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解析

2022-06-08

居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动态管控工程造价

宗 鹏

(张掖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具有多样化特征,人们也更加关注建筑工程造价问题。落实建筑工程造价管控,不仅可以保障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同时,可以节省工程资源,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造价工作中,需要落实动态管控工作,规范性的利用项目资金,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1 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内涵重要性

1.1 内涵

建筑工程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需要融入到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中,在保障工程质量与进步的基础上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成本。另外,还需要依照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使用相应的管理模式来对多个类型的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配置,进而实现既定造价控制指标的各项要求。在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特别容易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工程造价变动问题,针对于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需要管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将工程造价的变动幅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让其更加科学合理。

1.2 重要性

结合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选择适宜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能有效改善建筑施工的基本情况,比如,实现对造价的合理控制,降低后续施工阶段,出现造价问题,导致施工单位,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选择质量不好的施工材料,就容易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所以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减低施工安全隐患。另外,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实现对施工造价的有效控制,减少造价过高带来问题,如果造价过高,后续施工中就容易对施工进行勒紧,进而容易造成各类问题发生。还有施工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够实现合理的成本控制,减少成本虚高的问题,进而保证施工单位的基本效益。使用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够实现对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的有效分析,就能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使得施工造价得到控制的同时,还能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和质量隐患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还要对施工部分进行合理的质量检测,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其他部分施工完成后才发现某一部位出现质量问题,这样可能导致大面积返工的问题,进而影响造价成本。另外,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能够实现对设计的合理分析,确保设计符合实际需求,降低后续的设计变更带来造价的变更,同时,还能为施工方案的优化奠定基础,促使施工方案更加符合施工需求,降低安全隐患,控制质量隐患。

2 概述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2.1 真实性

针对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需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建设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工程施工要求,加强动态化管控建筑工程造价,建立健全建筑工程造价体系。一方面,管理以及施工人员需要对工程造价体系有所了解,以此完成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方案,例如,策略准备和图纸设计以及施工工作,因为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动态管控要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建筑工程不同阶段的特征,确定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的标准,制定科学的动态管控计划,保障建设单位采取的动态管控措施适应实际环境[1]。

2.2 全面性

建筑工程具有特殊性,整体施工环境非常复杂,因此严格要求施工技术的应用。建筑工程通常具有较高的成本,因此增加了建设单位承受的风险,不仅会降低施工进度,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开展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全面性原则,健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机制,注重造价管控工作的渗透,多方面采取管控措施,有助于建筑施工环境安全性的提升,有助于降低施工风险,完成工程造价的动态化管理任务。

2.3 和谐性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控,还需要管理人员遵循和谐性原则。根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有助于动态化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需要注重人员施工安全,规范化操作机械设备,重点培养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加强保护施工现场。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建筑工程设计,根据节能环保需求确定成本控制对策,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

3.1 预算超标

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会计人员需要对工程施工的总费用进行预算,如果技术人员没有深入研究工程实际情况,将会引发造价预算偏差和漏项等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将会引发资金短缺,不利于正常开展建筑工程施工。因为建筑工程具有较长的周期,市场风险和材料价格变化都会影响到工程预算。一些施工单位在控制工程预算的过程中,只是控制招标阶段的造价,忽视了施工阶段,引发预算超标问题[2]。

3.2 缺乏完善的造价动态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一些建设单位缺乏完善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制度,这是因为我国建设单位不够理解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不够重视动态管理与控制的制度,因此不利于顺利开展工程造价动态控制工作,也无法发挥出这项工作的价值,还会阻碍建筑行业发展。因为缺乏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并且没有向个人身上落实具体的责任,不利于顺利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3.3 忽视材料成本控制

工程材料成本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造价,再加上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建材种类丰富,如若缺少科学化的建材管理,将会引发材料浪费问题,增加建设单位的经济压力,不利于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前期材料使用成本较高,不仅不利于提升工程经济效益,还会影响到施工效率,从而增加施工成本,因此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阶段,如果忽视材料成本管理,就无法灵活的周转工程资金,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建筑工程。

3.4 预算定额设计繁琐

预算定额是满足预算管理合理实施的有效措施,而在造价的动态控制中,预算定额的作用也是不可以被忽视的,所以需要做好预算定额。但是,实际制定过程中,由于技术存在差异,所以就造成定额设计过程中出现计算繁琐的问题,影响精度和准确度,如此一来,就严重影响预算定额的水平,不利于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顺利进行。

4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

4.1 决策阶段

在建筑工程的决策时期,建设单位的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十分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技术经济标准,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此外,还需要计算工程项目成本及建设效益。首先,明确建筑工程项目预算,做好项目管控工作,在预算阶段需要参考收集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不同计划,最终选择最优的计划方案,造价工程师需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保障成本投入的合理性。此外需要检测材料质量,根据国家政策落实建筑工程项目决策工作[3]。

