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运动项目中心化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

2022-06-09杨三军叶茂盛

体育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俱乐部赛事青少年

杨三军 叶茂盛

摘      要:采用专家访谈与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新时代体育政策的治理逻辑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英国、德国和日本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研究认为:英国、德国和日本采用“运动项目中心化”发展策略,即在国家体育整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以不同运动项目发展为中心线安排相关工作,实现了运动项目纵向系统化发展的一种发展策略。提出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应当借鉴国外“运动项目中心化”的经验,围绕运动项目的发展,从体育系统参与一体化课程建设入手,通过项目分类赛事助推体教融合、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圈和大数据平台,最终实现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

关  键  词: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心化;体教融合;一体化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096-07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sports program central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the new era

YANG Sanjun,YE Maoshe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expert interview and litera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governance logic of sports policy under the new era,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law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United Kingdom, Germany and Japa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y have adopted the "sports program centr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hat i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ports planning, the government arranges relevant work arou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sports programs, and realize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vertical and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sports. It is proposed that China'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foreign "sports program centralization", an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jects, start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sports system in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through program classification events, building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cosystem and big data platform, and finally realizing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Key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program centralization;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integrated curriculum

項目中心化是以学科教学论和体育项目发展规律为理论基础,主要针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技能弱化和内容碎片化等问题,以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发展为中心线,将相关知识点与技战术教学等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纵向安排,同时以项目运动俱乐部和协会等形式,组织辅助教学和开展体育赛事,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运动技能和培养学习兴趣,实现个人的终身体育和最终以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目标的实现。

这一构想主要基于我国体教融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模式改革等政策提出的一种理论构想,指在教学内容安排、赛事体系构建、项目生态圈和大数据平台4个方面实现项目的中心化。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降低实际工作的难度:体育课程虽是一门课程,但是却至少涉及10多个运动项目,彼此间虽相互促进却又各有特色,所有项目同时发展且达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水平,工作难度巨大。如分项目展开,不同地区从某个优势(特色)项目探索从小学到大学的体教融合之路则难度将降低不少,而且成功的案例还可以为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效应。

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发掘英国、日本和德国学校(青少年)体育项目中心化发展规律,利用专家访谈法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的相关领导和学者探讨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实施“项目中心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学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

1  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政策导向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治理的新逻辑也逐渐清晰。近年,国务院、教育部和体育总局等政府机构发布一系列的学校体育相关政策。这些政策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确立明确的发展思路。

第一,目标引导方面:学校体育的目标明确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十九大报告要求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体育教育是教育至关重要的一环。教育部也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推进学校体育的新目标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与其他学科齐头并进。这为大中小学等各类学校的纵向配合和多元主体的参与提供了政策引导。

第二,成效指标分解:学校体育的成效被清晰地定义为体育知识、运动技能、参与态度、健身成效和人格发展等多方面[1-2]。这既是对体育教育规律的回归,也是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与拓展。

第三,保障系统方面:新时代学校体育应当有更多主体参与和资源投入。体育教育不再是学校一家的责任。政府、学校、体育部门和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都应当动员起来,共同参与。

第四,行动路线方面:学校体育涉及10多个运动项目,很少有学校具备同时加强所有项目的能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因此应继续以“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3-4]建设为基础,尽快在不同地区和学校实现各自优势体育项目的教学标准化,落实“教会、勤练、常赛”[6]的要求,形成统一“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6]体育赛事体系,建立各方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平台,实现学校体育运动的持续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可能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本研究将之概括为“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

2  国外学校(青少年)体育的项目中心化发展情况

运动项目中心化并未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国外政府的政策文件中,而是本研究的一個理论概括:在国家体育整体规划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围绕不同项目发展的需要安排相关工作,实现运动项目纵向系统化发展的一种发展策略。

在世界体育发展中也能找到类似做法,比如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的LTAD(Long-Term Athlete Development)模式、日本体育振兴计划中的“一贯性指导体系”、德国的体育俱乐部制中的学校体育等。

2.1  单项协会主导的英国青少年体育LTAD模式

为更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英国青少年体育采用了单项协会主导的LTAD模式,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密切合作,实现了竞技体育人才的长期发展。

1)英国青少年体育LTAD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8~12年的时间,英国单项协会就按照这一时间表制定了一站式培养计划,将青少年体育分为4个阶段:培养乐趣、学会训练、学会参赛、争取获胜(见表1)。

