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通经济循环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对策建议(下)

2022-06-06宋则

中国商界 2022年5期
关键词:流通体系

宋则

引言

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研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中国最高决策层从流通体系建设着眼,召开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率的专题会议尚属首次,反响强烈、影响深远。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带头重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再生产经济循环的基本原理,传承创新、着眼全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肯定成绩并正视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系列战略性部署,为新时代流通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本文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已有独立思考的系列成果积累,紧紧围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和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论点和基本精神,针对商贸流通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尝试进行一些基础理论和政策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畅通经济循环,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的对策建议(上、中)曾在诸多方面列举过犀利而独到的对策建议,至今仍具有针对性和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央财经会议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本文再作简要补充。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需汲取基层意见

凡属落实大政方针“一具体就深入”“到基层才有故事”。见微知著,某些具体细节所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对于振兴流通体系、解救部分企业走出困境、激活消费都很有价值、很有启发。调研显示,建设流通体系,提振消费潜力巨大,还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可做。以下是来自基层企业的呼声:

一是希望申请免关税牌照流程公开透明。

含金量很高的海南省免关税牌照的办法对促销费的示范作用巨大,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显著,令全国各地羡慕不已,目前都在纷纷效仿,积极申报免税政策。推广复制这些做法将对促进各地乃至全国消费意义重大。在一些特大城市的百货业,不仅在免税品的经营中毛利较高,而且拥有与海南省同样的优越环境,包括有相似的经营方式,有商品品牌的资源基础,有相关联的专业人才队伍,有现成的场地优势。免税品的零售毛利基本在40%以上,自营采购企业的毛利率也可以达到20%左右,所以业绩可观的百货业积极性很高。市场预计,依靠现有门店资源,各地能在1-2年内分别达到超千亿元的销售规模。果真这样做起来,老百姓不仅能得实惠,企业也得以休养生息、摆脱困境,无疑将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为了巩固扩大战果,把好事办好,各个地方都在积极推动,各显神通,努力争取率先拿到免税牌照。目前免税牌照可谓“奇货可居”,王府井百货集团就捷足先登,率先获得了一张免关税牌照,即刻刺激了股价大幅提升,引起了其他众多商业企业纷纷效仿加入申请,这就难免产生不规范操作等混乱状况。所以,目前各地百货企业唯一盼望頒发免关税牌照、申请资质、流程、在区域和数量等具体办法上能够尽快出台,明确相关流程,形成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游戏规则”,对所有商业企业一视同仁,以确保各地大型百货集团都能享有授权。

二是希望加快商贸流通体系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的突出问题是国有企业占股比例高、退出慢、文山会海、“婆婆”太多、机制不活,决策较迟缓、激励效果差。如北京王府井、上海百联、广百、武商集团、杭州大厦等大型企业均为国有控股,商贸业的民企积极性不高,犹疑观望者居多。零售业是完全竞争性行业,讲究的就是创新与活跃。希望加快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行业活力。目前重庆商社的混改因为有了民营企业物美集团和步步高集团的积极参与,入股比例高,机制活,效果就比较好。在今年前三季度非常不利的市场条件下,重庆商社旗下的上市公司重庆百货利润仍然增长了6%。

三是希望支持百货门店改造升级。百货是引领城市的时尚地标,不仅对时尚新颖的品质消费具有拉动作用,对城市景观也有积极影响。目前北京市商务局推动“传统商场‘一店一策’升级改造项目”,给予单个企业支持总额不超过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推动百货业总体体量和经济地位提升,使其对便民利民激活消费等方面的作用得以提升。希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类似做法。上述这些具体细节与基层的合理诉求如果得到妥善解决,一定能够收到可观的政策效果。

四是希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流通企业。鉴于国际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目前将不得不更多指望以国内消费为主体,因此,做好出口转内销的国内贸易远比扩大出口、做好对外贸易重要得多。商贸企业认为,农民等低收入群体加上不断扩大的四亿中等收入群体,绝对可以长期支撑日益强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从而促成“十四五”规划良性循环的新格局。现在最关键的就看流通体系能否提高效率、增强效能,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充分满足各种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为就业增收以及消费提供低成本畅通的循环系统。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夯实自采流通体系发展的微观基础

