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困境与消解

2022-06-09万发达孟昭雯邱辉

体育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民赛事志愿

万发达 孟昭雯 邱辉

摘      要:体育志愿服务是体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步入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面临如下困境:(1)体育赛会志愿服务与民生严重脱节;(2)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社区与组织缺乏连接;(3)学校体育志愿服务中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互动;(4)体育志愿服务缺少联动与保障机制。研究提出对策:(1)利用赛会志愿服务资源服务于民生;(2)全民健身组织下沉社区完成组织与社区有效连接;(3)加强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发展;(4)加强多部门联动、协同合作,建立体育志愿服务智慧化信息系统以提高多元治理能力;(5)理顺机制体制,完善体育志愿服务应急管理体系。

关  键  词:体育治理;体育志愿服务;全民健康;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067-05

The dilemma and solution on participation of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in sports governance under the new era

WAN Fada1,MENG Zhaowen2,QIU Hui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China)

Abstract: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ports governance, and stepping into the new era, some dilemma has been faced by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on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governanc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serious disconnection between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and people’s livelihood; (2) there is not a conjunction between community and organization in the national fitness volunteer service; (3) there is no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in volunteer service wit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4) the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lacks of united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Based on these above, this study points out: (1) making use of the voluntary service resources of the competition to serv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2) the national fitness organization sinking the community to complet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community; (3)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home and schoo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volunteer service; (4) strengthening the linkage and cooperation of multi-departments, and establish a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ultiple governance; (5) straightening out the mechanism system and improve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of sports voluntary service.

Keywords: sports governance;sports volunteer service;the national fitness;the new era

2013年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我国体育志愿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以适应体育强国建设需要。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1]。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朝阳里社区,为志愿者点赞,称赞他们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前行者、引领者,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2019年国务院颁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体育志愿服务工程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十大工程之一[3],对体育志愿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和明确目标,为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指明方向。

体育是新时代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环节,更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认真总结和反思体育志愿服务在参与体育治理中的经验教训,可以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加快体育志愿服务工程建设,为实现体育治理现代化和体育强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1  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主要路径

1.1  体育赛事志愿服务

体育赛事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赛事是一个复杂系统,志愿服务是其子系统,志愿服务为赛事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服务支持,确保赛事的正常运行。赛事志愿服务是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重要表现形式。1990年北京亚运会,义务工作者参与赛事,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2008年北京奥运会,170万志愿者为奥运会保驾护航,10万赛事志愿者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志愿者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名片。2011年广州亚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志愿者为赛事举办方开源节流,是赛事最重要的人力资源。30多年来,体育赛事规模和数量发生巨大变化,从奥运会到全运会、全民健身日等节日系列赛事、学校系列赛事活动,都有志愿者参与,赛事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已经常态化,有力推动体育治理的高质量发展。

1.2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的重心由竞技体育向全民健身转型,在此过程中全民健身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宝贵的志愿遗产,如志愿精神、志愿服务理念、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人才等。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中央文明办等6部门发布《关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提出了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之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推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人力资源中心等部门在2013—2014年对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进行评估,发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策略,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指明方向。

国内学者如夏树花[4]、朱琳[5]、张万秋[6]等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及其长效化发展机制,提出一些针对性对策和建议,积极推动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深度。全国各地全民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亟需志愿者参与,社会需求也推动全民健身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增加,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人民的健身意识增强,对全民健身的需求量增加,但是大部分人又不知道如何科学锻炼,亟需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指导,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需求量激增;社会需求激增和全民健身发展需要,大大推动了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加快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进程。

1.3  学校体育志愿服务

2015年教育部为倡议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规范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颁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7],为10岁以上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力促建立学生志愿服务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2016年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志愿服务、救济扶贫、大型赛事、学校运动会、单项体育赛事和大型会议等。大学生是体育赛事和会议的主力军,是学校体育志愿服务的核心力量。邱辉[8]提出构建高校体育志愿服务课程体系的构想,以体育专业的专业课程和非体育专业的非专业课程为主要内容,以大学生体育社团和社区服务组织为媒介,以学生的活动记录、学分制度、服务效果反馈、奖惩激励为评价手段的体验式体育志愿服务教学。

2  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困境

体育志愿服务存在组织目标相对模糊、服务内容相对单一、行政推动和保障不力、人才培养不科学、绩效评估主观性强等特征[9];体育志愿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常态化机制缺失,体育志愿服务尚未完善,供给结构尚需优化,志愿服务效果尚需提高;体育志愿者服务理念不够深入,追求短期效益、缺乏战略意识,制度化建设欠缺,社会化程度不高,运行机制不完善等[10]是当前体育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产生一定影响。

2017年中国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各种新情况出现,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存在诸多挑战。在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过程中,呈现赛事志愿服务与民生严重脱节、社区与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缺乏连接、学校体育志愿服务与家庭缺乏有效互动、参与体育治理缺少联动机制与保障机制等困境。

