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常克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规律

2022-06-09严方利张丰华孙香娟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紫癜方剂过敏性

严方利,童 敏,张丰华*,孙香娟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过敏性紫癜是儿科免疫性疾病之一,病因尚未明确,该病发病特征为反复出现皮肤紫癜,可并见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西医治疗以抗生素、维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要手段[1]。中医古籍并无“过敏性紫癜”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血证”“紫癜风”“肌衄”“发斑”“斑毒”等范畴。临床医家对过敏性紫癜的辨证论治各有心得,但多是一家之言,未形成统一共识。常克教授为四川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长期从事中医儿科临床诊疗工作,在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新的治疗思路。

本研究收集、整理常克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数据挖掘技术,以数据挖掘和分析计算所确定的组方为基础,结合临床跟师所见所闻对常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发,本研究通过该软件对录入的病案进行系统分析总结,以获取常教授的临证经验。

1.3 处方录入与核对

由专人将筛选出的方剂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完成录入后再由另外一人审核以保证数据源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平台管理系统”中的“方剂管理”模块,将患者证型、药物及剂量逐一录入,建立过敏性紫癜方剂数据库,然后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律和新方分析等。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及气味归经统计

在219首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方剂中,共有262味药物。通过“频次统计”得到治疗过敏性紫癜方剂中频率在40次及以上药物18味,其中频次最高的药物为黄芩、茯苓,频数均为76次。对262味药物的气味及归经频次进行统计,气味以寒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胃、肝为主。具体见表1及表2。

表1 过敏性紫癜方剂中频率在40次及以上药物

表2 过敏性紫癜方剂中药物气味归经频次统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过敏性紫癜常用药对

采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将支持度设置为“35”、置信度设置为0.6,得到常用药对22个(表3);同时得到支持度为35时的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方剂药物组合关联网络图(图1)。通过应用方剂“规则分析”,分析处方中药物组合频次≥27次的用药规则,按照关联规则置信度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列举置信度>95%的关联规则38条,见表4。

2.3 潜在药对及新方

根据方剂的数量设置相关度为6、惩罚度为2,通过软件集成的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相关组合,挖掘得到能够配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潜在药对和新处方,其中潜在药对13个,新处方13个,见表5。

表3 过敏性紫癜常用药对

图1 药物组合关联网络图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逐渐成为儿科的临床常见病,然古籍中并无统一病名,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各有见解。现“过敏性紫癜”之名亦由现代医学而来,辨证多以先天禀赋不足,加之风热外邪引动,迁延不愈而伤及脾肾脏腑,瘀血贯穿始终,故治疗多以清热祛风除外邪,滋肾养阴补先天,凉血活血祛瘀血[2]。常教授通过临床观察,结合四川地形及气候多湿邪的特点,认为儿童过敏性紫癜“病起中原(脾胃),火燎八方(脏腑经络、上中下三焦、卫气营血、皮肤腠理、四肢百骸、七冲九窍、膏肓募原等)”[3],正如《时病论》所言:“盖温热之毒,滞于阳明,发于肌肉而成斑。”治疗应以清脾胃湿热为主;然而过敏性紫癜每因外感、劳累引发,久病累及肾损,治疗也应分期论治。

表4 置信度>95%的关联规则38条

表5 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潜在药对、潜在新处方

3.1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用药特点

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软件对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并添甘味而显补益之效。因小儿为“纯阳之体”,邪气易从阳化热,发病以热为多;又“壮火食气”“壮火散气”,故配用甘温益气,归经以太阴阳明为主。

3.2 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核心药物

通过软件统计得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常用药对,分析得出常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三大核心药物群组:藿香、生石膏、甘草、防风、栀子;黄芩、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这体现了常教授对过敏性紫癜因湿热郁于脾胃、治应审慎分期,“以清为主,补不宜早”的思想。

疾病初发之时为脾胃湿热闭郁而无出路,入血动血而发为肌肤斑疹,首应祛除湿热病因,恢复脾胃生理功能。以栀子苦寒直泻脾胃及三焦伏火,石膏辛甘大寒直清肺胃之火,两者合力效彰,直指病所,泻火力强,火无遁形。防风辛甘而温,一药三用:一是辛能行能散,利除湿邪;二是“火郁发之”,用防风发散闭郁之火邪,予邪出路;三是微温而不燥,发散火邪不致成燎原之势,与寒凉同用无冰伏邪气、凉遏阳气之虞。《本草正义》言藿香“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用其化湿醒脾,复其运化之力,畅其升降之机;四药上下并清而以中焦为主,清泄又寓发散消闭郁之机。急性期后临床症状缓解,每易因感受外邪而诱发,盖为“外邪不解而热郁于经”,太阴风热与阳明湿热相合为病,故加用连翘、金银花两味轻宣透邪之品,祛除太阴风热之邪,且有透营转气之用,添用黄芩清上焦之热,蒲公英消肺胃伏火,四药合力清解热毒,截断病程防进一步传变;迨及疾病后期,斑疹已消,且无血尿蛋白尿之伤,但因热邪久稽,耗损肾阴,即用钱仲阳之六味地黄丸,平补肾中气阴,益其先天之本,助其生生之力。

