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技能大赛

2022-06-09陈飞

海风 2022年4期
关键词:赛项产教职业技能

近几年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可以培养、发现和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也可有效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学生都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进行,这样自上而下地把“职业教育看大赛”的理念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在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将起到重要作用。

近几年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通过大赛可以培养、发现和选拔一批高技能人才,也可有效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技能的积极性。因此,国家、地方、学校、教师、学生都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将技能大赛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进行,这样自上而下地把“职业教育看大赛”的理念贯穿整个职业教育[1],职业技能大赛对于在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将起到重要作用。作为一个职业教育从业者就技能大赛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最新要求。回首过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各方共同的参与和帮助下,职业教育不断提升自身发展动力,以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升级资源配置和结构布局,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职业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在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更好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将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具有十分鲜明的跨界性,必须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来实现。然而,职业教育一直存在着“学校热,企业冷”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企业怕培养的人才不能为企业所用,为别人做了嫁衣裳;二是“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等就业准入制度在一些企业不能得到真正落实;三是大部分企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责任性还不强。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载体,且融合程度与形式向着深度内涵型方向发展。行业企业在大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最初的提供资金、竞赛设备到现在的参与赛项设计、制定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师资队伍、转化竞赛成果等。为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寻找出了重要切入点,各职业院校也通过大赛这个平台深度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时调整院校发展和专业设置方向,通过大赛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产教良好互动的新局面。企业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通过职教集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形式,使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专业建设、教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训。有关行政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发挥其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大赛中大力推广企业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推进产教结合。

二、展示广大师生风采和改革创新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扩大社会影响和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已经从2008年的2000多人增加至2020年的近20000人,指导教师从1000余人增长至13000余人,主办单位由最初的11家增加到了35家,合作企业由最初的10余家增加到了100余家。赛项由2008年24项最大增加至190多项,从2017年大赛开始加入行业特色赛项,进一步丰富了赛项设置。赛区2018年增加至23个。关键数据的成倍增长,体现了全国各地区、各院校的广泛参与,也体现大赛的扩展度、认可度在不断加强,大赛的普惠性、辐射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赛逐步构建起了“校赛、省(市)赛、国赛”三级选拔体系,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人才选拔制度。以大赛为载体,一条职业教育院校内部“人人参与、专业覆盖、层层选拔”的人才培养选拔系统链条已搭建完成。

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自2008年成功举办以来,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17年第十届大赛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第十届大赛做出重要批示。在已举办的11届大赛里,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出席大赛相关活动并发表讲话,肯定大赛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通过11年的发展,大赛已经成为一张彰显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靓丽名片。随着教育部结合实际情况将大赛作为重要板块整体并入职业教育活动周。整体并入后,借助活动周的广阔宣传、展示、交流、分享平台,大赛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整体社会效应更加凸显,社会关注和参与度也随之大幅提升。

三、紧贴国家产业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技能大赛从设计伊始,赛项设计就紧贴国家产业发展,赛项设置的基本思路就是赛项设置对接产业发展。在2013-2015年大赛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赛项设置须按照“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四个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的出台,为今后大赛赛项设置搭建了基本框架。2018年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中明确指出,大赛赛项设置需对接职业院校主要专业群,对接产业需求、行业标准和企业主流技术水平。章程的出台为新时代大赛赛项设置标准指明了方向。从2012年起,大赛赛项数增加稳定至近百项,赛项设置基本符合国家三大产业发展的结构占比。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性产业赛项比重稳步提升,占比稳定在一半左右。智能制造、新技术产业赛项占比四成左右。而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赛项设置也更加关注其产业升级发展的方向。多年来,大赛赛项设置始终坚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提升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体系的专业和技术为重点,结合新时代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工艺革新等特点,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设置赛项。如机器人技术应用、通讯与控制系統(高铁)集成与维护、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智能家居安装与维护、物联网技术应用、养老服务技能等赛项都是紧贴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方向设置。大赛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紧密的一类教育,大赛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帮助。大赛的主办单位由最初的11家增加到37家,2018年随着国家政府机构改革,主办单位调整为35家,覆盖行业门类越来越多。在行业广泛参与的基础下,国赛的举办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参与国赛的合作企业由最初的13家最多增加到近200家,企业参与基本做到了所有赛项的全覆盖。扩展到省赛、市赛及校赛层面,企业参与的数量还会更多。

四、引领教育教学改革

随着技能大赛的成绩也成为体现学校办学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各种“国家示范性院校”及“国家骨干型院校”的评估。于是,技能大赛在各地职业院校也迅速火了起来。因为它能促进职业院校进行课程改革,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可引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巩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职业技能大赛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技能培养需要具备完备的实训条件,成本高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最大的区别。职业院校必须在专业发展方向的确定、培养计划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工夫,要找出与普教人才培养的区别。 结合各类技能大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中国亚龙教育装备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陈继权先生提出了“做学教一体化”的全新的培养模式。大多数学校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出了“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组织灵活化”的课改方向。除了增加实训课时以外,逐步实践“理实一体化”“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课时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和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技能大赛作为模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机融入到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进来的是学生,走出的是能手”培养目标[2]。

五、總结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目前各个行业中职业技能水平发展成果的展示,这既是选手们比拼手艺的舞台,也是大家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参与者可以充分地展示出个人所具有的职业技能水平,观看者或竞技者也能从中学习到精湛的手艺和娴熟的技术,这也能促进我国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从今年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青年已经能够在多个行业和领域中掌握了比较先进的职业技能水平,希望他们能够戒骄戒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为我们国家涌现出更多的劳模、工匠而不断奋斗。未来的中国,还将源源地培养出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优秀技工人才,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邵旭芝.浅谈职业技能大赛的重要性[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50.

[2]钟巧燕.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的影响[J].现代职业教育,2016(29):331.

作者简介:陈飞(1982-),男,汉族,江西省南昌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赛项产教职业技能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基于赛项的“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模式改革
为国夺金
中职学校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赛项培训实践探索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