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影响的研究

2022-06-05尤浩

当代体育 2022年19期
关键词:运动体育教学模式

尤浩

在现代国民教育体制中,“体医结合”给当下体育教学的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创新了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满足了当前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技能动作要领,还对新时期全民健身发展内涵的变化有更加准确的把握。本文主要分析了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现状,并对“体医结合”高效发展新思路做出了整理,为实现“体医结合”高质量开展提出了相关实施策略,进而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体育关系一个民族的身心健康,在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体育兴国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新时代有新的内涵和发展理念,新医改背景下的“体医结合”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体医结合是将体育和运动二者的界限打开,将二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体医结合分两个层面:一是以体促医,具体是指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同时辅助慢性疾病治疗。二是以医促体,它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方法。它是基于科学的运动理念,旨在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的身体素养及运动能力。

1 “体医结合”的内涵及重要性

“体医结合”从字面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体育锻炼和医疗科学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将各类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方法和动作要领与医学中对人体结构构成的分析与研究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人们运动方式的科学性和高效性,用体育锻炼的方法代替医疗,从而使人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狀态。而对于体育运动而言,它的重要优势体现在运动健身、保护和增进人体健康、体疗康复等,让人们对各种类型的病毒产生相应的抗体,并逐渐恢复身体健康。

2 体育教学改革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2.1 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理论和实践教学是其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活动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运动健康知识,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常识,了解预防运动损伤事故的方法,学习一些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独立工作方法,运动技术中所遵循与应用的主干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医学小常识,如什么是运动损伤、韧带和肌腱有何区别等。然而,部分教师在开展体育课时,由于过分强调体能技能教学及相关竞技活动,缺乏健身意识,忽视了健身意识和健身能力训练的重要性,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偏重,培训与现实不符,满足当前的身体需求可能需要各种完整的培训。另外,由于学生身体素质有所不同,因此学生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在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实践课教授过程中,对班级每位学生的运动状况不能做到及时地了解和掌握,为了防止学生因为运动过量而造成运功损伤的情况发生,教师在运动负荷安排时通常都会低于学生的承受能力,这就严重导致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效果一般,不能起到提高和改善学生体质的作用。

2.2 体育教学对体医结合的重要性认知不足

体医结合是一个促进运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现阶段的体育教学还停留在单纯体育竞技教学身上,并没有认识到医学辅助的重要性,忽略了只有科学运动才能促进儿童身体健康的真理,这对现代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是相当不利的,应当引起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2.3 教学评价主体单一

教学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评价的方式对体育教学的观念和针对性的指导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与学生发展和专业紧密相连,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评价中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学评价主体单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背道而驰。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往往都是以教师评为主,它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考核的主体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情感体验,往往使体育考核活动处于低活跃状态。评价标准和学生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力不能有效地用于学习,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不能被充分地体现出来。

2.4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提高,对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对任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学习任务繁重,教学难度加剧。同时,一些高校还制定并实施了差别化人事制度,兼职教师和正式教师待遇基本不平衡,使教师产生了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部分教师缺乏医学理论和知识体系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医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比如中西医结合的功底。对人体五脏六腑运动规律及其相关性,常见的如颈椎病、腰椎病、神经痛等了解较为匮乏。另外,学校的体育理论课程的设置欠缺合理性,课程门类较少,往往仅设置体育技能的课程,缺乏科学体育理论的助力,应当多设置一些类似运动与心理关系、身心疲劳和运动的关系的课程,让同学深入掌握体医结合的理念,形成科学系统的运动理念和知识体系。

2.6 缺乏激发学生的兴趣的硬件设备

目前,在体育教学中,部分学校体医结合的运动场地和体医结合的运动器材明显不足,这两项是影响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没有实操的机会,很难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也很难让医学辅助体育教学。

3 体医结合的意义

体医结合已经作为一项有关国民健康的国策并被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医学结合体育教学,是体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让体育教学更加具有科学性。体医结合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成为学生们日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

