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衰患者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06孙菊

保健文汇 2022年1期
关键词:缬沙坦心功能常态

文/孙菊

心力衰竭在临床上属于心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脏功能负荷量过大,从而导致心脏舒张以及收缩出现了功能性障碍,进而对泵血功能造成影响。当患者患病后,常表现体液潴留、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异常症状,这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严重造成影响,并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从而对老年群体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提高临床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已成为医学界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该病的首选方式,合理的选择药物进行治疗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基于此,我院选取了42 例心衰患者进行观察,其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探讨了我院在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收治的42 例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随机计算机表法将其分组为常态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21 例,给予常态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常态组:13 例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43 岁,最大年龄为74 岁,平均(58.59±2.86)岁,最长病程为6.5 年,最短病程为1 年,平均(3.75±0.17)年;观察组:15 例男性患者,6 例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44 岁,最大年龄为76 岁,平均值(60.03±2.81)岁,最长病程为7.5 年,最短病程为1 年,平均值(4.25±0.36)年。纳入标准:(1)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2)遵从医嘱用药治疗;(3)依从性良好;(4)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2)对本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3)合并急性心肌炎等疾病患者;(4)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患者。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时均给予β 受体阻滞剂联合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在饮食方面给予低盐摄入,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

常态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给予患者盐酸贝那普利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3390,规格:10mg*10s,生产厂家:成都地奥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开始使用剂量为2.5mg/次,1 次/天,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然后对其就行分析后合理将药物剂量调整为20mg/次,1 次/天,连续治疗8 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结果;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给予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90001,规格:100mg*14s,生产厂家: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开始使用剂量为每次50mg,2 次一天,后期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机体耐受能力将药物剂量合理调整为每次200mg,2次一天,治疗8周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指标,主要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将显效、有效、无效作为研究指标,显效:临床症状得到90%以上的改善,心功能指标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得到60%~89%的改善,心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以及心功能指标未见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统计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指标有血管性水肿、低血压以及高钾血症,总发生率=(血管性水肿+低血压+高钾血症)÷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x和t 值检验,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示,当结果P <0.05 时,表示本次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指标分析

两者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8.73±6.62)%,高于常态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57.26±5.28)mm,低于常态组,组间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常态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1.42%(15 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21 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为血管性水肿0.00%(0例)、低血压4.76%(1 例)、高钾血症0.00%(0 例),低于常态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心力衰竭比较常见,临床上属于心内科,常见的心力衰竭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并且随着我国老年群体的增加,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从而增加了致死率以及致残率的发生,并且患者一旦致病后不能进行根治,需长时间使用药物进行控制,进一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目前,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往的盐酸贝那普利片虽然可以在一定情况下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但是,临床上还需更加有效的药物来提高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复方剂,其主要是由沙库巴曲和缬沙坦两组不同的成分组合而成,从而发挥双重的药物作用。该药物中的缬沙坦常用于临床血管紧张素II 受体拮抗剂,它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内的醛固酮水平,从而对血管进行扩张,促进排泄尿钠,而沙库巴曲作用脑啡肽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住患者机体中脑啡肽酶的身高,并且缬沙坦能够改善沙库巴曲对血管紧张素的抑制作用,为此,两种药物组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促进临床依从性,提高预后。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以及心功能改善指标均优于常态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常态组,P<0.05。

综上所述,心衰患者临床上采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心功能指标,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着显著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功能常态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智珠二则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习近平不要滥用“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