其中,培养乐趣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掌握各种运动项目的技能和发展灵敏、平衡、协调和速度等基本能力,为他们以后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或成为高水平运动员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孩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高可能性;10~12岁是青少年体育爱好者向高水平运动员发展的基础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掌握各种体育技能。因此,英国在这个时期着重发展青少年的基本技能,以学会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在学会参赛阶段,青少年们开始围绕各自的专项针有对性地开展技术与战术地学习。进入争取获胜阶段后,部分青少年开始进入职业化训练过程,开始为参加职业化赛事进行训练。在整个系统内,每个阶段都有适当的教练、比赛、设备和训练支持服务,确保青少年体育培养的连续性。

2)英国青少年体育LTAD模式中的教育机构。

英国青少年体育根据不同项目的需求特点,以单项协会为主导,以教育、机构、体育系统以及相关主体为合作伙伴的组织结构。涉及的主要机构,包括纵向的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各种体育俱乐部,横向的组织合作组织如学校体育协调者、青少年体育基金会等(见表2)。

其中,学校在整个培养体系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主要作用包括追踪和分析有天赋的人才、提供信息和训练计划,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主要服务和咨询服务;作为运动员职业教育的协调者,提供与青少年体育发展有关的教师、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建立体育天赋青少年训练营,为学生运动员提供奖学金等。培养兴趣和学会训练阶段的青少年体育主要由学校负责,在英国小学的课程设置中特别强调对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并要求教师掌握正确的方法来实施体育课程。

3)英国青少年体育LTAD模式中的“体教融合”。

为了确保学会参赛阶段中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学生都接受优秀运动员所需的训练与支持,使他们将来都有得到世界冠军的机会,英国专门建立400所体育中学。这些体育中学是这一阶段“体教融合”的关键,在体育中学里资赋优异的青少年学生将可以在14岁时就参与特殊课程与训练,他们可接受最高级的教练员指导、有弹性的训练时间以及个别的训练安排,以确保他们发挥其运动与学业的潜力。

此外,体育中学通过与单项运动协会合作,并与英国国家运动训练中心(UKSI)的服务网络连接,提供有关运动科学、运动医疗、运动教练和生活管理等的支持服务。

从中学到大学,是从学会参赛到争取获胜阶段,是青少年学生是否选择进入职业体育生涯的关键时期,也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流失率最高的时期。英国政府要求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从中学到大学的无缝连接,支持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的发展,包括为运动员提供奖学金,为运动员提供训练设施、高水平的教练员、高质量的运动医疗和体育科学服务、灵活的课程时间和上课模式、运动员的职业教育等。

2.2  “一贯性指导体系”中的日本学校体育

2011年日本文部省重修《体育振兴法》,次年出台《体育振兴基本计划》,提出构建“一貫性指导体系”[9],为全体学生提供从青少年时期到成年期全阶段的“一贯性指导”[9],对有潜质的青少年根据个人的特性和发展阶段统一安排计划。

1)以学校为单位的少年团(俱乐部)。

日本青少年体育采取了与德国类似的俱乐部制,称之为”少年团“。目前已经有约34 000个体育少年团,成员数量超过74万,是日本国内最大的青少年体育团体。

首先,体育少年团主要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组织,便于成员就近开展体育活动;其次,成员年龄分布较广,体育少年团的成员从幼儿园阶段到高中生阶段都有,并且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指导和教学;再次,开展的体育项目具有多样性,在男子项目中,足球是人数最多的运动,女子项目中,排球是人数最多的运动;最后,不以球队和比赛为中心,而是以俱乐部为中心,要求尽量避免精英主义和锦标主义,以尽可能多地争取更多青少年来参与体育活动,较好实现学校体育的教育需要。

2)体育部门支持下的田径课程发展。

按照“一贯性指导体系”的设计,学校体育课程、课外体育训练和专业的运动员培养是沿着同一个长期培养的思路来开展,需要学校、学生、家长和专业运动队等直接利益相关方的深入理解和密切配合。日本原有学校体育课程中缺少必要的体育教育价值与系统的科学训练知识等内容。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日本体育协会和日本国立体育科学中心等专业体育机构,共同研究完善了以田径为主的各个体育项目的分类指导课程,并基本实现了教材上的统一。这有效提升了日本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体能,起到了强健身心和促进身体发育的效果,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日本田径的运动成绩也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大学体育协会连接中的“体教融合”。

在中小学阶段,体育少年团(俱乐部)有效支撑了“一贯性指导体系”。但是大部分日本运动员都不会过早离开学校专门从事运动训练,而是会进入大学继续训练。这首先得益于日本的大学也有相对较高的训练水平和教练团队以及管理体制,体育赛事的竞技水平非常高。