3.1 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运动

健康是生命运动中最重要的课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第一”是一种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加健康。当前,学生们经常因学习思考等原因长久坐立,总体上缺乏运动而导致身体素质令人担忧,肩膀、颈椎、胳膊、后背疼痛,身体经常出现乏力、疲劳的情况。究其原因在于久坐会伤肾,会造成骨骼问题,如颈椎、腰椎疼痛。思伤脾,过度的思虑让学生的脾功能受到负面影响,脾是主管运动消化的器官,即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受到影响。当下很多学生经常晚上熬夜,熬夜会导致肝脏受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过多的作业会让学生负重,压力、紧张、焦虑,会导致学生经常乏力,出现类似问题均可以通过运动产生一种多巴胺的物质,让人快乐,运动可以让学生感受生命最本真、最有活力的状态。科学的运动能舒缓压力,放松心情,促进血液循环、气血畅通、肺部活力,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等问题。

3.2 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看待人、事,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积极、健康、目标、梦想、追逐、拼搏,这些都是人生的关键词。体医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运动中学生有梦想、有目标、有方向,有拼搏进取的精神,通过每一次追逐目标的实现与达成,证明自身的实力,为下一个目标的实现更加勇往直前,这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体育技能上,这就容易造成大部分学生缺少对科学运动、科学体育的理解。而体育教育进行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后,为学生运动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的实践模式,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人体运动的规律。

3.3 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医学素养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研究表明,科学的运动可以有效地开发人的大脑,激发人的创造力。身心是一对矛盾,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需要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专业人员作引领。在体育教学中,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既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为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育运动既提供了体育专业技能的指导,又为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医学知識的灌输,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医学素养。

4 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4.1 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实施中,开展理论知识教学时,体育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通过运动干预方法成功控制疾病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对“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有正确的认知,将体育知识和医学知识相融合,使其能够丰富化和多元化,让学生在体育健身锻炼中实现健康目标。“体医结合”完全符合了体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发展趋势,在实际教学中,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医学内容相联系,体育活动过程中保护健康的规律和措施的科学等,都为学生的实践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在开展“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时,教师还应积极开展运动处方、运动损伤防治等方面的课程,如运动损伤防治包含了两个方面,一个是预防,一个是治疗。关于预防方面,主要是躲避各种引起损伤的因素,比如运动姿势不当、运动强度过大、长期慢性劳损、运动量过大;关于损伤的治疗方面,如果是轻度的外伤,如果单纯皮肤破损的话,用碘伏消毒即可。如果局部组织肿胀疼痛,可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比如布洛芬缓释片之类的。除了开展以上相关课程之外,教师还应在课程中穿插一些养生的课程,如美健操、五禽戏、保健功、青年拳、十六式太极拳等,通过调养精神和形体,起到改善学生的整个机体功能的作用,既能养生又能治病,具有医疗和体育的双重属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最终能够培养出一批综合技能较强的实践性人才。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达到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的目的,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品质,进而加快实现创新教学的目的,促进全民健身与体育教学协调发展。

4.2 完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兴趣、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大力实施开放式体育教学,让体育课更加丰富多彩,打破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开放式学习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体育教学实效,开放主动地追求学习强调学生主导教学,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学习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应持续创新和完善体育教学形式,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基于“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模式视角,学校还应将体育教学和医学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将医学专业知识逐渐渗透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医学教学中,也应充分运用基础保健知识、体育康复等对教学形式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革。

4.3 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制

体育教学评价是以体育教学为对象,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测验学生的运动能力、评定技能掌握程度,就会导致评价缺乏完整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制,创新教学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水平和专业素质。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将阶段性评价、定性和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倡导多主体评价,科学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评价质量,使学生学会合作和反思,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进而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进而引导体育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4.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实施“体医结合”的培训制度中,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工作。通过师资建设,进一步优化体育教职工的学术结构和学术关系,稳固师资骨干,造就一流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充满活力、适应学校职业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总体而言,学校体育教师通常具有体育院校毕业证书,专业知识、技能和成绩较高,但对“体医结合”模式的认识有待提高。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体医结合”体育训练制度时,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累教学经验,充分树立“体医结合”的理念,充分认识在“体医结合”模式下,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外,还唤醒了学生将体育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的意识,加快了体育专业和医学专业有机融合。

5 结语

总之,根据学校体育学科实际情况而言,加强实践性和技能型的培养是体育学科教学当前的重要目标。因此,在体育教学创新改革中,积极推行“体医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不仅使医术理论知识和体育锻炼相结合,提升课堂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保证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运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还充分体现了“体医结合”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体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