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背景下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6-03程光灿宋思思

速读·下旬 2022年3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劳动教育

程光灿 宋思思

◆摘  要: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宣传形式单一,岗位供需不平衡、专业匹配度差,助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未合理利用寒暑假时期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应扩展宣传渠道,完善勤工助学资助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资助育人目的。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为实施劳动教育提供指导。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当代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更需要学校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将勤工助学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不断完善育人模式,实现劳动育人、实践育人、思想育人。

一、高校勤工助学发展现状

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勤、贷、助、补、减、偿、绿”,其中“勤”指的就是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实践活动,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但是在高校勤工助学的实际运行管理过程中仍旧存在以下问题。

1.宣传的形式途径单一

目前各高校主要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对勤工助学招聘信息进行发布和宣传。信息一般包含岗位名称、工作内容、要求等。招聘信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发布时间不固定、种类分散,可阅读性差,信息堆叠现象严重,阅读量低,无法达到宣传效果。高校对于勤工助学信息的发布往往局限于招聘内容,缺少勤工助学对于大学生劳动观念的确立、相关劳动技能提升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育人成效宣传。大部分学生将勤工助学作为获取生活费补贴的一个渠道,而非提升锻炼自我的途径和平台,无法提高在参加勤工助学相关的劳动教育活动中的积极性。

2.勤工助学岗位供需失衡,岗位与专业不适配

高校階段的勤工助学对象主要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两种类型。研究生研究生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是助研、助教和助管,除此之外也可以申请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一般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学院提供,少量由学校行政部门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通常有科研助理岗、后勤服务岗、教学助理岗和行政助理岗等。由于本科生学历水平的原因,科研助理和教学助理一般都由研究生担任,本科生主要是图书馆的图书整理、阅览室管理、后勤服务工作、实验室助理等。虽然这些岗位都非常适合勤工助学,但是岗位设置少,且大多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无关,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勤工助学学生的专业水平,增加专业技能。

3.助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劳动获得感低

勤工助学不仅仅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帮扶”,更是要培养人才,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树立正确价值观。近年来,在实施资助管理的过程中,虽然高校勤工助学的工作内容倾向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旧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例如协助老师整理资料、办公室值班、递送材料等工作。学生工作难度低,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差,不具备挑战性,导致劳动获得感低。大部分勤工助学岗位工作内容所差无几,导致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工作积极性差,提升空间有限。这反映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机制也比较匮乏,劳动教育与资助育人的融合不足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感情和奋斗精神。

4.错失寒暑假勤工助学黄金时期

寒暑假是开展勤工助学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学生没有学业压力,工作时间充足。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没有设置寒暑假的勤工助学活动。其一,假期期间,教学工作停止,学校人员减少,各部门需要的人员减少,没有办法提供合适的勤工助学活动岗位。其二,寒暑假期间学生自行找工作的现象普遍,对学校勤工助学岗位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劳动教育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

高校应该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 资助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扶志”与“扶智”作用,开创新时代资助育人实践路径。

1. 扩展宣传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

扩展宣传渠道,在对网络载体进行宣传的基础之上,尝试在校园公共空间例如学校图书馆、公共教学楼等区域建立宣传栏,展示勤工助学的劳动成果以及学校资助育人的政策体系。建立“勤工助学榜样在身边”主题宣传,通过先进典型事迹分享,形成积极正向的引导风尚。积极与学校各部门协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参与学校各项公益活动,并将参与情况通过第二课堂加分,志愿时长认定等形式对学生给予奖励,促进学校形成人人劳动的勤工助学氛围。

2.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勤工助学资助育人体系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勤工助学资助管理部门,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这是做好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明确学生进行勤工助学活动中的工作职责、违纪处理办法等。建立健全勤工助学的奖励、激励机制,以设岗部门为单位对优秀实践先进个人进行风采展示宣传,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朋辈教育效果,努力营造以勤工助学为荣的文化氛围。在设岗过程中,与各院系、设岗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强调学生岗位的专业性、技术性,避免重复机械劳动内容,帮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进步。

3.明确助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勤工助学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培养劳动能力、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在勤工助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高校按照受助学生的类别进行岗位设置,更加精准地引导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一是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二是学生上岗期间,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例如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等,避免重复机械式劳动;三是勤工助学结束后,开展期满考核活动,总结了解学生在工作中经常性遇到的问题,评估学生在岗期间的表现,为下一次培训做准备。在学生上岗期间,可以采取轮岗的方式,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勤工助学活动的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全方位资助育人的目的。在勤工助学期间,应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敬重劳动人民的品质。DFFEC006-222D-49FC-9439-6212948A933E

4.校企合作,开展勤工助学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计划,既能为高校勤工助学减轻压力,又能为企业输送稳定的人才,创造企业效益。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劳动权益,避免了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高校选择与学生专业相关,技术先进的企业进行合作,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接触到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自身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学生可以获得比校内勤工助学更高的工作报酬,减轻经济压力,提高收入。校企合作,帮助其实现从学生到社会的角色转变,既能学习企业工人优秀的工作品质,严谨的工作态度,又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回报社会。

三、劳动教育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实施新时代立德樹人工程”,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努力形成“解困—育人—回馈—成才”的良性通道。

1.劳动教育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劳动教育是形成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一种介质,是三观和实际行动的重要联系。由于大学生刚结束高中的教科书式教育环境,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牢固形成,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还未完全形成。劳动教育一方面可以培育其“实干兴邦”的家国情怀,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用自己的体力、脑力劳动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自身经济和技能出发点来说,他们出于对经济来源的需求,依靠劳动获取报酬同时在劳动过程中得到人生体悟,这其实也是学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形式之一;扶贫先扶智,技能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的,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学会体察他人、同情他人、关心他人,培养热爱劳动的品质。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通过双手劳动,帮助学生正确获取和支配财富,在处理今后的经济问题上变得更为理智。

2.劳动教育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成幸福感

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当人的潜意识里的想法被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其表现出来的结果和人预期的结果是一致的这便是有效的劳动,这时候人的内心会得到极大的幸福感,可以称之为“劳动幸福”。因此,通过劳动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体验人自身的力量,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让自我价值得到体现并认识到社会价值的意义所在,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之下清楚地认识自我的价值,提升自我价值感与效能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提升幸福感。

3.劳动教育有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是各种教育的统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认为劳动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最终体现。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需要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专业知识应用到所学领域中,实现“知行合一”,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做贡献。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断地锻炼自己,提升自身地耐挫性,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心理素质也得以提升;劳动教育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是一个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的手段,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接触更多新事物,丰富精神世界。劳动教育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是让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能够让其在当前社会中得以生存,能够提供其所需的各种技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道劳动实践的重要性,这是劳动教育的根本。

四、总结

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高校在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宣传形式单一,岗位供需不平衡、专业匹配度差,助学目标不明确以及未合理利用寒暑假时期的问题,因此高校在勤工助学过程中应扩展宣传渠道,完善勤工助学资助育人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进行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计划,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资助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倩茹.新时代劳动教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9):85-88.

[2].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 07/t20200715_472808.html,2020-07-15.

[3].王玮,李慧.勤工助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以宁夏大学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1(24):104-106.

[4].王婷.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实施效果实证研究——基于大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No.245(12):98-101.

[5].周丽.有关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若干问题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No.545(46):53-56.

[6].陶森,赵垣玮,马德刚.新时代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劳动教育作用发挥研究——以天津市某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2021(01):187-189.DFFEC006-222D-49FC-9439-6212948A933E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资助育人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