针对目前商品自营采购供应链碎片化脆弱化的普遍状现状,重建商贸企业自营采购供应链才是商业之本的核心概念。为此,要制定前瞻性实战化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新思路。特别要以重振大型自营采购供应链体系为基础,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创批发零售企业自有资本、自有品牌、自营采购、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时期,尽快实现商贸流通业强国的目标,补齐曾经长期拖延酿成的最大、最尴尬的重灾区短板。

基于此,必须尽快恢复在国内外市场商品购销产业链的成本价格主导权和议价能力话语权,恢复核心竞争力和实体支撑力;尽快结束中国商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被动局面,要按照财经会议所说,增强大型自营采购企业的自有流动资本用于订单直采的能力。目前,实体商贸业企业国际化止步不前、严重滞后,在海外影响力始终是逆差负数,企业长期没做大、没做强、没真正走出去、更没走远的状况必须尽快扭转。

而工作抓手则是切实找准出口转内销订单直接采购的对接出口。要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其中,尤其要深刻理解文件突出强调大型企业订单直接采购的核心要义、重中之重。 严酷的事实是,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实体大型现代批发零售跨国企业真正走出国门,更没有找准出口转内销的替代接口,这才是中国流通体系堵点遍地、痛点全身的深层由来。应当说,强商与强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历经改革开放40年禁商-兴商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如今已经进入全面强商的新时代。但是中国要全面恢复曾经由于全面禁商而被荒废掉的从商理念和经商能力,打通堵点痛点,开创流通体系建设新局面,还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扭转实体与虚拟经济不匹配的状态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平台经济就是建立一个线上的交易场所,促成买卖双方交易,收取手续费或赚取差价以获得利润的经营模式。平台经济对于整合线上和线下商业资源、提高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也应该警惕和防止商业资源失衡错配和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上述主要表现是,线上虚拟电商平台投入少、风险低,属于容易做、来钱快的轻巧事,商家一拥而上地搭便车,已导致过度膨胀、长腿更长、虚拟平台过虚。而线下实体采购储备销售和快递配送企业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吃力不讨好,结果无人问津,导致短腿越短。疫情更使得消费者对线上销售依赖大增,实体商业雪上加霜,也使得线上线下虚实两类的商业资源失衡错配脱节,流通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流通体系痛点堵点增加。

这种失衡状况必须尽快改变。政策措施重点如下:

一是要强化大型自营采购供应链实体企业的供给能力。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都要匹配均衡,坚决阻止长者越长、长短脱节、脱实向虚、避实就虚等乱象无序发展,特别是要向线下、实体物流快递配送企业倾斜,尤其要警惕商贸流通业虚实长短不匹配、长期失衡的跛脚状态。二是针对大型电商平台凭借网站资源垄断违法违规收费的行为进行相应处罚。高额收费已经超过实体店租费水平的情况,需尽快组织实施电商平台收费真相调查,并尽快依法推出电商平台无条件先行赔付制度。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解决好商品储备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动态的物资储备是动态的财富观及其流通体系的重要载体。加强储备体系建设则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政出多门、多头储备,层级过多、交叉重复和遗漏并存,储备结构不合理,储不下、调不动、用不上、损失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蓄水池”变成“死水池”。信息储备孤岛化,应急储备与日常储备脱节,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不匹配,储备信息不全不准不及时,重复无效的垃圾信息过多过滥并挤占有效信息空间;静态化实物储备方式粗放,无效低效储备过多,而动态储备和动员能力不足,库存积压与断档脱销并存。

为此,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商品物资储备和应急储备方式。依托信息化、智能化等途径,实行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双轮驱动,增强大型企业采购储备供应链的自我修复能力和应急保障应变能力。其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满足专项特殊需求和对关键零部件的备份,尤其考验商贸流通业应急采購供应链的动员能力。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准确理解中央关于重要物资的指导思想

重要物资“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而要实现这一理念,则需要科学高效精准的应急储备体系作为支撑。必须要转变重要物资应急储备方式,实行智能化精准调控,同时实行实物储备和能力储备双轮驱动。各类储备消耗的是财政,必须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

中央提出“宁可-不可”的战略目标,绝不代表在日常实际生活中可以不负责任、不计代价成本、多多益善、大水漫灌盲目储备。而是需要求更高,更讲求安全储备、科学储备、智能化精准储备。这就要求在确保国计民生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经济安全与储备成本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储量均衡,否则物资储备必然宽严皆误、妨碍中央的战略意图。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高度关注商贸流通生活服务业复工复产