3.3 新方浅析

本研究根据熵层次聚类方法,基于核心关联中药总结出13个新方,处方1、2、3、5、6、8者为针对紫癜慢性病程出现其他兼病、并病的随证加减方。新方中4、7、11、12、13则体现了常教授临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一些新思路。

3.3.1 湿邪为患,善用风药 川渝两地,湿气氤氲,小儿本肺脾不足又喜甘甜黏滑之物,湿邪或从皮毛而入,或从饮食而入,合于肺脾,体质多湿;过敏性紫癜虽以湿热为因,多有急性期后热象已轻而湿象偏盛者,临床缓解期的患儿每因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急性发作而诱发,也是湿性缠绵难愈。湿邪每易困阻气机,脾喜燥恶湿,湿邪困遏脾气则脾之运化不及,升清不利;肺为娇脏,属清虚之性,湿邪内留则肺气轻宣肃降之气机。驱邪以扶正,是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

常教授临证治湿,善用温而不燥之风药,以其辛香走窜、味薄质轻,又多归于肺脾两经,可燥湿运脾助脾之健运升阳,畅达肺气而强卫固表,走而不守助气血流行,如是肺之通调水道、脾之运化水湿得力,而气血流通顺畅,湿邪自无留驻之理。且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多数风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减轻血液黏滞、抗炎、抗凝、抗血栓形成等作用[4]。

3.3.2 湿热亦在手阳明大肠 过敏性紫癜之湿热邪气主困于中焦脾胃,然手足阳明经气流行,且胃与大肠,均为食饮之通道,胃肠相连,邪气相通,脾胃之湿热亦波及大肠。目前研究倾向于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由IgA介导的免疫反应性疾病[5],有研究表明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吸收器官和免疫器官[6],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肠道菌群,可刺激宿主免疫细胞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参与肠黏膜免疫系统的调控,因此常教授在治疗过敏性紫癜时亦不忘清利手阳明大肠之湿热。

新方12脱胎于经方葛根黄芩黄连汤,以葛根解肌去表未尽之邪,能升清复脾上升之机,性凉且润亦可清肠热而不伤正;黄连苦寒,清肠中积热,且厚肠胃而止泻利,正如《药性赋》所言“宽中下气,枳壳缓而枳实速也”,另给予枳实行肠中被湿热阻滞之气,与葛根一升一降,使气机复常;秦皮味苦性涩而坚,《本草汇言》称其“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既可清热解毒止利,又收敛气精,防清热祛湿之太过而伤正;再用车前子,利水不伤阴,“利小便而实大便”,分消湿邪。全方用药五味,集齐行气、清热、燥湿、解毒、利水之功,升降相因,散收同用,组方精妙,临证效奇。

3.3.3 久病及肾,祛痰化瘀 过敏性紫癜作为一种免疫性血管炎综合征,其预后不佳多因继发紫癜性肾炎,肾脏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出现系膜增生或节段硬化性等病理表现,临床可见血尿和(或)蛋白尿[7-9],中医将其归于“尿血”“溺血”范畴,是肾关不固、精微物质外泄所致,临床治疗颇为棘手。吴康衡教授对难治性肾病采取证+病+症相结合、中西汇通的治疗模式[10-12],细究其因,责之为“痰瘀积”胶着之邪,临床治疗主张“消痰化瘀,激浊扬清”。

常克教授发展了吴康衡教授这一理论,认为紫癜性肾炎患儿肾脏的病理表现,其与痰之局部停留、胶着难解之性相似;湿热灼伤血络而血溢脉外,血离常经而为瘀,发为血尿、白细胞碎裂性小血管炎,故痰瘀之辨确为良法,在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进行治疗时,重视祛痰化瘀、凉血止血,如新方4、11所示,方中三棱、莪术、王不留行、桃红均是活血之物,加白芥子利气豁痰,消“皮里膜外之痰”,是为“通因通用”,对免疫复合物沉积等病理变化加以治疗,祛除肾脏滞留之邪而防精微之漏;而加四草[13](益母草、茜草、紫草、仙鹤草)以凉血活血止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茜草、仙鹤草、紫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益母草有抑制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作用,可避免止血而生瘀。

4 结语

本研究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软件对常克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常克教授临证治疗过敏性紫癜采用分期论治,多以清热利湿、甘温益气、祛痰化瘀等治法,常教授的临证经验为后来医者临床治疗过敏性紫癜提供了思路。然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常教授临证辨证独到,用药灵活,具体分期-分型-用药规律值得进一步挖掘探索。

猜你喜欢

紫癜方剂过敏性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张仲景柴胡方方族组方规律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玉屏风散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68例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