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配伍规律

2022-06-09李娜王晋志娄必丹

河南中医 2022年7期
关键词:腧穴原发性关联

李娜,王晋志,娄必丹

1.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21

痛经是指伴随月经期出现下腹部及腰部痉挛性疼痛的病症,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状,甚者可引起晕厥[1-2]。痛经在临床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原发性痛经,指的是无生殖系统明显器质性病变,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另一类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发生在青春期,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的生活质量[3]。现代医学实验证明,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血管升压素、雌激素、遗传因素、神经及神经递质、催产素、前列腺素、β-内啡肽、免疫、精神等因素有关,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一般多选用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维生素、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因其见效快,被广泛使用。近几年有研究表明,大量使用上述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痛经症状,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并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治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以胃肠反应、水钠潴留最为常见[4-6]。历代医家认为,原发性痛经是由于胞宫内的气血发生了变化,寒凝、瘀血、痰湿、气滞[7]等阻滞胞宫,导致胞宫、冲任气血阻塞或失于濡养,从而导致“不通”或“不荣”,引起疼痛[8]。临床证实,刺激穴位对原发性痛经具有良效[9]。

穴位埋线是指使用羊肠线或其他可吸收线体植入穴位,是在针灸经络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羊肠线埋入相应穴位区域,经过多种因素持久、柔和地刺激穴位,达到疏通经络气血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这种治疗方法作为一种有确切镇痛作用的自然疗法,具有操作方便、治疗间隔长和可降低就诊频率的优点,更适合现代女性繁忙而无规律的生活节奏,较单一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更具有优势[10]。有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可抑制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11]。实验研究证实,穴位埋线和西药均能减轻原发性痛经大鼠的疼痛症状和改善病理损伤,且穴位埋线疗效优于布洛芬[12]。本研究检索相关穴位埋线实验研究文献,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与治疗原发性痛经关系最为密切的配穴组,以指导临床上对痛经的治疗。复杂网络分析,相对于数据挖掘的常用的频次与关联规则分析,其特有的无标度、小世界特性,能够动态反映核心穴位配伍,目前,在疾病穴位配伍、穴位与症状相关等规律研究的应用中较为广泛。因此,本研究采用复杂网络拓扑结构技术,初步探索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选穴,为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相关文献,检索年限2006年1月至2020年9月,以“穴位埋线”“原发性痛经”为关键词,检索方式为主题词结合自由词检索。

共检索到文献126篇,去除综述文献、文献研究、动物实验类文献、未给出明确诊断文献、实验组及对照组数量不足30例的文献、未明确给予配穴处方的文献、未予以明确疗效评定标准的文献,剩下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

1.2 文献纳入标准临床研究文献,以随机对照性研究为主,试验组数量及对照组数量均大于30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痛经;单纯穴位埋线治疗为主,可合并其他基础治疗;明确给出埋线穴位处方,腧穴选择包括十四经穴、经外奇穴;有明确疗效评定标准,报道治疗效果并有数据支持。

1.3 文献排除标准综述类文章、文献研究、动物实验类文献;重复发表或研究数据、内容雷同的文献,仅取1次。

1.4 数据处理采集数据,建立Excel数据表,依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腧穴的归经、定位、以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为依据,对涉及的腧穴名称加以规范。运用Excel统计穴位频次,通过Gephi绘制复杂网络图,运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2.1 频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54篇文献中共涉及99个配穴处方,涉及35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522次,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频次排在前16位腧穴的使用频次之和,占总使用频次的90%以上,见图1,为高概率事件,故本研究选用使用频率前16位的腧穴行频次分析。根据前16个穴位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序绘制使用频次直方图,见图2。

注:其他包括水道、太溪、阴陵泉、水分、关元俞、大肠俞、期门、中都、膻中图1 35个腧穴使用频次统计饼状图

图2 腧穴使用频次统计直方图

将以上16个腧穴以最新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为依据进行归经处理,见表1,得到的数据行频次分析并绘制直方图,见图3。

表1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穴位应用频次分析

图3 经络频次统计直方图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中共出现7种特定穴位,共12个。其中,募穴、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五腧穴、郄穴、下合穴、八会穴、原穴,见表2。根据特定穴位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布,绘制直方图,见图4。

表2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定穴应用频次分析表

图4 特定穴频次统计直方图

2.2 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Gephi软件,得到一个节点数为35,边数为264的复杂网络图,见图5。

图5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配伍应用复杂网络图

2.3 关联规则模型结果关联分析是用来衡量数据挖掘出来的高频集的标准[13]。将数据导入到IBM SPSS Modeler软件中行关联规则,设置最小置信度为80%,最大置信度为100%,设置最小支持度为20%,最大支持度为30%。运算后,结果显示有12条穴位配伍关联规则。其中,两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有9条,见表3,分别为:次髎→地机,关元→地机,关元→子宫,肾俞→脾俞,三阴交→气海,关元→气海,次髎→十七椎,关元→十七椎,三阴交→肝俞。三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有9条,见表4,分别为:关元→地机+次髎,次髎→地机+关元,关元→气海+三阴交。