应当实行最宽松灵活的就业政策,将疫情突发导致的双骤停快速切换到商品供求匹配的双反弹。政策措施重点如下:

一是要涵养现代流通体系中生活服务企业的供给能力。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都要匹配均衡,坚决阻止长者越长、长短脱节、脱实向虚、避实就虚等等乱象无序发展。特别是要向线下、实体物流快递配送企业倾斜。二是各地政府要设置真金白银专项,重奖复产复工中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实行的各项鼓励政策要精准到位、下沉前移,令民营企业中表现突出、辛苦付出、业绩显著的员工直接得到实惠。尤其要鼓励民营企业增强对内部实行激励机制,例如要鼓励快递配送企业为业绩优秀的快递员提升待遇,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激发民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三是针对民营企业就业不稳定、员工频频“跳槽”的现象,提高企业中技能表现突出的业务骨干、后备人选的忠诚度和复产复工的稳定系数,显著提高和稳定技能骨干员工的所占比重。四是警惕疫情防范中过度审批所造成的企业经营成本高企。五是深化商贸流通企业场所租赁制度改革,优先保障供应商、批发商利益的基础地位,剔除不合理税费。各类批发市场主办主管单位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个体户的摊位费。六是树立正确服务观、义利观、大局观,自觉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纠正餐饮零售等生活服务业片面盲目迎合餐饮浪费等不良倾向,同时增强商贸餐饮企业满足疫情过后需求井喷式强力反弹的供给能力,增强企业引导消费、满足正当健康消费需求的能力。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落实“十四五”规划要办好三件实事

一是要想扩大出口商品,必先增设“出口商店”。要实现商店真正“走出去”,必先鼓励敢于承担风险、辛勤劳作的自营采购制企业,坚决遏制逃避风险、不劳而获的租赁联营制企业。只有政策导向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才能推动中国商业依托数字技术向海外延伸,创建以大规模自营采购供应链为基础、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体系。

二是促成现代生产力与先进消费力同等重要、相互牵引、相互匹配的新格局。畅通两个循环必须实行自营采购供应链大额订单无障碍替代,依托互联网数字经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时间空间限制,将流通体系中的碎片化小舢板企业升级重组为规模化订单采购的“航母重器”。同时要高度重视大额自营采购供应链与自主品牌培育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天然联系,切实经营培育好自主品牌、自主渠道,背靠消费群体,深度参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好大规模采购与个性化私人订制之间的矛盾。

三是畅通双循环,要依托自营采购供应链,统筹融合出口商品的流量流向与转内销商品的流量流向,并择机促成两者之间的切换替代,以便应对复杂多变的不确定性,灵活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经济循环须具备国际化新视野

进博会上,中国倡议共建开放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宣布中国将会采取新举措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机遇的标志性事件。它的深刻背景在于全球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由来已久,金融危机、全球疫情突发、单边保护主义贸易战更是雪上加霜。经济不景气、销售困难,不确定因素叠加,信心和预期普遍低落,致使全球经济基本面深度受挫有可能呈现长期化的趋势。

在关键时刻,中国上海举办进博会,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心剂,为各国企业完成“惊险跳跃”,甚至“轻松跳跃”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也为各个国家和地区迟滞拥堵,长期找不到销路的产品-产能-技术转化提供了便捷畅通的巨大出口,由此开创了中国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局面,显著提升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彰显大国自信和诚意。在这种竞争激烈、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开创全面强商的新局面,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势必将有利于增强买全球惠全球的经济实力,不断展示出与大国地位相称的海外影响力。

加强流通体系建设畅通经济循须创新现代流通体系技术

人工智能新技术必须优先运用于自营采购供应链建设,令其冲击自营转变为融合自营、呵护自营,实现自营采购的智能化、精准化。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目前权威机构给出的解释是:以同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这就好比原来延伸替代人的体力,现在用来无限延伸替代人的脑力。人工智能目前处于不确定的普遍探索阶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化繁从简,试作通俗直白的表述。人工智能就是按照人类预先设定的算法逻辑编程,凭借现代技术“无师自通”,具备自我深度学习模拟能力,在“试错反馈”的逻辑演进中自我纠正,能够不断改进,自行适应环境,并采取正确行动去完成各种任务的“操作程序”。其中运用人工智能降低自营采购风险是流通体系创新的核心要义。