2019年日本体育厅以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NCAA)为蓝本,牵头成立日本大学体育协会(UNIVAS),重点打造了拥有32个比赛项目的全国性赛事“UNIVAS CUP”[10]。在组织赛事的同时,日本大学体育协会将各体育单项组织和各大学组织起来,打破了行业壁垒和校际障碍,形成了跨学校和跨项目的统一管理组织机构,对于大学体育的整体协调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大学体育协会成立后,成为连接中小学体育、职业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关键一环。各体育项目团体的组织结构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呈现全国项目团体、地方项目团体、都道府县项目团体和市町村项目团体纵向管理特征。此外,又存在横向的管理特征,如某一项目的全国项目团体下方,又包括了职业体育团体、地方体育团体、大学体育团体等多个平行的组织机构。大学体育中的某一项目,既处于全国体育团体的纵向管理下,又和地方体育团体处于平行位置。

2.3  体育俱乐部制中的德国中小学学校体育

1)德国学生体育与青少年体育赛事概况。

德国竞技体育水平较高,在国际大赛中位居前列,特别是冬季项目始终保持了世界最高水平。体育俱乐部是其体育发展的核心,全国有约9万个体育俱乐部,俱乐部成员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11]。

俱乐部有效促进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育的发展采用“体育俱乐部与学校合作模式”,使得德国体育形成了相互促进的整体。20世纪中叶,德国文化部长会议与国家体育联合会共同签署了《支持学校体育教育的建议》,标志着体育俱乐部和学校全方位合作的开始。青少年学生在校参加学校的体育课程,放学后就进入俱乐部参与某个运动项目的训练[12]。大学期间的体育参与则主要靠体育俱乐部(德国的普通大学没有体育课)。德国没有专业的省级运动队,国家代表队平时也不进行集中训练,他们的成员就来自遍布全国的体育俱乐部。在竞赛方面,德国有完善的联赛体系,不同项目的分级不同,最多分为13个级别,多数采用6级制,普遍有升降级制度,连通了职业赛事与业余赛事。

2)体育教学以运动项目进行单位编制。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的体育教学非常重视体育项目的学习,教学内容围绕运动项目进行单位编制。中小学阶段学生可以从课堂上得到较为系统的体育教育,围绕特定项目开展的体育俱乐部又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提升的需要。中小学与俱乐部采用共建合作项目、学生加入俱乐部和场馆共享等方式进行密切合作。2017年初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和德国奥林匹克体育协会制定了《2017—2022年学校体育发展行动规划》,强调区域内学校与俱乐部之间合作进一步维系教育网络系统[13]。这一系统为促进学校体育水平的提升、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后备人才的同时,也形成了浓厚的地域体育特色和项目体育文化,为项目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3)完善而庞大的体育俱乐部体系。

德国很重视教育的完整性。青少年学生即使是被认为有运动天赋的学生,也很少会脱离学校教育。入学后,德国父母一般会给孩子选择加入某一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在俱乐部中提高运动能力[14]。绝大多数人到成年后也会在俱乐部进行体育锻炼。少数职业选手的成长也离不开俱乐部,他们都在某一个俱乐部进行日常训练并代表俱乐部或国家参赛。

另外,德国学校体育呈现多样性,各州的自主性较强,俱乐部制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家庭的现实需求。德国各州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是统一的,都围绕培养运动行为能力展开,强调通过体育提高学生的运动知识与能力,提升其自主决定参与体育的能力,最终实现体育能力在其他领域的迁移价值。这与我国四位一体的教育目标较为接近。

4)服务项目多样化的教师与场馆资源。

德国体育师范生在培养中除了要求体育专业能力外,还必须选修一个非体育的第二专业。这既有利于教师摆脱“只会运动”的片面印象,也增加了教师的通用性,无论是在学校教学安排中,还是在体育赛事等工作开展上。

德国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也非常注意通用性,有利于不同区域间体育教学的统一和体育赛事开展。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统一按照国家工业标准DIN183021-6进行修建,可以满足28个项目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需要。这也有利于提高场馆使用效率。体育场馆由学校体育课程(上课时间)和体育俱乐部训练(课余与课后时间)进行分时共享,体育俱乐部一般可以免费或以较低费用使用。

3  我国学校体育的运动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

3.1  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概述

从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政策导向出发,结合国外学校体育改革经验,提出了对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运动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构想(见图1):第一,所有的工作都围绕提升参与者运动技术水平开展,其中决定性的基础工作是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合作分项目建立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第二,在体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运动项目协会为主体分项目组织青少年(学生)赛事体系。第三,以赛事体系为平台,加速政府、学校、协会和家庭多方参与的学校体育生态圈的建设。第四,建设大数据平台,以科学数据实现整个体系的不断更新迭代和可持续发展。