2.1  赛事志愿服务与民生严重脱节

賽事志愿服务具有短期性,赛事志愿者赛后是否能够转化为日常体育志愿者,其知识和背景是否和全民健身契合,是否愿意继续服务于全民健身等问题值得探究。赛事志愿者转化为全民健身志愿者是有门槛的,需要志愿者有体育专业相关知识背景、运动背景,否则,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赛事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失灵”。

在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全国赛事受到极大冲击,停赛、延期、空场等是常态,大量具有赛事志愿服务经验的志愿者“闲置”在家。特别是疫情严重时期,只有少数志愿者在社区、单位的组织下,参与相应的居家健身指导和服务,但没有像赛会志愿服务一样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致使赛事志愿者与民生严重脱节,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受限。赛事志愿服务留下的宝贵的人力资源,若能与全民健身有效连接,将促进赛事志愿服务深度参与体育治理。

2.2  社区与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缺乏连接

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是人民身边的公共体育服务,最接地气的是和社区站点相结合,为居民科学健身提供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是参与体育治理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已经完成健身路径资源配置,大部分全民健身站点和社区重合,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分布在各社区中。按照相应的制度安排,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在社区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健康有序开展。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在参与体育治理过程中,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暴发后,参与过赛会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没能在第一时间内和社区联动起来为民生服务,只是零散地参与社区或者单位或者个人组织的线上体育志愿服务,为新冠疫情期间居民居家健身提供指导。社区体育志愿服务行动相对滞后,归结于社区网格化服务不到位,信息网络系统不畅通,没有及时连接居民和体育志愿者,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低。

2.3  学校与家庭缺乏有效互动

在教育系统,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逐渐增多,以服务学校课后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班等为主的志愿者大多是体育老师、体育专业实习生、体育爱好者。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家长积极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组织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一起进行体育训练,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氛围。而我国学校体育志愿服务缺乏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新冠疫情期间,大中小学生居家上网课,家长居家上班,家长和学生都很忙,大部分学校都有相应的体育课要求,大学生正常在网上远程学习体育运动项目。除了室内体育运动项目如健美操、武术和瑜伽等可以居家完成课程,其他项目因为场地和器材等限制,整体效果不佳。中小学根据教育部和学校要求,大课间进行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而其他时间体育老师要求居家体能训练,以提高学生免疫力。但是学校和家庭之间互动较少,导致在疫情期间学生呈现增重和肥胖趋势,学校体育志愿服务也因为家校沟通少,导致其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大打折扣。在正常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各级各类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发起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家校形成联动机制,让更多家长关注和参与,提升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2.4  缺少联动与保障机制

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缺少联动和保障机制。例如,在新冠疫情下全国一盘棋,形成防控疫情的社区应急网格服务,但是体育志愿服务尚未纳入其中。间接表明体育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缺乏联动机制,不能在第一时间镶嵌到社会治理体系中,为社会治理贡献应有力量。2020年3月份笔者对全国264名体育志愿者进行调查发现,志愿者在抗疫行动中缺乏相应保障,完全靠志愿者克服各种困难,提供科学健身方法指导和知识传授。因此,应该以新冠疫情为契机创新体育志愿服务方式,立足群众需求,探索疫情防控“互联网+体育志愿服务”,创新开展“无接触服务”“屏对屏志愿服务”,使体育志愿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进行有效匹配,提供精准和高效服务。

新时代体育需求旺盛,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突出,亟需建立社会志愿服务和体育志愿服务之间的联动机制,使体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有效连接起来。相关部门提供最基本保障,为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扫清障碍,打通“最后一公里”,以提升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  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提升对策

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颁发《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指明方向、确定重点。体育最基本的健身价值得到重视,引发国人对体育的重新审视,从以前的“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转向“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最重要”。疫情暴发后,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倡导下,各单项体育协会、各地市文体局、大中小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个人等积极行动,发挥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全国人民献上了系列居家科学健身方法。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还是体育志愿者个人,都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加快我国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进程,为国家排忧解难,体育治理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凸显。

在新时代,随时可能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亟需转变思路。遇到困难,唯有冷静思考,积极主动想办法,明确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定位和目标,才能为其参与体育治理指明方向。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亟需将原来线下的“面对面”服务转为现在线上的“屏对屏”服务以及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建立体育志愿服务智慧网络系统是当务之急,为全国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课外培训、学校体育教育等提供信息交流平台,为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全过程奠定基础,是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发展趋势。

3.1  利用赛会志愿服务资源服务于民生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层出不穷,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是体育赛事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在比赛期间这些资源可以为赛事服务,赛后应该被保护和利用起来,为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服务,解决全民健身领域的民生问题。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和供给不充分的矛盾凸显,每一场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资源应该及时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连接,将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服务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提高赛会志愿服务资源利用率,提高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2  全民健身组织下沉社区,完成组织与社区的有效连接