与此相关的连带问题是,应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高新技术冲击与提升两者并存的影响力,避免顾此失彼的极端片面性。其中,数字经济高新技术将使得自营采购制如虎添翼,效率全面增长提升。而冲击只是次要的、暂时的。这就需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分寸、高度关注新技术对流通体系“颠覆性提升”贡献与“颠覆性冲击”贡献。实行“六保”“六稳”,防止数字化对商贸流通业自营百货实体店的冲击而损害就业,采取统筹兼顾、呵护与提升并重的办法,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关系,实现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协同发展、共同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能力。

有了数字技术加持,实现制造业流通业的精准制造、精准采购、宏观精准调控都不再是障碍难题。其中,既要充分估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消费的无限能量,同时又要密切关注与之俱来挤出替代效应的另一面,因势利导,巩固实体店面对面接触的不可替代性,缓解数字经济对自营采购的冲击,化解矛盾阻力,增强对自营采购百货业的呵护包容性。同时,要前瞻性研究消费者体验感受并大规模回归实体店购物消费所需要具备的环境条件,探寻消费者对自营采购实体店强烈依赖的拐点。

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亟待澄清误解

目前普遍认为,在互联网数字经济下,供给和需求、生产与消费直接连通,批发零售将很快成为多余的环节而消失消亡,这是以偏概全、似是而非的误导误判。第一,数字经济既有冲击传统实体经济的一面,也有依赖传统实体经济的另一面。第二,物质化的衣食住行永远不可能被虚拟的数字经济取代,而必须依赖实体支撑。第三,实体经济中,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是个动态过程,流通中需要多少合理的中间环节,需要支付多少合理的流通成本完全是由供给和需求成本和效率等各种复杂多变的具体因素决定的,最终要由市场竞争裁决。第四,竞争中的数字经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不可能消灭中间环节,因为其本身就是被人们称作“平台”的那个最大的“中间环节”,同时,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商贸流通业,只是改变了商贸流通业的存在形式。另外,最值得警觉的是,这个平台式的中间环节目前所收取的巨额费用与日俱增,收费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模糊、可疑。第五,即使通过平台经济,产销直接“见面”,跨过了含有巨大就业容量的批发零售环节,也将无法弥补产业损毁、挤出效应造成的失业后果,除非数字经济创造的新就业明显多于它造成的失业,否则将大幅增加统筹兼顾“六保”“六稳”长期面临的巨大民生压力与挑战。

批发零售业会不会就此消失,必须先把事情的真相搞清楚。专业化、规模化分工带来效率毋庸置疑。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竞争消除不专业低效率等现象。另外,与传统的偏见误解不同,商人们的存在并不会增加交易成本、社会负担,反而会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节约社会劳动资源。在信息普遍不对称的分工社会,如若摈弃商人这一社会必要的媒介环节,则生产者和消费者将要付出难以想像的高昂代价和无尽的“寻找成本”,社会或将全面倒退到远古时代,社会分工将不会发生,人类文明将不复存在。

在竞争比较充分的前提下,某商品交易市场能否存在和成长,交易量大小,某商品购销差价额度、水平(批量差价、季节差价、地区差价、质量差价等等),表象是商人们的主观随意,本质上则是由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市場竞争和供求状况决定的,是由“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回报”的平均利润率规律支配的,最终都要由市场裁决。在这个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任何社会,从来都不可能由着任何人随意加价和恶意加价来维持”。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商业资本学说关于“商业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中反复论述的最核心的论点,至今仍然被有意无意地漠视了,所以才长期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诋毁商人的社会偏见。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当给商人“平反”,消除“污蔑不实之词”。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商人们配置资源的经济,商人们也绝非表面看到的“会增加社会交易成本”,恰恰相反,其天生就是为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节约社会劳动资源、提高经济效率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流通环节的多与少是相对的、动态的、有缘由的,要由市场竞争来裁决,而不应有第二个裁判。无端扼制商人的正常发展必然导致经济便利性下降、交易成本上升、市场秩序混乱、流通体系被削弱、资源配置恶化、经济效率下降和消费意愿受阻。现实生活中倒买倒卖、炒作加价、获取暴利的现象,其根源绝对不在于环节的多与少,而是权钱交易、行政垄断和各种名目的欺行霸市等等阻止了正当的竞争。农工商之间存在的某些利益矛盾,缘自超经济行政垄断限制并扰乱了公平竞争与公平合作的市场秩序。

