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根本

2022-06-09陈丛刊王思贝

体育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全民现代化群众

陈丛刊 王思贝

摘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特质,坚守人民体育利益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基础,依靠人民体育力量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基础,实现人民体育参与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满足人民体育需求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基础。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彰显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主体优势、标准优势、实现优势等重要优势,指明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路,包括加强党对全民健身治理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家法治全局,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

关  键  词: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3-0014-05

Putting the people in the highest position in heart is the fundamental for

the modernization governance of national fitness

CHEN Congkan,WANG Sibei

(Center of Sport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1130,China)

Abstract: Putting the people in the highest position in heart reflecte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The adherence to the people's sports interests is the value basi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dependence of people's sports strength is the main basis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governanc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people's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the institutional basi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eople's sports requests is the driving force basi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Putting the people in the highest position in heart showed the subject advantages, standard advantages and realization advantage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which demonstrate practical approaches of th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overall leadership over national fitness governance, adhering to people first and promoting people's all-round development, developing national fitness according to law, accelerating the deep-integration of national fitness and national health, and promoting healthy China strategy and building a sports power.

Keywords: national fitness;governance modernization;people-centered

在全民健身治理的全部理論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价值指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这是全民健身事业蒸蒸日上的根源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推动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出系列批示指示,成为新时代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推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于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加有力地做好全民健身工作,实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是指全民健身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要,构建齐抓共管的全民健身工作格局,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新格局,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中实现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9F3F1739-2836-4D9A-AE9B-0E13796C9E07

1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体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特质

1.1  坚守人民体育利益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伟大品格,就是“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指导原则,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公平、均衡、全面享有参与体育的权利,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利益是全民健身治理的基本立足点,既贯穿于党领导体育事业发展的全部过程,又贯穿于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整体进程,成为推动体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将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目标,全面体现党和国家对人民身体健康水平的高度关切,成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基石。习近平[3]要求“充分认识体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积极意义,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刻阐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擘画了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美好蓝图,在实现人民体育利益中托起人民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1.2  依靠人民体育力量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基础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成败。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4]。“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正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5]。在体育发展中,始终相信人民、牢牢依靠人民是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一切成就最根本、最宝贵的经验总结。正因为唤起人民热情、集中人民智慧、汇聚人民力量、得到人民支持,全民健身治理能力才得以不断提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全民健身事业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实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是不断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进一步树立人民主体思想,需要将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人民主体地位有机统一起来,在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实现全民健身服务均衡化发展、构建全民健身协同治理格局、提升全民健身智慧化水平、培育弘扬全民健身传统文化等领域充分依靠人民力量,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铺桥架路,建成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3  实现人民体育参与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

全民健身为人民,全民健身靠人民,不仅要构建“利益共同体”,更要打造“行动共同体”。正是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深度融入,全民健身治理水平才不断提升,人民的健身意识、健身意愿和健身热情才愈发强烈。党的十八大以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文件相继出台,《全民健身计划》滚动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进入程序,已初步形成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34件中央与国务院文件,32件部门规章,178件规范性文件等体育政策法规体系,以制度的形式保障全民健身的全民参与性和共享性,扎稳全民健身的群众基础[6]。顺应人民参与意愿,形成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是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也必将通过人民群众更加广泛的融入,掀起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新浪潮,在促进人民体育参与中夯实人民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1.4  满足人民体育需求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动力基础

满足人民健康生活、快乐生活、幸福生活的需要,是全民健身事业始终不变的主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全民健身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智慧化等特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健身需求,是密切关系民生福祉和体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核心命题,成为推进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重中之重[7]。《“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 m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对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作出战略部署,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明确了路线图和任务书。始终把优先满足人民健身需求、健康需求、美好生活需求的程度作为衡量体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根本标准,守护人民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2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彰显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优势

2.1  “人民是堅实根基和最大底气”是主体优势

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8]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更加明确清晰,目标理想更加庄重赤诚。提升全民健身治理水平,推进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归根结底是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健康的身体、更愉悦的身心、更幸福的生活、更全面的发展。人民既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对象,也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参与者、推动者和贡献者。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信心源于人民、自觉源于人民、希望源于人民、动力源于人民。巩固和坚持全民健身治理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系中,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全民健身治理新格局,完善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以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加快推动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坚持把最广大人民根本体育利益作为谋决策、定政策、施良策的最高标准,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治理,充分彰显人民主体性,夯实全民健身治理的根基,把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不断领向前进、引向深入、推向高潮。

