前期准备;(2)用手感觉壁画正面翻转后干、湿程度(凭修复者经验判断);(3)热敷法,用白毛巾铺在壁画表面外层的纱布上,用手感觉纱布软化程度,待纱布软化后揭掉外层纱布;(4)再次用热敷法将白毛巾铺在贴近壁画表层的纱布,待软化后揭掉贴近画面纱布;(5)攻克难题,揭取壁画表面纱布时有些颜料层与纱布粘接很牢固,此时需要用铁制修复刀或手术刀把颜料层从纱布上剔下来,再回贴到新制作的地仗层上;(6)用镊子去掉画面纱布残留线丝;(7)用棉签蘸温蒸馏水,用滚涂方法去掉画面残留桃胶和加固剂;(8) 揭掉纱布,露出整体画面。

3.绘制病害现状图及进行壁画表面病害修复

经过上述步骤,揭掉纱布后壁画的画面展现出来,工作人员及时拍照并做现状病害图。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制作病害图,一种是手工绘制病害图,另一种是使用AutoCAD 软件进行病害图的绘制。这两种方式都是以拍摄的数码照片为底图,按照调查标准绘制壁画病害图,以便准确、直观地反映壁画修复前的状况。壁画照片拍摄在地仗层没有干透时完成,然后要尽快地把壁画表面的病害加固回贴,这就需要全体修复人员齐心协力共同完成这一工作。由于选用砒砂岩配60%AC33 溶液做新的地仗层,砒砂岩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壁画颜料层与地仗层的粘接基本是依靠AC33 进行,通过实验得知:在地仗层未干透时对壁画表面病害的回贴、加固滴注黏结剂的浓度最小、次数最少,按压效果最佳,达到了最小介入和最大兼容的效果。

4.粘接蜂窝铝板

制作地仗层之后,需要把壁画与地仗层进行固定,我们采用了蜂窝铝板的材料。

(1)打磨蜂窝铝板,以增加蜂窝铝板与软木接触面,便于更好粘接;(2)蜂窝铝板和软木用环氧树脂粘接,软木起缓冲作用;(3)软木和碳纤维用环氧树脂粘接后涂刷两次30%Paraloid B-72,B72 起隔离作用,考虑到以后的重新保护修复,可以去掉蜂窝铝板,具有可逆性;(4)60%AC33 贴无纺布,粘贴好的无纺布能使新的地仗层更加牢固结实;(5)画3×3cm 网状格子线条,在格子交叉点使用大注射器吸取醋酸乙烯乳液注射点胶,胶点直径约为1-1.5cm,胶点呈棋盘状分布;(6)粘接新做地仗层和支撑体;(7)翻转壁画到正面,确定尺寸有无差错并进行微调;(8) 垫上宣纸,盖上木板进行加压固化(图12)。

图12 蜂窝铝板粘接流程

5.边沿补泥及边沿协调

壁画侧面蜂窝板的蜂窝空隙处用隔离层砂浆填实,外面用砒砂岩砂浆抹平,做防护协调层整体效果。

四、壁画表面颜料层保护修复

(一)画面清理

画面经过近十年的存放,表面污染的土垢和泥浆都已变得很坚硬,对于这些病害的清理,我们采用2A 溶液(乙醇和纯净水质量比1:1)软化后用手术刀机械剔除,还有一些难溶的钙质结壳、水渍等污染需选用5%—10%六偏磷酸钠溶液清除掉。

(二)颜料层中的粉化、起甲、龟裂的加固回贴

对颜料层中粉化、起甲、龟裂类病害,采用改性丙烯酸、改性有机硅丙烯酸、蒸馏水分别配制成1.5%、2%、2.5%、3%水溶液,用针管滴注;注射的黏结剂不宜过多或过少,过多时会溢流形成胶痕,过少时颜料层黏结不牢固。视壁画病害严重程度不同,每处注射2~3 遍。待黏结剂渗入地仗层后,用垫棉纸防护的木质修复刀轻轻压实滴注画面,将病害画面轻轻回贴原处,再用不锈钢铁质修复刀对压实画面微调按压。将颜料层回贴后,用拓包滚压,滚压的方向应从颜料层未裂口处向开裂处轻轻滚压,这样能将龟裂、起甲部位的空气排出,不产生气泡,同时也确保壁画表面不会被压出皱褶。(图13)

图13 壁画颜料层起甲、龟裂的修复

(三)画面中缺失、缝隙或揭取壁画临时填补材料

剔掉临时填补材料,用砒砂岩砂浆填补,不进行补色,补缺的部分要略低于原画面。

(四)叠压、外力损伤修复

颜料层用乙醇溶液软化后滴注2%改性丙烯酸和改性有机硅丙烯酸混合液,待黏结剂渗透使表面颜料层完全软化后,用手术刀或牙科工具把叠压、外力损伤处的颜料层在有裂隙开口处撬起,在低凹处填上砒砂岩浆,将撬起的颜料层贴回原地仗,滴注黏结剂并用不锈钢弯脚压平。

五、保护修复后壁画竣工图

为了明确每一幅壁画保护修复完成操作程序及工程量,对每一幅壁画进行了竣工图的绘制。竣工图主要采用AutoCAD 软件制图,将壁画各部位的病害标出,并针对不同病害类型所采取的保护修复措施,本保护修复工作完成依照国家标准来执行。

六、认识与思考

(一)用原墓葬支撑体材料砒砂岩制作壁画颜

料层的新地仗层,不仅增强了揭取壁画背面与新制作地仗层结合的牢度性,而且兼顾了修复后壁画的稳定性,保证了地仗层的透气性以及在以后保护修复中的可逆性,达到了传统材料与科学工艺技术相结合的目的。灵活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使保护更加有效、更趋于合理,更具有整体观赏性,为今后的展示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壁画修复时先要制作新地仗层,使揭取的

颜料层有固定依附,用热敷法揭掉画面所贴敷纱布,尽可能完全显现壁画的画面内容,并且运用科学技术手段修复、袪除壁画表面病害,延缓壁画老化,在延长壁画寿命的基础上利于长期展示。

(三)采用蜂窝铝板作为壁画新的支撑材料,不

仅解决了壁画材质与支撑体的兼容性、耐久性、轻便性问题,同时也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更便于保护、保存,亦能满足陈列迁移的多种需求,保护修复效果良好。

(四)进行画面修复时不进行表面颜色的修补,

达到保持原状的要求。

(五)对壁画画面进行封护时,所用低浓度Par-

aloid B72 乙醇试剂对壁画色度会产生一定影响,相信随着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会有更加合适的材料来替代。

(六)壁画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临

的问题也是复杂多变的,对修复后的壁画除了要有合适的收藏保存和展览空间环境外,更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以便对保护修复材料、工艺、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探索、研究的过程。

猜你喜欢

墓葬纱布颜料
打翻了颜料瓶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墓葬中的女人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颜料抹在了脸上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