表3 2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表

表4 3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表

再次将数据导入到IBM SPSS Modeler软件中绘制复杂网络图,见图6,在图中,关元-次髎,关元-三阴交,三阴交-次髎这三条线最为明显。

图6 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穴位配伍应用关联规则网络图

3 讨论

穴位埋线是根据中医针灸学理论,通过针具和药线在穴位内产生刺激经络、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整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腧穴配伍能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在针灸治疗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频次统计、复杂网络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腧穴配伍规律进行了分析整理,为临床上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

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穴位为关元、次髎、三阴交。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可调理冲任之气,针刺关元穴具有温养冲任、暖宫散寒及温经止痛等作用,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首选穴位。有研究认为,通过针刺关元穴可以减少子宫收缩频率[14],调节缩宫素受体[15],改变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16],调节NK细胞活性[17],调节白细胞介素-2、5-羟色胺、P物质水平[18],调控大脑疼痛调节中枢[19],从而缓解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疼痛。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功能以改善神经递质来缓解痛经程度[20-21]。三阴交为足三阴经所交会之处,针刺三阴交具有活血调经、通调气血,故有镇痛作用,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常用穴位。经络频次分布以膀胱经、脾经、任脉三条经络出现的频次最多。而这三条经络中又以膀胱经出现频次最多,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膀胱经经络最长,分布最广,又通过背俞穴与五脏六腑相连,故其作用最广泛。通过膀胱经背俞穴与脏腑的联系调节脏腑气血以止痛[22]。膀胱经为巨阳,阳气最盛。因为膀胱(经)统摄营卫,“太阳之气,主周身之毛”,为卫外之藩篱,能够有效治疗痛经患者经期怕冷等阳虚症状。其二,原发性痛经的病位在胞宫,采用膀胱经腧穴治疗原发性痛经属阴病治阳的取穴思路[23]。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募穴、背俞穴。《黄帝内经》云:“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难经·六十七难》亦云:“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可见,俞募配穴为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配穴[24]。

复杂网络图中,节点越大说明该穴位节点出现的频次越高,边越明显说明连接的两个穴位节点同时出现的概率越高。复杂网络图结果显示:穴位节点较大的有关元、次髎、三阴交,说明这三个穴位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出现的频次较高。较为明显的连接两个穴位的边有关元-三阴交、关元-次髎、次髎-三阴交,说明穴位埋线治疗痛经,这三组配穴出现的概率高。关元-三阴交配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关元-次髎配伍共奏消滞散结之功,次髎-三阴交配伍增强活血补血之功。

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所得规则提升度均>1,均为正向规则。其中,两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位为次髎、地机,说明次髎、地机同时出现的概率高。所以次髎、地机为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穴组,共同发挥健脾、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三个穴位配伍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的穴位为关元、地机、次髎,说明关元、地机、次髎三个穴位同时出现的概率高,说明在健脾、活血化瘀止痛的基础上增加了温阳散寒的功效。

原发性痛经病位在小腹部胞宫,关元穴位于小腹部,且关元穴为任脉、脾经、肝经、肾经、冲脉之交会穴。《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说明月经的产生是以冲任督带与胞宫、脏腑与胞宫、天癸等为基础。《难经·二十八难》云:“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月经的产生与女子生育密切相关,故临床上使用关元穴治疗原发性痛经。

次髎穴位于腰骶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其穴位与胞宫所在部位对应,也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效穴,针刺次髎穴可以起到行气导滞、运行气血、疏达冲任和通畅胞脉的作用。

《灵枢·经脉》云:“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灵枢·经筋》云:“足太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三阴交是足太阴经经穴,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原发性痛经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在经脉循行方面,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皆经过阴器、少腹胞宫。经络理论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督脉、冲脉“一源而三歧”,皆起于胞中,八脉又隶属于肝肾,脾主统血,肝主藏血,肾经上行,冲脉又隶属于阳明,足阳明胃经主“血”所生病,所以任脉、督脉、足三阴经、胃经等均是痛经病因病机的关键经脉,体现了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以消瘀散滞、活血补血、健脾温阳为主要基本原则。穴位埋线可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并且有治疗间隔时间长、疗效持久等特点[25]。临床上运用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痛经多选用关元[26]、次髎[27]、三阴交[28]三个穴位。在穴位配伍方面往往采用关元、次髎、三阴交相互配伍来加强治疗效果,不仅体现针灸治疗的局部选穴原则,也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

猜你喜欢

腧穴原发性关联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旅途止泻按脾腧
奇趣搭配
拼一拼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智趣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无关联①
益气养阴祛瘀煎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