加强对城乡社区全民健身站点的管理,将全民健身站点志愿服务组织资源镶嵌到社区网格化服务系统中,为“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提供社区保障。体育志愿服务资源下沉到社区,和其他类型的社会志愿服务融合在一起,和社区、街道等进行有效衔接。将大量的体育志愿服务组织资源下沉到城乡社区,可以充分动员社区内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在社区开展线上和线下体育志愿服务,提升社区体育治理能力,促进社区居家健身和社区健身的普及推广,更好服务于全国人民,以达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障公民体育权利、增进人民健康的善治目的。

3.3  加強家校互动合作,促进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发展

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结果,学生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纽带,各级各类学校应该吸纳广大家长成为学校体育志愿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源,让家长身体力行为学生做榜样。在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中家长和学校互动,可以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手段,学校也可以依托家长志愿服务资源,减少学校组织大型赛事活动的压力。学生可以从中学习、感受父母榜样的力量,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愿意为别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能力等,可谓是“多赢”,同时也促进学校体育志愿服务的高质高效发展,提高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3.4  加强多部门联动、协同合作,提高多元化治理能力

1)学校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冠疫情期间,教育系统停学不停课,广大体育老师除了在线上开展体育课,还结合拍视频、网上直播等形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坚持居家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有效推动了学校体育志愿服务和家庭相结合。

2)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在全民健身站点、健身路径、社区体育场馆、公园等开展有组织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或者在线上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有些社区志愿者自发在社区、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展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或者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开展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和服务。

3)政府系统体育志愿服务活动。政府有责任和担当组织专家、学者、专业运动员等发挥体育智库和名人效应,引领全国人民在线上和线下进行科学体育健身,推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有效融合,助力健康中国梦,加快体育志愿服务工程建设步伐。

4)体育企业志愿服务活动。体育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更多个性化和专业的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产品,为更多人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便利。在产品进入市场前期,可以采取企业体育志愿服务活动,将高精尖和实用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向最需要的人群推广。

5)体育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体育社会组织应该发挥作用,在学校、社区等提供专业化体育志愿服务。学校体育志愿服务、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政府体育志愿服务、体育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等要与互联网融合,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打通全国人民健身“最后一公里”,将体育志愿服务有机地融合到体育治理中,以提高其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11]。

3.5  理顺机制体制,完善体育志愿服务应急管理体系

新时代亟需理顺体育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完善体育志愿服务应急管理体系,加强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力度。加强体育志愿服务应急领导指挥体系顶层设计,认真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切实做好物资保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体育志愿文化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体育志愿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12]。推动体育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体育志愿服务和社会志愿服务的有效链接,将体育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其中。无论是在社会正常运行,还是应急事件发生时,都能够和社会志愿服务一起快速反应,第一时间为社会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需要与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比较突出,应该建立智慧化多部门协同的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系统,解决供给双方不匹配的情况。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居家锻炼是新挑战,亟需大量体育志愿者给予科学居家锻炼指导,是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应急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一群热爱体育事业的志愿者们,自觉行动起来,纷纷以个人、单位、组织的名义,拍视频、撰写居家抗疫体育锻炼科普文章,在抖音、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快手等媒体上广为流传,及时解决了人们体育锻炼方法和知识“短板”。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对全国人民进行了一次体育素养通识教育,为全民健康提供保障,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能力得到迅速提升。

建立社区、学校、体育政府部门、企业联动、家庭协同发展的体育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确保新时代新矛盾和新问题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反应,采取措施为全国人民提供及时的体育“救助”行动,用体育志愿服务的各种手段确保全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打破体育赛事志愿服务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将国内大量的赛事志愿者和全民健身志愿者资源整合起来,将为提高我国体育治理能力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

新时代健康中国和体育治理现代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及时总结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经验和教训,破解新时代体育志愿服务参与体育治理的困境,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体育治理道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0-09-27]. http://www.gov.

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 陆士桢,马彬. 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J]. 社会治理,2018(11):38-44.

[3]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EB/OL]. [2020-09-18]. http://www.

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4] 夏树花.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主体的反思与重构[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 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

[5] 朱琳. 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法理思考[J]. 体育与科学,2011,32(5):35.

[6] 张万秋.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探索[J]. 体育科技,2014,35(5):83-85.

[7]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 (2015-03-18)[2020-09-18]. http://old.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0/201503/185406.html

[8] 邱辉. 高校体育志愿服务课程化思考[J].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3(10):34-38.

[9] 邱辉. 中国体育志愿服务现状及其体育体系构建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

[10] 万发达,赵元吉,邱辉. 健康中国视域下我国体育志愿服务长效化发展研究[J]. 体育学刊,2020,27(4):56-60.

[11] 张大为,刘兵,郑旗. 奥运遗产视角下英国体育志愿者培养计划的实践经验与启示[J]. 体育学刊,2020,27(5):53-58.

[12] 习近平. 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J]. 中国民族,2020(Z1):6-7.

猜你喜欢

全民赛事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本月赛事
全民·爱·阅读
我志愿……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可持续全民医保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