2.2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是标准优势

“人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5]。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保持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是我们党开展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是在体育发展中贯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举措,是展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育实践,是推进体育共享发展、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体育治理成果的必由之路。正因为人民群众是全民健身事业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人民群众理所应当成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公正评价者。通过努力回答好高品质全民健身需求与滞后的全民健身市场意识相矛盾、经济下行压力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金存在缺口、全民健身供需结构不平衡、全民健身市场作用机制不明显、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不充分等现实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健身需求,形成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系统化、整体性部署安排,开创经得起历史检验、实践印证和人民阅卷的全民健身治理新局面。9F3F1739-2836-4D9A-AE9B-0E13796C9E07

2.3  “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是实现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高扬实践理性主旋律,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并提,充分体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通过兼顾城乡、地域、人群、项目等差异,打造全民健身新理念新方式新路径,让人民获得感更直接更充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提升群众健身消费水平,丰富全民健身文化内涵,让人民幸福感更有意味、更可期待;通过落实各项健身惠民举措,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增强人民身体素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让人民安全感更加强、更有温度。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取得历史性辉煌成就,形成了奋进新时代的强大体育力量。为了让人民拥有健康体魄,为了让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为了让人民享受幸福生活,为了让人民见证民族复兴,“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理想,也是全民健身事业枝繁叶茂、永远常青的根本密钥,在推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闪耀着无比夺目的绚丽光芒。

3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指明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进路

3.1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治理的全面领导,让人民群众共享善治之益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确保人民群众享有良好全民健身治理成果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定海神针”。第一,将党对全民健身治理的全面领导贯穿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全过程。进一步健全党对全民健身治理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优化全民健身治理的顶层设计,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提升党在全民健身事业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第二,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以高质量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为全民健身治理保驾护航,用党的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武装全民健身实践,配齐配强全民健身工作的党员干部,当好普及全民健身活动的领路人、知心人和守护人,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提供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第三,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全民健身治理中的核心堡垒地位。通过探索基层“标准化”“魅力式”“活力式”“社会式”党建,推进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中心方便可达,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提供更有力政策支持、更有利发展环境、更强大科技支撑、更广阔发展空间。

3.2  坚持人民至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之利

“人民至上”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进行伟大奋斗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9]。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体育利益,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价值所系、目标所向。第一,一切为了人民完善全民健身治理格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民健身治理观,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健身需求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始终为人民健身需求服务、对人民身心健康负责。持续激发各级各类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发展动力,搭建“五社联动”的全民健身基层治理框架,推动实现全民健身治理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第二,一切依靠人民释放全民健身治理活力。在举办线上线下共享、传统新兴并举、群体竞技结合、男女老少乐见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中,凝聚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治理的热情。现阶段,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总人数的37.2%,预计到2035年经常锻炼人数将达6.3亿以上[10]。要充分发挥好全民健身人群参与治理的主动性,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积极响应者和突出贡献者。第三,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全民健身治理价值。统筹好城乡间、区域间以及老年人、职业群体、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全民健身协调发展工作,使资源分布更均衡、群众参与更广泛、人民享有更公平,着力保障全体人民的健身权和健康权。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至2021年10月,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为3.46亿人,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总体目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空前高涨,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留下的宝贵遗产[11]。

3.3  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家法治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安宁之福

要将全民健身更加全面、深入、有效地纳入国家法治体系,让全民健身事业更加规范有序造福百姓。第一,健全全民健身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体育法》修订拟将每年8月8日从全民健身日上升为国家体育节,将“社会体育”改为“全民健身”,并增加“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条款,全面提升全民健身战略高度,夯实其在体育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支持省市区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制定全民健身治理地方性法規文件,推动全民健身治理制度化、标准化、精细化,依法依规保障人民群众的健身权利。第二,提升相关法律政策对全民健身治理的促进作用。统筹全民健身治理与相关领域协调互动发展,通过跨行业、跨领域、多层次的法律法规丰富全民健身治理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全民健身治理的指导作用,鼓励相关行业出台“全民健身+”发展政策,助力全民健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12]。第三,加大依法推进全民健身治理的实施和监督力度。推动出台全民健身治理监测和评估的法律法规,为各级体育部门、事业单位和项目协会加强监测提供依据。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完善利益矛盾协调和处理机制。例如,山东青岛市对全市人民体育生活满意度开展调查,下发《关于做好2021年满意度调查反映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并取得较好效果,为地方性全民健身政策评估提供良好示范。

