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

2022-06-09海芳芳

海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流通图书图书馆

海芳芳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在获取信息方式上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图书馆的流通服务已经很难满足读者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需求,不利于读者获取更广阔和新鲜的图书知识。在“互聯网+”时代,图书馆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将读者与服务进行有效的联系,唯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在社会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图书馆的管理以及流通服务研究方面入手,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的举措进行进一步的罗列。

目前很多传统行业在创新和发展中已经逐渐被“互联网+”所改善,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环境中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利用“互联网+”时代下多种信息技术优势与图书馆流通服务特征进行有效结合,不断创新符合未来时代发展的流通服务的新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信息一体化,可以为拓展图书馆共享渠道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满足读者多元化获取信息的需求。

一、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

第一,内容单一。在读者服务需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在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地确保图书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基于传统服务模式的信息采集方式则需要对知识进行筛选和过滤,这个过程就会影响信息的保留程度;第二,信息流失严重[1]。网络信息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已经逐渐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减少了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再加上图书馆信息查询的方式和流程过于复杂,严重降低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导致很多图书馆内的信息不断流失;第三,流通服务方式单一。传统服务模式需要读者自行前往图书馆借书阅览,经常会出现要想借的书被借走,不利于及时获取图书信息,降低了获取信息的效率。

二、“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的意义

(一)增强服务的预见性

在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采用图书流通服务新模式,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图书馆服务的预见性。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大量信息数据的整合,可以在数据爆发阶段实现对信息数据的有效获取,更好地优化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系统[2]。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对用户的读书习惯和特征进行准确地分析和,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对用户的信息数据量进行准确的分析,及时有效的预测出用户对于信息数据的需求量,而且还可以预测用户对于所选取的图书类型的意愿程度,能够为一步增强图书馆服务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利于更好地弥补传统服务模式中的不足。

(二)全面提高了智能化管理水平

站在现代图书馆发展情况来看,融入大数据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图书馆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图书馆对数据以及用户喜爱程度的分析能力。基于大量信息数据,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方式,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和知识产权模型,能够帮助动态化的信息数据实现汇总,从而形成数据量,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实时分析,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处理方案。

(三)提供个性化服务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图书馆流通服务新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个体化的阅读服务。可以准确预测读者对于阅读方式以及图书类型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阅读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数据信息查询的效率[3]。同时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向用户实时发送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增强用户与图书馆的黏性,更好地留住用户,也可以挖掘更多潜在客户,从而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体系。

三、“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措施

(一)提供个性化信息资源,优化阅读体验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其充分地应用在图书馆网络服务建设中,优化图书流通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使其更趋向于立体化。碎片化和快餐式的阅读形式当前读者阅读的主要特点。图书馆需要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和特征开发“微资源”,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针对读者各自特征和标准建立智能化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系统和检索系统,一方面,使读者在智能化图书馆系统中可以找到自己真实需要的信息资源[4];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智能化的分析读者的喜爱和读物类型,为读者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增强读者阅读的体验程度。除此之外,图书馆数字阅读平台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阅读的主题和内容,还可以利用多种社交媒体软件与其他用户分析读物,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加强图书阅读的互动性,或者还可以参加到多人阅读的活动中,加强交流,有利于更好地提升自我阅读水平,为更好地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多方合作,拓宽流通渠道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在此作用下得到了有效的融合,小到网络购物,大到共享单车服务,都为读者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流通服务。例如,图书馆可以与快递公司合作,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网借、快投服务,用户可以直接在图书馆网络平台完整自主选书,自主下单买书,图书馆可以利用与企业合作的快递公司将图书运送到指定的图书分馆,及时将运送物流信息发送给用户,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时间规划取书时间,这种快速传输的服务方式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利于更好地增强用户与图书馆,快递与图书馆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产业发展[5]。除此之外,图书馆还可以将各种阅读活动作为出售商品,在第三方服务平台上加强宣传、推广,例如组织亲子活动阅读沙龙,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此活动放在美团上面对大众群体进行线上销售,在扩大活动影响力,激发亲子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为图书馆吸引更多潜在客户,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6]。“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对社会各种服务平台、新媒体平台的深入研究,实现合理化的应用,使其可以更好地契合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创立公共阅读交流共享平台

知识的交流和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不断循环、持续运行的过程,需要在人与人反复的交流和转换的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新知识,图书馆需要加强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有效联系,促使知识得到有效传播,确定从知识到转换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制度,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效率,还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需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营造趣味性、宽松的阅读氛围[7]。例如,图书馆可以利用网络反馈技术正确引导用户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图书馆通过利用奖励措施来鼓勵读者更好地写作,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图书经验,能够吸引更多地人群。这样不仅可以激发用户和工作人员和参与共享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强他们心理的满足感,强化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的意愿,更好地加强多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8]。利用多种网络社交工具,图书馆可以与读者建立非常密切的关系,读者可以通过关注图书馆网络平台的实时信息,可以及时掌握图书馆的动态,包括新书发布、上架,好书推荐,开馆时间等,管理人员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能够满足读者全方面了解图书馆的需求,进而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以更为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加持,通过结合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原则,以信息资源为核心,构建多样化的资源共享途径,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一体化、全方面阅读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读者实现线上自主选书,看书,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和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构建智能化的图书馆,提升服务效能,打造优质化的图书馆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彦青.浅谈“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J].卷宗,2019,9(5):115-116.

[2]胡婷.探析“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图书资料管理[J].卷宗,2021,11(18):199,383.

[3]韩丽.“互联网+”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策略[J].科技传播,2019,11(1):171-172.

[4]吾热亚提·玉素甫.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21,18(9):37-38.

[5]苏海岩.“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流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卷宗,2019,9(35):158.

[6]高艳.“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机制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11):79-81.

[7]阿思娜拉.探索互联网+视角下提升党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水平的措施[J].卷宗,2020,10(5):161.

[8]周震波.“互联网+图书馆”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带来的影响及应对[J].中国新通信,2021,23(14):123-124.

猜你喜欢

流通图书图书馆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去图书馆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