3.2  以分项目一体化课程建设打通体教融合之路

我国体教融合政策明确提出建设“一体化体育课程”。在此之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已经将小学到高中的体育课程分成了6个水平段,基本具备“一体化”的形式,然而并没有在课程上实现“一体化”效果。经过10多年体育课程后,学生中仍存在没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技能的现象。究其根本,体育课程(教材)的内容没有科学考虑项目发展需要是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考虑借助体育系统的专业力量。

1)体育系统加入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

从国外经验来看,体育系统的力量加入体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首先,体育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训练和竞赛,有着更为丰富的积累,对于如何实现“教会、勤练、常赛”有着更加深入理解。体育系统完全有能力按照项目发展规律编写更为科学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其次,在体教融合战略之下,我国体育系统也需要实现体育课程一体化。根据运动项目训练的科学规律,将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进行整合,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内容,实现通过教育系统更好地提升青少年体育技能水平,体育系统选拔和培养运动员的目标才能更好实现。最后,围绕运动项目编写体育教材是体育系统更好发挥自身特长,争取更多话语权和自身长远利益的有效途径。

同时,这样做的优势有二:第一,可以有效解决新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学生学习兴趣减退和竞技水平下降问题。成为科学、有效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在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并且扎实有效的学校体育教学,有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第二,通过共同建设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需求,探索构建共同目标过程中的有效融合方式,开启以运动项目发展引领体教融合的现实之门。

2)将教学规律与项目发展需要融合。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育系统必须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和课程建设,或承担审核的任务,以确保内容不偏离学校教育的需要。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和德国的经验,对项目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分类分批建设,以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教学需要。在小学低年龄段,教学应围绕田径、体操等基础项目开展;小学的中高年级,体育课程应增加球类和其他器械类项目,开始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中学阶段、特别是大学阶段应当根据学校条件增设尽可能多的项目,并鼓励同区域内学校发展相同或相近的运动项目,形成区域体育文化。

3.3  以分項目赛事体系实现发展主体的融合

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间的关系,或言之重新认识竞赛在整个学校体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被认为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15]。体育教学课程一体化实现后,学校体育赛事的分级比赛将变得更为科学和有序,比赛的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全国级别的综合性赛事已经或即将实现融合,但是由于目前体育系统掌握着青少年赛事的关键资源,如裁判、教练、运动员的认证管理,以及赛事所有权等,教育系统的赛事资源难以与之匹敌,实现赛事的深度融合并不容易。

我国现有赛事体系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都是以项目为基础开展的。赛事相关的赛事资源、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建设等等也都是或可以按照运动项目进行分类。按照运动项目分类推进赛事整合可以更大程度降低实施难度,从而加快体教融合的进度。

在运动项目中心化的逻辑之下,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应当以项目协会为主体开展。单项项目协会领导各级各类各区域的本运动项目协会,并组织相关赛事,具体赛事工作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在中小学阶段赛事以促进学生的体育参与为主、提升学生竞技能力为辅,主要实现教育价值,教育部门提供基础体育教学并为学生参加体育社团训练提供支持;在大学阶段,项目协会的赛事应当以提升竞技能力、选拔运动精英和竞赛表演为主,满足体育与社会的需求(见图2)。

3.4  建构学校体育生态圈提供持续发展动力

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体教融合和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政策都明确提到了完善青少年(学校)体育的保障机制。在运动项目中心化的发展逻辑之下,多元保障机制可以在良性互动中得到共同成长,形成“生态圈”。

第一,校园保障机制的形成是一个互促的过程。学校的“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发展模式会形成围绕特定项目的资金、场地、教师和学生的优势集中,便于教学成果和经验的积累。随之不断强化的校园体育项目文化也会与项目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在校园体育围绕运动项目启动后,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就会随之加强。西方国家自下而上的体育发展模式正是从俱乐部开始的,随后步骤就是俱乐部联合形成项目协会,对项目的规则、赛事等进行统一建设。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可以采取类似方式:先发展体育俱乐部,俱乐部加入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共同成立的项目协会之中,共同举办赛事、认证运动员和裁判员等。

第三,以青少年为主的项目协会与同项目的群众体育协会、职业体育协会等形成更大范围的协会联盟,互通有无、共同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中包括项目规则的修订、裁判队伍的认证培训、赛事体系的发展完善等。