目前存在的所有问题主要不是市场竞争之过,而是限制市场竞争之过。在这种场合,农业劳动、工业劳动和商业劳动都是公众所需要的社会劳动,理应获得同样的尊重和回报,得到成本、利润的合理补偿。各种劳动及其当事人,应该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占据应有的地位和对等的收益。

实行自营采购制的百货业是商贸流通业之首,最古老也最年轻,也最有代表性。搞清百货业创新提升的前途命运、来龙去脉、发展趋势意义重大。百货店自营采购为本的做法证明,尽管被产需直接见面“抄了近道”,但商家中介并非是多余的,因为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生产和消费仍然占有绝大比重,产品及其配套零部件的供应链更是高度复杂多样,产品流程相对简化、制造商直接面对千家万户消费者的情况,包打不了天下,不可能也没必要都采取分散化、碎片化等不经济的交易方式,因为其永远比不上集中专业化的交易更有效率、更节约时间和资源。这原本就是商家中介的事,有为才有位。

只要自营采购的商家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为客户节省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搜寻体验时间、精力,提供专业化便利化舒适化服务场所,能促使商家百货店与消费者集中见面比分散见面体验的效率更高,商家就有存在的经济学理由。古老的工商社会大分工规律、利润大分配规律就依然有效而没有过时的。利益驱动的天然本性和竞争规律会自发地令每个人在数字时代依靠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重新找到自己生存发展的位置。

所以要警惕出现重生产轻流通新的倾向,尤其是以新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的观点和论调,比如流通多余论、商业原罪论、商业中介盘剥论、流通低效论,以及轻视商业服务业劳动和就业贡献等理论政策认识上的误判误导。因此,辨明是非曲直,给出旗帜鲜明的政策导向,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十四五”规划要留意仓储物流运输变动趋势

按照动态的新财富观方法论,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就必须研究现代物流业仓储物流运输的变动趋势规律。由此可以发现,近期规划的重点在于压缩运输成本,而长期努力在于降低库存成本。

从各国的经验看,如果措施得当,运输成本通常经过大幅度降低后会趋于稳定,而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例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整合流程、加快周转、降低库存则会有显著成效。因此,在“十四五”期间,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借助现代物流业,率先改善大宗货物的流量、流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储运技术,减少盲目性、讲求合理化,特别要注重铁路、公路、水路、海上、航空和管道等不同运输方式在各个转换节点上的有效衔接。

尽管中国公路铁路大面积长距离提速,奇迹般的成就业绩在全世界首屈一指,然而凡事“不怕慢、就怕站”。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中国仓储物流运输体系中节点过多、转换迟滞、耽搁停顿对冲抵消了高速成果带来的大部分好处,仍然是我国物流整体效率低下的致命“短板”,而在讲求物流运输系统化的场合,一个短板就可造成整体无效率。

在运输成本明显降低、并趋于稳定的基础上,要依托数字技术,将发展现代物流业、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重点转向智能化精准化的库存控制。为此,要对工业企业加快资本周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消除库存积压、优化产品流程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体要求;要促进工业企业采购、销售、储运业务和流程的“外包”,推动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发展,改变工业企业“家家有仓库、户户有车队”的落后低效局面,提高企业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水平。

创建仿真实验室尽快结束市场剧烈动荡伤农历史

农产品流通体系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农产品销售难的重要载体。在现行体制下,信息发布相关机构常常降低到了“农民的水平”。因为当农民发现肉、蛋、菜、果“突然多了”(大面积过剩滞销),或者某些肉、蛋、菜、果“突然少了”(大面积短缺脱销),一些监测预警决策机构才 “跟着发现”。

而在我国,这类所谓“突如其来”“措手不及”现象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损失巨大、几成常态。