4.2 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因此建设单位需要加强管理设计阶段的造价。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施工图纸和测量数据等,提高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建设单位可以根据图纸会审内容,在经济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合理修改图纸。

4.3 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即为借助相互竞争的方式来获取最低的造价建设方案,全面保障设计的经济性,针对于招投标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来讲,在招投标阶段需要优选施工承包商,但需要注意的是应在保障质量的同时选择工期短且造价低的一方。从这一角度分析,造价工作人员需要为业主方提供咨询服务,然后科学编制招标计划,整个过程都应考虑业主方对招标方案的要求,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帮助业主方审查投标方的资质。作为造价工作人员,不仅要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结算方式,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合同文本中有关于变更的内容,如了解建材与设备等供应模式,借助有效的方式来规避投标方以低报价、高索赔的方式来抬高造价。另外,需要提醒业主方严格把握和掌控施工进度,可以运用现代化工艺与管理模式来缩短工期,避免出现工期延误等问题,并且造价工作人员也需要掌握和了解施工图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再编制出标底和工程量清单,全面辅助业主方来更好地评审投标书并依照内容来提出建设性意见。

投标阶段,就要做好预算定额的设计,为了确保投标的合理,就要将合理的投标计划投出,就要实现对预算定额计算的控制,合理的利用信息系统,减少计算过程中繁琐问题,由计算机实现计算,可以全面提升计算效率,确保预算定额符合实际情况。

4.4 完善管理和控制制度

通过制定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制度,管理人员需要根据规定加强动态管理,针对材料浪费情况,可以根据规定处罚相关人员,促使员工自觉合理使用材料,更加高效的利用施工材料。为了动态化控制成本,建设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明确施工成本控制负责人,建立权责考核制度,公正地评估负责人的成本控制情况,奖励任务完成程度较好的人员,惩罚违规操作的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应优先明确自身管理职责,根据成本控制计划动态化管控成本。另外,针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讲,施工周期也会对造价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短的主要原因,除一些不可抗的因素以外,还会受到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影响。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如果对本职工作有更高的积极性,那么施工效率也会有所提升,而建筑工期也会随之缩小。从这一角度分析应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薪资待遇,这是促进施工人员积极性提升的最佳方式。因此,想要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化管理就需要合理提升施工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而实现工期的缩短。

4.5 施工阶段

4.5.1 起草合同

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以及材料供应商等签订合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法律设置合同条款,建设单位需要深入分析法律法规,合法进行建筑施工,有效控制施工成本,避免出现投资成本浪费问题,拟定合同的过程中要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确定施工合同之前,建设单位需要聘请法律团队考量评估合同内容,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保障合同的法律效力,避免产生经济损失。建设单位还要派专人跟踪观察合同履行情况,有效利用合同指导建筑工程施工,认真核实项目实施情况,有助于后续工程造价的统一管理[4]。

4.5.2 材料设备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利用各种材料和设备,在选择材料和设备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记录实际情况,避免发生偷工减料和滥用材料的情况,科学、合理使用工程资金,可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此外需要加大监督力度,提高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并且还需要健全的材料与设备认质核价流程,如图1所示。

4.5.3 工程变更

在实际施工中存在各种不稳定性因素,无法正常开展工程施工,从而引发工程变更情况,从而增加工程建设成本,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在发生变更、签证问题之后需要及时制定解决方案,避免投入过多的资金,保障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

图1 材料(设备)认质核价流程

4.5.4 监管工程质量

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可以减少建设方后期维护费用。因此,建设单位需要提高质量监管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透明性,顺利开展建筑工程施工。

4.6 结算阶段

进入到工程结算阶段,施工单位负责人需要分析工程各阶段的成本,确保工程结算的精准性,随后依据结算信息,管理人员需要核算建筑成本,认真的计算设计成本和项目材料成本等,分析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为了避免发生重复工作内容,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合同内容考评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保障施工项目符合施工标准。

4.7 竣工阶段

完成施工任务之后,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合同内容验收建筑工程,确定建筑使用年限和功能。如果建筑不符合标准,管理人员需要及时联系施工单位,使其及时返修和整改问题,并且需要支付赔偿金,以此确保建筑竣工后使用的安全性。

5 结 语

通过开展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控工作,有利于保障建设单位的综合效益,有效规避建设单位的经营发展中的风险。为了提高建筑工程造价动态化管理和控制水平,建设单位需要在建筑工程各阶段开展资金管控工作,依据对建筑市场发展趋势的研究与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管控措施,有助于工程成本的科学管控,有助于高质量的完成建筑工程施工任务。

猜你喜欢

动态管控工程造价
国内动态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探讨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与实践举措
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探讨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