第四,随着项目协会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各类资源都将得到更合理更科学的利用,其中可能包括体育教师的培养要求和校园体育场馆的建设规范等。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体教融合”也将随之实现,甚至进入更加深入的融合状态。

3.5  建设大数据平台完善运动项目发展路径

在运动项目中心化的逻辑之下,我国学校体育可以更高效实现体育课程一体化、赛事融合和体育生态圈建设。这一体系之中将产生海量的数据,包括教学过程数据、学生运动表现数据、参赛学生与裁判员训练和比赛数据、场馆与各类器材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既可以服务于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成为学校体育评价的关键指标,更应当成为运动项目发展的数据基础。

第一,为保证数据的真实与安全,大数据平台建设与管理的主体不能是体育系统或教育系统的任何一方,而应当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独立第三方,类似阳光高考平台。

第二,大数据平台最重要的价值是为项目发展提供数据基础。它会根据数据形成运动项目发展的“常量”,为运动项目的发展路径决策提供保障。

第三,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收集和使用还应当采取共享机制。它可以接受各方委托提供数据报告,服务各主体的发展需求。在后续发展中,还应成为各方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平台。

第四,我国国土辽阔,地域差异大,应当充分考虑体育项目的多样性,适当鼓励地域间的项目特色发展。在项目布局与发展策略方面尤其需要大数据的支持。

3.6  运动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可能的问题与解决

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现实情况,运行项目中心化发展路径可能会出现3种主要问题:第一,学校场馆和师资等资源不足以支撑多项目的标准化教学。第二,运动项目协会的能力和资源不足以领导项目的系统化发展。第三,多个项目协会之间缺乏协调,产生“外部性”问题。

第1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标准化,建议在教材问题上,学习日本经验由学校和运动项目协会共同完成;师资问题方面,根据体教融合战略的规划,鼓励运动员和教练员加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关于场馆设施问题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方案,短期方案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可行项目进行教学,长期方案则可以学习德国经验,由国家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场馆实现标准化。第2个问题与国家在推行的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是一个问题,运动项目中心化路径可以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压力。第3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在于大数据平台的利用,政府通过大数据平台掌握各项目发展状况与趋势,进而实现有效管理与引导。

我国新时代体育发展的政策导向很明确,决定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运动项目中心化趋势。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也证实了学校体育采取项目中心化发展方式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我国体教融合应当以运动项目为中心进行长远布局,从体育系统参与课程一体化建设入手逐渐深入,通过项目分类赛事推进体教融合,进而构建学校体育生态圈,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建设,最终助推我国体育运动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 《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Z]. 2021-06-23.

[2] 王登峰. 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整体策略和重点任务[J]. 体育教学,2018(3):3.

[3]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Z]. 2016-05-06.

[4] 教育部等6部门. 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Z]. 2015-07-22.

[5] 教育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Z]. 2021-04-19.

[6]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Z]. 2020-01-27.

[7] DCMS/Cabinet Office,2002. Game Plan: A strategy for delivering Government's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objectives Strategy[EB/OL]. (2002-03-22)[2021-10-18]. http://www.london.gov.uk/assembly/reports/econsd/lasting-legacy-summary.pdf

[8] 日本文部科學省网站. 日本现行学习指导要领[EB/OL]. (2016-07-12)[2021-10-15]. http://www.mext.go.jp/a_menu/ shotou/ new-cs /index.htm.

[9] 久木留. 一日本のエリートスポーツにおける一貫指導システムの問題と課題[EB/OL]. [2021-8-21]. https://senshu-u.repo.nii.ac.jp/?action=pages_view_main&active_action=repository_view_main_item_detail&item_id=3117&item_no=1&page_id=13&block_id=21

[10] 大学スポーツコンソーシアムKANSAI. 大学スポーツの新展開[M]. 日本:晃洋书房,2018:99-100.

[11] 刘东锋. 德国体育俱乐部发展与运行现状研究 ——基于德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报告的解读[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428-430.

[12] HONER O,DEMETRIOUY.Effects of  a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me in sixth grade German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4,14(1):341-351.

[13] 王苏雅. 德国制定《2017—2022年学校体育发展行动规划》[J]. 上海教育,2018(2):2.

[14] Deutscher Olympischer Sportbund. Berblick Ids daspro gramm[EB/OL]. [2021-11-12]. http://ksb-siwi.de/ index.php/unsere-themen/sportjugend/nrw-bewegt-seine-kinder

猜你喜欢

俱乐部赛事青少年
本月赛事
青少年发明家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