不全不准不及时的低质量信息会把农民、经营者和消费者渴望的市场预期扰乱,被迫把市场当赌场;而有参考价值的先导信息将促使赌场回归市场,才能基本消除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一窝蜂式的盲目扩张或者盲目收缩,高质量的农业发展要从高质量的信息监测发布做起。

创建农产品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的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一是创建精准反周期模拟仿真实验室可以巩固提升市场化制度创新,把低成本、精准化精致化实战化措施溶入中国“三农”低成本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发展不仅前景广阔而且后续空间容量巨大。三是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可以吸纳整合运用并且普及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四是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提前发布最有价值的信息,可以遏制囤积居奇的人为过度投机行为;五是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可以为制度创新、梳理分析因果关系提供精准化综合化、智能化、前瞻性的科学载体。

创新农产品市场精准监测调控制度是大势所趋,所以,在此基础上创建模拟仿真实验室值得尝试。 这是一个令赌场回归市场的切实可行的实战方案,需要政产学研联手创建畅销增收农产品市场调控逆周期思维模式,进行实战化转型;要运用最新科技成果把创建农产品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作为流通理论研究成果实战化转型的一项创新举措;结束纸上谈兵的传统做法,推出操作层面的实验室思路框架和运作办法。

此外,这种理论和政策研究也符合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值得尝试,可提出进一步探索的具体设想,形成共识。实战化转型的后续容量很大,与官产学研关系都很密切,还可一并推行实验室以及大连期货交易所,加上农业保险的新模式来作为此项创意的可靠后盾。而通过创建农产品市场模拟仿真实验室的办法可以成为切实可行的工作抓手,可以为扶贫脱贫攻坚、为三农提供旱涝保收可预期的稳定支撑,为避免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剧烈波动提供精准可靠的逆周期监测调控。因而也可以为新时期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充实新内涵、新元素。

近年来,生猪市场价格一再波动,考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根据动态的财富观,传统的顺周期做法与中央倡导的创新逆周期监测调控大不一样。驾驭市场的要领就是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政府职能,将市场调控的重心从事后的被动跟进管理,转变为事前的主动引导服务,特别要提前给出至少一个周期的生猪供求价格信号。

顺周期思维常常抱怨小生产者盲目性与大市场有矛盾,找借口推诿责任担当。这种毫无预见性、不作为,慢作为,消极被动将错就错尾随式“马后炮”的管理方式势必会导致严重损失,绝对不能继续下去,而是理应深化改革、尊重科学,努力探索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政府的管理模式,创新逆周期监测调控的有效办法,如创建农产品市場逆周期监测调控模拟仿真实验室,运用大数据智能化等高新技术提前自动生成模拟仿真结果,获取先导性验证,降低调控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尤其要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新动向,充分估计曾经紧急出台的顺周期救市、刺激生产、扩大进口等叠加政策产生的后果。尽快转变为逆周期科学监测调控的办法,至少要打出一个周期的提前量来做好预案。

这是因为:第一,连年顺周期的高肉价早已使猪肉供给量和后续出栏量猛增而需求量已逐渐消退疲软,肉价已初现下行态势。2021年春节消费旺季上升过后肉价有可能急剧下跌。第二,过度反应、层层加码实行巨额投入和高额补贴奖励政策已形成放大的叠加效应的惯性一时很难终止。第三,海外业已敲定的大量猪肉进口不久将纷至沓来,由此可以断定,我国不久将出现市场供给触底反弹、肉价迅速反转、猪肉严重过剩、库存猛增、肉价急剧下跌等新现象、新趋势。果真如此,将重新打击来之不易、几年顺周期刺激政策付出高额投入代价才恢复起来的生猪生产能力,有可能促使顺周期“马后炮”式的市场监测调控再次陷入被动,并再次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浪费。

为此强烈建议:

第一,必须完整系统建立提前一个周期的“逆调控”新概念,包括创建生猪模拟仿真精准监测调控实验室(对此,笔者已提供了初步设想),以便成为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提高治理驾驭市场能力的科技支撑和得力抓手。第二,盯紧市场行情拐点,进一步深入调研摸准基本情况,制定提前预案。第三,暂时叫停涉外谈判,尤其要设法避免对美国猪肉的采购意向作出让步,严防其冲击国内市场。

猜你喜欢

流通体系
构建六大责任体系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融资余额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最高的50家公司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双色镶嵌流通纪念币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