3.4  加快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共享幸福之乐

全民健身是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压舱石”。第一,完善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体育与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由国家主导成立官方委员会,整合体育、卫生、教育等部门力量,统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13]。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将各省市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工作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议事日程、考核评估中。将体医融合机构向基层延伸拓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动健康服务中心,支持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在此方面,温州运动医学中心两年来为3万人次提供体质监测、运动康复等服务,可资借鉴[14]。第二,营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环境。宣传普及“运动是良医”“运动治未病”等大健康理念,推动全社会健康关口前移。利用手机APP、短视频、自媒体等平台,开展空中科学健身指导讲堂。2021年北京市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3天举办6场线上直播,总观看量超过459.5万人次,收到良好社会反响[15]。第三,实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创新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服务系统,打造个人健康档案大数据平台,形成“社区-单位-家庭”网络化健康监测体系。积极开展体医卫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支持“运动健康师”试点工程,创新全民健康人才支撑的“中国模式”。推动建立典型示范工程,实现“报、刊、台、网、微、端”全覆盖宣传。9F3F1739-2836-4D9A-AE9B-0E13796C9E07

3.5  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民族之兴

全民健身是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基石。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成效谱写“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宏伟篇章。第一,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补齐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短板,聚焦解决健身设施“好不好”“优不优”的问题,建造“百城千冰”全民滑冰场,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丰富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大力推广“我要上全运”“全国社区运动会”等活动,打造“一城一品”赛事格局。健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网络,夯实基层全民健身组织基础,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科学健身方面的关键作用,让科学健身知识普惠全民[16]。第二,促进全民健身智慧化治理。创新全民健身治理方式,以全民健身智慧服务为目标,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全民健身”数字体育工程建设,满足防疫常态化背景下群众日益增长的居家健身需求,办好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2020年春节期间,抖音平台推送的“居家健身抖出花样”播放量高达9.5亿次,群众参与度创历史新高[17]。构建全民健身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企业、组织、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全民健身智慧化建设。例如,苏州市体育总会联合社会企业开发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苏体通”年服务已超过百万人次,数字赋能全民健身成效显著。第三,协同推进体育领域各项事业实现治理现代化。延伸全民健身战略内涵,以“大体育”发展观凸显全民健身治理的综合价值,将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融入體育治理现代化全局之中,构建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全面提升体育的制度生命力、大众亲和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驰而不息地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18]。

回望党领导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未来还将依靠人民在攻坚克难中赢得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胜利。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豪情壮志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豪迈宣言,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事业不断踏上新征程、持续迈向新高度,一定能够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亮丽华章。

参考文献:

[1] 李龙. 全民健身治理现代化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学刊,2017,24(5):31-35.

[2]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3] 习近平会见第3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N]. 人民日报,2016-08-26(1).

[4]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367.

[5]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6] 国家体育总局. 新中国体育70年(综合卷)[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3.

[7] 陈丛刊.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构成要素与实现途径[J]. 体育学刊,2020,27(6):46-50.

[8]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9-07-01(1).

[9]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6.

[10] 数说全民健身[N]. 中国体育报,2021-07-01(3).

[11]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调查主要数据结果[N]. 中国体育报,2022-01-13(3).

[12] 于善旭. 从提倡到保障到战略:新中国70年全民健身事业的依法推进与提升[J]. 体育学刊,2019,26(5):1-8.

[13] 卢文云,陈佩杰.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内涵、路径与体制机制研究[J]. 体育科学,2018,38(5):25-39.

[14] 温州市体育局. 体旅体教体医 融合发展“体育+”[EB/OL]. (2020-09-08)[2021-11-23]. http://wzstyj.wenZ

hou.gov.cn/art/2020/9/8/art_1229473_56701435.html

[15] 抓住北京冬奥机遇,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N]. 北京日报,2021-08-09(1).

[16] 马杰华,舒为平,王佳. 西部城市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与效能提升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J]. 体育学刊,2021,28(1):85-90.

[17] 体育总局发出春节号召:居家健身和网络健身赛事“亮”出来[N]. 中国体育报,2021-02-09(1).

[18] 刘盼盼. 新发展理念下体育强国建设方略探讨[J].体育学刊,2019,26(1):32-35.9F3F1739-2836-4D9A-AE9B-0E13796C9E07

猜你喜欢

全民现代化群众
全民·爱·阅读
边疆治理现代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可持续全民医保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